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区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分析及全体教案(含6份教案).doc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1621235 上传时间:2021-07-3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鼓楼区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分析及全体教案(含6份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南京鼓楼区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分析及全体教案(含6份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南京鼓楼区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分析及全体教案(含6份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南京鼓楼区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分析及全体教案(含6份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南京鼓楼区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分析及全体教案(含6份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鼓楼区四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语文 课程类型:课程类型:国家课程 教材来源教材来源: 语文(四年级上册) ,部编版。 授课对象:授课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设计者: 授课时间:授课时间:8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目标确定的依据】 1.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1 1)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相关内容要求)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相关内容要求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 范、端正、整洁。 (识字与写字)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阅读) )能初步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

2、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阅读)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 习作的快乐。(习作) (2 2)课程标准的分析)课程标准的分析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 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阶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 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 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 分析来代

3、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 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 2 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 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 40 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 词句,减轻学生负担。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应是在教师的引领指 导下,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体,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 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

4、等具有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读书技能来 展开,进而达到“不待老师讲” 、 “不需要老师教”的最佳效果。 2.2.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选编了出塞 凉 州词 夏日绝句三首古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梅兰芳蓄须 延安,我把你追寻三 篇文章以及一个“习作”和“语文园地” 。目的是让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会把握文章 的主要内容, 弄清楚每件事讲了什么。 学习写信的格式, 并给自己的亲友或者其他人写一封信。 3.3.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大多活泼、积极向上。这学年是他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 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

5、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随 着他们继续走进社会,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参与各项活动成为他们的迫切需要。四年级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比较强了,在教学重可以采用质疑问难的方式,将学生的疑惑作为教学 的起点,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感悟重点词句, 让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深刻内涵。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认识 33 个字,会写 23 个字。 2、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弄清楚每件事讲了什么。 4、学习写信的正确格式,并写一封信。 3 【评价任务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 1: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

6、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小组交 流后教师针对性指导。 (2)教师有重点地指导字形、书写,按笔顺正确、规范书写 23 个生字及其词语。 2.针对目标 2、目标 3: (1)多种形式自由朗读课文。 (2)划出关键词句,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分析作者是用哪些方式将事情写清楚的。 3.针对目标 4: 把握书信语言的特点,掌握书信的书写方式和信封和电子邮件的基本格式,学会写书信。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本单元大约需要 8 课时: 第 1、2 课时:学习古诗三首 ,认识“塞、秦、征”等 5 个生字,会写“胡、催、醉” 等 10 个生字,理解“但使、飞将、欲饮、人杰”等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

7、背诵 默写古诗出塞 夏日绝句 ;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哲理。 第 3、4 课时: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认识本课“崛、沈、范”等 11 个生字,会 写本课“肃、晰、振”等 15 个生字,正确理解“严肃、疑惑不解、清晰、 ”等词语;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激发 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第 5 课时:学习梅兰芳蓄须 ,认识本课“蓄、迫”等 14 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想 想课文写了梅兰芳

8、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4 第 6 课时:学习延安,我把你追寻 ,认识本课“延、昔、笋、茅”等 9 个生字,能正 确理解本课词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懂得发扬 延安精神的重要。 第 7 课时:学习“习作” ,知道书信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掌握书 信的书写方式和信封和电子邮件的基本格式,学会写书信;把握书信语言的特点,正确的表情 达意;坚持运用书信的形式与人交往,书信练笔。 第 8 课时:学习“语文园地” ,学习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注意课文中的有的不是一件事,先把每件事弄清楚,再把几件的事连

9、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重 点;练习句子的语气,体会不同句子,语气也不同;积累形容人的成语,古诗积累运用。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 1.语文(四年级上册) ,部编版。 2.配套练习册 。 3.课内资源:教师用书、多媒体。 4.课外资源:工具书、主题学习丛书、课外读物、搜集的资料(图片、文字、视频等) 。 课时教学设计: 5 2121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 5 个生字,会写“胡、催、醉”等 10 个生字,理解“但 使、飞将、欲饮、人杰”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 夏日绝句 。 3.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白诗的大意。 4.体会

10、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教学教学 重难重难 点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课前课前 准备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解题解题 导入导入 课前预热:以诗会友静夜思 。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会思念家乡?你 有过想家的经历吗? 1.知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 。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 些唐代诗人?你对诗人了解多少?我们今天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 的出塞 。 2.读诗题出塞 。 “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 (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 3.你想到边塞看看吗?

