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专业农村金融学配套全册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文档编号:1587986 上传时间:2021-07-16 格式:PPT 页数:479 大小:6.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专业农村金融学配套全册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9页
人力资源专业农村金融学配套全册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9页
人力资源专业农村金融学配套全册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9页
人力资源专业农村金融学配套全册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9页
人力资源专业农村金融学配套全册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人力资源专业农村金融学配套人力资源专业农村金融学配套 全册教学课件全册教学课件 2 逻辑起点: 为什么学习农村金融与 小微金融?也即:农村为 什么需要“农村金融”? 以广东为例 1. 1.序言序言 3 王曙光:北大首开农村金融学,“在北大经 济学院的所有课程里面,这门课可能是唯一一 门需要投入些感情才能学好的课程。” 据世界银行估计,目前全球70%约27亿成年人得 不到任何正规金融服务(2012);高收入国家89%的成年 人至少在一家正规金融机构拥有一个账户,而在发展中 经济体该比例仅有41%,非洲只有不到20%的家庭得到 银行服务,而OECD成员国该比例超过90%(Lindi et al

2、, 2013); 截止2015年中国有7017万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 口; 4 专栏 穆罕默德尤诺斯(Muhammad Yunus) 1940年6月28日出生(吉大港),宝石加工场主家庭, 20C60Y在美国Vanderbilt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回到故乡后成为大学教授。当时孟加拉尚未建国, 大多数国民在贫困中挣扎。“ 最初想法。 在1974年,孟加拉国独立后的第三年,他发现了许 多像21岁一样的人们所面临的遭遇,她们有 一技之长,可以生产一些小商品(如苏菲娅能制作非 常精美的竹器),但由于缺乏本钱,只得高利借贷,每 天收入甚微。 5 他调研发现:事实上他们从高利贷漩涡中挣扎出来的金额 数

3、仅为27美元,很小很小一笔钱也许就可以使得一个家庭 的生活发生很大改观。 尤诺斯并没有简单把钱赠与穷人,他自己担保为人们从银行 借到一些资金,当然利息远低于高利贷利率,于是他们的生 活开始发生变化。到了1976年,当其贷款范围扩至100个 村庄时,尤诺斯成立自己的银行,取名为(Grameen Bank,GB) 。 1983年,当局允许其注册为银行, 尤诺斯的GB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推 广;,以表彰“他们从社会 低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 6 Page 6 7 广东省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呼唤农村金融服务 u宏观: 广东自1985年至今经济总量连续23年居全国第一,2007

4、年 GDP突破三万亿元。然而,目前全省9000多万(常住)人口中 贫困人口2000多万,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全省人均可支 配收入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比3.15:1 (2006), 并有逐步 加大的趋势。 (1)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16元,而农村 居民为5080元,城乡收入之比3.15:1,远高于江苏(2.421)、 山东(2.791)和浙江(2.491),城乡贫富差距明显。 (2)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例为80%;2006年东西 两翼和粤北山区人均GDP只占珠三角的14,除珠三角外, 其他地区人均GDP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8 u微观:其一,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低

5、保救济人数 较多,尤其是新增对象较多。 9 其二,贫富差距 2006年全省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6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80元、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232元。 2006年城乡收入比3.15:1;城市与山区差距比为3.78:1。另 外,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2006年广东城镇居 民恩格尔系数为36.2,已经处于“富裕”范围,而农村 居民仅为48.6,只是“小康”水平。 2000-2005年,广东高低收入户收入比分别为 4.17:1;4.59:1;5.13:1;5.55:1;5.78:1;5.37:1。 2000年-2006年,珠三角占全省GDP由75.2%上升 到79.6%

6、,而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却由24.8%下降到20.4%; 人均GDP从2.7-3.7倍扩大到3.54.4倍。 10 Page 10 11 其三,外来工贫困 目前广东省暂住人口2130.3万,约占全国的1/3, 全省劳动力1/3是外来工。 一是同工不同酬。 12 76.4的进城务工人员月工资水平处于1000元 以下 ,生活成本以500元/月。可以看出:13.2的 进城务工人员入不敷出,63.2的人也没能攒下 多少钱,为了挣钱而加班。调查显示:52.4的进 城务工人员劳动时间超过8小时。 二是缺乏劳动保护,因病贫困比较突出,尤其是 从事对人体损害大、潜伏职业病的外来工。 三是社会保险不完善。外来工对

