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 (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和过程,包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和过程,包 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2) (2)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和过程,包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和过程,包 括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心理,如道德、宗括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心理,如道德、宗 教、哲学、科学等。教、哲学、科学等。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概念、概念 (3)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唯物史观
2、与唯心史观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 会的物质生活决定社会的精神生活,就是会的物质生活决定社会的精神生活,就是 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 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 的精神生活决定社会的物质生活,就是历的精神生活决定社会的物质生活,就是历 史观中的唯心主义,即唯心史观。史观中的唯心主义,即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
3、分水岭。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 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决定决定 决定决定 唯物史唯物史 观观 唯心史唯心史 观观 注意:注意: 1 1、历史观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观领、历史观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观领 域的具体表现。域的具体表现。 2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贯穿于哲学发展、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贯穿于哲学发展 的始终,而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则是的始终,而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则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才开始。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才开始。 2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a a、地理环境在社会存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地理环境在社会存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 自然前提自然前提 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如,地理环境能够通过生产部门而影响社会发展如,地理环境能够通过生产部门而影响社会发展 的速度;还能够影响一个社会生产部门的分布的速度;还能够影响一个社会生产部门的分布 和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向。
5、 注意注意 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b b 、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发展中的地位、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发展中的地位 和作用作用和作用作用 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不可能有社会的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不可能有社会的 存在和发展存在和发展 人口的密度、增长速度以及数量、质量的人口的密度、增长速度以及数量、质量的 变化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变化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1999年年10月月12日日世界世界“60亿人口日亿人口日” (萨拉热窝萨拉热窝 ) 统计资料:人口数字的背后统计资料:人口数字的背后 ( 中国人口网 2007-03-02 ) “1.81.8” 中
6、国平均一对夫妻终生生育中国平均一对夫妻终生生育1.81.8个孩子。个孩子。 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结婚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结婚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 如果我国人口总量峰值控制在如果我国人口总量峰值控制在1515亿人左右,全国总和生育亿人左右,全国总和生育 率在未来率在未来3030年应保持在年应保持在1.81.8左右。左右。 “100100万万” 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出生缺陷儿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出生缺陷儿100100万。万。 出生缺陷包括出生出生缺陷包括出生 时直观可见的残疾和几个月乃至几年后显现的先天残疾,包时直观可见的残疾和几个月乃至几年后显现的先天残疾,包 括肢体残疾和智力残疾。括肢
7、体残疾和智力残疾。 出生缺陷在我国每年自然增长出生缺陷在我国每年自然增长800800万万10001000万的人口中占万的人口中占4 4 6 6,在,在8080万万120120万之间,平均约万之间,平均约100100万。万。 “30003000万万” 指到指到20202020年我国男性比女性要多年我国男性比女性要多30003000万。万。 “1.51.5亿亿” 我国现在流动人口大约是我国现在流动人口大约是1.51.5亿亿。 “4.34.3亿亿” 到到20502050年左右,我国年左右,我国60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高峰期将达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高峰期将达 到到4.34.3亿。亿。 据人口专家测算,
8、据人口专家测算,“421421”家庭在中国总量最高不会超过家庭在中国总量最高不会超过1010 ,不会是,不会是未来家庭结构中的主流形态。未来家庭结构中的主流形态。 “10.110.1亿亿” 中国中国15155959岁劳动年龄人口总数最高时将达到岁劳动年龄人口总数最高时将达到10.110.1亿人。亿人。 人口专家认为:中国人口红利期可持续人口专家认为:中国人口红利期可持续4040年左右,最高年左右,最高 时段为时段为20102010年至年至20202020年,届时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将超过发年,届时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将超过发 达国家人口总数。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政府面临达国家人口总数。因此,在相
9、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政府面临 的重要问题不是劳动力短缺问题,而是就业问题。的重要问题不是劳动力短缺问题,而是就业问题。 不过,由于人口素质较低,会出现劳动力结构不过,由于人口素质较低,会出现劳动力结构 性短缺。性短缺。 2000年每年每100万人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研究人员数的国际比较万人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研究人员数的国际比较 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预测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预测 日本等几个发达国家教育水平指标比较日本等几个发达国家教育水平指标比较 义务教后中等教育义务教后中等教育 入学率()入学率() 每千人高等教育每千人高等教育 在校生数(人)在校生数(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日日
10、本本 94.094.0(20012001) 23.7 (2001) 49.349.3(20012001)* * 美美 国国 88.688.6(19981998) 31.731.7(19981998)27.227.2(19981998) 英英 国国 71.271.2(19991999)21.221.2(19991999) 58.458.4(19991999) 法法 国国 87.787.7(19981998) 35.635.6(19981998)43.043.0(19971997) 德德 国国 82.582.5(19981998)22.0122.01(19981998) 30.330.3(1998
11、1998) 注意注意 人口因素也不能决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人口因素也不能决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C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发展、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发展 中的地位和作用中的地位和作用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是其他一切社会活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其他一切社会活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中,马克思指 出: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 第一个前提第一个前提, ,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
