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课时作业:基础练+综合练(第80练)含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1654487 上传时间:2021-08-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课时作业:基础练+综合练(第80练)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课时作业:基础练+综合练(第80练)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课时作业:基础练+综合练(第80练)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课时作业:基础练+综合练(第80练)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课时作业:基础练+综合练(第80练)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第 8080 练)练) 【基础训练】【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长长的沙枣林带锁住了咆哮的黄沙。你看那浩浩的沙海波峰起伏,但一到沙枣林前就止 步不前了。沙浪先是凶猛地冲到树前,打在树干上,但是它立即被撞个粉碎,又被风卷回去 几尺远,这样,在树带下就形成了一个几尺宽的无沙通道,像有一个无形的磁场挡着,沙怎 么能越过?沙枣能防风治沙,这是它最大的用处。 一是抗旱力强,无论怎样干 旱,只要插下苗子,就会茁壮成长。二是能自卫,它的枝条上长着尖尖的刺,动物不能伤它, 人也不能随便攀折它。正因为这点,沙枣树常被栽在房前屋后当墙围,或在地边护

2、田。三是 它能抗盐碱。它的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枝却那样红,叶却那样绿。,它在严酷的 环境里照样能茁壮地生长。过去我以为沙枣是灌木。在这里我才发现沙枣树是乔木,它可以 长得很高大。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 康的臂膀。我采访的林业队长是一个近 60 岁的老人,20 多年来一直在栽树。花白的头发,脸 上深而密的皱纹,古铜色的脸膛,粗大的双手,我一下就想到,他不就是一株成年的沙枣树 吗!?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拟人、比喻、反问B对比、比喻、夸张 C拟人、排比、借代D比喻、设问、排比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它把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却长

3、出了红色的枝条 与绿色的叶子。 ”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 确流畅。 各级各类学校要严肃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 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政府将体育科目 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学校开展特色体育项目,让每位学生掌握 1 至 2 项运动,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等。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

4、, 让政府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体育服务。教育政府部门要鼓励地方向学生免 费甚至优惠开放公共运动场所;精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健全学生视 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保护中小学生的视力。 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5 个字。 从 2019 年 12 月 3 日至 2020 年 1 月 8 日, “雪龙 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从南大洋普里兹湾 开始,一路向西直至宇航员海西部,展开中国第 36 次南极考察的宇航员海综合调查,探秘南 大洋中这片少为人知海域的生态系统。调查显示,尽管环境恶劣,这里依然生机勃发。当地 时间 1 月 20

5、 日 16 时 30 分(北京时间 20 日 22 时 30 分), “雪龙 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在南极 中山站完成破冰试验和在宇航员海结束综合调查后,穿越“咆哮西风带” ,顺利停靠南非开普 敦港。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6-7 题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本诗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作。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 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橦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 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

6、地僻 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想象之景雄奇壮阔,令人耳目应接不 暇。 B颔联描绘了深山夜雨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望去,远处泉瀑就如同从树梢 上倾泻下来似的,境界幽深秀丽。 C颈联写蜀中民俗民情, “汉女” “巴人” “橦布” “芋田” ,紧扣蜀地特点和李使君要掌 管的职事,表达了对李使君重任在肩、前路难卜的深深忧虑。 D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格调明快,境界高远,是唐诗中写送别 的名篇之一。 7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的。 三、古诗词情景默写 8补

7、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_,_。 ”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 用辞精到的两句是: “_,_。 ”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 ”两句,表达了 对大自然变化不息和个体的渺小。 【综合训练】【综合训练】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 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这种反 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

8、品作为历史材料 的潜在意义。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 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 史物质性” 。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来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 一幅。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 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 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那位中官说: “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 )熙作,上(徽宗) 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 ”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

9、了, 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 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 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 “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 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 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 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

10、说, 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功能说,它们从宣扬皇权的政治性作品转化为私家 收藏中的纯粹山水画;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 的独幅作品。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非是少数作品的特例。一幅卷轴画可能在 它的流传和收藏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 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全面系统化之后,即使是形状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 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为 再造的历史实体。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里, 和几十面其他

11、同类器物一起展示,以呈现铜镜的发展史。一幅“手卷”变成了一幅“长卷” , 因为观众再不能真正用手触摸它,一段一段地欣赏移动的场景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 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 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 (摘编自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 B宋徽宗的美术趣味与神宗不同,这是郭熙为宫廷创作的画流出皇宫的原因之一。 C历代藏家和帝王在古画上盖章、题跋,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 D艺术品

