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13-15课共3课时教案(表格式).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1655052 上传时间:2021-08-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13-15课共3课时教案(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13-15课共3课时教案(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13-15课共3课时教案(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13-15课共3课时教案(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13-15课共3课时教案(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23 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第 13 课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教案教案 第第 13 课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1 1)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1.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的 重要意义。 2.认识明朝封建专制发展和世界形势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2 2)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2、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中第 13 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本单元讲述的是辽宋夏金元之后,封建社会最后两个统一王朝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历史,这段历史处于 14 世纪后期到 19 世纪前期。 本课分为三个子目,第一子目主要是讲明朝的内政,以专制强化为重点;第二子目是讲 明朝的对外交往;第三个子目讲民族关系,顺便带出清朝建立、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从而 结束本课。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教材、分析史料 的能力,能从教材和史料中大致了解到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但是其中的原因剖析还需要教 师的引导。另外,学生对于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形势大变化

3、下,明清社会所面临的的时机和危 机还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理解到位。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第 2 页 共 23 页 1.通过史料并结合教材得出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历史解释、史 料实证) 2.通过地图及时间轴的运用,认识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及对少数民族的经略措施,培养学 生的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 3.通过戚继光等抗倭斗争的胜利及欧洲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等史实,认识并体会中国社会面 临的时机与危机。 (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王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王朝海疆和内陆边疆的问题及治理 难点:明王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

4、检测 导入 新课讲授 1.理学的主要思想 2.列举宋元时期的科学家、农学家及 代表著作 教材 71 页第四单元导语分析及课标 解读,了解本单元重点内容,导入第 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 13 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明朝建立的概况 默写 了解本单元基本内容 并认识到同一时期下 的中国与世界的变化 复习基础知识 培养单元意识 第 3 页 共 23 页 1368、朱元璋、应天府(南京) 2、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出示关于丞相制度的材料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 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 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 多有

5、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 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 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不敢相压(制相互牵制) ,事皆朝廷 总之,所以稳当。 ”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思考思考: 据材料一分析明太祖阐述的废 除宰相的理由有哪些?你认为理由 充分么?为什么? 内阁的设置与发展 出示相关史料引出内阁的产生 由票拟与批红引出宦官专权 出示表格: 学生自主看书总结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听课记笔记 通过材料阅读、 文 本阅读、 思考回答 等活动, 先落实知 识点, 再对重难点 进行探讨、分析, 有利于加深学生 对重点知识的掌 握, 培养学生的史 料实证和历史解 释能力 落实知识点 第 4

6、 页 共 23 页 过渡过渡:现在我们把视角从内政转到对现在我们把视角从内政转到对 外交往上外交往上, 看看明朝的对外关系上遇看看明朝的对外关系上遇 到了什么问题到了什么问题? 二、海上交通和沿海形势二、海上交通和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 出示文字材料、图片材料 时间: 目的: 学生以填空形式进行 知识巩固 学生依据教材分别归 纳郑和下西洋的相关 知识 复习巩固知识点 培养及锻炼学生 总结归纳历史信 息的能力 了解基本史实 第 5 页 共 23 页 小结 知识检测 布置作业 过程: 影响: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也是中国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国对

7、外关系的一个重要事件。 与此同时与此同时, 倭寇成为了明朝海防的新倭寇成为了明朝海防的新 问题。问题。 2、明朝的抗倭斗争 教师讲述关于倭寇侵扰沿海概况及 戚继光抗倭的史实 除此之外除此之外, 明朝海防面临的另一个新明朝海防面临的另一个新 问题就是西方欧洲殖民者。问题就是西方欧洲殖民者。 3、欧洲殖民者在中国的活动 葡萄牙占据澳门 (扩展澳门被占领及 回归时间) 西班牙占据台湾的北部 荷兰占据台湾的南部 过渡过渡: 明朝在面临对外关系的新形势明朝在面临对外关系的新形势 下,内陆边疆地区又是什么样的状下,内陆边疆地区又是什么样的状 况?况? 三、内陆边疆和明清易代三、内陆边疆和明清易代 1、内陆