12、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创造历史, 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需要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需要 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切东西。因此,第一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切东西。因此,第一 个历史活动了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个历史活动了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 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 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 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 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
13、这样。” (2) (2)社会意识能动的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能动的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社会意识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 观反映,是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观反映,是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 会存在的,它包括哲学、政治法律思想、伦理会存在的,它包括哲学、政治法律思想、伦理 道德观念、宗教观念以及艺术思想等所构成的道德观念、宗教观念以及艺术思想等所构成的 有机整体。有机整体。 社会意识产生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社会意识产生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 a a、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社会存在是社会
14、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和前提,决定着社会意识的的内容和前提,决定着社会意识的的内容 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着社会意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着社会意 识的变化和发展识的变化和发展 b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社会意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意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意识作为一种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意识作为一种 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 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性主要表
15、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 性性 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的继承性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的反作用 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功能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功能 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功能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功能 维护功能维护功能 批判功能批判功能 公用电话不见了公用电话不见了 社会意识也是狭义的文化现象,广义的社会意识也是狭义的文化现象,广义的 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东西,狭义的文化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东西,狭义的文化 仅指社会的精神现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仅指社会的精神现象。社会意识对
16、社会存在的 能动作用,就是狭义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能动能动作用,就是狭义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能动 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高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高 度重视先进文化的能动作用。为此,必须以科度重视先进文化的能动作用。为此,必须以科 学的力量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学的力量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 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先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先 进文化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进文化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公民。的公民。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1.
17、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经济结构 (1)(1)生产力的内涵、基本要素生产力的内涵、基本要素 生产力是指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的生产力是指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的 关系,是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关系,是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 料的能力。料的能力。 生产力由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等生产力由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等 基本要素构成基本要素构成 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者、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在现代生产活动中,生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在现代生产活动中,生 产力的构成要素比较复杂,除了基本要素外,产力的构成要素比较复杂,除了基本要素外, 还包括教
18、育、管理、科技等要素。还包括教育、管理、科技等要素。 劳动者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2)(2)生产关系的内涵、构成生产关系的内涵、构成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 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经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经 济关系,他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济关系,他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 益关系。益关系。 生产关系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在生产关系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在 生产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生产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 关系三方面组成。关系三方面组成。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
19、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的性质和的性质和 形式。形式。 b、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原始工具原始工具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青铜器青铜器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 大机器大机器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原始工具原始工具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 青铜器青铜器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 铁器铁器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 大机器大机器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
20、社会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 a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 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 b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 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 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 发展起阻碍作用。发展起阻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 展起促进作用。展起促进作用。 生生 产产 关关 系系 生
