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第 1 1 练)练) 【基础训练】【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庄子像个真正自由的野田之龟,曳尾于涂,虽则不如孔孟炫赫与实惠,却其乐无穷。他 的这种心境实在是人类心灵的花朵,永远在乡村野外幽芳独放。一尘不染,诱引着厌倦城市 生活的人们。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唯一不对帝王说话而对我们这些平常人说话的人。当别人都在对着诸 侯不甚耐烦的耳朵喋喋不休地说着如何如何“治人”的时候,庄子转过身来,恳切而激动地 告诉我们如何自救与解脱,如何在一片混乱中保持心灵的安宁与清净,如何在丑恶世界中保 持住内心的自尊自爱,不为时势左右而无所适从,丧失本性,以
2、及如何在“无逃乎天地之间” 的险恶中游刃有余地养生,以尽天年。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勇敢”这个对一种品性的褒奖词,可能最早出现于此。 B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 C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D人民迫切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的“傻子” 。 2比喻的效果是形象生动,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 “当别人都在对诸侯说着如何治人的时候” ,从 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日一则医患争吵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上传
3、视频的网友对视频进行了剪辑,只是播放 了其中争执最为激烈的部分,在有意误导了网民。 B.面对校园霸凌事件,事发时的及时妥善处理,事发后的有力惩戒和科学教育,以及对事 件的正确舆论引导,三者缺一不可。 C.“闯关东”来的人中有不少加入了修筑中东铁路的队伍,成为沙俄的廉价劳动力,吃住 条件十分恶劣,却为南岗的兴起洒下了血汗。 D.哈尔滨市环境保护局负责人员表示,2016 年以来哈市环保部门积极主动、依职尽责,大 气污染防治各项重点任务取得明显增长。 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每一位画家都有自己惯用的皴法。北宋画家郭熙,是“卷云皴”皴法的创始人;画家范宽, 善
4、用“雨点皴”;对中国传统水墨画山水画做出杰出贡献的米芾、米有仁父子,则独创出“米 点皴”;元朝的画家倪瓒、清朝的画家弘仁,皆善用“折带皴” 。没有皴,就没有画。所有的画 家,都有自己善用的皴法,只要用皴,就能营造出水墨山石的层次感,并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 观,融入画中的山山水水。哲学思想在画中的渗透,是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的最大不同。 没有皴就没有画太武断。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6-7 题 董岭水 【唐】周朴 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 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 去衙山色远,近水月光低。 中有高人在,沙中曳杖藜。 【注】董岭:位于浙江湖州安吉县,因为山势,河水向西奔流。禹:大禹,
5、传说中的古 代部落联盟首领,曾疏通江河,使之东流入海。杖藜:藜杖,拐枝。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说湖州安吉县的城门高耸,与白云平齐,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B颈联“去衙”是就“安吉县”而言, “近水” 是就“董岭水”而言。 C尾联的“高人”即隐逸的高士,他拖着拐杖,在沙滩上悠然地踱步。 D这首诗营造了一个宛如世外桃源的美好世界,山青水秀,静谧安闲。 7南宋著名诗歌理论家严羽说: “诗有别趣, 非关理也。 ”例如台湾海峡明明不浅,余 光中乡愁却说它“浅浅的” 。 “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也体现了这种无理而妙,请具 体说明。 (内容上指出说明其“无理”之处即可
