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1649819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5 页 2022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4 题。(16 分) 复活的土地复活的土地 艾青 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 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 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第 2 页 共 15 页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

2、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937 年 7 月 6 日,沪杭路上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作品开篇语出惊人,腐朽的生活即将结束,表达了 对民族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B“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通过写河岸上欣欣向荣的春景, 表达对民族觉醒的乐观态度。 C“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诗人呼吁播种者及时播种,就是呼吁人民大众 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奋起抗争。 D“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写出了诗人为了民族的奋 起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决

3、心。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整首诗的语言是素净的、庄重的,虽然没有用到形容词,但却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震 撼心魄的艺术魅力。 B第二节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看到春天到来大地充满生机时 的激动与喜悦。 C“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使用拟人的手法,暗示大地即 将复活,照应标题。 D“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通过声音的延长、节奏的变化,情感得到释 放,增强了抒情效果。 3如何理解“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两句诗的含意?(4 分) 答:_ 4法国散文家蒙田把预兆或预言称为“内心骚动的影像”和“神圣的

4、灵感”,艾青也说 “预言是照亮灵魂的火花”。有人说艾青就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本诗以“复活的 第 3 页 共 15 页 土地”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 分) 答: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58 题。(16 分) 黄黄 河河 落落 日日 李瑛 等了五千年 才见到这庄严的一刻 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 太阳,风风火火 望一眼涛涌的漩涡 终于落下了 辉煌的、凝重的 沉入滚滚浊波 淡了,帆影 远了,渔歌 此刻,大地全在沉默 凝思的树,严肃的鹰 倔强的陡峭的土壁 蒿艾气息的枯黄的草色 只有绛红的狂涛 长空下,站起又沉落 九万面旌旗翻卷 九万面鼙鼓云锣 一齐回响在重重沟壑 颤动的大地

5、竟如此惊心动魄 醉了,洪波 第 4 页 共 15 页 亮了,雷火 辛勤地跋涉了一天的太阳 坐在大河上回忆走过的路 历史已成废墟 草滩,爝火 峥嵘的山,固执的 裸露着筋络和骨骼 黄土层沉积着古东方 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 远了,马鸣 断了,长戈 如血的残照里 只有雄浑沉郁的唐诗 一个字一个字 像余烬中闪亮的炭火 和浪尖跳荡的星星一起 在蟋蟀鸣叫的苍茫里闪烁 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中“染红”一词赋予太阳动态美,同时暗示时间的流逝, 语言极为传神。 B“辉煌的、凝重的/沉入滚滚浊波”形象地写出了落日沉入黄河的壮美景象,营造了 雄浑的

6、氛围。 C“远了,马鸣/断了,长戈”写第四节所描述的历史风云已经远去,表达了作者对战 争的反思。 D“在蟋蟀鸣叫的苍茫里闪烁”中“闪烁”的不仅有星星还有唐诗,形象地写出了唐诗 的辉煌灿烂。 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等了五千年”以等待的时间之长衬托这一刻的重要性,同时为后文描写黄河落日的 壮美作铺垫。 第 5 页 共 15 页 B“草滩,爝火/峥嵘的山,固执的/裸露着筋络和骨骼”通过实写眼前之景,表达作者 对山河的热爱之情。 C“一个字一个字”使用反复的手法,说明唐诗字字珠玑,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唐诗的 礼赞之情。 D诗歌第二、四节均以四个结构相似的二字词

7、语起首,音韵和谐,给人以回环往复之感, 耐人寻味。 7作者为什么要以“黄河落日”为题?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 分) 答:_ 8诗歌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如何描绘景色的?请简要赏析。(6 分) 答: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912 题。(16 分) 我是一条小河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第 6 页 共 15 页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8、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了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9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诗句隐喻“一见钟情”,这位姑娘使诗 人钟情。 B“小河”流过“森林”,淌过“花丛”,最终归于大海,大海暗喻风平浪静的理想社 会现实。 C“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此诗句寄寓了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 D诗的最后一节委婉地表达出主人公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意,于哀愁 中见执着。 10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借小河流动和映入河水岸边自