7、社会保险的参 与热情不高,参保率为5060,不少半途退保。 非均等化情况更为严重。 13 缩小城乡差距与减少贫困人口等问 题受诸多因素制约,金融约束是一 个重要方面。金融保险因素是缩小 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的重要因素。金融是经济的核心。 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 1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决定共分6个部分,第3部分“大力推进改革创 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之四“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 度” :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创新农村金融体制, 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 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

8、 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对农村金 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财税杠杆 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 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15 2. 农村金融概述 2.1概念 2.1.1农村金融学 是一门农村各类经济主体资金借 贷行为和各类金融组织资金运作规律 为基本研究对象,全面探讨农村金融 市场、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工具 的社会科学学科。 16 2.1.2农村金融 即农村货币资金的融通,指以信用手段筹集、分 配和管理农村货币资金的活动,农村金融的含义 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金融活动是在农村这个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 行的。 (2)采用的手段是信

9、用。 (3)作用的实体是资金。 (4)表现的形态是货币。即所融通的资金是货币形 态存在的资金,而不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资金。 17 Page 17 农村金融的特点 : 18 2.1.3 农村金融:区域; 农业金融:行业; 19 2.2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 (1)农村经济决定农村金融 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育程 度决定农村金融活动的。 农业与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决定着农 村金融效益的提高。 农村金融的业务内容与取决于农村经 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20 (2)农村金融反作用于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农村金融旺盛。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运行的中心,通过 融通农村货币资金,优化农村社会 。

10、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神经中枢,通过 稳定农村,保证农村商品流通 的正常进行。 21 2.3系统坐标中的农村金融 (1)经济系统中的农村金融 22 (2)农村金融本身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各省金融管理办公室各省金融管理办公室, , 正 规正 规 部门部门 非正规部门非正规部门 银行金融机构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 农户(层次性、分化)农户(层次性、分化) 中小型企业、新型农村经营组织中小型企业、新型农村经营组织 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 基层政府等基层政府等 农村农村 金融金融 供给供给 系统系统 23 2.4农村金融的地位和作用 (

11、1)农村金融的地位 在农村再生产过程中处于 是农村资金的总枢纽 (2)农村金融的作用 筹集和分配农村资金,支持农村经济建设和农 业生产发展 调节货币资金,稳定农村经济 管理农村资金,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24 3.农村金融相关理论 3.1现代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 3.1.1马克思经济学的有关论述 通过货币、信用与经济关系来反映的,其核心 思想是“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 “经济决定金融” 源于马克思分工交换理论, 商品经济不仅决定了货币、信用和银行制度, 而且还直接决定了其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 25 “金融反作用于经济”源于马克思的货币和 信用理论:认为通过商品价值、商品交 换、流通要素

12、和资本运动反作用于经济 计量、支付、财富、流通;而通过替代 货币流通、影响收入分配、变革生产方式来 反作用于经济信用工具、信用制度、金 融资本的集中。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金融是现代经济的 核心” 26 3.1.2西方经济理论中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 (1)格利(John G. Gurley)和肖(Edward S.Shaw) 最早从金融角度探讨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一次试图 建立一个以研究多种金融资产、多样化金融机构和完整金 融政策为基本内容的货币金融理论。 :货币金融理论应研究包括 货币在内的, 是把资金从储蓄者转移到投资者的必 要条件,由多样金融机构、多样化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组 成,

13、只是众多金融资产和金融机构中比较重要 的组成部分;一国经济能否最有效运用其资源取决于其金 融制度的运行效率等。 27 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1967): 试图发展一种包含和 的金融机构理论,认为金融的 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 。 28 (2) HT帕特里克(Hugh T.Patrick) 欠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 1966): 强调金融服务需求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需求 导致金融机构、金融资产与负债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产生。 强调金融服务供给金融机构、金融资产与负 债和相关金融服务供给总是先于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实践中二者交织,且存在: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 “供给领先”型金融居