21、生 产产 力力 决定决定 反作用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内容: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反作用于生产力,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反作用于生产力,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 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生产力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决定决定 反作用反作用 客观客观 要求要求 生产力生产力 社会化社会化 大生产大生产 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机器化机器化 大生产大生产 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封建主义 铁铁
22、器器封建主义封建主义奴隶社会奴隶社会 青铜器青铜器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原始社会原始社会 适合适合打破打破 适合适合 适合适合 适合适合 打破打破 打破打破 打破打破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辨析:辨析: 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那么,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那么,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 的发展的发展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 1、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 社会的政治结构由该社会的政治上层社会的政治结构由该社会的政治上层 建筑构成。建筑构成。 (1)(1)上层建筑是建立
23、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 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设施的总和。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2)(2)上层建筑由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构成。上层建筑由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构成。 政治上层建筑由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构成,政治上层建筑由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构成, 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机构以及与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机构以及与 此相联系的政治组织、政党组织、社团组织。此相联系的政治组织、政党组织、社团组织。 (3)(3)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 国家是一个特殊
24、的政治组织,它虽然由人民、领国家是一个特殊的政治组织,它虽然由人民、领 土、主权和政府四个因素组成,但它不同于原始社会土、主权和政府四个因素组成,但它不同于原始社会 的管理组织。首先构成国家的人民不是按血缘关系划的管理组织。首先构成国家的人民不是按血缘关系划 分的,而是按居住地域划分的;其次作为主权的国家分的,而是按居住地域划分的;其次作为主权的国家 及其政府机构,已成为与社会相分离的独立的特权机及其政府机构,已成为与社会相分离的独立的特权机 构。最后国家为了独立存在,必须向社会和人民征收构。最后国家为了独立存在,必须向社会和人民征收 赋税。赋税。 国家构成要素国家构成要素 人民人民 领土领土
25、 主权主权 政府政府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 变化发展变化发展 (2)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 反作用反作用 为经济基础服务为经济基础服务 服务的方向上:保护自己,排斥异己。服务的方向上:保护自己,排斥异己。 服务的方式上:强制与非强
26、制。服务的方式上:强制与非强制。 服务的效果上:促进作用,阻碍作用。服务的效果上:促进作用,阻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经济 基础基础 上层上层 建筑建筑 决定决定 反作用反作用 生产生产 关系关系 生产生产 力力 决定决定 反作用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内容: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 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但这种反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但这种反 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基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基 础发展和变革的
27、要求。础发展和变革的要求。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上层建筑 决定决定 反作用反作用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上层上层 建筑建筑 经济经济 基础基础 生产力生产力 促进促进 作用作用 适合适合适合适合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经济基础 上层上层 建筑建筑 经济经济 基础基础 生产力生产力 不适合不适合 适合适合不适合不适合 阻碍阻碍 作用作用 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
28、盾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 1、为什么说这两对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为什么说这两对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1)(1)从存在时间看,它们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从存在时间看,它们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 的始终。的始终。 (2)(2)从涵盖范围看,它们涵盖了社会的经济政从涵盖范围看,它们涵盖了社会的经济政 治、文化三大领域,构成了社会的整体结构。治、文化三大领域,构成了社会的整体结构。 (3)(3)从它们与其他矛盾的关系看,它们规定和从它们与其他矛盾的关系看,它们规定和 影响着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与发展。影响着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与发展。 (4)(4)从与社会规律的关系看,它们构成了贯穿从与社会规
29、律的关系看,它们构成了贯穿 与人类社会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与人类社会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怎样推动社会发展 生产力 变化 生产关系 变化 上层建筑 变化 生产力既是社 会基本矛盾运动的 起点,又是社会基 本矛盾运动的归宿 生产力的 发展 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 生产力生产力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 决定决定 决定决定 反作用反作用反作用反作用 、两个矛盾的关系、两个矛盾的关系 (1)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的地位和生产力与生
30、产关系的矛盾的地位和 作用更根本,规定了经济基础和上层作用更根本,规定了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建筑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2)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及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及其 解决影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解决影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 其解决程度。其解决程度。 (3)(3)两个矛盾相互联结、相互制约,两个矛盾相互联结、相互制约, 共同支配人类社会发展。共同支配人类社会发展。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 1、阶级斗争的概念、阶级斗争的概念 阶级斗争是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社会阶级斗争是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社会 集团之间
31、的斗争。争取和维护本阶级的经集团之间的斗争。争取和维护本阶级的经 济利益是阶级斗争的实质内容。济利益是阶级斗争的实质内容。 2 2 、阶级斗争作用的表现、阶级斗争作用的表现 (1)(1)阶级斗争推动了同一社会形态自身的发展阶级斗争推动了同一社会形态自身的发展 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黄巢起义黄巢起义太平天国革命太平天国革命 (2)阶级斗争的作用更突出地表现在阶级社阶级斗争的作用更突出地表现在阶级社 会中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会中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 的质变过程中。的质变过程中。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 广州起义广州起义 (3) (3)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最阶级
