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扬州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全部教案(共7课时).docx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1590729 上传时间:2021-07-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扬州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全部教案(共7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扬州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全部教案(共7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扬州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全部教案(共7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扬州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全部教案(共7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扬州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全部教案(共7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时课时 1 1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一)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一)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第 71-73 页例 1 和想想做做第 1-5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回顾反思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于问题的联系。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实际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 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体会策略,引入课题。

2、用司马光和曹冲的故事开始,引出课题。 二、解决问题,体验策略 1、看条件提问题。 1)小华买了 20 棵树苗,已经栽了 12 棵。 2)杨树苗有 20 棵,杉树苗比杨树苗多 8 棵。 3)柳树苗有 12 棵,松树苗有 6 棵。 让学生读条件,提出合适的问题。板书课题。 2、学习策略。 1)理解题意。 出示例 1,学生读题,找处条件和问题。 2)交流算法。 交流:怎样求出第三天摘的个数,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在根据什么求处第五天摘了多少个? 追问:小朋友的算法是根据什么想到的? 3)列式解答。 学生解答,交流:你是怎样想,怎样填的? 4)回顾概括。 三、巩固应用,内化策略。 1想想做做第 1 题。

3、 1)让学生看第 1)题的图,想想有哪些条件 请说说:感觉什么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接着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能说说怎样解答提出不同的问题? 2)让学生看第 2)题的图,想想有哪些条件,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2想想做做第 2 题 交流:你填写的依据是什么? 3想想做做第 3 题 交流:为什么这样标? 4想想做做第 4 题 追问:你用了什么策略? 5想想做做第 5 题 四、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教后反思】【教后反思】 课时课时 2 2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二)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二)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第 74-75 页例 2 和想想做做 1-4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

4、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意的方法, 进一步学会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并能正确应用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部计算实际 问题。 2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进一步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条件与问题的联系,感受从条件想起球问题 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发展集合直观,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 积极性。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引导:

5、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 1.这里可以画一条线段表示绿花的朵数,(画线段)那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 2 倍。 就应该画多长呢?(画线段)表示红花朵数的线段要画得比黄花的线段怎新条件和红花比黄花多7朵 求出红花有多少朵。这样从条件想起,以很清楚地找到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再次感受策略。 引导:那如果把条件改成“红花比黄花少 7 朵”,(出示条件)求红花有多少朵又该怎样想、 怎样算呢?自己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一人板演。 交流:计算过程对不对? 你用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说明解题思路) 3回顾反思收获。 引导:同学们已经解决了

6、两个实际问题,现在回顾、比较一下两题分析数量关系和解题的过 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互相讨论讨论。 交流:能说说解决两个问题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了吗?那两题中求红花朵数的方法为什么不同 呢? 小结: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都用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先根据前两个条件求出黄花有多少 朵这个新条件,这是解决问题关键的一步,这样才能联系另一个条件求出红花的朵数。因为两题 中表示红花和黄花朵数关系的条件不同,所以第二步的算法不一样。 二、内化策略 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 (1)让学生看图说说第(1)题的条件。 你能根据条件提出哪些问题?(板书问题) 这里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提问:第(2)题的线

7、段图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板书问题) 提问:求苹果树有多少棵可以怎样想? 指出:明白了实际问题的条件,就可以找有联系的条件提出可以计算的问题,这样就能知道可以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正确解答。 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 让学生读题。 提问:你知道谁游得最快、谁游得最慢吗? 相的引导: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呢? 三、策略总结 互相讨论一下,说说是怎样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再对同桌说一说。 提问:这节课你又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四、 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和第 4 题。 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教后反思】【教后反思】 课时课时 3 3 解

8、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一)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一)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第 76 页练习十第 15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图表 的题意,进一步掌握解决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从条件 想起说明书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思路,能应用策略正确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体会解决 两步讲算问题的关键是 确定先求什么样,培养根据条件间的联系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 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实际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9、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由下面每组条件能求出什么问题? (1)读一读条件,说说能想到什么。 红葡萄有 25 箱,绿葡萄有 30 箱。 男生有 30 人,女生比男生少 12 人。 小明买了 6 支铅笔,王老师买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 4 倍。 让学生读条件提出问题、口头列式,并板书算式。 说明:如果两个条件有联系,就可以提出能解决的问题。 通过练习,小朋友要进一步熟悉这个策略,能用它分析问题,找出怎样解答,并正确列式解 决。 二、策略练习 第 1 题,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之后,要让他们说清楚是根