14、主导地位;随经济发展,“需求追随” 型金融渐居主导地位;最优顺序问题也可能存在于部门内和部 门间。 29 金融体系对资本存量的影响: 一是可提高既定数量的有形财富或资本的 配置效率; 二是可提高新资本的配置效率; 三是可加快资本积累的速度,金融中介促 使人们更加愿意储蓄、投资和工作。 落后国家应采取金融优先发展的货币供给 带动政策。 30 (3)戈德史密斯(Raymond Goldsmith) 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1969) 将金融现象归结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结构三个 方面,开辟了金融结构论(Financial Structuralist),奠 定了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石。 金融相关比率(F

15、inancial Interrelations Ratio, FIR):某一时 点上一国金融工具的市场总值与实物形式的国民财富的 市场总值之比,用来衡量金融发展程度的主要依据。 一国金融相关比率的提高并不是无止境的,一旦达到一 定发展阶段,特别是当金融相关比率达到11.5之间时, 该比率将趋于稳定;经济欠发达国家的金融相关比率多 在12/3之间。 金融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融资成本明显低于欠发达国家或 地区。 31 3.1.3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麦金农(R. I. Mckinnon)和肖(Edward S. Shaw) 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麦金农): 指政府对金

16、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过多干 预,人为对利率的控制,导致实际利率 太低(甚至成为负数),压制了金融体系发 展,反过来又阻碍了经济发展,从而造 成金融压制与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现象。 32 金融深化(Financial Deepening)(肖):政府 要减少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过分干预,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放开对利率和 汇率的控制,使利率和汇率能充分反映资 金和外汇的实际供求状况,从而有效地抑 制通货膨胀,发展中国家金融与经济可形 成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金融深化的核心是放开对利率的管制 市场化。 33 3.1.4金融约束理论 赫尔曼(Thomas Hellman)、默多克(Kev

17、in Murdock) 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 金融抑制模型存在效用函数缺失等诸多缺陷, 根据这种模型提出的政策主张过于激进,对发 展中经济或转型经济来说,金融自由化并不可 取。因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代理行为等, 资金资源难以被有效地配置,因此政府有必要 进行适当干预。 34 所谓金融约束,是指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金 融政策,在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创造租金的机 会,也就是超过竞争性市场所产生的收益,有 助于农村金融深化。 实施金融约束条件:宏观经济稳定(如通货膨 胀率较低,并且可以预测)和实际利率为正。 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 作用是不同的:不发达时,只

18、能组建金融中介体;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金融市场才得以形成 ;早 期阶段互补关系;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替代关 系。 35 3.1.5金融创新理论(Financial Innovation) 经济发展理论(熊彼特Schumpeter.J,1912 ) : 创新是指企业家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 生产条件实行的“新组合”(a new combination), 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 the setting up of a new production)。包括: 引进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引进新技术或采用一种新生产方法;开辟一个 新市场:采用一种新原料或控制原材料的一种

19、 新供应来源;实行一种企业新组织。 36 金融创新: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 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大致三类: (1)金融制度创新,包括各种货币制度创新、信用 制度创新、金融管理制度创新等与制度安排相关 的金融创新; (2)金融业务创新,包括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技术 创新、金融交易方式或服务创新、金融市场创新 等与金融业务活动创新: (3)金融组织结构创新,包括金融机构创新、金融 结构创新、金融机构内部经营管理创新等与金融 业组织机构相关创新。 37 3.1.6 信息不对称理论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参与者掌握的对 所要交易对象的情况在量和质上不相等,某些 参与人拥有某

20、些信息而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 信息优势的一方有可能凭借信息优势获利。 事前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事后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20C80Y,信息经济学理论引入金融研究领域 。 借款者(农户) 贷款者(金融机构) 38 3.2农村金融理论 1)农业信贷补贴理论(Subsidized Credit Paradigm) 20C80Y前,农业信贷补贴理论一直占主流地位。 前提:农村居民、特别是贫困阶层没有储蓄能力,农村 普遍面临资金不足;且由于农业具有投资周期长、收 益低、不确定、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并存、比较利益 低下等产业特性,农业不可能

