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时评文章学习叙例与析例.doc

上传人(卖家):四川三人行教育 文档编号:1627536 上传时间:2021-08-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跟时评文章学习叙例与析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跟时评文章学习叙例与析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跟时评文章学习叙例与析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跟时评文章学习叙例与析例 2020-11-28 跟跟时评时评文章学文章学习习叙例与析例叙例与析例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上经常会有一些优 秀的时评文章,读这些文章不仅可以知道新闻事件发生的真 实情况,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还能学到一些写作的好方 法。而对于论述文写作来说,学会叙例与析例是至关重要 的。 一、跟着一、跟着时评时评学叙例学叙例 叙例,即举例论证,是论述文常见的论证方法之一。通过 列举确凿、充分、 有代表性的事实,能够增强论述的力量和说服力,但如何叙 例又是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很多优秀的时评文在这方面值 得我们学习借鉴。 1、叙例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 叙例不等于记叙。记叙文“叙

2、例”讲究生动、具体,以情动 人,以形象感人;而议论文“叙例”具有论证性功能,是运用 现有的材料正确可靠地论证中心论点,因此它没有叙写事 物、塑造形象的任务,所以不必像记叙文那样具体翔实。它 重在事实的列举,讲究以理服人,“叙例”是为了“说理”;虽 不排除生动形象,但更要求简练概括:不要详尽的故事情 节,不要太具体的场景描写,不要生动的人物形象。如: “9 年前,日本在那场灾难中满目疮痍,中国第一时间派 出救援队,雪中送炭的种种义举感动日本民众。2008 年汶川 地震,日本也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废墟中对逝者鞠躬致意 的画面,至今印在许多中国民众脑海中。灾难中,两国人民 守望相助的经历,续写中日友

3、好交往佳话,也为两国关系长 远发展留下宝贵精神财富。”(“311”九周年:守望相助的 生动呈现) 这一段先简要回顾了中日互助的历史,属于高度概括的叙 例。但在叙例时,作者重点“灾难深重”与“第一时间”这两个 关键点,从而突出“守望互助”这一主题。这样的叙例言简意 赅,重点突出,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又如 2019 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善则听之,恶则弃之 中的一段: 有许多孤介自守的人,自以为才智过人,对自己读者的 “呼声”一概不听。比如自比太阳的尼采,抛却周围一切星 辰,最终自取灭亡;又比如晚年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固执 己见,最终再无发明。那么,全盘接受自己读者的“呼声”就 是正确的选择吗?这

4、样只会将自己退缩成提线木偶,没了读者 的协助,寸步难行。只有筛选出那些积极的、有建设性意义 的“呼声”,舍弃那些是非不分、横加干涉的“呼声”,才能化 读者之力为己用,创造更完美的“作品”。 作者对尼采与爱迪生这两个事例的叙述各用一句话概述, 从反面论证了“善则听之,恶则弃之”的重要性。 2、叙例可以形象而富有感情 议论文“叙例”没有叙写事物、塑造形象的任务,所以不必 像记叙文那样具体翔实。但如果能做到“生动”,也就是把事 例讲得吸引人,恰当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手法,不仅可 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使文章的语言更富有文采,还能为“议 论”服务。如: 昔我往矣,雨雪霏霏,今我来思,杨柳依依。不能长亭

5、送 别,但武汉市民在 阳台上对着他们高喊“再见了,谢谢白衣天使”,就是最好的 饯行。“航班:胜利号;登机口:凯旋门;目的地:美丽故 乡”,这样一张特殊的限量版登机牌的刷屏,便是最好的礼 赞。交警以“最高礼遇、最深敬意、最佳形象”护航,志愿 者、民警、机场和火车站工作人员列队相送。“谢谢”“致敬” 之声更是响彻网络,网民们纷纷隔空喊话:“谢谢你们为湖北 拼过命!”(逆行英雄归来抗疫精神永流传) 这一段叙例,不仅引用与化用了诗词,更是用富有感情的 语言描述了欢送离别时的画面,很富有感染力。这样的叙例 也能为下文的说理,增强说理的效果做了有益的铺垫。又如 2019 山东满分作文少年,到远方去中的文段

