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地球表面的变化地球表面的变化 本单元中的“地球表面”主要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地貌。地 球表面的形态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本单元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 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的原因。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中 “地表及变化”的范畴。 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其形成的原因也非常复杂,为了让学生理解 影响地球表面地形变化的因素,教材的编排循序渐进,贴近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 力和掌握能力。本单元教材编排的顺序是:观察发现复杂多样的地表形态,激发 学习兴趣认识地球内部结构,奠定基础地球内部运动引发地震、火山喷发, 初步塑造地表形态外力(风、水)作用缓慢改变地表形态
2、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 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引起地形地貌的变化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地球内部运 动和外部力量在现实情境中都非常复杂,为了更好地理解,可以通过简化情境的 模拟实验排除干扰,让学生更好地关注这些力量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在进行模拟 实验的同时,阅读图文并茂的资料,可以丰富和拓展学生对这些力量的认识。 关于地球表面的形态,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不少见闻。他们对高山、河流、平 原这些常见地形地貌并不陌生,溶洞、瀑布、峡谷等一些特殊的自然景观会引起 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地震和火山喷发也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对于本单 元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是有一定基
3、础的。在前面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对地表物 质水和空气、岩石和矿物有一定的了解,对地球内部构造和火山成因,以及岩浆 岩、沉积岩、化石成因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通过实物建模,探究地震、火山喷发、风力、水力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实物 建模就是引领学生模仿地震、火山喷发的真实情况来制作简易模型。从理论上来 说,模型与现实情况越接近,提供的信息也越接近实际,但不是百分之百,因为 现实世界实在是过于复杂,五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限。阅读地形变化的相关 资料可以补充这些不足,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 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成因,以及风力、流水、波浪、冰川等对地表的侵蚀、沉积等 作用。 第第 1 1
4、 课课地球的表面地球的表面 (教材 P2123) 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 课题地球的表面课型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2.知道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等资料获得关于地形地貌特点的信息。 2.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常见地形地貌的特点。 3.能够对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2.发展探究地形地貌变化原因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各种
5、各样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 教学 重难点 重点:重点:观察我国的地形图,从局部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 难点: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并描述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为学生准备: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典型地形地貌的图片、学生 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引入:引导学生完成单元起始页的课前调查,展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 调查表并揭示单元主题“地球表面的变化”。 聚焦 2.提问:(教学提示:展示从太空中观察到的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 察。)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预设:地球的表面是“坑坑洼洼” 的。)地
6、球现有的面貌是本来就有的吗?(预设:不是本来就有的。)是 什么力量使地球变成了现在的样子?(预设:地壳运动、大自然的力量 使地球的样子发生了变化。) 3.揭题:本节课将学习“地球的表面”。(板书:地球的表面) 【设计意图】图片上的地球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高低不平的表面,使 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地球表面的样子。此时,通过聚焦问题,引发学生 对于地形地貌形成及其变化原因的思考。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一:观察世界地形图,描述地球表面的样子 1.提问:(教学提示:展示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地球表面 有什么特点?(预设:地球的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比陆地 面积大;海洋分布很广,大陆分布不均;海
7、洋分布多,而大陆分布很 少;陆地大概占地球表面的 30%,海洋大概占 70%,海洋比陆地多很 多;陆地大部分分布在北边,海洋多在南边;地图上的陆地颜色不同, 高度也不一样。) 2.小结: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和表示地势的高低, “坑坑洼 洼”也正体现了地球表面的高低不平。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了解地球表面的样子。帮助学生认识到, 整个地球的表面都是高低不平、复杂多样的,使学生对地球的地表形 态有一个宏观的认知。 探索二:观察我国的地形图,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探索二:观察我国的地形图,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 1.展示:展示:展示我国的地形图。 2.布置任务: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根据
8、活动要求,完成活动帮助卡。 【设计意图】观察我国的地形图,让学生从局部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 这个活动是在整体感知地球表面地形特点的基础上,将学习的视角聚 焦到陆地,建立具体的“地形”的概念。 3.展示:展示:课件展示研讨主题。 4.研讨汇报: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然后帮助学生完善。 探索 与研讨 5.小结小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按照起 伏高低和形态的不同,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等。平原低又宽广,高原高又宽广,山地比较高、有点陡,丘陵坡度 较缓,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地壳运动、火山喷 发、风的作用、流水作用等。
9、 【设计意图】经过观察探索、根据资料完善、分组汇报、教师帮助完 善这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对我国主要地形及其特点、影响因素有深入 的认识。 拓展 与小结 1.小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影响地 形变化的因素有地壳运动、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流水作用等。 2.交流: 你们居住的地方呈现出怎样的地形地貌特点?结合实际描述它 的特点。 3.提问:对于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提示: 可根据课堂时间回答或建议学生课后查阅资料。)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为整个单元的学习起到“奠定知识基础, 提供思维线索”的作用。本课的教学,首先,通过课件展示从太空中 俯视地球的样子,引导学生观察并聚焦问题,引发学生对地形地貌形 成及其变化原因的思考。其次,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引导 学生观察世界地形图,从整体了解地球表面的样子,观察我国地形图, 从局部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在整体感知地球表面地形特点的基础上, 将学习的视角聚焦到陆地,建立具体的“地形”的概念。最后,通过 全班性的研讨活动,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并猜测形成原因,将影响地形 变化的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并记录下来。如此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过 程有迹可循,更加完整与严谨。 课后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