21、成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的商业性金融的融资对象。 为促进农业生产和缓解农村贫困,有必要从农村外部注 入政策性资金、并建立非营利性的专门(政策性)金融 机构来进行资金分配,且对农业融资的利率必须低于 其他产业。 39 缺陷: 农民存在可持续得到廉价资金的预期,缺乏储 蓄激励,使得信贷机构无法动员农村储蓄(资 金来源),农业信贷成为纯粹财政压力 低息贷款的主要受益人不是农村穷人,而是较 富有的农民; 农村信贷机构缺少有效监督借款者投资和偿债 行为的动力,造成借款者故意拖欠贷款,损害 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 40 (2)农村金融市场论(Rural Financial Systems Parad

22、igm) 20C80Y后,农村金融市场论替代农业信贷补贴论, 代表亚当斯(Adams Dale W.)。 农村居民及贫困阶层是有储蓄能力的,没有必要由 外部向农村注入资金。低息贷款政策难以实现促 进农业生产和向穷人倾斜的收入再分配目标,农村 金融机构资金的外部依存度过高导致贷款回收率 降低;且因农村资金拥有较高机会成本和风险费用, 高利率具有合理性。反对政策性金融对市场的扭 曲,注重市场机制作用,放开利率管制,实现金融自 由化。 41 理论要点: 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功能是储蓄动员:金融中介; 利率由市场决定,实际存款利率不能为负数; 农村金融成功与否,应根据金融机构的成果与 经营的自立性和持续性

23、来判断; 没有必要实行为特定利益集团服务的目标贷款 制度; 非正规金融具有合理性,不应无理取消,应将正 规金融市场与非正规金融市场结合起来。 42 (3)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合理政府干预 的必要。 金融市场失灵的七各方面(斯蒂格利茨):一是 对公共品的监控;二是监控、选择和贷款的 外部性;三是金融机构破产的外部性;四是 市场不完善和缺乏;五是不完全竞争;六是 竞争性市场的帕累托无效率;七是投资者缺 乏信息。 43 农村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借 贷双方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仅靠市场机 制可能无法生长出一个农村社会所需要 的金融市场。 为此,有必要采用诸如政府适当介

24、入金融 市场及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措施。 但政府不能取代市场,而是应补充市场。 44 主要政策性建议: 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前提条件是低通胀率等宏 观经济稳定。 市场在一定程度发育前,应注意用政策手段将 实际存款利率为正数,抑制利率增长,由此导致 的信用分配和信用需求过度可由政府从外部 供给资金。 应给予金融机构发展一定特殊政策,如限制新 参与者等。 45 在不损害银行最基本利润范围内,政策性 金融(面向特定部门的低息融资)是有效的。 融资与实物抵押相结合的方法是有效的。 可利用担保融资/使用权担保/互助储金 会/借款人连保小组/互助合作等形式。 非正规金融市场一般效率较低,可通过政 府适当介入

25、加以改善。 46 以上三种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的主要区别比较 47 (4)农村局部知识论 依据:哈耶克局部知识理念( Hayak,1948) 信息不对称恰恰不应是政府干预的理由, 而应依靠市场机制加以解决。因为市场 竞争是一种发现信息、减少信息不完全 和不对称过程,政府对农村直接提供补贴 贷款会导致市场失灵。 48 政策主张: 农村金融供给方应尽可能贴近存在局部知识的具体 地点和金融需求者,实现零距离金融供给。 应通过农村金融组织和活动的多样性来推动农村金 融工具创新,建立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 农村经济内生的、能利用农村局部知识的农村合作 性金融、中小型商业金融、非正规金融、小额信贷机 构等应成

26、为农村金融市场真正的主体。 政府直接金融供给和信贷补贴只应处于辅助性地位。 49 (5)金融功能论 20C90Y中,兹维博迪(Zvi Bodie),罗伯 特默顿(Robert C.Merton);金融体系基本 功能: 分散和降低风险:有效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 的交易成本和交易合约的不确定程度低,有助 于风险交易、风险规避、风险分散及风险共担。 获取投资信息和配置资源。金融中介信息搜 集的规模效应降低了单个投资者信息搜索成本, 改善了资源配置。 50 监督经理和施加公司控制(金融中介:储蓄者 的监督代表,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对公司控制, 优化资源配置)。 动员储蓄。 方便产品和服务交易,降低交易费