6、: 十年激战,千里狼烟中,赫克托耳似一尊雕塑屹立在晨风 中,他回过头对守卫特洛伊绝望的战士说:“如果避而不战就 能够永生不死,那么我也不愿冲锋在前。但是,人既然迟早 要死,我们为何不拼死一战,反把荣誉让给别人?”试问,你 怎么忍心?忍心放弃自己的双手,放弃亲力亲为,把未来和 荣誉拱手让人? 如果你愿意,可以在某个黄昏去街巷走走,找到那个打称 铺里的老师傅。他点起一盏灯,一毫一厘地刻着星戥,斤斤 计较,只怕失之毫厘。系上秤砣,挂上秤盘,拿校物试着 重,秤尾完美地平着,一寸不高,一寸不低,才能松一口 气。他只相信自己的双手,这是必须誓死捍卫的权利。 这样的叙例形象生动、感情充沛,能很好地引起读者的

7、共 鸣,让人真正感受到热爱劳动的重要性,这也就为下文的论 述做了有力的铺垫。 3、结合多种句式夹叙夹议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群众大事小事都在社区,想做 好每一件事 并不容易,但是一不小心就会做差,乃至搞砸,这就需要相 关部门思量更全面一些、工作更认真一些,也需要工作人员 考虑得周全一些,事情做得细致一些。在推进工作的过程 中,要多一些换位思考,尽最大努力避免出现“硬伤”,最大 程度消除隐患。真心换真心,泥土变黄金。越是工作繁重, 越要有敬畏心。如果执行粗线条、态度粗暴,群众自然不买 账、不配合;如果做事只追求速度而忽略温度,浮皮潦草, 敷衍了事,群众更不可能点赞。”(垃圾车送肉,何止不讲

8、 究) 这一段可谓句式变化灵活,有整句,有散句,读的时候, 时而感觉铿锵有力,时而又娓娓道来,原本枯燥的道理借助 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达到了很好的说服效果。当然,还可以 采用排比形式的叙例,再结合其他句式来夹叙夹议。如: 为什么会有人去当小偷?难道他们不怕被抓吗?怕,当然 怕。但是他们都抱着侥幸的心态去尝试,几次得到甜头后, 就一发不可收。 为什么会有学生考试作弊?难道他们不怕被惩罚吗?怕, 肯定怕。但是他们还是抱着侥幸的心态去搏一搏,希望能蒙 混过关。 为什么会有官员贪污?难道他们不怕受到法律的制裁吗? 怕,一定怕。但是他们仍然是抱着侥幸的心态,以为会“神不 知,鬼不觉”。 小偷被抓,有人说“

9、都是钱财惹的祸”;作弊被抓,有人说 “都是分数惹的祸”;贪污被抓,有人说“都是权力惹的祸”。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同样面对金钱、分数、权力 的诱惑,为什么别人不去偷,不去作弊,不去贪污?我以为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人的侥幸心理。不看到这一点,等到“不 幸”降临之后,还是会把责任推到“外因”上。就像有些亡国之 君,临死之前没有自责,而是说“红颜祸水,美色误国”。其 实“红颜本无罪”,是那些昏君怀着一颗侥幸之心来自欺欺 人。可见侥幸心理的危害之大。(别用侥幸换不幸) 开头三段用段落排比的形式夹叙夹议,之后又结合排比句、 疑问句来夹叙夹议,这样的叙例与议论的形式灵活多变,有 力地增强了文章的文采

10、。 二、跟着二、跟着时评时评学析例学析例 论述文是用来说理的,但很多同学在写作时常常觉得无话 可说,无理可讲,感觉道理是明摆着的,既然肯定是对的, 那就没什么好分析的。还有的同学论述时翻来覆去,只是把 同样的意思换了一种说法来讲,也是不懂得如何展开分析论 证。而时评文章就是典型的用来说理的论述文,这类文章必 须透过现象看本质,以理服人,才能让读者信服。读优秀的 时评文章对我们写好论述文是有很大帮助的。 1、学会分析事实素材。同学们在写论述文时自然会运用 一些事实素材来增强说服力,可是很多人不懂得对这些事实 素材展开分析,变成了事例的堆砌,写出来的不像记叙文, 也不是论述文。对于议论文而言,叙而