6、,不要求分析为什么妙。 ) (4 分) 三、古诗词情景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白 居 易 琵 琶 行 中 , 既 交 代 秋 天 的 背 景 又 蕴 含 离 别 之 意 的 句 子 是 “_,_” 。 (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 志的词句是“_,_,_” 。 (3)诗经氓中“_,_! ”两句,用比兴手法 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综合训练】【综合训练】 四、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书法,自东汉时期跨入自觉的艺术时代以后,便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一门极为普及的、雅 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于是,关于书法的论著也日趋丰富。可以说。
7、在中国古代,有关各类艺 术形式的论著中,书法论著是最为丰富的。在众多的论著中,有关书法活动中心理现象和心 理规律的论述也多有出现,涉及的问题也颇多,诸如书法创作的一般心态、想象与书法、动 机与书法、灵感与书法、情绪与书法、个性与书法、品德与书法等方面,古人都有独到之思 想。 在古人看来,书法创作一般包括两种心态;一种是虚静态,另一种是炽情态。虚静创作 是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居敬持志、人书相对的创作心态。东汉的蔡邑在笔论中最早提 出: “夫书,先默坐静思。 ”东晋的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中也说: “夫欲书者,先干 研墨,凝神静思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唐代的虞世南在笔髓论中也说: “欲书之时
8、, 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 ”明代的宋曹在书法约言中亦说: “志专 神应、心平手随。 ”这种剔除杂念、超越俗事的思想与刘蒜文心雕龙中的“虚静观”是一 致的。与此相对,炽情态是情燃如炽、激情奔放、欲罢不能、一吐为快的创作心态。韩愈在 送高闲上人序中写道: “昔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思慕、 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怀素在自序帖中也说; “粉壁长廊数 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叫绝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 ”苏轼在送参寥师中也说: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这是一种酒神式的浪漫主义的创作心态。 古人论述情绪与书法创作的关系涉及
9、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古人认为,书写内容对书写 时的情绪状态有影响,所谓写“悲”则悲、写“忧”则忧。其次,古人认为,不同情绪状态 下,其书法风格亦有相应的变化。再次,古人认为,书法创作可以排除消极情绪,达到心理 平衡。韩愈曾说“不平则鸣” ,艺术就是一种“鸣”的工具,书法亦不例外。正因为如此,现 代心理学家和医生常常劝某些患者从事书法活动,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古人认为,书法创作就是塑造形象,从而表现书法家的个性,抒发其感情。书法之“象” 是取象异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事物均可作为书法之象的原形,如山川河流、鸟兽 虫鱼、花草树木、风雨雷电等。古人认为,想象的作用,就是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
10、各种形 象在大脑中所形成的表象材料进行转换、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进而创造出书法之象。还 需指出的是,古人将取象异类而形成的“象”分为抽象之“象”和具象之“象” 。抽象之象是 追求神似,具象之象是追求形似。前者如王羲之观鹅掌拨水而得笔法,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 器而得草书之法,黄庭坚观樵夫荡桨而得笔势,等等;后者如所谓点如怪石、龙爪、杏仁、 梅核、蟹目、菱米等,竖如悬针、垂露、曲尺、铁柱等。前者是创造想象的功能,后者是再 造想象的功能。 总而言之,在古代的书论家看来,书法活动是多种心理因素协同作用的过程。无论是虚 静态创作还是炽情态创作,都离不开动机、想象情绪、灵感等因素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 书
11、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又交叉地发展。从篆捅文字开始,没有一种字体可以与书法 截然分开。宋代木板书籍有手书者,仍不失书法的一些韵味。东汉熹平石经是官方校正 五经的刻石,注重文字的规范谨饰,从书法看,不失众多汉隶之一,应当视为书法的一 体,只是书味不浓。近代流行的印刷用宋体字,保持着汉字各种基本笔法以及楷书结构,却 不能认其为书法。至于篆、隶、行、草多种书体,我们未尝不可以找出它们最原始的基因, “还 原”为“字体” ,但只能在理论上加以承认,实践中不存在。因为任何书写(刻),凭借特定的 工具全出以个人行为。书写中的思想,都倾向于个人意识的一部分,并且区别于自己而不会 重复。有以仿宋印刷体的笔法相