32、斗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最 集中地表现在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集中地表现在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 渡中。渡中。 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秋收起义秋收起义 三、革命和改革在会发展中的作用三、革命和改革在会发展中的作用 1 1、社会革命、社会革命 (1)(1)社会革命的含义:社会革命的含义:是革命阶级为改变旧的经济是革命阶级为改变旧的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而进行的政治斗争,它是阶级斗争的基础和上层建筑而进行的政治斗争,它是阶级斗争的 最高表现形式。最高表现形式。 (2)(2)社会革命的作用:社会革命的作用: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形态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形态 变革的的决定性环节。变革的的决定性
33、环节。 (3)(3)社会革命的根源:社会革命的根源: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 动的必然产物。动的必然产物。 (4)(4)社会革命的实质:社会革命的实质:它是社会形态的变革。它是社会形态的变革。 (1)(1)改革的含义:改革的含义:是在保持社会根本制度不变的是在保持社会根本制度不变的 前提下,对社会制度的某些方面进行的变革,是前提下,对社会制度的某些方面进行的变革,是 社会发展中的量变社会发展中的量变。 (2)(2)改革的作用:改革的作用:它是推动同一社会发展的重要它是推动同一社会发展的重要 动力。动力。 (3)(3)改革的根源:改革的根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社
34、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社会规律的客观要求。社会规律的客观要求。 (4)(4)改革的实质:改革的实质:它是同一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它是同一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 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 、社会改革、社会改革 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活动,科学技术在社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活动,科学技术在社会 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影响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的发展,它不仅影响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的发展, 而且推动社会观念形态的变革。考察科学技而且推动社会观念形态的
35、变革。考察科学技 术的本质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历术的本质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历 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 (1) (1)科学科学 科学是正确反映事物本质及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正确反映事物本质及规律的知识体系。 (2)(2)技术技术 广义: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利用、改广义: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利用、改 造世界的一切手段和方法。造世界的一切手段和方法。 狭义:专指生产技术,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的狭义:专指生产技术,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的 控制操作手段、程序与方法。控制操作手段、程序与方法。 1 1、科学技术的本质、科学技术的本质 (2)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36、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科学技术技术 理论基础理论基础 手段手段 是什么是什么 为什么为什么 做什么做什么 怎么做怎么做 可能可能现实现实 从个别到一般从个别到一般 从一般到个别从一般到个别 知识形态知识形态 物质形态物质形态 认识世界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改造世界 基础研究 揭示新规律 发现新事实 创造新概念 提出新理论 应用研究 创造新工艺 寻找新方法 制造新产品 (3) (3)科学技术的特征科学技术的特征: 创创 造造 性性 探索性探索性 连续性连续性 “如果说我看得远如果说我看得远 些,那是因为我些,那是因为我 站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的肩膀上” “在许多问题上我的说法在许多问题上我的说法
37、 跟别人不同,但是我的知跟别人不同,但是我的知 识得归功于他们,也得归识得归功于他们,也得归 功于那些最先为这门学说功于那些最先为这门学说 开辟道路的人。开辟道路的人。” ” 歌 德 牛顿牛顿 2、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1)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 a.a.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生产的发展关键在于生产力水平的提社会生产的发展关键在于生产力水平的提 高。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又主要取决于科学高。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又主要取决于科学 技术的进步。今天高新科技在生产和人类社技术的进步。今天
38、高新科技在生产和人类社 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社会实科学技术是社会实 践的产物,社会需要是践的产物,社会需要是 科技发明与创造的科技发明与创造的 “ 实际的支点和刺激实际的支点和刺激 ” 。但科学技术一经形成。但科学技术一经形成 ,又反过来极大地推动,又反过来极大地推动 社会的进步,成为社会社会的进步,成为社会 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发达国家科技在发达国家科技在 经济增长中的比重达经济增长中的比重达 到到70%70%至至80%80%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知识密集型知识密集型 知识资本知识资本 ( (知本
39、知本) ) 知本家知本家 资本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知识与信息知识与信息 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和 科技人员科技人员 知识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生产知识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生产“三位一体三位一体”的时代的时代 。 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是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是生产力中的 实体性要素,是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是生产力的“硬件硬件”。科学技术。科学技术 是生产力中非实体性的渗透性要素,是生产力是生产力中非实体性的渗透性要素,是生产力 的的“软件软件”。只有。只有“软硬兼施软硬兼施”,才能促进生,才能促进生 产力系统的良性发展。产力系统的良性发展。 在多要素组成的在多要素组成的 生产力系
40、统中,科生产力系统中,科 学技术处于学技术处于“灵魂灵魂” 的地位。的地位。 b.b.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技术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生产力,技术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生产力, 而生产力提高的结果,会促进生产关而生产力提高的结果,会促进生产关 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使整个社会面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使整个社会面 貌发生根本变化。所以,科学技术不貌发生根本变化。所以,科学技术不 仅是改造自然的手段,而且是改造社仅是改造自然的手段,而且是改造社 会的革命力量。会的革命力量。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 主的社会,蒸气磨产生的主的社会,蒸气磨产生的 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41、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蒸汽、电力和自动纺 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 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 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科学技术是:科学技术是:“历史历史 的有力的杠杆的有力的杠杆” “最高意最高意 义上的革命力量义上的革命力量” 。 (2)(2)科学技术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变科学技术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变 革革 , ,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活动,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活动, 不仅深刻影响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不仅深刻影响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 而且推动社会观念形态的变革