8、边疆 出示明朝疆域图, 结合教材分别指出 听课并记笔记 结合教材找出欧洲殖 民者占据的中国边疆 地区 体会海防的重要 性 第 6 页 共 23 页 区域的主要民族。 并说明明政 府是如何经略这些地区的。 2、明清易代 出示时间轴,归纳明清易代大事记 小结: 带学生一起回顾总结本课知识 框架及重点问题 课堂检测:相应练习题 课后作业:整理笔记、完成本课练习 题 学生读图、阅读教材回 答问题 阅读教材,完成时间轴 培养学生的时空 观念, 通过问题及 地图的运用突出 重点 加强时空观念核 心素养的落实 第 7 页 共 23 页 做题 通过做题巩固本 课知识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第 13 课从明朝建立

9、到清军入关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明朝建立 2、表现:废除宰相制度设内阁宦官专权 二、海上交通和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 2、明朝的抗倭斗争:戚继光抗倭 3、欧洲殖民者在中国的活动 三、内陆边疆和明清易代 1、内陆边疆 2、明清易代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 8 页 共 23 页 第第 1414 课课清朝的鼎盛与危机清朝的鼎盛与危机 教案教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教学设计依据教育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制定和实施。课程标准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 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高中历史课程还应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10、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 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清朝康雍乾三朝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以及清政府为维护国 家统一和主权完整所进行的斗争,清朝在这一时期的统治使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 到顶峰,版图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奠定了中国的疆域。同时本课还提及清朝鼎盛之后所遭 遇的危机。 学生情况:学生情况:就知识而言,学生对清朝历史并不陌生,尤其是康雍乾三朝的一些历史掌故都 多少了解一些,但是比较感性,而且比较散乱,缺乏深刻的系统的认识。就能力而言,学 生对与历史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还掌握的不够,阅读材料

11、提取有效信息并简要概括的能力 还比较弱,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还有待提高。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本课采用的主要是讲述法,教师讲述、提问,学生思考、回答,师生以对话的 方式互动。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技术准备:技术准备:PPT 教学目标 了解清朝前期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主权的史实;明确清朝前期疆域的范围;了解清朝 前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康乾盛世背后隐藏的危机。 提高阅读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升依据史料进行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史 学素养,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历史思维方法; 增强捍卫领土完整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领土主权意识;增强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奋

12、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清朝康雍乾三朝为强化专制和巩固版图所采取的措施和进行的斗争。 教学难点:关于清朝的鼎盛与危机的认识。 第 9 页 共 23 页 板书结构 导入:关于康乾盛世的认识 一、疆域的奠定 二、专制的强化 三、潜在的危机 结语:清朝近代化的迟滞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导入:导入:从“康乾盛世”的认识说起,引入第一个问题“疆域的奠定” 【教师活动】提供材料,引导学生辨证地认识“康乾盛世”。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形成对康乾盛世相对理性的认识,同时认识到“康乾盛世”的一个重 要表现就是版图的扩大和巩固,由此引入第一问题“疆域的奠定”。 一、疆域的奠定一、疆域的奠定

13、1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主权的斗争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主权的斗争 【教师活动】教师借助地图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列举相关事件并简要解释,帮助学生认识康雍 乾三朝所面临的问题,以便更好的理解相关事实。 【学生活动】学生老师的引导下读图,回顾和学习相关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认识。 事件事件意义意义 康熙帝收复台湾(1683)设台湾府,加强了对台湾及其 附属岛屿的管辖 康雍乾平定准噶尔叛乱加强了对新疆、青海、西藏、 第 10 页 共 23 页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蒙古地区的管辖 康熙帝迫使沙俄签订尼布楚 条约(1689) 划定中俄东段边界:乌苏里江 流域和黑龙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 的广大地区属中国 2巩固

14、统一的措施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材料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刚才所学及表格提供的信息,分析清朝在 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上有什么特点? 材料如下: 制度制度备注备注 地 方 内地十八省设总督、巡抚;省之下设道、府、县 东北三将军辖区奉天、吉林、黑龙江 西北二将军辖区新疆(设伊犁将军,基层行政委任维吾尔族设伊犁将军,基层行政委任维吾尔族 伯克管理伯克管理)、乌里雅苏台 青藏二办事大臣辖 区 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与达赖、班与达赖、班 禅共同治理西藏禅共同治理西藏) 内蒙古设盟、旗两级单位(蒙古王公为盟长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旗长) 中 央 理藩院掌管内外蒙古及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15、 区的民族事务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分析材料并回答: 1.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 2.重视少数民族的事务,中央设专门机构,在边疆地区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 3.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借助其上层人物维持统治; 【小结】康雍乾三朝时期通过一系列斗争和措施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统一,奠定了中国的疆域,学生形 成对清朝前期疆域四至的认识,同时启发学生,这一时期版图的巩固还与中央集权制的强化有一定关系, 由此引入下一个问题:专制的强化。 二、专制的强化二、专制的强化 第 11 页 共 23 页 1军机处的设置军机处的设置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清朝初年中枢机构的演变