11、欣赏图片。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板书: 古诗三首 )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王昌龄照片、生平简介) 初读初读 诗文诗文, 整体整体 感知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塞、秦、征、还” 2.学习生字 “塞、秦、征” 指导书写: “塞”的中间第三横长; “秦”上大下小; “征”左窄右宽。 1.师: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 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 6 再读再读 诗文诗文, 探究探究 诗意诗意 (2)大家跟读,学习“秦”字。 (3)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 2.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

12、的特点来读。 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生听课件中范读) (指名读,齐读,师范读。 ) 读得字正腔圆是学诗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 感情,这就是要理解诗的意思。我们来说说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 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 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5.反馈交流: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 出征的将士们仍

13、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 军队越过阴山。 6.指导第一句的修辞手法“互文” 。像这样前文含有后文中省略的词 这样的修辞手法叫“互文” ,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教师板书: 互文 秦汉) 7.同桌互说诗意,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 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三、悟诗情 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我们理解了古诗的意思,现在我们来体会诗中的情感。 (一)感悟画面之悲。 7 1.师范读诗句。 你眼前出现一

14、幅什么画面? (板书:明月关人未还)这样的画面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2.指导读出感觉。 小结: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和边关。 “明月” “边关”已经成了戍守边关将士们生活的两个典型的景物。 (二)感悟人心之悲。 1.从征人角度感悟。 “人”指什么人?(板书:同情征人) (唐代镇守边塞的士兵统称征 人) (1)想一想: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一轮 明月,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征人们,会想什么呢? (家亲人) (2)补诗句: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师: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芦笛声,引得征人

15、直往家乡的方向望。他 们望到了什么? (望到的依然是明月和边关。 )他们什么心情?体会失望、悲伤。 读出语气。 (3)激情引读:回家是千百万征人萦绕心头上的梦啊!却只能化为 一句(引读)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从亲人的角度感悟 (1)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家人 在做什么呢? (2)想象说话: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 儿子说_。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 丈 夫 说 _ 。 孤 苦 年 幼 的 孩 子 , 对 远 方 的 父 亲 喊 : _。 (3)师:多么动情的呼唤,多么强烈的期盼,但他们等来的盼来的 却依然是

16、“人未还” 引读。 此时月圆人却不圆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悲 伤)(板书:悲壮) 8 (4)指导读出感情。 (三)感悟历史之悲 师:这样的思念,这样的等待,是不是一年,两年呢?从哪里看出 来的? 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翻开历史的长卷,朝 代变迁:我们发现从秦代到唐代中间隔着秦汉三国晋南北朝 隋唐。这是悠悠千年的历史啊。 师:至秦至汉至唐,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多少征人尽望乡啊,依 然是(引读)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 这悠悠千年, 月圆家不能圆, 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依然是(引读) 体会诗人情感: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 苦。 写

17、下这两行诗句,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看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 反馈并读出语气。 师: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 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让我们带着感受来齐读这两行诗。 3.征人们为什么不回家?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另外还有许多边塞诗, 也反应了边塞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据资治通鉴唐记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 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 “天宝”以后,山东戍卒 还者十无二、三。 ”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 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

18、,不教胡马度阴山。 ” 1.看到征人悲惨的生活,看这千百万妻离子散的家庭,你们想对这 无休止的战争说什么?所以诗人这样写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 度阴山。 ” (1)为什么要写西汉飞将李广呢? (补充: 塞下曲能骑善射,力大无比。 ) “不教”是什么意思? 9 (2)读出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从这两行诗中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希望?(板书:渴求良将,渴望和 平。 ) 2.激情引读 (1)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殷切的希望,我们来表达下诗人的希望 好吗?(引读) (2) 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是 呀,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引读)这也是千百年来 征人

19、们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 (引读) 3.体会壮的感情 出示从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体会战士们 的豪情壮志。齐声朗读。 小结小结、 作业作业 “人未还”虽说是悲痛的,但也见证了战士们保家为国的壮烈。让 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首诗。从诗中你感受到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 的诗人?(板书:忧国忧民) 激趣激趣 导入导入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 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两首诗。 2.出示并理解课题。 (课件出示沙漠图片(课件出示沙漠图片)西域沙漠,人烟稀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 镇,凉州当地歌曲中夹杂有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