27、用的金 融安排可以推动专业化、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致力于根据不同的金融功能,设计金融 组织形态和竞争机制,将使金融体系能够更有 效地降低交易费用,提高金融效率。 51 (6)合作金融理论 欧洲对合作金融研究较早,西方流行的合作金融理论 主要有:市场型合作金融理论、传统型合作金融理论 以及整合型合作金融理论。 2O世纪9O年代以来,合作金融的社会性质(互助合 作)逐步淡化合作金融组织业务经营范围扩大化, 追求盈利的商业化倾向加重,民主管理和自治原则削 弱,分配和股权处置股份化,市场型合作金融理论成 为合作金融理论发展的主流,产权上亦逐步由互助合 作制向现代股份合作制演变。 52 (7)农村金融

28、发展范式转变 旧范式:政府干预旧范式:政府干预 ;新范式;新范式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 53 3.3简要述评 此外还有制度变迁视角的理论探讨等等。 每一种理论都从一个特殊的视角透视农村金 融问题,我们抛开各种理论主张的不足,每 一种理论都能给我们以启示。 然而理论的舶来并未改观我国农村金融实践, 关键在引进结论的同时,忽略了制度的生成 背景,同时也将我国农村经济特殊现状视为 同质。因而,在借鉴国外理论的基础上,应 创新我国农村金融建设的指导理论。 54 Page 54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55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专题 张乐柱 备稿 2017.2 专题讲义(专题讲义(2) 56 1.农村金融体系

29、构成与特征 1.1农村金融体系及层次 有效率的农村金融体系应是正规金融与非正 规金融并存的、普惠的竞争性金融体系: (1)有利于克服信息对称; (2)有利于克服缺乏抵押品所导致的农户和微 小企业融资困境; (3)增加农户对金融资源“可得性”; (4)以市场化模式来增进金融效率。 57 包括三个层次 : 能够在竞争的基础上也能为农户和微小企业提供 零售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体系。 保障竞争良性运转的制度基础。包括完善金融机 构评级体系、审计监督机制、支付体系、流动性保 障机制、信息披露机制,以及这些零售金融机构进入 国内外货币和资本市场的机制,存款保险制度,农业 保险和农村保障机制等。 良好政策环境

30、和恰当发挥政府作用。金融体系实 现其功能的前提是通过市场化的贷款利率配置资金; 独立完善监管手段和监管机制,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58 普惠金融体系的构成普惠金融体系的构成 59 2.2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构成 农业政策性金融、农村合作金融、农村商业金融 60 2.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变迁历程 2.1改革开放前大一统的农村金融体系 (1949-1979) 1951年5月,中国农业银行,几经撤并和恢复 (三落四 起);农村信用社 2.2农村金融体系的自我完善(存量)改革(1980-2007) 1979-1993:农村金融市场组织的多元化。 1979年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名义上合作金 融。 1994

31、-1996:“三驾马车”体系框架的构建 1994年成立农业发展银行,基本完成县联社组建, 1995年大量组建农村合作银行,1996年行社分家。 61 1997-2007:农信社为主的农村金融改革 农行等收缩县及以下机构,1999年清理农村信用合作 基金会,重点改革农村信用社(2001-2003-2005-2006)。 2.3 增量改革提上日程(2007-) 2007年第三次金融会议,加快发展新型金融机构、放 松管制等。 62 2.4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 63 3.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3.1发展滞后,难以满足 “三农”需求 (1)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机构网点不足 四大商行市场化中的网

32、点撤并。2007年 末,全国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为12.4万个, 比2004年减少9811个;四大商行网点数 为2.6万个,比2004年减少6743个; 64 其他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减少。2007年末 ,农信社县域网点数为5.2万个,分别比 2004、2005和2006年减少9087、4351和 487个。2004-2006年,除四家大型商业银 行以外的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年均下降 3.7%,其中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县域金 融机构网点数年均下降9.29%。 65 县域金融覆盖水平较低。截至2007年 末,全国有286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 融机构,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7%。 广东省乳源县:农行和建行只在