42、。推动社而且推动社会观念形态的变革。推动社 会政治思想、法律思想、艺术和教育观会政治思想、法律思想、艺术和教育观 念的变革,进而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念的变革,进而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 审美、消费等观念。科学技术促进人们审美、消费等观念。科学技术促进人们 思想的解放和观念更新,推动社会精神思想的解放和观念更新,推动社会精神 文明的发展。文明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 远程教育 信息网络 “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 “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突破了突破了 传统意义的教育理念传统意义的教育理念 总之,科学技术的作用是巨大总之,科学技术的作用是巨大 的。从经济发展上讲它是生产力。从的。从经济发展上讲它是生产力。
43、从 政治上讲它是影响力。从社会发展上政治上讲它是影响力。从社会发展上 讲它是推动力。科学技术正以一种空讲它是推动力。科学技术正以一种空 前的威力,向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进前的威力,向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进 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渗透,全面影响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渗透,全面影响 着人类社会的生活。着人类社会的生活。 科科 教教 兴兴 国国 当今,新技术浪潮正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当今,新技术浪潮正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 有的广度和深度席卷全球。对我国是挑战,但有的广度和深度席卷全球。对我国是挑战,但 更是机遇。更是机遇。 3、科技革命与“全球问题” (1)什么是“全球问题”? 它是指人类在发展科技和经济的过 程中
44、所产生的危害世界各国生存和发展 的问题,主要包括人口增长过快、粮食 短缺、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 等。 (2)“全球问题”的实质 v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矛盾的反映。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矛盾的反映。 v首先,首先,“全球问题全球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深刻地反映了人 与自然的矛盾。与自然的矛盾。 v其次,其次,“全球问题全球问题”深刻地反映了科深刻地反映了科 学与价值的矛盾。学与价值的矛盾。 (3) (3)解决解决“全球问题全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方法和途径 v必须通过制度变革、观念更新和国际合作来必须通过制度变革、观念更新和国际合作来 加以解决。加以解决。 其中重要途径之一是坚持可持续其
45、中重要途径之一是坚持可持续 发展观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v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满足人类的需要。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满足人类的需要。 v当代人的发展不应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能力当代人的发展不应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能力 为代价。为代价。 v实现经济、环境、资源、人口等社会因素的实现经济、环境、资源、人口等社会因素的 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4)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人类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等相互影人类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等相互影 响的有机整体。响的有机整体。 人与自然是密切相关、相互制约、不可分割人与
46、自然是密切相关、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的。的。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该把局部利益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该把局部利益 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把人类的内在尺度和客观世界的外在尺度结把人类的内在尺度和客观世界的外在尺度结 合起来。合起来。 第三节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 1、英雄史观、英雄史观 (1)含义:含义: 是指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是指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 提出发,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观点。提出发,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观点。 一、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对立一
47、、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对立 (2) (2)英雄史观的两种基本形式英雄史观的两种基本形式 v唯意志论或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认为唯意志论或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认为 少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意志可以决定少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意志可以决定 历史进程。历史进程。 v宿命论或客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认为宿命论或客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认为 社会历史是由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决定的社会历史是由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决定的。 历史的意义在于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超人”的诞的诞 生,生,“超人超人”具有具有“决定一切的力决定一切的力 量量”;人民群众;人民群众 “是一堆任人使用是一堆任人使用 的无定形的材料,是一块
48、需要雕刻的无定形的材料,是一块需要雕刻 家加工的石头家加工的石头”。 唯意志论唯意志论 “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 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 观观”,“历史者,英雄之舞历史者,英雄之舞 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尼尼 采采 梁梁 启启 超超 宿命论宿命论 奴隶主贵族是奴隶主贵族是“神神”用用 “金子金子”做的,具有统治能做的,具有统治能 力;农民和手工业者是力;农民和手工业者是“神神 ”用用“铜铜”和和“铁铁”做的,做的, 只能被人统治。只能被人统治。 宇宙精神是历史必然性宇宙精神是历史必然性 的基础,历史人物不过是的基础,历史人物不过是
49、“ 宇宙精神宇宙精神”的受托人的受托人。 柏拉图柏拉图 黑格尔黑格尔 2、群众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 的。这是由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的原理得出的,因为生产方式从动态上看, 就是物质生产活动,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不 是英雄,而是人民群众。 民本论民本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为轻”;“诸侯之宝三:土地诸侯之宝三:土地 、人民、政事。、人民、政事。” “君者,舟也;庶人者,君者,舟也;庶人者, 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 不至矣。不至矣。” 孟子 荀子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
50、决定作用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 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 从事物质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精从事物质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精 神生产的脑力劳动者是人民群众的主体。神生产的脑力劳动者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的表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的表现 (1)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丰收图丰收图 (2)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和先进文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和先进文 化的创造者。化的创造者。 编钟编钟 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