10、据哪些条件想到这些问题的,相关 的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例如,根据第(1)题中的条件能够提出的问题有:跳绳的有多少人,拔 河的有多少人,跳绳和拔河的一共有多少人,等等。其中,求出跳绳的人数后就能接着求出拔河 的人数了。 第 2 题,根据图意,小力的身高是 136 厘米,小英比小力矮 15 厘米,小军比小英高 21 厘米。 第 4 题,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表中的信息,知道表中每一竖栏分别表示一个公交站点的上、 下车人数。其中,西门站由于是始发站,所以没有下车人数的记录,而只有上车人数的记录。计 算公共汽车从每个站点开出时的总人数时,应考虑到汽车从前一站开出时的总人数和本站上、下 车的人数。例如,从建

11、设路站开出时乘客人数,应等于从西门站开出的 16 人,加上本站上车的 9 人,减去本站下车的 1 人,得 24 人。 三、练习总结 今天练习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你觉得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要怎样想?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 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练习你还有哪些体会? 【教后反思】【教后反思】 课时课时 4 4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二)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二)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第 77 练习十第 611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理解线段图表示的数量关系,能从条件 想起分析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解决稍复杂一些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12、。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根据条件分析、推理的思 维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实际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培养分析、推理 和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从条件想起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做练习第 6 题。 让学生口算,写出得数。 交流得数,教师板书,结合交流,选择乘法和除法说说怎样算的。(如 163,先算 10 乘 3 得 30,再算 6 乘 3 得 18,30 加 1

13、8 就等于 48;966,先算 60 除以 6 得 10,余下 36 除以 6 得 6, 10 加 6 等于 16) 二、策略练习 第 7 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因为“苹果比香蕉的 2 倍还多 70 千克”,因此算出 280 千克的 2 倍后,再加上 70 千克,就是苹果 的千克数了。 第 8 题,要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小汽车开走 7 辆就与大客车同样多”,就是指小汽车 比大客车多 7 辆。 第 10 题,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卖掉 20 只鸡后,鸡和鸭的只数同样多”这个条件的含义, 知道从 54 只晨去掉 20 只之后,剩下的 34 只里有一半是鸡、一半是鸭,因此原来鸭有 342=17 (

14、只),而原来鸡的只数则是 17 与 20 的和。 第 11 题,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一律半价”这个条件的含义,知道所谓“一律半价”,就是 指每样商品的售价都是原价的一半。而由此即可先算出每样商品现在的价钱。 思考题,左图表示的意思是“一盒巧克力和 4 盒饼干共 73 元”,右图表示的意思是“一盒巧克力 和 2 盒饼干共 49 元”。比较这两组条件,则可发现:2 盒饼干共 24 元。由此,一盒饼干的价钱就 是 242=12(元);一盒巧克力的价钱就是 73 元与 4 盒饼干价钱的差,或 49 元与 2 盒饼干价钱 的差。 三、练习小结: 提问:通过这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后反思】【教后

15、反思】 课时课时 5 5间隔排列间隔排列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7879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并能根据间隔排列的特点,由一种物体的个数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使学生体验发现规律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验数学的奇妙。逐步积累探索 规律的经验。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间隔排列中物体个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发现和概括规律。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光盘和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出示篮球,足球实物图和几何图形。 引发探究动机。

16、谈话:小朋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这里两组物体的排列规律。如果你在进一步观察,是不是 会发现更有价值的规律呢? 二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初步观察,发现特点。 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深入思考,加深认识。 回顾过程,突出思想。 应用规律,巩固认识。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比较,数一数,圈一圈等方法找到了两端物体相同时,间隔排列 的物体个数间的规律;还通过一一对应的思想,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三、应用思想,拓展规律 四、回顾反思,交流体会 总结:我们平时看到的许多情境里,经常会有一些数学规律。只要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平时 注意观察,分析身边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常常思考一些为什么。 【教后反思】【

17、教后反思】 课时课时 1 1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 P8082 例 1、2 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 13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 图形。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物体的平移和旋转。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纸飞机、溜溜球、各一个;师生都准备一个圆盘、一个指针,学生准备 “动手做”的材料。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学习

