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时间的简单计算-人教版.doc

上传人(卖家):孙红松 文档编号:1522112 上传时间:2021-06-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时间的简单计算-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时间的简单计算-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时间的简单计算-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时间的简单计算-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时间的简单计算-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时间的简单计算 本节课是在完整学习了时间单位“时、分、秒”及它们的关系之后进行教学 的,教材专门安排让学生解决生活中与计算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关于时间的计算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通过突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梳理与引导以突破这一难点。一方面,加强对解决问题思路的 概括和总结。从三年级开始,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名称由“知道了什么?”“怎么 解答?”“解答正确吗?”改为“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由问答式改为陈述式,突出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和概括,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掌握解 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过程。另一方面,加强“分析与解答”部分的内容,展示丰富

2、的分析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以利于学生建构数学模型。关于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 际问题,教材在例题中安排了求经过时间的问题,在练习中安排了求结束时刻和开 始时刻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多样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 的数学模型“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同时,注意 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例如,针对例 2 提出的问题“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 间”,教材中给出了“数格子”和“计算”两种方法,不要求学生一定用计算的方 法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 算。 2.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

3、独立思 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 数学的乐趣。 【重点】 1.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 3.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难点】 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钟面模型。 口答。 1.钟面上有()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个小格。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 1 圈是()分。 3.1 时

4、=()分。 4.1 分=()秒。 【参考答案】1.6052.1 时5 分13.604.60 师:小明和小军两个兄弟在争论,原因是昨晚放学后他们帮妈妈收割稻谷,小 明帮忙 2 时,小军帮忙了 120 分,谁更勤奋一些呢?小明和小军都说自己勤奋些。 请 同学们当一下法官,帮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预设 生 1:小明勤奋,因为时间单位“时”比“分”大。 生 2:小军勤奋,因为 120 比 2 大得多。 生 3:可能相等。 师:到底 2 时和 120 分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单位的换算 吧。 通过这个情景设计,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主动探索 2 时和 120 分 之间的关系。 师:开学了

5、,熊大和熊二同时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 2 小时,熊二用了 120 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 同学们,请你们 当裁判,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熊大、 熊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师: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师:(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 是什么? 师: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 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如:5 时,3

6、 时 20 分,6 时,9 时 50 分等。 师: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时 间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时间的简单计算) 通过猜谜的形式引入,既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唤起学生对旧 知识的回顾。 一、单位换算。 师: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的时间少?为什么 2 时=120 分?你是怎么想 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预设 生 1:1 时是 60 分,2 时就是 2 个 60 分,也就是 60+60=120(分)。 生 2:2 个 60 分,也可以用 602=120 分来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 时=120 分 师:同学间相互说一

7、说。1 分 30 秒=()秒,你是怎么想的? 练一练。 3 分=()秒1 分 40 秒=()秒 师:你是怎么想的?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参考答案】180100 不断地追问,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断地复述思考的过程, 使学生思维过程具体化,形成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时间计算。 9 月 1 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出示 PPT 课件) 1.阅读与理解。 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 预设 生:小明 7 时 30 分离家,7 时 45 分到校。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生: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分析与解答。 (1)

8、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先 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2)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同学们? 预设 生 1:直接数一数,7:30 到 7:45,分针走了 15 分钟。 生 2:7:30 到 7:45 分针走了 3 个大格,是 15 分钟。 生 3:都是 7 时多,直接用 45-30 算出用了 15 分钟。 三、回顾与反思。 1.回顾解题过程。 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 15 分钟对吗?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7:30 过 15 分钟就是 7:45,15 分钟是对的