11、不议是大忌,很容易 犯下“文体不明”的错误。所以,在叙例之后一定要对事例展 开分析:文中的人或事正确或错误在哪里?有什么危害或好 处?根源是什么?你怎么评价?你评价的依据又是什么?在 叙例之后再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就能体现出写作者的思想 认识水平,写出来的也才是真正的议论文。时评文章直接针 对的就是新闻时事事实素材展开分析的,所以研读优秀 的时评文章有助于我们学会分析事实素材。比如: 带回国的“公主病”,防疫不该惯着一文,先列举了 “一名女子在隔离点拒绝喝白开水,坚持要喝矿泉水”“一段国 外返京女子不隔离外出跑步”等事例之后,展开了下面的分 析: 客观说,搁在平日,这些人的需求一点也不过分。但

12、现在 是特殊时期,不能只讲待遇,不讲义务。 这几位是正常的权利申诉,还是“公主病”发作,本不难分 辨。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不能一边去别人家“做客”,一 边又表现出嫌弃和鄙夷来,这很不得体。放在现在的语境之 下,把社会上这种很常见的小摩擦看做是“权利之争”、看做 是“捍卫人权”,也不免上纲上线。尤其是,拿这些“大帽子” 去刁难一线防疫人员,则更显得是在生拉硬拽。 作者就事论事,针对这些人的具体行为,指出他们这种做 法在特殊时期是错误的,是“公主病”发作,很不得体,是刁 难一线防疫人员的表现。这样的分析有理有据,透过现象看 本质,很有说服力。 2、学会辩证分析。很多的名言在意思上似乎是矛盾的,

13、比如,“亡羊补牢,悔之晚矣”,但也有“亡羊补牢,为时未 晚”的说法。但实际上,只要辩证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名言只是 各自讲道理的角度不一样而已。同样,在写论述文讲道理的 时候,也需要学会辩证分析,才能使论述逻辑严密,论证有 力。比如: 首先,捐赠也是一种权利,即便是贫困者、拾荒老人等, 也应尊重其爱心 善意和支配财产的权利。接受一部分、退回大部分,既体现 了这种尊重,又不会因“裸捐”而使之陷入困境,能两全其 美。 但另一方面,尽管回馈社会是作为公民的一种义务,但慈 善也有其伦理概念,如果弱者为回馈社会而“裸捐”,反而导 致自己陷入困境,显然有违慈善初衷。因此,受捐者、相关 组织出于关爱的婉拒,也是

14、可以有的。 事实上,弱者、贫困者献爱心的通道是敞开的:勿以钱多 钱少论慈善等理念,也是社会共识。但贫困者“倾家荡产”式 捐赠之所以不被接受,是因为,作为七口家庭之主,家庭生 计也是一种责任。为抗疫“裸捐”,其心可赞,但令其“倾家荡 产”,也是社会不愿看到的情况。(婉拒拾荒者“倾家荡产” 式捐赠,也是一种善) 作者首先从表达善意与权利的角度肯定了贫困者、拾荒老 人这些捐赠者的可贵之处,指出要尊重他们的善意。接着笔 锋一转,又从慈善伦理的角度加以分析,指出不能接受贫困 者这种形式的捐赠,他们的善心值得赞美,但受捐者、相关 组织应该婉拒。这样的辩证分析善于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 正确认识到事情的两面性

15、,看到其中存在的利与弊,大大增 强了说理的力度。如 2019 浙江高考优秀作文咨诹善道,察 纳雅言中的片段: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长辈们也是他们自己的生活 这本书的作家,并且,他们见多识广,经验丰富。这些作家 同时也是我们的生活这本书的读者。他们对我们心怀期待, 期盼我们能写好生活这本书。所以,我们这些还很年轻的“小 作家”们应该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听人一席话,胜读十 年书,有了这些经验丰富的“作家”的指导,我们能把生活这 本书写得更好。 但是,“意见”有好坏之分,“建议”有优劣之别。虽说“常 问路的人不会迷路”,但前提是,你得问对人,你得能分辨出 好坏对错。 比如,“长辈”这类读