9、然景物的变化,象征时间空间变易,从而反衬“我”感 情不变。 B岸景幻化为恋人的“裙裳”和“花冠”与最后“吹折” “击碎” “幻散”等词的运用产 生了浓烈意境和诗情,体现了诗人的匠心。 C本诗以自由体的形式写爱情诗,诗行、诗节和诗韵的安排都服从于抒情的需要,既自 由舒展又有形式约束。 D本诗语言特点为注意遣词用字,如“荡荡”“粼粼”等叠字,形成轻柔的旋律;爱用 对比,显得韵味悠长。 11简述诗作的抒情线索。(4 分) 答:_ 12简析诗作比拟手法的抒情作用。(6 分) 答:_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316 题。(16 分) 井井 第 7 页 共 15 页 杜运燮 我是静默。几片草叶, 小小

10、的天空飘几朵浮云, 便是我完整和谐的世界。 是你们在饥渴的时候, 离开了温暖,前来淘汲, 才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 但我只好被摒弃于温暖 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有孤独 才能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 你们只汲取我的表面, 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 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 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 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 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你们可用垃圾来使我被遗弃, 但我将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涤 它们,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 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 绝不逃避,也不兴奋, 微雨来的时候,也苦笑几声。 1944 年 13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第 8 页 共 15 页

11、A“冷寂的心灵”是指“井”的沉静沉默的心灵,而这心灵可以“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 烂”,进一步显示出“井”的大度与包容精神。 B“洗涤”“垃圾”之后, “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表明了“井”“出淤泥而不染” 的品性。 C“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这几个词语准确地概括了“井”的丰富而可贵的 品质。 D末尾的“绝不逃避,也不兴奋” “苦笑几声” ,十分形象可感, “井”的不卑不亢的姿 态跃然纸上。 14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以“井”喻人,细致地写了一口古老的水井,并且饮水思源,赞美了别人的劳动。 B解人以饥渴,却被摒弃于温暖,两者之间反差极大,作者巧妙地

12、运用对比手法,写出 了“井”的遭遇与精神。 C诗歌巧用象征,表达情感。“黑暗的地层”既指明了保持高洁的“井”所面对的险峻, 又隐含了其生命内涵的强大支撑生存在底层的民众。 D第六节仍然采用对比的方式,将“井”的品质进行了深化:“默默地承受一切”。这 是一种“静默”中的忍耐与“承受”。 15“井”的象征意义是什么?(4 分) 答:_ 16从第二节起,在作为抒情主人公的“我”之外,忽然引入了一个对话者“你们” 。 “你们”指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6 分) 答:_ 第 9 页 共 15 页 答案 1D 2A 3水深火热的生活即将结束,诗人勉励自己要拂去往日的忧郁;“悲哀的诗人”就 是指作者自

13、己,作者让希望在自己久久负伤的心里苏醒,也就是暗示光明即将到来;诗人 也是民众的一部分,诗人所体现的情感,就是民族的情感,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借勉励自己来 勉励人民大众。(理解诗句,一般从两个层面来作答,一是字面意思,二是隐含意义。这里 “悲哀的诗人”可从诗人自己和泛指民众两个角度来理解。) 4“土地”贯穿全诗,从眼前所见的大地想到播种者、诗人和战斗者,使诗歌浑然一 体;“复活的”指看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之时,诗人发现了别人还没有看见 的新事物,联想到了苦难即将过去,发现了曙光似的预兆;多年郁积在胸中的伤痛、忧患 和期待,使诗人全身心体验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复活的土地”采用了象征的手法

14、,诗 人预言伟大的抗日战争即将来临,并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对革命、对人民美好前景的向往, 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充满信心;“复活的土地”中的“地”与整首诗的韵脚更和谐,读起来 朗朗上口。(回答标题的妙处,可从线索、语意、主题、手法、押韵等角度来思考。) 诗意赏析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1937 年,艾青在沪杭路车厢里写 下这首复活的土地 ,诗人预言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即将来临。他的预言得到了证实, 第二天在古老的卢沟桥响起了划破历史长空的枪声。 复活的土地虽不足三十行,却是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大诗。诗人以浑朴如椽的大笔, 纯净而庄重的语言,将一个受尽凌辱的伟大民族正在觉

