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一练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主题突破主题一传统文化.doc

上传人(卖家):mrli2018 文档编号:16397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一练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主题突破主题一传统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一练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主题突破主题一传统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一练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主题突破主题一传统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一练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主题突破主题一传统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一练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主题突破主题一传统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专题三 主题突破 主题一 传统文化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风与水二者确实妙不可言,易经 说卦释义为 “ 挠万物者,莫疾乎风 ? 润万物者,莫润乎水 ” 。从字面上理解, “ 风 ” 是从天而行、流动着的空气, “ 水 ” 是顺大地而走、大地的血脉、万物生长的依靠。有风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生气,万物就能生长,人群就能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对风与水的考察乃是对天地之考察。 古代中国还有一个重要思想,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每一个阶层,成为后来风水学的指导方针,这便是汉代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说。董仲舒认为,人是上天派生的,天生万物 是为人,故天人属同一类。天是人的

2、曾祖父,人的形体是化天数而成的,天和人类社会具有密切关系。天人视为同一体,不仅有物质、自然上的相连,同时还有精神上的相通,这个理论对风水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风水的最终目的,正在于通过宅地的处理,达到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使人的生活顺乎天意,从而生活在和谐美满的环境中。 中国风水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认识偏重之差,追及唐宋,遂分为两大流派:一是专主山形地势,以龙穴、砂水相配来定吉凶祸福,故称形势派,亦称峦头派;一是专主理气星卦,以八卦五行来定生克吉凶,故称方位派,亦称理 气派。古代风水通常包括阳宅风水和阴宅风水两个方面,人活着要住房,叫作阳宅;人死了要落葬,叫作阴宅。郭璞定义为“ 观人宅

3、 ” 仅涉及一面,无疑失之偏颇。古人认为墓地周围的山川、风向、水流的形态,能给葬者一家招来祸福。其实,峦头派就是把自然环境要素归纳为龙、穴、砂、水四大类,根据这四大类本身的条件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决定宅地建筑基址及朝向的布置,其要求是:龙要真,砂要秀,穴要的,水要抱,向要吉。这是风水家到野外察看地形时肉眼可见的吉凶,以形观风水,悟形中寓理,它追求的是一种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能得到满足的地形条件,表现了 古人对于美的追求、吉的渴望。 这就是说,住宅必须背靠山陵,左右各有山冈环抱,或者左是河流,右是道路,而前面必须是月牙形的池塘,或者是弯曲的河流。如果推而广之,就城市、村镇的环境选择而言,则视野要更加

4、开阔,左右环视,远瞻遥观,把局部小环境放入大环境更丰富的景物层面去考察,便可知道小环境受到外界制约和影响,诸如水源、气候、物产、地质等。通常老百姓讲的阳宅最佳格局 “ 背山、面水、朝阳 ” ,即 “ 前要照,后要靠 ” ,就是峦头派的通俗说法。中国汉民族的风水观念,大都以这种 “ 相形取胜 ” 风水原则为重要依据。 人是属于自然的,有史 以来,诸多领域的哲人和学者都以 “ 天人合一 ” 为最高境界,中国的建筑理论概不例外,应天时,取地利,相形取胜是建筑选址追求的完美目标。中国古代=【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从早期居所、城市、村庄甚至陵墓的选址,无不体现了风水这一理论。 (摘编自 2016

5、 年 8 月 20 日文化月刊,有删改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有关 “ 风水 ” 说,确实妙不可言,而且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代就有有关 “ 风水 ” 理论的阐释,如易经 说卦释义为 “ 挠万物者,莫疾乎风 ? 润万物者,莫润乎水 ” 。 B董仲舒认为,人是上天派生的,天生万物是为人 ,故天人属同一类。这便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思想,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每一个阶层,也成为后来风水学的指导方针。 C峦头派从 “ 龙、砂、穴、水、向 ” 等方面观风水,表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吉的渴望。这是峦头派到野外察看地形时肉眼可见的吉凶依据,它追求的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满足。 D中国

6、的建筑理论取 “ 天人合一 ” 为境界,应天时,取地利,相形取胜是建筑选址追求的完美目标。作者认为,人是属于自然的,诸多领域的哲人和学者都以 “ 天人合一 ” 为最高境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由于认识偏重之差,中国风 水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唐宋分为两大流派:一是专主山形地势,亦称峦头派;一是专主理气星卦,以八卦五行来定生克吉凶,亦称理气派。 B所谓 “ 风水术 ”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 风 ” 是从天而行、流动着的空气, “ 水 ” 是顺大地而走、大地的血脉、万物生长的依靠。 “ 术 ” 就是风水先生对风与水的观察和研究。 C峦头派要求:龙要真,砂要

7、秀,穴要的,水要抱,向要吉。就是把自然环境要素归纳为龙、穴、砂、水四大类,再根据这四大类本身的条件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决定宅地建筑基址和朝向的布置。 D城市、村镇环境的选择,视野要开阔,左右环视 ,远瞻遥观,由此可知小环境受到外界制约和影响,诸如水源、气候、地质等。这可以说,现代建筑也常受到峦头派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天人合一 ” 的理论对风水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风水的最终目的可以看出,它是通过宅地的处理,达到天人感应,使人的生活顺乎天意,从而生活在和谐美满的环境中。 B郭璞认为 “ 观人宅 ” 就是 “ 风水 ” ,其实只涉及了一面。人活着要住房,

8、叫作阳宅;人死了要落葬,叫作阴宅。古代风水通常包括阳宅风水和阴宅风水这两个方面。 C老百姓把天人视为同一体,例如阳宅最佳 格局就是 “ 背山、面水、朝阳 ” ,即 “ 前要照,后要靠 ” ,所以中国汉民族的风水观念,大都就以这种 “ 相形取胜 ” 风水原则为重要依据。 D天和人类社会具有密切关系,两者不仅有物质、自然上的相连,同时还有精神上的相通,中国古代从早期居所、城市、村庄甚至陵墓的选址,无不体现了风水这一理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

9、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 “ 土 里土气 ” ,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的冶金技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那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

10、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 “ 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 。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 “ 飞升天国 ” 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 “ 生生之气 ” 的土木之中,以求 “ 天人合一 ” 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 “ 地位 ” 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

11、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 “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 ,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 “ 高大上 ” 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 “ 理想主义 ” ,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 “ 实用主义 ” 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 “ 君子不器。 ” 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 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 “ 卑宫室 ” ,往往把 “ 大兴土木 ” 等同于 “

12、 劳民伤财 ” ,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 “ 敬鬼神而远之 ” 。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 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 “ 此心即佛 ” ,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

13、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 (选自周飞亚建筑的 “ 中国脸 ” 与 “ 中国心 ” , 2016 年 11 月 8 日人民日报 )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B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 “ 天人合一 ” 的居住理想。 C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D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 “ 实用主义 ” 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 “ 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 ” 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 B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采用 “ 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一练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主题突破主题一传统文化.doc)为本站会员(mrli20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