20、一格,人们称之为凉 州词,许多诗人都喜欢为它填写新词咏唱。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著名诗 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教师板书:凉州词)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 “琵、琶”注意:葡萄和琵琶的读音。 2.学习生字 “催、醉” 指导书写: “词、 催、 醉”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催” 是左窄右宽; “醉” 左右结构匀称。 3.教师范读,指导读出节奏。 4.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感,借助注释说说读懂了什么。 10 初 读初 读 诗文诗文, 整 体整 体 感知感知 5.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 师:刚才大家通过读诗初步了解了古诗的内容,你刚才说到那盛宴 摆满了葡萄美酒啊,让我们读读这一句(出

21、示诗句第一行诗句第一行) 。 6.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醉人的葡萄酒、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闪着亮光盛满了香甜的美酒。 师:同学们,这就是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域胡人用白玉 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凉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鲁番,那里可是 盛产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很多同学发出了惊叹声,谁来读出这样 惊喜的感觉? 这样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让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场景?你想 想到些什么? 碰杯声、欢笑声,劝酒声,多么欢快的气氛啊。这情景使人异常兴 奋读: 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满了香甜的葡萄酒,酒席上摆满了 丰盛的食物,很多将士在举杯欢庆,真是豪华的盛宴啊,真是令人神往 啊,谁能把这样

22、盛大的场面读出来。 指名读,女生读。 7.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什么声音传来了?急促的琵琶 声。 边听边读,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 (1)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战士们赶快奔赴战场。 (2) 这急促的琵琶声还在催促什么?还有不同的感受吗?西域人有 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琶以助兴的习俗。 是不是应该从“催”里读出: (1)快尽兴畅饮; (2)快奔赴战场(3)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边读边想,从这个“催” 字中读出了不同的情 怀。 8.小结:这场酒宴真是非常隆重,有欢快的琵琶声,有醉人的美酒, 酒宴上人声鼎沸、酒杯交错,谁来读出这样盛大的场面。指名读、分组 读。 9.

23、激越的琵琶声,让我们在场所有的将士们兴致飞扬,诸位老兄,我 11 有点醉了,想告辞了,你们想对我说什么?这样难得的盛宴就应该一醉方 休。 展开想象: “怕什么,醉就醉吧,醉卧沙场,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吗? 请诸位莫笑,引入下一句。 (板书:醉) 指名读,从“醉卧沙场”中我听出了你们那份潇洒从容,小组读, 醉了躺着沙场上为什么不要笑我呢?因为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在战场上 能活着回来。 10.是啊,你抓住“几人回”读出了将士的心声,大家再好好读一读 这一句,想一想你从几人回中读出了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自古以来边关烽火难息,多少将士血洒疆场!多少母亲失去自己的 儿子,多悲凉啊,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让我

24、想到王昌龄出塞的一 句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多少将士就这样到了戍边再 也没回来啊,谁再读。女生配乐读,我听出了母亲们的心声。 伤人一万,自损八千,战争是多么残酷啊。读全句没有几个人 活着回来啊,这里运用反问的句式说出将士们的心声,在质问这场残酷 的战争啊。 小组读。 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 戌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为国戌边死得其所,是无比悲壮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古至今戌边的战士为了 国家领土的完整拼死沙场、寸土不让,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更是豪迈的。 (板书:悲壮豪迈) 男生齐读。 正是因为将士们有这样的豪迈的气度,

25、才有醉卧沙场的潇洒从容。 全班读。 小结:好一个“几人回” ,同学们今天很会学习,通过反复品读,读 出了几种不同的感受。 11. 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让我们闻到了醉 人的美酒,看到了将士们一醉方休、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全诗前 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让我们 12 带着这样的情感把整首诗自己试着读一读。 师:从你们这悲壮豪迈的声音中,让我们听到了战士们的心声:为 国捐躯、视死如归。 12.指导背诵。 师:下面让我们将这种豪情融化在记忆中,融化在血液里,把这首 诗试着背一背。 学生试背,指名背,小组背,全班齐背。 学习学

26、习 夏夏 日绝日绝 句句 (一)全诗内容 1.用多媒体出示,指导朗读。 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 热之中, 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 不思恢复中原, 公元 1127 年, 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 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 声朗读。 ) 同学们听出老师怎样的感情读的这首诗吗? (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2.请三、 五名同学大声朗读, 其他同学评一评, 谁读得好?为什么?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 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