15、醒奋起的姿态和精神,以及诗人自己 “拂去往日的忧郁”与苏醒的大地一起迎接战争的欢欣和期待,如铭刻碑文似的简洁而深刻 地勾勒了出来。 诗人真切的预感,源于他心中关注民族命运的激情。多年郁积在胸中的伤痛、忧患和期 待,使他的全身心敏锐地感受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他发现了曙光似的预兆。法国散文大家 蒙田把预兆或预言这种现象称之为“内心骚动的影像”和“神圣的灵感” ,艾青也说过,预言 是“照亮灵魂的火花” ,这一闪的火花使他发现了别人还没有看见的新事物。 一首大诗,如一条泱泱大河,因为它深沉和宽阔,常常显得异常的平稳和浑厚,听不到 流动的声音,更没有闪动的浪花,它的流动所形成的姿态是整体的,自自然然的。

16、 复活的土 地就具有这种深沉而巨大的艺术审美的气韵和冲击心灵的力量。它的语言可以说是素净的, 第 10 页 共 15 页 几乎没有太多的形容词,因为任何细碎的形容词在这首诗里都必然地显得太小太浅,就连诗 人久久负伤的心和多年遭受的屈辱和苦难,都毫不犹豫地一笔拂去了。然而我们展读这首诗, 平静而庄重的语言,仍让我们强烈地感到震撼心魄的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他所显示的气韵 与节奏,是那些简单的打击乐器般的韵律无法办到的,它是宏大的交响乐章,它是一个民族 赤热的胸膛和复活的土地深处血的漩流和脉息。 从字面上看, 复活的土地的前三节,是诗人在车厢中眺望青葱的原野时心中引起的感 触,诗人看见繁花和茂草,听

17、见丛林中鸟的歌唱,他祝愿播种获得金色的颗粒,情境是十分 恬静的。然而诗人决不是以观赏的闲情描写田园风光的,这首诗每一行素白的文字,都显示 着历史的深度和那个时代特有的动荡气息,预示着土地的复活和民族的觉醒。 诗的最后两节,整个情境进一步得到深化和加强,诗人诚挚的自白和决心,顿然使全诗 昂奋地飞腾了起来,读者的情绪也随之激荡不已,并感悟到土地复活和民族奋起的喜悦,以 及迎接战斗的严峻的意义。 5C 6B 7“黄河”“落日”是本文主要描绘的意象;“黄河”气势磅礴,是中华民族的象 征, “落日”具有厚重、沧桑和可再现的特点,作者借此表达对中华民族的礼赞。(根据诗 歌内容,可从内容和主题上组织答案。从

18、内容上看,本诗主要描写的是黄河落日。从主题上 看,第三节描绘的黄河的特点是气势磅礴,从第一节“辉煌的、凝重的”一句可以看出落日 的厚重和沧桑,再结合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和第四节中的“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 说”可以看出,写“黄河” “落日”这两个意象主要是为了表达对中华民族的礼赞。) 8运用先静后动、以静衬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黄河的不同凡响,颇具震撼力; “凝思的树,严肃的鹰/倔强的陡峭的土壁”使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落日时黄河周 围环境的寂静;“九万面旌旗翻卷/九万面鼙鼓云锣”使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黄河的非凡 气势。(“帆影”“大地全在沉默”描写的是静景, “九万面旌旗翻卷/九万

19、面鼙鼓云锣”写 的是动景,以静衬动,动静结合;用“凝思”形容树,用“严肃”形容鹰,用“倔强”形容 土壁,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出了落日时黄河周围环境的寂静; “九万面旌旗翻卷/九万面 鼙鼓云锣”使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黄河的气势。) 诗意赏析 黄河落日是一种悲壮的英雄主义行为,要去穿越黑暗,超过这片土地的漫漫长夜,成为 全新的日出。落日本来就是日出,但需要真理的更新,才能成为日出。 第 11 页 共 15 页 为什么要等五千年才能见到这个黄河落日?这显然是一个有思想境界的落日。因为这片 黄土地五千年来的困难、苦难、灾难,希望被落日带走,希望这片土地有真理的照耀带来新 的日出。黄河浊浪滔天,这本来就