12、对应于楷体书法,应是对楷书的误解。楷书不但与印刷体有 别,楷书的笔法,在每个书家那里也是不同的。所以即使教初学者写楷书,也不能以宋体字 为准。倘要求点画与宋体字相同,索性不叫书法了。 张守世书法回归“心画”本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是中国一门普及度高的艺术形式:书法论著,在东汉时期跨入自觉的艺术时代 以后,便逐渐成为中国古代艺术论著中最丰富的艺术论著。 B对于想象与书法、动机与书法、灵感与书法、情绪与书法、个性与书法、品德与书法 等书法心理方面的问题,占人都有独到之思想,书法创造与之息息相关。 C在古人看来,虚静创作是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居敬持志、人书相对的创
13、作心态,虚 静态和书法创作中另外一种心态即炽情态是截然相反的。 D由东汉蔡邑的笔论 、东晋王羲之的题卫夫人 、唐代虞世南的笔髓论 、 明代宋曹的书法约言 、刘腮的文心雕龙等例子可以知道到他们对书法创造的心态都有 共同的了解。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名家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创作心态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羲之兰亭集序B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C颜真卿祭侄文稿D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法,黄庭坚观樵夫荡桨而得笔势,足以说明书法活 动中想象的作用。 B韩愈曾说“不平则鸣” ,艺术就是一种“鸣”的工具,书法亦不例外。因此,书法创 作可以排
14、除消极情绪,达到心理平衡。 C书法与印刷体在要求上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比如楷书的笔法就与仿宋字有区别,仿 宋字是不能称作书法的。 D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又交叉地发展,不同的字体体现了不同的书写者的个人意 识,也体现出书写者不同的思想与情感倾向。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给书法创作下一个简要定义。 5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 答李诩第二书 (宋)欧阳修 修白:前辱示书及性诠三篇,见吾子好学善辩,而文能尽其意之详。今世之言性者多 矣,有所不及也,故思与吾子究其说。 修患世之学者多言性,故常为说曰:夫性,非学者之所急,而圣人之所
15、罕言也。 “六经” 之 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是以言之甚详。至于性也,百不一二言之,或因言而及焉,非为 性而言也,故虽言而不究。 予之所谓不言者,非谓绝而无言,盖其言者鲜,而又不主于性而言也。 论语 所载七 十二子之问于孔子者,未尝有问性者。孔子之告其弟子者,凡数千言,其及于性者一言而已。 语曰“性相近习相远”者,戒人慎所习而言也。 中庸 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 谓道”者,明性无常,必有以率之也。然终不言性果善果恶,但成人慎所习,而勤其所以率 之者尔。予曰因言以及之而不究也。 修少好学,知学之难。凡所谓“六经”之所载、七十二子之所问者,学之终身,有不能 达者矣;于其所达,行之终身,有不能至者
16、矣.以予之汲汲于此而不暇乎其他,因以知七十二 子亦以是汲汲而不暇也,又以知圣人所以教人垂世,亦皇皇而不暇也。今之学者,于古圣贤 所皇皇汲汲者学之行之,或未至其一二,而好为性说,以穷圣贤之所罕言而不究者,执后儒 之偏说,事无用之空言,此予之所不暇也。 或有问曰:“性果不足学乎? ”予曰:性者,与身俱生而人之所皆有也。为君子者,修身 治人而已,性之善恶不必究也。使性果善邪,身不可以不修,人不可以不治;使性果恶邪,身 不可以不修,人不可以不治。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能修其身,虽小人而为君子。故为 君子者,以修身治人为急,而不穷性以为言。 或又问曰:“然则三子言性,过欤?”曰:不过也。 “其不同何