18、新知 (一)认识平移 1出示例 1 图 (1)依次出示 3 个运动的画面(火车、电梯、和国旗的运动)。 提问:你感觉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明确这些运动都是沿着直线的运动。 指出:像图中火车车厢电梯国旗这样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平移。(板书:平移) 举例: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二)认识旋转。 1.出示例 2 图 提问:你能看出图中表示的是哪些物体的运动吗? 引导: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面指针做的是怎样的运动呢?你能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吗?清 小朋友来说一说,并且表示给大家看一看。 指名学生交流并表示运动方式。 提问:你知道这些运动有什么特点吗?这几个物体

19、运动时,为什么它们的位置固定在那里而没有 移动到另一处呢,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交流,明确这些运动都是围绕一点转动。 指出:像图中电风扇叶片、螺旋桨、钟面指针这样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旋转。(课题位置板 书:旋转)旋转的特点是绕着一点转动。(板书:旋转绕着一点转动) 追问:电风扇叶片绕着哪一点转动?螺旋桨和钟面指针呢? 举例:小朋友还在哪里见到过旋转现象? 2学生“试一试”。 (1)做转盘 出示“试一试”中的转盘,让学生用事先先准备的转盘面和指针,照样子做一个转盘。 提问:你是怎样做成这个转盘的?圆面中心为什么用一个掀钮固定? (2)动手旋转 引导:请小朋友按老师的要求做一做:把指针从指向 A 点

20、旋转到指向 B 点,再把指针旋转到指 向 C 点或者指向 D 点。 提问:刚才指针是什么运动?是绕着哪一点转动的?请小朋友再把指针从指着 A 点开始,顺时 针旋转一周回到 A 点。 还可以怎样旋转一周回到 A 点?请大家做一做。(学生逆时针旋转) 追问:怎样的运动是旋转? (三)比较 引导:请大家用手势表示平移,再用手势表示旋转。 比较一下平移和旋转,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小结:我们刚才研究了物体的运动,认识了物体运动的两种方式,这就是平移和旋转。沿着直 线移动的运动,是平移,绕着一点转动的运动是旋转。 三、练习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 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 让学生独立观察,把

21、通过平移能和绿色树叶重合的图上颜色。 3做“想想做做”第 3 题 出示方格图,让学生说一说平面图上的方向,让学生说说两枚棋子各在原来位置的什么方向。 4完成“动手做” 指出:不管向哪个方向旋转,只要是绕着一点的转动,就是旋转运动。 四、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能说说平移和旋转有什么不同吗?你还有哪些收获? 【教后反思】【教后反思】 课时课时 2 2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第 8386 页例 3、例 4 和相对应的“试一试”,“想想做做”第 1 5 题,“动手做”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理操作、观察并获得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

22、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识别、判 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用对折、观察的方法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感受获得图 形特征的基本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识别、欣赏、制作等活动中,体会轴对称在显示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轴对称 蕴含的美,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思考 谈话: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尤其使苏州小乔流水和园林里别具风味的门亭、

23、花窗、 亭台常常为世人所赞叹。(边介绍边投影相应的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片)这些建筑、工艺品之所 以有独特的美,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个特征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要通过观察、 比较发现的内容。 二、操作感悟、认识新知 1认识物体对称 出示:上面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我们经常看到。现在请大家看这里几个物体,(出示例 3 主题图)看看它们分别是什么,找找这些物体的特点,再同桌互相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交流: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能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吗? 指出:我们观察这些物体的两边,经过比较,发现它们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是完全相同的, 我们就说这样的物体是对称的。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引

24、导:我们把蝴蝶、天坛、和飞机沿着轮廓画下来,可以得到这样的 3 个图形。(出示) 请同学们拿出我们准备的这几个图形对折一下,比一比,看一看,像像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 现和同桌说一说。 提问:图中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是以什么为界线的? 揭示:像这样的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操作深化 出示例 4,明确要求。 (1)让学生用一张纸对折,再照样子画一画、剪一剪。 (2)让学生按上面的方法再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先想好准备剪什么,再剪一剪。 4判断轴对称 三、观察判断、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 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 让学生先讨论、确认,再交流,并且要求说明理由。 3做“想想做做”第 3 题 提问:上面一行图案都是怎样剪出来的?那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呢,能用线练一练吗? 4猜汉字游戏 5做“想想做做”第 4 题 小组讨论确定,再派代表交流、说明。 四、总结欣赏,动手实践 1总结欣赏 观察生活里轴对称物体和轴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感受? 2完成“动手做” 3布置课后活动 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轴对称的标志、图案或对称物体的图片,和同学一起欣赏,交流感受。 【教后反思】【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苏教版(2024) > 三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苏教版扬州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全部教案(共7课时).docx)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