33、县城保 留网点,但基本不涉足农业贷款;农村 信用社在全县9个镇的7个镇上设立,2 个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 66 (2)供给与需求脱节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服务专业化发展 的步调不一致; 农产品市场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不对称; 农村金融需求的多样性与农村金融工具 的单一性不相适应; 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不匹配。 67 3.2 引导金融机构支农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目前城乡资金呈现双向流动特征 流入渠道:农民进城务工收入汇回农村;央行对 农信社和农发行的再贷款,对农信社改革的资 金支持;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筹集社会资金支 持“三农”。 流出渠道:主要是农村金融机构购买债券、拆 借和上存。

34、问题在于流出远远大于流入 解决主要靠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为金融机构服 务农村创造商业可持续的激励机制。 68 例证: 金融渠道流出:1979-2000年,通过农村信 用社、邮政储蓄机构的资金净流出量为 10334亿元,其中农信社净流出8722亿元, 邮储净流出1612亿元;2004年,邮政储蓄新 增存款及其他各类资金1807.54亿元,其中 50%以上来源于县及县以下地区;资金运 用方面,98.63%用于同业存放和证券投资 。 69 统购统销政策流出:在1952-1990年,农 民为工业化建设贡献资金的绝对额为 11594.14亿元,平均每年大约300亿元,其 中有13.2%来自于农业税,75.

35、1%来自于工 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11.7%来自于银行 储蓄。 国有商业银行渠道的流出。 70 3.3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经营能力差 资产质量较差,不良贷款比例较高,存在较大的 支付风险。2002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 达514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7%。 2007年末,全部县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平均占比 13.4%(四家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8.4%)。 原因: 自身经营管理不够完善 治理结构存在问题 乡村债务消化进程缓慢 农业保险、信贷抵押担保等发展滞后 71 3.4农业风险经济补偿机制不健全 中国每年约有0.3亿公顷农作物受灾,占全 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l/4,成灾面积占受灾 面积之比4

36、0%以上。 农业灾害损失两种救助方式:由民政部 门实施的政府农业灾害救济;中国人民 保险公司和新疆兵团财产保险公司开办 的农业保险。 72 然而,农业保险、信贷抵押担保不能满 足需求: 农业保险:推动农村金融市场深化的重要工具, 2007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51.8亿元,承保农作 物2.31亿亩,大小牲畜5771.39万头(只),家禽3.25 亿羽(只),仅能为农业生产提供1126亿元风险保 障。 信贷抵押担保:缺乏抵押担保物品是农民贷款 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73 3.5农村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农村信用社省联社及派出机构与县联社之 间的权责关系不够明确,行政性的上下级 关系,限制了县联

37、社的法人自主权,股东 大会、监事会等形同虚设。部分农户股金 变成了定期存款。 农业银行目前正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农业发展银行的定位和有效经营模式、政 策性支农机制仍在探索之中。 74 3.63.6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虽然存在着多种形式的金融 组织,但没有形成有效竞争机制。 农业银行:市场定位变化,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 业转向工商业; 各种形式民间借贷属非正规金融部门,具有较 高金融交易成本,缺乏规范和保护,也容易引发 问题:第一,民间借贷风险大,容易引发债务纠纷; 第二,民间借贷利率较高;第三,影响国家利率政 策的实施。 75 农信社几乎成了农村金融市场

38、上唯一的 正规金融组织,2001年农信社农业贷款占 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比重的77.7%;农信社 间缺乏竞争的空间和条件。地域限制, 其经营绩效也主要取决于区位优势。 76 3.7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l)农村金融秩序混乱 一是高息揽存; 二是贷款管理混乱; 三是存贷款期限不匹配,隐含流动性风险 (2)行政干预严重 一是地方政府涉政贷款 二是社会执法监督检查比较混乱 三是乡村行政领导担任农村合作基金会领导现象导致 行政干预 (3)国家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不够 优惠不足,且享有优惠落实不到位 77 3.8农村金融立法滞后 (l)农业保险立法进程缓慢,法律保障体系薄弱 2002年修正后的保险法第15