20、是生态的悲剧,同时也象征了历史的苦难。黄河是历史的 见证,也是历史的线索。 黄河落日,实际上就是一种告别仪式,落日看到这一片黄土地的五千年苦难有一种结束, 带来新的光明、幸福、自由等伟大力量。 黄河落日就是一颗追求真理的心去穿越黑夜,迎来新的光明日出。未来的光明日出是多 么巨大的希望。李瑛这一首黄河落日诗歌,让人在领略大美之中,展开对历史、大地、 芸芸众生的生命本质的核心思考。 这是一首歌颂“黄河落日” ,颂扬中华民族的诗。全诗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从“等了 五千年”到“沉入滚滚浊波” 。这一层次诗人主要叙述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成立是亘古未有的。不仅黄土高原,而且整个华夏大地都

21、被染红了。 “太阳,风风火火”起来, 而“涛涌的漩涡” ,深重的苦难也沉入滚滚的浊流中。 诗的第二层次,从“淡了,帆影”到“竟如此惊心动魄” 。这一层次诗人通过黄河上的帆 影、渔船的远去、大地的沉默以及凝思的树、严肃的鹰、陡峭的土壁、蒿艾的气息、枯黄的 草色、绛红的狂涛等一系列意象,来展示黄河的美。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又从另一侧面来衬 托中华大地的喜庆景象。 “九万面旌旗”在中华大地上翻卷; “九万面鼙鼓云锣”响彻中华大 地,场面是如此惊心动魄。 第三层次,从“醉了,洪波”到“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 。这一层次诗人以太阳为 象征,象征中华民族。这个民族跋涉之路是如此艰难,历史已成废墟,新的时

22、代已经开始。 草滩的美丽,爝火的辉煌,峥嵘的山如同中华民族的骨气,站在世界的东方。一个民族的史 诗和传说,在沉积的黄土层上,固执地裸露着筋络和骨骼。 诗的第四层次,从“远了,马鸣”到“在蟋蟀鸣叫的苍茫里闪烁” 。这一层次诗人通过马 鸣的远去,长戈的断裂,展示了一个和平时代的来临。中华民族的史诗不仅“只有雄浑沉郁 的唐诗”,还有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这些辉煌如同“余烬中闪亮的炭火”和“浪尖跳荡的 星星”, “在蟋蟀鸣叫的苍茫里闪烁”。 诗人李瑛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杰出的军旅诗人。他不仅写军旅题材的诗歌,而且他的诗 歌早已超越军旅诗歌范畴。到目前为止,他写了五十多部诗集,可谓是高产的作家。他的 枣林村

23、集乡土气息浓厚,语言细腻形象,他的野战诗集不仅描写战场,而且也描写 哨所、海防。他的书写题材广泛,历经了八十多年生活、工作经验的积累,也经历了共和国 第 12 页 共 15 页 的风风雨雨,他的诗作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9B 10D 11诗作以“我是一条小河”为标题,把人比作小河,然后以其流过森林、流过花丛和 流入大海的整个旅程为抒情线索。(诗歌把“我”比作“小河”, “我”流经森林、花丛, 最后归入大海,完成了一段旅程。诗人的感情也围绕这段旅程而展开,标题起到了抒情线索 的作用。) 12以人拟物的抒情手法,使诗作意蕴丰富,含蓄深沉,许多意象富有象征意味。如 “小河”和“影儿”的缠绵依恋,表现了

24、“五四”以后青年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向往。而 “无情的大海”的狂风恶浪,蛮横地“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暗示了封建顽固的黑暗 势力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无情摧残虐杀,有力地表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拓展了爱情 诗的意蕴。(比拟手法的使用可以使诗歌意蕴丰厚,也有某种象征的意味,然后举例加以说 明即可。) 诗意赏析 我是一条小河写作于 1925 年。那一代的青年经历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个性主 义的启蒙狂潮使他们首先获得了对自我生命与价值的重新认识,进而带来他们整个生命意识 的觉醒,并为他们扬起了改造社会的理想的风帆。但是这种思想的狂飙运动,很快就随着新 文化阵营的分化而落潮。这无疑给当时的热血青