17、也?”曰:始异而终同也。使 孟子曰人性善矣,遂息而不教,则是过也;使荀子曰人性恶矣,遂弃而不教,则是过也;使扬 子曰人性混矣,遂肆而不教,则是过也。然三子者或身奔走诸侯以行其道或著书累千万言以 告于后世未尝不区区以仁义礼乐为急盖其意以谓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勒而教之则 可使至于善; 混者驱而率之,则可使去愚而就善也。其说与语之“性近习远” 、 中庸 之 “有以率之”皆合。夫三子者,推其言则殊,察其用心则一,故予以为推其言不过始异而终 同也。予之所说如此,吾子其择焉。 (本文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前辱 示书及性诠三篇辱;承蒙 B.率
18、性之谓道率:率真 C.又以知圣人所以教人垂 世垂:流传 D.遂肆 而不教肆:放任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故思与 吾子究其说夫六国与 秦皆诸侯 B.皆人事之 切于世者凌万顷之 茫然 C.孔子之告其弟子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 D.虽君子而 为小人摇尾而 求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贯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欧阳修开门见山。盛赞李诩好学善辩、文能尽意并交代回信的原因,世人对人性的论述 量多,但还不够深透,有待继续阐发。 B.作者通过自己的求学经验,推断孔子和孔门弟子均无暇论述人性,而“今之学者”与 “古圣贤”的学识相去甚远,却在这
19、点上乐此不疲。 C.文章最后两段以“问答”方式先阐明性善与性恶的具体区区别,再假设说理,以孟子、 荀子、扬子三人为例,说明重要的是教人为善。 D.本文表达上多对比和引用,语言整散结合,有感染力:而且构思别致,借批评“世之学 者”委婉指出李诩存在的问题,启人深省。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然三子者或身弗走诸侯以行其道或著书累千万言以告于后世未尝不仁又礼乐为急盖其意 以谓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使至于善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故为君子者,以修身治人为急,而不穷性以为言。(4 分) (2)推其言则殊,察其用心则一,故予以为推其言
20、不过始异而终同也。(4 分) 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与解析 (第(第 1 1 练)练) 【基础训练】 1A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引号的作用是强调指出。A. 是强调指出;B.是引用;C.是反语、讽刺;D.是特殊含义。 2把庄子的“心境”比作“人类心灵的花朵” ,形象生动的写出庄子在一片混乱中保持 心灵的安宁与清净,守护内心的自尊与自爱。 3原句更形象、生动,修饰语有突出强调说话人和听话人情态的作用。 4.解析:BA 项,“在有意误导了”逻辑错误,可删去“在有意”或“了”;C 项,“却为南 岗的兴起洒下了血汗”缺主语,应加上“他们”;D 项,“任务” “增长”搭配不当。
21、 5.解析:“只要用皴,就能营造出并将自己的”的说法一概而论,过于武断。 “哲 学思想在画中的渗透,是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的最大不同”的说法,不符合事实。 答案:不是所有人用皴,就能营造出水墨山石的层次感,并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融 入画中的山山水水。哲学思想在画中的渗透,是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的不同之一。 6.A.首联说湖州安吉县的城门高耸,与白云平齐,为“河声流向西”做铺垫,所以“这 其实是没有必要的”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 A。 7小河西流,本是地形使然,却把原因归结为大禹(没有到这里来治水) ;本是“河 水”西流,却说“河声”流向西。 (4 分。每点 2 分。 ) 【分析】 “禹力不到处,河声
22、流向西”的意思是:大禹治水没有到这里,这里的河水是向西流 的。显然小河西流是安吉县地势高耸造成的,作者却把原因归结为大禹没有到这里来治水, 这是其“无理”之处。作者要表达的是这里是像桃花源一样的一方净土。 “河水”向西流,作 者却说是“河声”流向西,这也是一处“无理”之说。其实这个“声”字运用,把溪流流动 的动感马上显示出来了,好像已经听到潺潺流水的声音。 8.解析易错字:(1)浔,荻,瑟;(2)雕,狼;(3)鸠,葚。 答案(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综合训练】 1D 2B 3D 4书法创作就是以篆、隶、楷、行、草某种字体为载体