39、5条:国家支 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 险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农业法 第31条:“国家鼓励和扶持对农业保险事业 的发展” 。 78 (2)农村合作金融立法滞后 一是中国学术界、理论界关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性 质、社会职责、体系角色等的认识尚未达成共识 二是农村信用社监管长期比照商业银行法执行 三是农村信用社权益常遭侵害,维权难。 (3)农业政策性金融立法滞后 农业政策性银行立法一直没有出台,制度性缺陷:市 场定位不明确,业务经营欠规范;合法权益无保障; 激励约束不力;监管和考核无标准。 79 4构建需求导向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4.1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目标模式与实施重点 4.1

40、.1目标模式:需求导向、多元适度竞争、小型 化的区域性农村金融体系,并基于需求开发适宜 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信贷模式。 (1)我国农村金融构建必须以需求为导向 一是现代服务业, 二是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实践忽视需求 三是意愿的差异性 四是我国当前的农村金融主要表现为供给型金 融抑制,需求型金融抑制是从属现象 80 (2)满足需求的金融服务必然是适度微型化和小型化的 中国并不缺少大银行,但缺少贴近基层的中小 金融机构,特别缺少根植于农村的微型金融组 织。相对来说,贴近农户、符合农村基本需要 的“小法人”更适合服务当地。 一是农村金融服务的适度小型化是与需求的小 规模相对应的。 二是新型农村内生金融规

41、模必然是小型化的 大型国有或股份制商行金融服务提供的有效性 也必然是能够与微型需求对接的微小型窗口。 81 (3)基于市场机制才具备可持续性 首先,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渠道,用价格调配金 融资源的投向和投量。 农村资金市场价格利率的适度性应当与借款人收 益和效用的满足程度相比较,而不是与现行限定利率 水平相比较,高利率不等于高利贷。 例证:在各种民间借贷活动中,年利率水平在16%以 上的,所占比重已经很小,放开央行基准利率的四倍 基本能够覆盖风险;山西、贵州等五省区小额信贷试 验的最高利率23.4%。 其次,基于市场机制的金融资源配置才是具有效率的, 而具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是可持续的。 82

42、 (4)多元适度竞争的才具有效率和偿还性 u一是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多样化需求决定了农村 金融服务供给应当是多元化的; u二是应建立适度竞争性的农村金融格局,这既是 增进效率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 后的必然趋势; u信贷市场会在竞争中达到自我均衡,各利益主体 通过多次博弈,寻求适合于自己的服务定位和细 分市场,在竞争中实现互补,而不能以互补替代 竞争。竞争是利益导向的必然状态,而互补是多 元格局下竞争的结果。 83 县域 遏制农村资金流失,确保农 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和 新农村建设的前提。 (5)区域性是农村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区域性是农村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 的前提的前提 84 4.

43、1.2实施重点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重构农村金融体系,通过体系的完善和 覆盖面的扩大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半径和服 务能力; 二是创新适宜农村经济特点的信贷模式,与 农村金融服务方式; 三是构建农村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担机制, 85 4.2需求导向的多元竞争性社区农村金融体系构 建的路径选择 4.2.1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设 (1)深化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改革,提高其服务农村的深 度和广度解决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服务农村问题 强化农业银行为农服务职能,稳定和发展农村服务网 络;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尤其加大政策性金 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 扩大邮政储蓄银行涉农业务范围;在保持县(

44、市)社 法人地位稳定的基础上深化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 改革,发挥为农民服务主力军作用。 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基于农村多样化需求开发多元产品 86 (2)催生农村民有金融组织 多年没有破解农村金融体制困局的关键 就在于没有引导和扶持农村民有金融组 织的发展。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在某种程度上具有 替代和挤出效应,博弈的最优解便是寻 求诱致性和强制性的衔接点,国家与市 场主体利益的结合点,民间与正规金融 的妥协点。 87 一是在农村弱势群体微小资金的自助性联合基础 上培育发展真正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二是大力发展民间资本组建的小型或微型农村商 业性小额信贷组织,允许其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