12、在流传中经历的各种转化和变化,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明确反对美术史领域中将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并提供了新的理解和欣赏美术馆 藏品的思路,富有启发意义。 B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艺术品在历史流传中可能发生的形式、形态、功能、环境、组 合和观看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C文章第二、三两段对画继所记掌故的讨论,是为了证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的早春图并非“原物” 。 D文章末尾一段举例阐明,一些外表没有发生变化的艺术品所经历的转化,也可以成为 美术史研究关注的课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件艺术品的历史形态并不会自

13、动地显现于它的现存状态,而是需要通过深入的历史 研究来加以重构。 B郭熙的早春图很可能是北宋宫廷建筑画中的一幅,观看它时,只留意细部的笔墨 技法,未必符合其最初的创作状态。 C从寺庙、墓葬中发现的壁画、石刻等,在它们从原址移出转入美术馆陈列后,将不可 避免地被赋予新的属性和意义。 D考虑到艺术品普遍经历了“历史物质性”的转换,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 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8 题。 陆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登乾道八年进士第。至行在,士争从之游。教人不用

14、学规, 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初调隆 兴靖安县主簿。丁母忧,服阙,改建宁崇安县。少闻靖康间事,慨然有感于复仇之义。至是, 访知勇士,与议恢复大略。因轮对,遂陈五论,帝称善。未几,除将作监丞,为给事中王信 所驳,诏主管台州崇道观。还乡,学者辐凑,每开讲席,户外屦满,耆老扶杖观听。光宗即 位,差知荆门军。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今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 决之而多所劝释。唯不可训者,始置之法。其境内官吏之贪廉,民俗之习尚善恶,皆素知之。 荆门为次边而无城。 九渊以为: “郡为四集之地, 荆门固则四邻有所恃, 否则有背肋腹心之虞。 ”

15、 乃请于朝而城之,自是民无边忧。罢关市吏讥察而减民税,商贾毕集,税入日增。逾年,政 行令修,民俗为变,诸司交荐。丞相周必大尝称荆门之政,以为躬行之效。绍熙三年卒,会 葬者以千数,谥文安。初,九渊尝与朱熹会鹅湖,论辨所学多不合。及熹守南康,九渊访之, 熹与至白鹿洞,九渊为讲君子小人喻义利一章,听者至有泣下。熹以为切中学者隐微深之病。 (选自宋史陆九渊传 ,有删节) 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所志。志乎义,则所习者必在于义,所习在义,斯喻于 义矣。志乎利,则所习者必在于利,所习在利,斯喻于利矣。故学者之志,不可不辨也。诚 能深思是身,不可使之为小人之归。其于利欲之习,怛焉为之痛心疾首。专志乎义而

16、日勉焉,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笃行之。由是而进于场屋注 ,其文必皆道其平日之学、胸中之 蕴,而不诡于圣人。由是而仕,必皆供其职,勤其事,心乎国,心乎民,而不为身计,其得 不谓之君子乎! (节选自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讲义 ) 注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又称科场。 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至行在,士争从之游行在:旅途中居住的地方 少闻靖康间事靖康:北宋最后的年号名 因轮对,遂陈五论轮对:官员轮值上殿陈奏 为给事中王信所驳为:因为 怛焉为之痛心疾首怛:忧伤 而不诡于圣人诡:怪异 ABCD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

17、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 /而多所劝释 B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 /而多所劝释 C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 /而多所劝释 D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 /而多所劝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九渊天资聪颖,勤于思考。他三四岁的时候,就提出天地的尽头在哪里这样的问题, 并深入思考以至废寝忘食。 B陆九渊关心国事,胸有大志。少年时就有为国报仇的理想,为官后曾寻访智者勇士, 与他们共商恢复中原的

18、方略。 C陆九渊治理有方,政绩显著。他修筑城池,消除边患,罢免稽察,关闭集市,减少税 额,荆地民风民俗为之改变。 D陆九渊传道授业,受人景仰。他还乡讲学,求学的人很多,甚至有长者拄着拐杖来听; 去世后,数千人为他送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 (2)郡为四集之地,荆门固则四邻有所恃,否则有背肋腹心之虞。 8朱熹请陆九渊将讲稿写成白鹿洞书院讲义 ,作为学子必读之文。从节选内容看, 怎样做才能成为文中所说的利国利民的君子呢?请简要概括。 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与解析 (第(第 8080 练)练) 【基础训练】 1A 2“枝” “叶