23、,以虚静态或者炽情态,塑造形 象,从而表现书法家的个性,抒发其感情的创作过程。 5(1)论证语言准确严谨,如“最” 、 “多有” 、 “都有” 、 “常常”等;(2)论证思路上,论 证分析逻辑严密,有条理。全文采用总分总思路;段落用“首先” 、 “其次”等脉络词语;(3) 论证方法上,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道理论证、引证法、举例论证法等等。 6.B 率:遵循、顺着 7. B 均为定语后置的标志(A. 和,介词/和,连词; C.代词,的话/助词, 引出原因; D.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8.C 文章最后两段没有先阐明性善与性恶的具体区别。 9. 然三子者/或身奔走诸候以行其道/或著书累
24、千万言以告于后世/未尝不区区以仁义礼 乐为急/盖其意以谓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使至于善 评分标准共 3 分,共七处,对六处即给满分。断对 1 处得 0.5 分,断错 1 处扣 0.5 分, 漏断不扣分。 10. (1) 因此,作为君子,应把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尽心治理百姓作为当务之急,不必 为深究人性而大发议论。评分标准急、穷、言、句意各 1 分。 (2)推究他们的说法虽然不同,但仔细体察他们的用意却是一致的,因此我认为推究起来 他们的言论(或主张)是开始不相同而结果(目的)相同。评分标准推、殊、则、句意各 1 分。 参考译文: 欧阳修禀告:上次承蒙你来信并给我看性诠三篇
25、,发现你好学善辩,文章也能详尽 地表达出你的意思。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在讨论人性,但都有讨论不到的地方,因此想与你将 其讨论清楚。 我担心社会.上的学者过多的讨论人性问题,因此常常作出这样的论断:人性问题并不是 学者们的当务之急,而古代圣人也是很少提到的。六经所记载的,都是现实生活中与社会人 生密切相关的问题,所以记述得很详细。至于人性问题,论及的不到百分之一二,或者只是谈 论其它问题而有所涉,不是围绕人性而谈论的,因此即使谈到也不做过多的探究。 我所说的不谈人性,并不是说绝对不谈,只是说谈论得很少,而且不以人性作为议论的 主题。 论语记载七十二弟子向孔子请教的言论,没有人问过人性问题。孔子教育他
26、的弟子 的话,有几千字之多,其中讲到人性的,只有一句。 论语说“人的本性大体是相近的,后天的习惯却相去很远”,这是为了告诚人们谨慎 对待自己的积习而说的。 中庸 说“天所赋予的叫做性,遵循本性去做事叫做道。 ”这说明 人没有固定不变的人性,一定要有什么方法来遵循它。然而始终没有讲性到底是善还是恶的 问题,只是劝告人们谨慎对待所习和所感,在遵循人性发展的道上下功夫。因此我说:圣人讲 到人性只是顺便提及,没有作过多的探究。我自小好学,知道学问的艰难。凡是六经所记载的, 孔子七十二弟子所问到的,学习一辈子,也有不能透彻领悟的地方。对于那些能够理解的, 终生身体力行,但也有不能完全做到的地方。从我的一
27、心专注于圣贤学问而没有闲暇顾及其 它事情,可以想到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也一定是如此的。又由此知道圣人为了教导世人、留名 后世,也是这样急急忙忙没有闲暇的。现在的学者,对于古代圣贤急急忙忙、专心致志追求 的东西,即使学习实践,也没有达到其中的十分之一二,却喜欢发表关于人性的议论,想彻 底弄清圣贤很少提到、并未深究的问题,抓住后世儒家学者的偏颇之说,从事毫无用处的空 洞说教,我是没有空闲时间顾及这些的。 或者有人会问:“关于人性的学问真的不值得学 习吗?”我说:人性这东西,是与人的肉 体同时诞生,每个人都具有的。作为君子,只要加强自身修养,尽心治理百姓就可以了,人 性的善恶是不必深究的。假如人性果真是
28、善的,自身不可不进行道德修养,百姓不可不加以 治理;假如人性果真是恶的,自身也不可不进行道德修养,百姓也不可不加以治理。不讲道德 修养,即使君子也会变为小人;能加强自身修养,即使小人也会变为君子。因此,作为君子, 应把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尽心治理百姓作为当务之急,不必为深究人性而大发议论。 又有人问:“既然这样,那么孟子、荀子、扬雄三人所的人性是错误的吗?”回答是:并没 有错。又问:“他们三人观点不同,为什么呢?”答: 他们的观点开始不相同,但结果是一致 的。假如孟子说人性是善的,便因此懒得去教育,那便错了。假如荀子说人性是恶的,便因此 放弃教育那也是错的。 又假如扬雄说人性中善与恶混杂在一-起
29、, 便让他们放任自流不加教育, 那也是错的。然而这三人,或亲身奔走于各诸侯之间以推行他们的政治主张,或写成千上万 字的著作传于后世,没有一个不是真诚的以推行仁义礼乐为首要任务。这是因为他们都意识 到,对性善的人一天不加以教育,就会使他迷失方向,加入恶人行列:对性恶的人勤加教育, 就可使他变善;对善恶混合的人加以引导管促, 就会使他们远离恶而接近善。 他们的学说与 论 语的“本性相近而行为习惯相差很远” , 中庸 所说的“遵循有方”都是相合的。这三个 人,推究他们的说法虽然不同,但仔细体察他们的用意却是一致的,因此我认为推究起来他 们的理论是开始不相同而结果相同。 我的看法就是这样,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