16、者往往会有知识和眼界上的缺陷,会 受到固有思维的影响 作者先肯定生活中的“读者”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然后再指 出他们的不足,也就是说,他看到了倾听“读者”的意见的利 与弊。有了这样的辩证分析,这就为下文分析应该怎样面对 生活中的“读者”的意见作了有力的铺垫。 要实现辩证分析,还需要有“读者意识”,也就是心里要有 一个潜在的“反对方”:我的道理讲出来之后,读者可能会怎 样反驳我?如 2019 河北高考满分作文人生在勤,不索何 获中的一段: 反观当下,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却存在着回家葛优躺,洗衣 靠父母,吃饭等人送,扫地不积极,学习变懒散等不正之 风。英国有句谚语:“懒惰没有牙齿,但却可以吞噬人的智 慧

17、。”我想,长此以往,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生活的自理能力, 更是求知的动力。有人说劳动的事可以交给人工智能,诚 然,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科技给予了我们越来越多的便 利。但是,科技也不可能完全解决我们人类的全部需要,相 反,人类需要更高级的劳动和更高的智慧来管控科技。否 则,被奴役的只会是我们自己。 作文题目中明确提到了关于劳动的不同观点,其实就是在 提示考生:如果你论述热爱劳动的重要性,有人这样反驳 你,你该怎么办?必须承认,站在一定的角度看,这些观点 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写作时当然不能完全否定。否则,论述 时观点与逻辑上就可能存在漏洞,得不到读者的认同。比 如,有人说劳动的事可以交给人工智能,从科技

18、发展的角度 讲,当然有合理的一面。所以作者先承认,然后再提出自己 的分析,这样的辩证分析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层层深入,让见解走向深刻。“深刻”是作文评分标准 中的“发展等级” 的要求,而如何让见解变得深刻,或者说如何让论述走向深 刻呢?先来看下面一段文字: 文章开头在讲述疫情期间,多数人居家办公学习严重缺乏 自制力的现象之后,分析了缺乏自制力带来的严重后果: “缺乏自制力似乎不算什么大事,但日积月累会改变人们的 工作与生活由此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接着又进一步分析缺乏自制力带来的长远的影响: “长远来看,缺乏自制力,专注和深入的程度会逐步下 降这种影响则更隐秘而久远。但我们不能被工具、

19、外在因素所绑架。莫让自制力成为信息时代的稀缺品。” 这一部分作者是从“为什么”的层面来分析缺乏自制力带来 的危害的,但是,在分析时前后实际上构成了递进关系:先 分析缺乏自制力对当前带来的危害,进而分析缺乏自制力带 来的长远的危害。 不管是好处还是危害,其产生的影响肯定有小有大:从时 间上看,既对当下有影响,更对将来有影响;从影响的对象 来看,既对自身有影响,更可能对他人、社会、国家产生影 响;从程度上看,轻则产生何种影响,重则又产生何种影 响。有了这样的分析,文章的论述就走向深刻了。 分析完危害之后,作者又从“怎样做”的角度提出如何培养 自制力: “首先要树立清晰的工作目标和学习规划,培养良好

20、的日 常生活习惯,克服拖延、焦躁、得过且过等弱点,学习时间 管理技巧,合理分配任务,大力培养专注的品质。 其次要强化专注力训练。学习提高效率的方法,细化目标 步骤,严格时间安排,都大有裨益。”(莫让自制力成 为稀缺品) 不仅分析原因,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更能体现作者思 想认识的深度来。整体来看,全文从分析“为什么”到论述“怎 么样”,说理也是逐渐走向深入的,见解深刻。这告诉我们, 要想说理走向深刻,就不能一直在同一个层面来展开论述, 在论述上最好要能构成递进关系。如 2019 浙江高考优秀作文 闻斯行诸一文,文章主要篇幅从“为什么”的角度来分析 倾听生活中的“读者”的重要性,在结尾部分则这样写: 当然,“要听”不等于“善听”,更不等于“遵从”。“读者”的 话不一定都是良言,所以,在倾听的时候要“择善而从,择不 善而弃之”。这就要求我们要做一位高明的“作家”,懂得创作 生活这本书的基本准则,然后依照这些准则去取舍。所以, “听闻”之后要“鉴别”,准确“鉴别”之后再去“行动”,这才是 值得肯定的“闻斯行诸”。 明是非,懂选择,守己见,闻斯行诸?行! 很明显,这里作者是从“怎么样”的角度来论述的。整体来 看,全文的分析层层深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跟时评文章学习叙例与析例.doc)为本站会员(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