9、。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师生总结:求某一段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因为这段时间都是 7 时多,所以 45-30=15(分)。(板书) 当题目直接告诉了我们开始的时刻和结束的时刻,我们可以用结束时刻减去 开始时刻,就是经过的时间。 因为 7 时 30 分是时针过了 7,分针过了 6 大格,7 时 45 分是时针过了 7,分针 过了 9 大格,分针从 6 到 9 经过了 3 大格,分针走一大格是 5 分,所以分针走 3 大格 就是 15 分,即 5+5+5=15(分)或 53=15(分)。(板书) 如果题目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是以钟面来展现的,又正好经过了几个大格, 选用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10、 续数法:31,32,45,是 15 分。如果经过的时间较短,我们可以用续数法数出 经过的时间。(板书) 2.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师: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来说说? 师整理板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从而唤醒学生对经过时间计算的生 活经验,想出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方法的多样化到方法最优化,建立简单 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模型: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 练习 1 1.教材第 6 页练习一第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重点强调 “1 分 15 秒65 秒,1 时 30 分90 分”的比较方法。

11、 2.教材第 5 页做一做。 引导: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的信息有哪些?哪些信息是多余信息?怎 么解决这个问题?9:00 怎么减 8:40 呢?9 时相当于 8 时几分?8 时 60 分减 8 时 40 分你会计算吗?结果正确吗?答语写完整了吗? 3.体育课上同学们比赛跑 400 米,豆豆用了 2 分 34 秒,硕硕用了 2 分 43 秒, 硕硕比豆豆多用了多少秒? 【参考答案】1.= 2.20 分钟3.9 秒 练习 2 完成相关习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今天学习了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和简单的经过的时间的计算方法。 希望 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够很好地珍惜时间,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

12、时间。 作业 1 教材第 7 页练习一第 8,9 题。 作业 2 完成相关习题。 时间的简单计算 2 时=120 分 经过的时间的计算方法: 45-30=15(分) 5+5+5=15(分)或 53=15(分) 续数法:31,32,45,是 15 分 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时间的简单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时间单位 的换算,紧密联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1 时=60 分,1 分=60 秒),由于学生没有学习 两位数的乘除法计算,单位换算时注意给出数目较小的,用加减法计算就能进行的 单位换算。课时开始时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 生活经验

13、,建立起经过时间的计算模型:终点时刻-起点时刻=经过的时间。教学中 渗透并强化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帮助学 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1.对 “1 分 40 秒=()秒” 这种题目处理得不够细致,没有进行方法的总结。 2.在教学“经过的时间的简单计算”这一难点时,没有先复习简单的整时的 经过时间的计算。学生探究起来比较困难。 1.加强对复名数改写方法的指导。 2.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如早上7时起床,8时上课,经过了多少时间? 唤起学生对经过时间计算的经验,建立简单的经过时间计算模型:结束时刻-开始 时刻=经过的时间。 足球比赛分上、 下两个半场,上半

14、场 45 分钟,下半场跟上半场的时间一 样,中间休息 15 分钟,全场比赛需要几时几分? 名师点拨上半场的时间加下半场的时间,再加上中间休息的时间即为全 场比赛需要多少分,再把分化成几时几分。把分化成时就看分里面有几个 60 分, 如:105 分里有 1 个 60 分就是 1 时,用 105 分减去 60 分还剩 45 分,所以 105 分=1 时 45 分。 解答45+45+15=105(分) 105 分=1 时 45 分 答:全场比赛需要 1 时 45 分。 (1)明明坐 1206 次列车从起点站到终点站,用了多长时间? (2)明明从终点站又用了 20 分到家,明明到家时是几点? 名师点拨

15、(1)由题意可知火车的发车时间是上午 10:30,到站时间是 11:10, 从 10:30 到 11:10,分针走过 8 个大格,也就是 40 分,所以 1206 次列车从起点站到终 点站用了 40 分,计算方法是 11 时 10 分-10 时 30 分=40 分。 (2)根据已知条件可知 火车到站时是 11:10,再经过 20 分,也就是 10 分再加上 20 分,即 11:30,是明明到家 的时间,列式为 11 时 10 分+20 分=11 时 30 分。 解答(1)11 时 10 分-10 时 30 分=40 分 答:用了 40 分。 (2)11 时 10 分+20 分=11 时 30