27、情。 ) 3.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 学生讨论,汇报: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板书:生 人杰死 鬼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学生讨论,汇报: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板书:有骨气有气节) 4.思考讨论: (1) “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 羽的故事。 ) 13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 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 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 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

28、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 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 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 31 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 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 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如 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 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 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 样的遗民,面对这

29、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5.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 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思 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 6.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 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课堂课堂 小结小结 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 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

30、将来把我们的 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 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 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14 板书板书 内容内容 21 古诗三首 出 塞 互文明月关 秦汉人未悲壮 同情征人,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凉州词 唐:王翰 醉 悲壮豪迈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人杰有骨气 死鬼雄有气节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22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认识本课“崛、沈、范”等 11 个生字,会写本课“肃、晰、振”等 15 个生字,正 确理解“严肃、疑惑不解、清晰、 ”等词语。 2.默读课文,总结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31、。 3.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查阅当时社会状况,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教学教学 重难重难 点点 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课前课前课件 15 准备准备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谈话谈话 导入导入 师:请看这个“志”字,上“士”下“心” 。在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 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或是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才能称为“士” 。而 “志”就是“士”经过用“心”的思考立下的志向。 说说你小时候立下的志向吧。 (我要当医生。 我要当航天员) 师:很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少年周恩

32、来的立志故事。 (板书课题) 师:齐读课题。 学习学习 生字生字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习生字。 座位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2)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崛、沈、范、魏、晰、振、胸、怀、 赞、效、淮、租、惑、斥”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辱,读(r)不要读成(l) 。淮,读(hui)不要 读成(zhn) , “斥” “沈”为翘舌音, “租”为平舌音,注意读准确。 (3)书写“肃、晰、振、胸、怀、赞、效、租、疑、惑、凡、顾、 训、斥、辱” 。 字形难点: “怀”的偏旁是竖心旁, “晰” “训”的左半部窄,右半部 宽。 “赞” “辱”上下

33、大小一样。 师:要想读懂文章,扫清“地雷”是必须的。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词 你们能认识,能正确地读出来么? 请大家读读课件中的词,看谁的反应快,读得对。 租界 麻烦 胸怀 屈辱 热闹非凡左顾右盼疑惑不解清晰而坚定 生读词。 师: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四个字的成语,请大家多读几遍,先记住它 们,积累起来,在平时写作中争取用上。 四字词语 16 生读。 师:还有些词串,未必是四个字的,也很值得我们积累,自己再读 读“清晰而坚定” 。 请你们联系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板书:为中华之崛 起读书) 师:真好。还有一些词,由于特定的时代,理解起来有困难,需要

34、我们查找一些资料。例如“租界” ,谁知道? (不知道。 ) 师:请看这幅图 这就是清朝末年我们受到列强欺辱的时局图。当时的美帝国,英帝 国,日帝国,沙皇俄国等,国力强过中国,于是就抢占我们的领土,说 是租用,实际上是霸占,这就形成了列强割据,租界林立的“时局图” 。 而在租界内就是灯红酒绿,莺歌燕舞,在租界外则是民不聊生,苦难悲 情。 师:有一些词,光看字面意思还不行,联系课文才能理解更透彻。 比如“欺凌” ,谁来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欺负,欺压,侮辱) 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中国人受到怎样的欺凌?谁能给咱们读一 段课文,帮助大家具体地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生读。 师:大家一边读,一边感受当时的中

35、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受到怎样 的欺凌。 生自由读片段。 整体整体 感知感知 1.师:这是一个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事,整个大故事中又带着三个 小故事。 现在请大家来比赛, 看谁读书最快, 把三个小故事找出来。 生: 快速浏览。 (我发现第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到东北,伯父和他说不要轻易到租界 去玩。 ) (还有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和同学闯租界。 ) (第三个故事是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师:说得很好。还可以简洁一些。老师也尝试着概括了三个故事的 小标题。大家看看,比比,和你们概括的有什么不同。 17 耳闻“中华不振” ;目睹“中华不振”;立志“振兴中华” (小标题中都有“中华不振”) (不对, 最

36、后一个是“振兴中华”, 应该说都有“中华”两个字。 ) 师:对啊,这“振兴中华”就是本文的关键点。所以,概括的时候 要抓关键。 (很简单,都只有几个字。 ) 师:是的,这就叫做概括。就要简简单单。 (好像字数都一样。 ) 师:我是尽量把它们概括成一样的,记住两个关键词:简洁,抓重 点。2.认识结构 师:这三个小故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呢?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呢? (先写耳闻“中华不振” ;再写目睹“中华不振” ;最后写:立志“振兴 中华” 。 ) 师:很好,看,原来这三个故事是这样排列的啊。 课堂课堂 小结小结 1.师:同学们,听了周恩来的回答后,你来想一想:自己是为什么而 读书的