25、年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冲击。 此诗是一首爱情诗,主要写情意的获得与失去。但诗人没有采用直接倾泻的方式,而是 将内心的激情化为客观形象,于娓娓的叙述中寄托缠绵缱绻的情怀,呈现婉曲的风格。 诗的感情推进呈迂曲之势,形成三个层面,首节为第一个层面。在首节中诗人将多情的 男子比作柔波微漾的“小河” ,它偶遇彩霞般明艳的姑娘,于是情意突萌,拥着这迷人的“影 儿”缓缓前行。小河和岸上的人原本并不相干,但诗人抓住人有倒影、水能映照的特点,把 两者紧紧地胶合起来,用以表达青年男女从无心邂逅到萌生情意的微妙过程。两者胶合,感 情那么真挚,偏又出于无心,愈是无心,愈见真挚。 在第二个层面中,诗人用两节对称的诗正面写出

26、主人公的柔情:柔波流过森林,便将碧 翠的叶影裁成裙裳;柔波流过花丛,就将凄艳的花影编织成花冠。不管是流过森林还是花丛, 总忘不掉那个倩影,随时捡拾途中的奇珍异宝来献给钟爱的姑娘。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奉献给 心爱的人儿,这里显现诚意与真心,将爱情又推进一步。这两节诗以小明大,以动作表深情, 表达了怀爱者心中甜蜜的情意以及对姑娘的奉献之心,从而把前面悄悄萌发的爱情推进到一 第 13 页 共 15 页 个“寤寐求之”的更深层次上去。 诗的第三个层面情态顿变,诗意起了一个突转:海上的厉风“吹折了花冠” ,狂浪“击碎 了裙裳” ,主人公自身也被无情的海潮卷向天边,原先甜蜜的梦被生活击碎,无以为继。这种 由乐

27、境入哀的情状,是对生活中的自由爱情受到折磨的艺术概括,诗人在这里体验到内心的 不能自主,揭露了旧礼教束缚爱情自由的黑暗现实,曲折地表达出对扼杀爱情的封建礼教及 守旧势力的鞭挞,富于时代色彩。虽然诗中主人公的追求受到阻遏,使诗作蒙上了一层“好 景不常”的无可奈何的怅惘,但主人公心中那“彩霞般的影儿”却一样明艳如初,令人怀想。 这就委婉地表达出主人公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意,于哀愁中见执着。 诗作就是这样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借着“小河”与“影儿”之间的自然联系,写出青 年男女间两心的相印与相随。这首诗还十分注重情调的创造,注意运用语言的感情色彩来烘 托一种特定的、浓郁的氛围。诗的首节,

28、主人公是“无心”绕过的,姑娘也是“无心”投影 于主人公的柔波。这两个“无心” ,隐然传达出一种宁静、恬美的意境,描摹出主人公与姑娘 间感情交流的自然、真挚、和谐,愈是“无心”愈是有情。底下柔波那“荡荡地” “粼粼地” 的姿态,在水波微兴中摇曳着深情,把主人公的一腔柔情化作一片清澈、明净的艺术境界, 把原来的情意向着纵深方向推进了一步。同时,它又和下面摧折一切的厉风狂浪形成鲜明对 照,以大海的“无情”反衬出人物的多情,以象征社会力量的自然的冥顽观照出主人公爱情 遭到摧折的深深不幸,为全诗创造了一个欢快而又带有悲剧意味的情调。此外,还多用叠字 (如“荡荡” “粼粼”等)和反复(如第一节的两个“无心

29、” ,第五节的两个“彩霞”等)以酿就 一种缱绻的情味。 在诗的形式上,它自由而又有所敛束。在整体上,它间用对偶与复沓,表达自然、优雅, 调子舒缓柔曼而又热烈明丽,音律极活泼,调子舒卷自如,别具一种浓烈的韵味。 13B 14A 15“井”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顽强地应对 民族的苦难。(首句“我是静默”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突出了“井”的沉静与沉默的品质。 第三节诗人运用对比,写解人以饥渴的“井” ,被摒弃于温暖之外,只能满足于寂寞与孤独。 第六节继续运用对比,写“井”在被“汲取” 、被“扰乱” 、被“遗弃”的情况下, “默默地承 受一切” 。总的来说,相对于外部的污

