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题材六 咏物诗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重山令 赋潭州红梅 姜 夔 人绕湘皋 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 ,梦依依。九疑 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 枝。 注 湘皋 (o):湘江岸边。 可可:可爱,小也,形容梅朵小如红点。 九疑:九嶷山,传说舜葬于此。 绿筠 (yn)枝:绿竹,血泪沁入成斑竹,借指红梅之色为血泪所染。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起句 “ 人绕湘皋月坠时 ” ,点明人物、地点、时间。绕者, 徘徊也。一个 “ 绕 ” 字,写出百般无奈,万种离愁。 “
2、 月坠 ” 二字说明其 “ 人 ” 已在此徘徊良久。 B二、三两句由人及梅,侧面点题。写梅影浸透在水中,一个 “ 浸 ” 字,感情已很强烈,再以 “ 愁 ” 字形容涟漪,将涟漪拟人化了。 C “ 一春 ” 三句既是写人,也是写梅。茜裙,即红裙。 “ 香远茜裙归 ” ,是以茜裙女子的归去隐喻梅花之飘零。香气被寒冷的东风吹远了,而落花仍依恋残枝,在树下回旋。 D过片一笔宕开,以 “ 鸥去 ” 结束对往事的回忆。鸥鸟是想象的景物,通过鸥鸟写了往昔的情事就像鸥鸟一样飞去了。 E词中从咏红梅入手,但又不拘泥于纯粹写 梅,写梅写人,即梅即人,意境深远,收放自如,达到似花非花、似人非人、花人合一的朦胧迷离的
3、审美境界。 2这首咏物词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至少写出两种,并结合全词进行分析。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咏竹 陆 容 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 问华胄 , 名淇澳 。寻苗裔,湘江曲。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注 华胄:贵族的后裔。 淇澳:淇河岸的弯曲处。历史上以盛产竹而闻名。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上片用 “ 池 ”“ 亭 ” 点出了竹生长的环境, “ 几竿 ” 表明竹的数量不多, “
4、相映带、一泓流水 ” 描绘了竹周边的景物特点。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B “ 风动仙人鸣佩遂 ” 是写竹的动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 雨余净女添膏沐 ” 是想象雨后竹子的情态,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C “ 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 ” 化用了苏轼 于潜僧绿筠轩诗中 “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 两句,抒发内心的情感。 D下片从竹的渊源写到竹的秉性和竹的可人,词人用阿娇金屋的典故,意在表明竹可以消除烦暑,使人内心清净。 E本词综合运用了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用典等表现手法,从多个角度描写竹,收到了含蓄深厚、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4这首词写出了竹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请简要回答。 答: 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 燕 袁凯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应见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 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赵家姊妹 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注 袁凯:华亭 (今上海松江 )人。明太祖洪武三年 (173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 梁园:汉代梁孝王会集天下文士的大型园林。 赵家姊妹:指赵飞燕和其妹赵合德,汉成帝时,两人专宠十余年。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化用刘禹锡的诗句,既写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同时也铺设了白燕的生活背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先写明
6、月初升之时,白燕与皎洁月光融为一体,因此汉水之上难见其影;又写因大雪,白燕难以回到梁园。 C颈联写池边柳可作为白燕 “ 香入梦 ” 的暂避港湾,而 “ 梨花庭院冷侵衣 ” 又呈现了一种被迫远离尘寰的凄楚与清冷。 D诗人在尾联借宫廷乱象,告诫白燕远离宫廷的喧嚣,表达了诗人对白燕的关切以及对宫中文人争宠的鄙夷之情。 E全诗虽无一燕字,却无处不有燕影,把客观环境之美与情志高洁之美有机结合,语言贴切自然,感情深厚饱满。 6诗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情感?请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答案精析 1 BD B 项 “ 侧面点题 ” 错,应为 “ 正面点题 ” 。 D 项鸥
7、鸟是眼前的景物,不是想象的景物。词人在江皋徘徊,惊起一滩鸥鸟;而鸥鸟的拍翅声又惊醒词人,使他从迷惘的回忆中回到当前。 2 (1)托物言志,借物抒怀。这首词题目为 “ 赋潭州红梅 ” ,词中从咏红梅入手,意在写人。梅 “ 斜横花树小 ”“ 遥怜花可可 ” ,实写情人的楚楚可怜。梅 “ 香远茜裙 归 ” ,凋零飘落,实写红裙女子的远离。即梅即人,人梅夹写,含蕴空灵,意境深远。 (2)用典。在词人看来,这红梅之红,分明是娥皇、女英二女的相思血泪染成的,也即自己恋人的相思血泪染成的。这里运用湘妃的典故,以娥皇、女英对舜帝之相思,比作恋人对己之相思。 (3)比喻。茜裙,即红裙。 “ 香远茜裙归 ” ,是
8、以茜裙女子的归去隐喻梅花之飘零。 (4)对写法。这首词上片由梅及人,写己之相思;下片始则宕开,几经翻转,写对方之相思。从对方写来,将两地相思系于一树红梅,故其相思之情,愈翻愈浓,愈转愈深。 (5)联想、想象。 “ 香远茜裙 归 ” ,茜裙,即红裙。香气被寒冷的东风吹远了,而落花仍依恋残枝,在树下回旋。此句充满了奇妙的想象, “ 香 ” 犹花魂,缥缈而去;茜裙则是由花瓣幻化出来的形象,如在眼前。这个幻化出来的形象,即是词人魂萦梦牵的情人,这是词人一生的 “ 情结 ” 所在,所以看到了梅花,会马上联想到分离的情人。 3 BD B 项 “ 拟人 ” 和 “ 夸张 ” 错,此二句的意思是:风吹竹林的响
9、声像仙人身上的玉佩发出鸣响,雨后竹子光洁得像洁净的美女添上了润发的油脂。故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D项 “ 意在表明竹可以消除烦暑,使人内心清净 ” 错,借用 “ 阿娇金屋 ” 的典故,是 为了突出竹子的珍奇。 4竹的特点:翠绿、姿态可爱、高洁、不畏冰霜。 表达的情感:表达出词人对竹的喜爱赞美之情,并以竹自勉,希望具有像竹一样高洁的品质。 5 BD B 项 “ 因大雪,白燕难以回到梁园 ” 错,这里诗人借梁园的典故,来说明对人才的招纳, “ 雪满梁园尚未归 ” 写白燕不为权势所动,诗人极力描写了白燕之白,白燕之白也隐喻其内在品质的高洁。 D 项诗人借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专宠于汉成帝的典故,实现写物到写人的转换。以赵氏姐妹的相互猜忌来暗示皇权在握的人对有才干的臣下的无端猜忌和残酷镇压。 6 托物言志。借写白燕 外表的洁白,对梁园的漠视等一系列形象表明诗人自己高洁的品质。 用典。借梁园的典故来说明对人才的招纳,借赵飞燕和其妹赵合德的典故,暗示皇权在握的人对有才干的臣下的无端猜忌和残酷镇压。寄寓了诗人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