37、呢? 还有许多像周恩来一样的伟人,他们也是为了祖国的崛起而努力学习,为 祖国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想到了谁? 2.中华不振深深刺痛了周恩来的心, “为了中华之崛起读书”这个清 晰而坚定的声音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希望,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周恩 来的资料,多多了解这位伟人。 直接直接 导入导入 第第 2 课时课时 师: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用的是什么方法? 先读通顺,再读出疑问。 生自己读。 师:对,有疑问了,先做好标注,然后尝试解决疑问。请问,解决 这些疑问,我们可以怎么办? 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师:还可以询问,查资料,弄明白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文章,就 读出滋味来了。还有些实在不能理

38、解的地方,课后再去寻找答案。 18 精读精读 延伸延伸 1.充分自读 师:接下来我们先尝试自读课文,学习第二个故事和第三个故事。 读书要讲方法,请看两个小要求。 (1)读得通顺(2)读出疑问 在这些有疑问的地方,画上“?” 2.尝试质疑,解疑 (为什么伯父会说 “有时也要绕着走, 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 师:谁找到了下文中写到的“麻烦”是什么? 他们凑了过去, 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 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 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 师:撑腰,训斥,形成对比。这两个词,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39、(撑腰就是做主的意思。) (主持公道。) (就好像当法官。) (训斥就是骂人,很凶地骂。) 师:对比后,你发现什么? (原本中国巡警应该为中国人撑腰,因为是洋人轧死了中国人,可 是巡警不但不为她撑腰,还训斥他。非常不讲道理!) (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太弱,被欺负,所以巡警也狗仗人势。) 师:说得好,都是因为中华不振。请大家再看看,还有这样的地方 么?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 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原本大家要帮忙,但是 却不敢帮忙,只能劝。大家也很无奈,因为中华不振。) 师:是啊。抓住“握紧拳头”和“劝慰”这对矛盾来读,你会读到 当时中国人的心

40、情,你会体验到中华不振,国民怒不敢言的无奈。来吧, 让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好好体会。(板书:妇人 饱受欺凌巡警丧失尊严) 师:这个故事的结尾说“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 四个字沉重分量”,现在你体会到了么? 19 (中华不振就是我们总是被帝国主义列强欺负。)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受到委屈都没人管。)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不敢帮助中国人。)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里,生活很困难,而洋人却过 得很好,还欺负人。) 师:体会得真好。(板书: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会立下“为中 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课堂课堂 小结小结 师: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像周恩来、毛泽东

41、、钱学森等这样的一 大批伟人、名人,他们从小立志读书,才成就了他们的远大理想,实现 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也不再是把帝国主义列强 赶出中国的土地,面对新的国际竞争,新的世界形式,我们虽然取得了 巨大的成就,但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应该立下怎样的志向 呢?(教师再板书一个“?”,4 人小组讨论) (为祖国的科技发达而读书。) 师:你呢? (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而读书。) (为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而读书。 师:还有吗,你呢?) (为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而读书。) 师:同学们都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之志,那请你们谨记:将自己的爱 国之心化为报国之志,真正做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2、(为了祖国的强大而读书。) (为了自己美好的未来而读书。) (为了考试有个好成绩而读书。)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不管是你的远大的理想还是近期的目标, 老师都希望你能实现。 今天咱们学习了周恩来少年励志的故事,一个很激励人的故事,同 学们有没有收获?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下收集一下关于周 总理的资料。 20 板书板书 内容内容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妇人饱受欺凌 中华不振为中华崛起读书 巡警丧失尊严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23.23.梅兰芳蓄须梅兰芳蓄须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认识本课“蓄、迫”等 14 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

43、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4.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学教学 重难重难 点点 1.梳理文章结构,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课前课前 准备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激趣激趣 导入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戏曲, (出示音频)大 家先来听一听,然后来谈一下。告诉老师,你想说什么?噢,对了, 这是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全世界人们都非常喜欢。 师: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 1.同学们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千万别忘了自己的