19、”两个短句句式工整,节奏分明,读起来朗朗上口;三个分句,一长 两短,错落有致,句式灵活;盐碱土的白与枝叶的红绿对比鲜明,突出沙枣的勃勃生机。 3沙枣还有顽强的生命力因为有这些优点 4将“严肃”改成“严格” ;在“运动”后加上“技能” ;删除“让” ;将“甚 至”改成“或” ;或者将“免费”与“优惠”互换位置。 52019 年 12 月 3 日至 2020 年 1 月 8 日, “雪龙 2”号在宇航员海开展南极考察。北京 时间 20 日 22 时 30 分, “雪龙 2”号结束任务后停靠开普敦港。 6C 项, “表达了对李使君重任在肩、前路难卜的深深忧虑”分析错误,汉女辛劳织布纳 税,巴人地少诉

20、讼争田。诗人写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借此来含蓄地提醒李使君: 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是对友人奋发有为、大展宏图的期待和勉励。 7借景抒情。描绘巴蜀雄秀的山川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梓州风光 的赞美。叙事抒情。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 且缺乏教化,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用典抒情。真诚勉励并殷切期望李使君 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 8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其文约,其辞微(3)哀吾生 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综合训练】 1B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

21、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 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错误,所谓“原物”根据第二段“宋神 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 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 态”可见,是指画家在创作画作时的原始状态,而非艺术品有“真实”与“虚假”的区 别; C“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只说“各代的藏家在上面 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 ,但并没有提到 其原初状态“不可考” ; D“使得它们获得了更

22、有价值的生命”于文无据,文章最后一段只说“所有这些转化都可 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 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 ,但并未提及这种生命比原初状态“更有 价值” ,而应该是另一种不同的价值。 故选 B。 2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 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 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 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是为了证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早春图并非原物

23、”错误,应该是为 了证明“实物”不能等同于“原物” ,根据第二段“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 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 间有关”可见, “原物”要探究其原始绘画形式、空间,而故宫博物馆的早春图已经不再 具备这些,以实例来证明“实物”并非“原物” 。故选 C。 3D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 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D“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错误,根据最后 一段“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里,和

24、几十面其 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可见,美术馆的布 展方式也有其转化的意义,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 。故选 D。 4C【解析】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 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 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至行在,士争从之游, 意思是“他到皇帝停留的地方后,读书人争相和他交往”。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为给 事中王信所驳,意思是“被给事中王信驳斥”。为:被。而不诡于圣人,意思是“而不会 违背圣人之道”。诡:违背。排除有这三个句子的选项。故

25、选 C。 5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 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 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 时 还 要 注 意 结 构 上 的 对 称 , 省 略 、 对 偶 、 反 复 等 修 辞 ; 尤 其 要 关 注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句子大意是:只要有老百姓诉讼,无论早晚都可以到公堂上,又让诉者自己拿着状子去追 查,为他们定下日期,他们都如约而至,于是陆九渊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裁决,大多以

26、调解为 主。其中,“皆得造于庭”,状语后置句,后面断开;“其自持状以追”是“复令”的宾语,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BC 项。故选 D。 6C【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 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 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 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关闭集市”错。原文是“罢关市吏讥察而减民税,商贾毕集,税入日增”,意 思是“陆九渊又罢免集市的官吏稽察,减轻民税,于是商贾都聚集到这里,税收日渐增加

27、”, “罢”的对象是“市吏讥察”,不是“关闭集市”。故选 C。 7 (1)(1) 对心存困惑却自己想不明白(其中道理)的人,陆九渊就给他逐条分析其中的 原因,完全像他心里想的一样。(2)荆门郡是四方汇集的地方,荆门巩固了,四邻就有所依靠, 否则就会有腹背受敌的忧患。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 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 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 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 (1)“怀”,想法、困惑;“晓”,明白;“条析”, 逐

