1、教学教学素材应关注学生心理需求素材应关注学生心理需求 以生为本,才是教学的真谛。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统计与可能性的总 复习中选用的素材有一份学生个人情况调查表 ,表中需要学生填写包括个人 的身高与体重等数据。这些数据收集的活动,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或许 兴趣盎然,争着量,抢着称,但对于高年级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件很不 自在的事。虽说都是同龄人,处于发育阶段,但由于发育的程度不同,每个人 的体格不同,身高和体重差异较大,那些个子偏小或体重偏重的学生就会产生 抗拒心理,就会不配合或不大乐意提供真实的数据。数据分析观念强调,数据 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如果收集回来数据具有失真性,再怎么整理和分析只
2、是为 了统计而统计,所作出的判断或推断都是不正确的。引导学生尊重事实、用真 实的数据说话,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统计观念是学会统计知识,掌握统计技能 的前提。我们在课堂上选用的素材一定是让学生感到舒服的、亲切的、可近的, 这样,学生才愿意提供和收集真实的数据,愿意从数据分析中获取可靠的信息, 愿意用数据统计来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年版) 中提出,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 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标准、实施数学教 学的重要资源,它的素材选用应贴近学生现实。我想,学生现实也包含了他们 的心理现实需求。因此,在上这节统计复习课前,我并没有采用教材中的 素材,而
3、是设计了另一份个人情况调查表: 姓名性别居住所在地区 一小时内完 成作业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 当然,调查表提前一星期发给学生进行收集相关信息。在课堂上,需要学 生分小组进一步整理数据,并讨论该选用哪种统计图呈现较为合适。由于所调 查的项目都是来自生活、学习现实,学生们很快统一意见,画出了各项的统计 图: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男、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比例和差异;用条形统计图 表示学生居住所在不同区域的人数及其差异;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周一至周五能 在半小时内完成数学作业人数的变化情况。数据的整理,统计图的呈现是为了 便于分析,利用。 “你们是统计员,依据班上各项情况作出了多个统计图,想说 些什
4、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根据数据作出大胆的分析或建议, 带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参与其中:我们班上男多女少,建议学校分班时男、女生 比例要均衡点;怎么我们班上有同学住得这么远,他们每天不是要很早起床上 学吗?周一至周五能一小时内完成作业的同学都不超一半,我建议老师们少布 置作业“那你们有什么要对我说的?”我用直尺点着学生展示出来的折线 统计图, 醒目的学生马上起哄: “老师, 你就开恩, 今天不布置数学作业吧! ” “你 们想老师今天开恩,还是每天开恩?” “当然是天天都开恩啦! ” “行,那就要配 合做好今天的数学作业,请语、数、英三科科代表,组织各小组长一起,商议 给老师写一封 减少作业量 建议信。 要想建议信起到作用, 必需要附上什么?” “表示一小时内完成作业的人数的折线统计图! ” “同学们真聪明,懂得用数据 来说话,言必有据,祝你们马到功成! ” “老师万岁! ” 统计教学,不单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统计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学 生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呈现统计图(表) 、分析结果等过程中关注学生心理 需求,从而创设熟悉的情景、提供亲身经历的素材,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作出合理的决策或建议,自觉运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