16、分 答:明明到家时是 11 时 30 分。 【知识拓展】通过形象思维迁移到逻辑思维,会计算一天以内的经过时间, 还可以尝试计算从当天到第二天的经过时间。 一份催人猛醒的“账单” 假设你活 60 岁,那么在你 60 年的生命里,你有一半的时间在睡觉。在剩下的 30 年里,你嫌时间过得太慢,叹息了一万次,平均每天 1 次,这包括少年时在课堂上, 青年、中年、壮年在你的生命中,几乎每天都嫌时间过得太慢、太难熬,想了很 多办法来消磨时间:如:打牌每天花掉2小时;喝酒每天耗费1个多小时,如果加起来 不少于打牌用去的时间;上班时,胡侃海聊说东道西,又耗去你不少于打牌、喝酒的 时间;此外,无数次叹息生命空虚

17、无聊,玩游戏,上网聊天,上街闲逛 小朋友,你平时注意节约时间,做到分秒必争了吗?如果上课时思想不集中,做 小动作,削铅笔,写作业磨磨蹭蹭,一节课浪费 3 分钟,一天 6 节课,一年 305 天(去掉 60 天假期),小学 6 年,仅此一项,你就浪费了 363056=32940(分),也就是 3294060=549(时),大约 69 天(按每天学习 8 小时计算)。这可真是不算不知道, 一算吓一跳。 小朋友,请记住这份“账单”,珍惜时间,就是爱惜生命。平时你可要养成珍惜 时间的好习惯呀! 古籍中的时间长度 佛教梵典僧只律这本书中记载着: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 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

18、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根据这段文字所推算出的具体时间:一昼夜=30 须臾=600 罗预=12000 弹指 =240000 瞬=4800000 刹那。 因为一昼夜=86400 秒,所以把每个单位换算成秒数,可以得到: 一“须臾”=2880 秒(48 分钟), 一“罗预”=144 秒(2.4 分钟), 一“弹指”=7.2 秒, 一“瞬间”=0.36 秒, 一“刹那”=一“念”之间=0.018 秒。 星期的记日制度 星期制的老祖宗,是在东方的古巴比伦和古犹太国一带,犹太人把它传到古埃 及,又由古埃及传到罗马,公元三世纪以后,就广泛地传播到欧洲各国。明朝末年, 基督教传入我国的

19、时候,星期制也随之传入。 在欧洲一些国家的语言中,一星期中的各天并不是按数字顺序,而是有着特定 的名字,是以“七曜”来分别命名的。七曜指太阳、月亮和水星、金星、火星、 木星、土星这五个最亮的大行星。其中,土曜日是星期六,日曜日是星期天,月曜日 是星期一,火曜日是星期二,水曜日是星期三,木曜日是星期四,金曜日是星期五。 在不同地区,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一星期的开始时间并不完全一致。埃及人 的一星期是从土曜日开始的,犹太教以日曜日开始,而伊斯兰教则把金曜日排在首 位。在我国,起初也是以七曜命名一星期中的各天,到清末才逐渐被星期日、星期 一、星期六代替,习惯上认为星期一是开始时间(某些地区也有把星期日作为 一周开始的观念)。 中国是钟表的故乡 汉代科学家张衡结合观测天文的实践发明了天文钟,可以说这是至今发现的 世界上最古老的钟了。唐朝,我国的制表技术有了巨大的发展。“水运浑天仪” 这种能够自动报时的仪器比欧洲机械钟的发明至少要早 600 多年。17 世纪至 19 世纪初期,我国的钟表制造技术更加完备,出现了专门制造钟表的店铺。表上的指 针也从原来的一针、二针,发展到三针、四针,可以表示日、时、分、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人教版(2024) > 三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时间的简单计算-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孙红松)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