30、浊环境, “井”是一个无私的给予者,而且是坚韧的。 再结合这首诗的写作年代20 世纪 40 年代,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这首诗无疑会起到一 定的鼓舞人心的作用: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 第 14 页 共 15 页 16“你们”指来井边取水的人们,他们因“饥渴” “前来淘汲” 。作用:作者以“瞥 见你们满面的烦忧” ,写出了取水人的愁苦、凄哀, “我”的“静默”与“你们”的“烦忧” 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巧妙地利用“我”与“你们”的对话情境,从侧面展现了“井” 的遭际: “被摒弃于温暖/之外”, “满足于荒凉的寂寞”和“孤独”,被“汲取”和“扰乱”, 任“花叶腐烂”在“

31、心灵深处”,因“垃圾”淤塞而“被遗弃”。突显了“井”无私、坚韧 的品质。(本题解答时首先要答出“你们”指什么人,有什么形象特点,然后答出作者写 “你们”对突出“井”的形象有哪些作用即可。从第二节起诗歌在主人公“我”之外引入了 一个对话者“你们” ,显然“你们”指来井边取水的人。第二至六节,便是“我”与“你们” 的对话, “你们”是“饥渴” “烦忧”的,突出了“你们”愁苦、凄凉的特点。本诗的抒情主 人公是“我” , “你们”属于次要人物, “我”是静默的, “你们”是“烦忧”的, “我”和“你 们”之间就形成了对比。第三节中“我” “只好被摒弃于温暖/之外”,第四节“让四方飘落 的花叶腐烂”,第

32、六节“垃圾”“洗涤”都将“井”的品质进行了深化。) 诗意赏析 1944 年正值抗日战争的尾声阶段,当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在当时的 特殊背景下,作者为了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于是创作了 这首诗。 这首诗以“井”喻人,写出了一种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态。与郭沫 若天狗里的“狂飙突进”式的生命律动不同,这首诗里的生命律动是内敛的、“静默” 的,表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 全诗有七节,每节三行,诗的外形和句式显得比较齐整,如同“静默”的“井”。第一 节,首句“我是静默”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突出了“井”沉静与沉默的品质。接着是对“井” 的“完整和谐

33、的世界”的描绘: “草叶” “天空” “浮云” 。 从第二节起,在作为抒情主人公的“我”之外,忽然引入了一个对话者“你们” 。第二至 六节,便是“我”与“你们”的对话。这里的“你们” ,是指来井边取水的人们,他们因“饥 渴” “前来淘汲” 。有意思的是,诗人没有描绘“你们”取水的具体情景,而是以“瞥见你们 满面的烦忧” ,写出了取水人的愁苦、凄哀。这样,在“我”的“静默”与“你们”的“烦忧” 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巧妙地利用水面的映现作用,写“井”的“瞥见” ,其实是一 种相互观看。 第二节的“温暖”被带入了第三节: “我只好被摒弃于温暖之外” 。此处的“只好”颇 为得体,与“井”的坚韧

34、品质一致。 “温暖”与这节的“荒凉的寂寞” “孤独”构成对比,使 第 15 页 共 15 页 得“永远澄澈的丰满”的“井”的特性更好地显现出来。 第四节更进一步,作者用“表面”和“深处”这对相反的词,展示“井”的“冷寂”与 沉静,一任“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 。因为取水人只汲取了井的“表面” ,无法深入它的内心。 这层意思在第五节里得到了强化, “也只能”一语充分显示了井的自信,这种自信源于: “我 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于是, “井”的“静默”品质获得了 深厚的支撑“黑暗的地层”与“无边的宇宙” 。 第六节仍然采用对比的方式(“垃圾”与“洗涤”),将“井”的品质

35、进行了深化: “默默 地承受一切” 。这是一种“静默”中的忍耐与“承受” 。同时, “洗涤” “垃圾”之后, “我将永 远还是我自己” ,表明了“井”的高洁、自持的品性。 最后一节是全诗的总结和提升,再次强调了“井”的“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 ,这几 个词语准确地概括了“井”的丰富而可贵的品质。尤其是末尾的“绝不逃避,也不兴奋” “苦 笑几声” ,十分形象可感, “井”的不卑不亢的姿态跃然纸上。 此诗中关于“井”的描述,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是总体性的勾画,中间的五节构成了一个整体, 是具体的呈现。此诗借人格化的“井”,塑造了甘于寂寞、默默奉献的生命形象,并以“井” 喻人,赞扬勇于自我牺牲的高贵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