28、条分析;“悉”,完全、全部。 (2)“为”,是,表判断;“固”,巩固;“恃”,依靠; “虞”,忧患。 8要志向高远,追求道义;要善于反省,时时勉励;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找 出对应答题区域;然后翻译这部分内容,理清思路;最后分条概括。 首先找到原文,逐条概括。“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所志。志乎义,则所习者 必在于义,所习在义,斯喻于义矣”,这就是说,要志向高远,追求道义;“诚能深思是身, 不可使之为小人之归”,这就是说,要善于反省,时时勉励;“专志乎义而日勉焉,博学、 审问、慎思、明辨而笃行之”,在志向高远、善于

29、反省的基础上,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这样就能成为文中所说的利国利民的君子。 参考译文: 陆九渊,字子静。他三四岁的时候,就问父亲天地的尽头在哪里,父亲笑而不答。陆九 渊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以至废寝忘食。到了童年时期,他的举止与一般的孩子不.一样,见 到他的人都不怠慢他。乾道八年(1172) ,陆九渊考中进士。他到临安( 皇帝停留的地方)后, 读书人争相和他交往。他教育人不按照学规,弟子如有小的过错,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 时让人汗颜愧疚。对心存困惑却自己想不明白(其中道理)的人,陆九渊就给他逐条分析其中 的原因,完全像他心里想的一样。他最初担任隆兴靖安县主簿。遭遇母丧,服丧期满后,改 任建

30、宁崇安县主簿。陆九渊小时候听说靖康年间发生的事,就心怀感慨,想去复仇。到崇安县 后,便寻访智者勇士,与他们共议恢复中原的大计。在官员轮值上殿陈奏的时候,陆九渊陈 述了五论。陆九渊的议论赢得了皇帝的好评。不久,担任将作监丞,但被给事中王信驳回,皇 帝诏令他主管台州崇道观。陆九渊还乡时,学者云集,每次开席讲学,门外脱下的鞋子满满 的,甚至有些年高的人拄着拐杖来听。光宗即位后,陆九渊被派遣到荆门主管军事。只要有 老百姓诉讼,无论早晚都可以到公堂上,又让诉者自己拿着状子去追查,为他们定下日期,他 们都如约而至,于是陆九渊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裁决,大多以调解为主。只有对于那些实在不 可训导的人,才绳之以法。

31、对境内官吏的贪廉,民俗的善恶,他平素都了如指掌。荆门虽然 临近边境却没有城,陆九渊认为:“荆门郡是四方汇集的地方,荆门巩固了,四邻就有所依靠, 否则就会有腹背受敌的忧患。”于是,陆九渊奏请朝廷,在荆门筑城,从此以后,百姓没有 了边境之忧。陆九渊又罢免集市的官吏稽察,减轻民税,于是商贾都聚集到这里,税收日渐 增加。一年之后,这里政令通行,民俗为之一变,各部门交相推荐他。丞相周必大曾经称赞 荆门的政事,认为是陆九渊身体力行的结果。绍熙三年去世,前来送葬的有几千人,谥号文安。 当初,陆九渊曾经与朱熹在鹅湖相会,对学习内容的论辩多有分歧。等到朱熹知南康时,陆 九渊去探访他,朱熹邀请陆九渊到白鹿洞书院,

32、陆九渊为学子讲授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 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深受感动,甚至有人落下眼泪。朱熹以为陆九渊所讲切中了学者隐 深的顽疾。 (选自宋史宋史.陆九渊传 ,有删节) 人们所通晓的事理,是由他学习的内容所决定的,而学习的内容又是由他的志向决定的。 如果志向在于道义,那么他的学习内容就合乎道义,他的学习内容合乎道义,他就明白道义。 如果他的志向在于利欲,那么他的学习就一定在利欲上,他的学习在利欲上,他就只明白利 欲。所以说求学的人的志向,是不能不分辨的。如果切实能深深地反思自身,那么就不可以 让自己同小人同流合污。那些追求利欲的行为,实在让人感到痛心疾首,真是悲伤啊!一心一 意地追求道义,并且每天勉励自己,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 坚定地实践自己的志向。做到了这样再走进科场,他的文章一定能写出平日所学,抒发心中 所想,而不会违背圣人之道。做到了这样再进入仕途,他就一定能够胜任他的职责,勤于政 务,心系国家,关心百姓,而忽略个人的得失,这样的人不能不称为君子吧! (节选自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讲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课时作业:基础练+综合练(第80练)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