44、好习惯,利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认为难懂的生字词, 有一句话叫“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做好批 注。 21 初读初读 课文课文, 整体整体 感知感知 2.同学们的习惯很好,批注得很详细。同桌之间交流生字,对于生 僻的字词两人结合查字典解决;实在有困难的字词可请教老师。同学们 交流得很热烈,可见你们的自主能力很强。刚才我在下面有同学把自己 的疑问留给了我,这样,先看一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生字、词语,看有 没有大家想知道的。 3.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把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用幻灯片展示 出,和学生进一步学习。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把同学们的疑问强调一下, 并提醒该

45、学生注意。然后通过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的方式对生字词 进行巩固。 4.再读全文,要求学生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也可同桌对读, 相互检查,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蓄、迫、纠、缠、邀、扰、拒、签、订、 宁、要、妄”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宁”在本课读(nn),避免读成 (nn),“要”在本课读(yo),“迫”读(p)避免读成(p), 注意读准确。 精读精读 课文课文, 理解理解 内容内容 1.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 节。 (2) 联系课文内容, 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2.梅兰芳明

46、白日本人一次又一次“邀请”他登台的目的,更明白地 拒绝日本人,在当时来说就等于放弃自己挚爱的京剧艺术。 “茫茫青 史”著名画家丰子恺对梅兰芳的这个评价是恰如其分的,接下来的 几件事情就是最好的证明。 (板书:避港拒演蓄须明志自伤身体) 3.自学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后三件事,画出能表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语 句或令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做出批注。 4.学生交流。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1)课 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 老师提示: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注意每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 22 梅兰芳的表现,用笔画起来;然后展示,最好用课文中的词语总结,也 可提示让学生根据梅兰芳先生辗转的

47、地点来分析总结。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同学们的思路一定要清晰,一定要把握住梅兰 芳先生为了躲避日本人的骚扰,辗转的几个地点来说,这样不容易乱。 哪位同学先来总结一下? 生举手。 师:你很勇敢!尽量用课文中的词语。 生总结。 你总结得很全面,谁能概括一下,就是语言再简介一些。 师小结: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上海沦陷,日本人想利用梅 兰芳先生的影响来美化侵略者的丑恶行径,就“邀请”梅兰芳先生为他 们演出,但都被梅兰芳先生想尽一切办法拒绝了。 课文一共叙述了五件事,它们分别是: 拒绝登台;香港拒演;卖房度日;蓄须明志;自伤身体。 (2)这五件事叙述得有详有略,你们认为其中哪件事写得特别详 细

48、?具体地描述了哪些内容?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设置问题: 这件事情的叙述用了多少个自然段? 你认为这件事作者在叙述时抓住了梅兰芳哪些描写? 语言、行为、心理,能试着读读吗? 你感觉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 蓄须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蓄不行吗? 此时梅兰芳的心情怎么样? 在文中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师小结:梅兰芳用蓄须来对付日本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梅兰芳内 心是苦闷的,蓄须后内心又是极为痛苦的,我们来读第 3 自然段,感受 一下梅兰芳当时的精神世界。 (3) 你认为梅兰芳所有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从文中能找到 这样的句子来评价一下他吗? 学生交流讨论。 “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

49、气节。” 23 让学生评价梅兰芳先生的做法, 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 民族气节。他热爱艺术,更热爱中华民族。他是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 于一切。老师指导学生再读第六自然段。 出示句子: (1)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 会当然更不能去了。”但是,不去演出要想个办法对付啊。 (2)梅兰芳找到了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 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 ,以摆脱日本人。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 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 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 不能登台演出了。 讨论总结梅兰芳

50、先生高度的精神境界和为国家做出的巨大牺牲。 让学生自由的谈谈想对梅兰芳说些什么? 从而使学生内心升腾起对梅兰芳的敬佩。 五、积累拓展 1.师小结: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请把你心中的歌,化作笔 下的情,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梅兰芳先生的画像旁边。 古往今来,像梅兰芳这样的爱国志士还有很多。你能说说一些爱国 诗句吗? 2.回忆课文具体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每件事 概括出来。 课堂课堂 小结小结 同学们,如果说梅兰芳风靡海外,受到全世界人地爱戴是缘于他优 美的嗓音,精湛的技艺,那么他坚定不移的民族气节使他在人们的心目 中地位越来越高尚,称为一代又一代人心目中永远的偶像。 板书板书 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四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南京鼓楼区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分析及全体教案(含6份教案).doc)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