45、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 务; 三是对于一定规模且规范化发展的民有金融组织, 可以规范化为民营银行; 四是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求,适时探索农村民间 金融的直接形式:基金、债券与区域性资本融资 市场。 88 4.2.2探讨多元化供需对接的农村金融信贷模式 M基于需求、关注供给、破解信贷条件约束、实现二 者对接的模式: M小额信贷实践模式:NGO型、国际资助型、商业性、 农户小额信贷、农户联保贷款等; M农民组织化基础上的贷款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型的 利益一体化贷款模式、基于农民合作化的互助担保 贷款模式 M风险分担下的贷款模式:贷款保险和信用担保 M保障制度下释放农民担保品的抵押贷

46、款模式 M社区合作金融组织模式 89 4.2.3农村金融支持和风险分散机制:优化信 用生态环境 (1)通过政府的公共品倾斜性投入,改善农村 投融资环境,缩小城乡之间投资利润率差距, 提高农村的投资收益率。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村金融的法律法规建设 以教育培训等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的能力和获 取发展机会 加强信用工程和信用体系建设 90 (2)构建农村信贷市场的风险分担机制 构建以政策性担保为主体,互助性担保为辅 助,商业性担保积极参与,能够有效控制、 分散和化解风险的多元化信用担保体系。 构建以政策性和合作性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 保险体系,并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 散机制。 91 Page

47、91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92 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研究 张乐柱 备稿 2017.3 专题讲义专题讲义(2) 93 框 架 1合作金融发展史的回顾 2国外合作金融简介 3合作思想基点问题的探讨 4我国合作金融的构建历程及异变分析 5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的选择 6当前社会需要合作金融与金融的合作 7 农村合作金融展望 94 1合作金融发展史的回顾 1.1传统合作金融的组织形式 (1)合会: 标会、轮会、摇会、拔会、抬会、寿缘会等 (2)合作基金会: 互助储金会、救灾扶贫基金会、 农村合作基金会 (3)其他:民间借贷、私人钱庄、民间集资和小额 信贷、典当行等 95 1.2现代合作金融的诞生与生存

48、条件 1.2.1现代合作金融的诞生 德国:雷发巽、舒尔茨 1.2.2现代合作金融产生的基本条件 (1)前提条件:商品经济以及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 (2)实践基础:传统合作信用形式 (3)制度资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的工 厂制度和信用制度 96 1.3合作金融原则发展变化历程的回顾 1.3.1合作制原则发展变化历程的回顾 1895193719661995 (1)自愿和开放的原则; (2)社员民主管理原则; (3)社员经济参与贡献原则; (4)自主自立原则; (5)教育、培训和信息原则; (6)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原则; (7)关心社区原则。 97 1.3.2信用合作原则的回顾 【1】 雷发巽的信用

49、合作原则 共12条,主要归纳: 社员限于务农者,信用,采取无限责任制,不缴股金,红 利及公积金不得分配,组织以垄断为原则,社员义务办理 合作社事务,管理机关不拿薪水,贷款必须用于生产方面。 【2】 舒尔茨的信用合作原则 主要面向城市手工作坊和工匠等 , 其原则共13条。特别的是: 有限责任制,股份可以自由买卖转让,社员交费,并且 实行自助,拒绝政府补助,合作社尊重社员的个人财产所 有权。 98 【3】 莱夫艾森的信用合作原则 主要为农业生产专业化、农民、农村小型企业 和手工作坊服务,原则: (1)自助原则 ; (2)自我负责和承担风险的原则; (3)自我管理原则; (4)社区化发展原则 ; (

50、5)业务综合化原则; (6)发展合作协会的原则; (7)自愿原则 99 【4】威廉哈斯的信用合作原则 折中舒尔茨式和雷发巽式合作社,提出5项原则: 1)信用合作社资金可多方筹集,可由社员入股, 也可从社会上筹集; 2)各地合作社可自由选择有限责任制or无限责任 制; 3) 也要注重其它类型合作社的发展; 4)合作社保持宗教上的中立是必要的; 5)以发展地方联合会为主,反对过分的中央集权。 100 【5】 信用社世界理事会原则 1984年8月制定: (1)民主构架 (2)面向会员服务 (3)社会目标 101 1.3.3合作制原则的异化现象 (1)合作金融组织业务经营范围扩大化,淡 化了互助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力资源专业农村金融学配套全册教学课件.ppt)为本站会员(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