16、,提供材料,并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军机 处有何特点? 材料: 军机处官员掌管军国机要,起草诏令,但非正式衙门,亦无正式衙署,其办公处所设于内廷隆宗门内, 称为值房。军机大臣亦非实官,仅是内廷差使,平时在朝中值日,随时准备皇帝召见,听命于皇帝,完全 是皇帝私人办事机构,但又是国家最高决策施政中心。 中国历史新编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清初中枢机构的演变,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无实权非正式的秘 书机构; 国家军国要事的决策中心。 2.密折制度的形成密折制度的形成 【教师活动】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试想一下密折制度对皇帝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 所谓的密折, 即大臣所上的奏折不经内阁拆阅,

17、 直接呈递皇帝, 皇帝批阅之后直接发还上奏者本人。 为保密起见,在纸封外绑以木夹板,并贴以印花,后来甚至用带铜锁的特质皮匣包封密折,然后通过驿站, 或由专差交兵部捷报,或遣亲信之人专程送至奏事处,由奏事官接受登记之后,交奏事太监直送皇帝亲自 拆阅。 中国历史新编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3.制造文字狱制造文字狱 【教师活动】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从这几个例子来看清朝制造文字狱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什 么? 材料如下: 第 12 页 共 23 页 时 期 事件事件 康 熙 庄廷鑨明史案:沿用南明年号沿用南明年号,庄廷鑨被开棺戮尸,被株连者达 70

18、余人; 戴名世南山集案:书中有同情南明政权同情南明政权的倾向,且用了南明的年南明的年 号号,戴名世被处死; 雍 正 吕留良案:曾静及其弟子因劝川陕总督造反被抓, 审讯中发现其思想 受吕留良著述的影响,吕留良被开棺戮尸,一个儿子和一个学生被 杀。 乾 隆 湖南学政胡中藻“一把心肠论清浊清浊”,被处死; 东台举人徐述夔“明朝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清都”,被开棺戮尸,其孙子 被处死。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打击民众的反抗意识 【小结】清前期强化专制的主要措施 措施作用 军机 处 削弱了大臣对皇权的威胁 密折 制 加强了对官僚队伍的控制 文字 狱 加强了对民众的思想控制 三、潜在的危机三

19、、潜在的危机 【教师活动】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危机是什么? 第 13 页 共 23 页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清朝在封闭中走着老路,西方在开放中走向近代; 结语:清朝近代化的迟滞结语:清朝近代化的迟滞 历史是无情的,当你一旦在近代化的起步点上落后一步,就步步落后,因为你所丧失的不仅仅是时间, 而且也丧失了近代化的条件。其他国家抢在前面实现近代化,反过来变成中国实现近代化的障碍,因为其 他国家抢在前面占领了制高点,中国就上不去了。 戴逸 第 14 页 共 23 页 第 15 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案 课题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 15 课 明至清

20、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上)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年 (一)课 标 要 求 及 对 课 标 的 理 解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简称课标)将本单元专题确定为“明至清中叶版图的奠定、 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 ,重点放在“版图奠定”和“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两个方面,本课对 应的内容为,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 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 通过了解新课标的内容,再结合 14-17 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

21、识本课 教学内容:一是从中国自身发展阶段来看明清时期,达到农耕文明高峰;二是从中西联系来看明清时期, 既有中西交往过程中的中西文化传播,又有明清时期的海禁、闭关锁国的阻挠,最终,明清时期专制制度 和自我封闭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与世界发展潮流。明清时期上承中国古代的辉煌繁荣,下启中国近代的民族 危机,希望学生能够运用历史思维,正确认识到中国社会怎么渡过这一历史转折阶段。 (二)教 材 分 析 本课由四部分内容构成,即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小说与戏曲、科技,全面展现 明清社会,内容庞大。明清时代特点是“盛世”和“危机”并存。盛世是与传统中国社会纵向比较,见其 发展;危机是与同期近代欧洲

22、的横向比较,见其相对落后;明清正是处于中国盛世和危机的历史转折点上。 从本课内容本身来看,罗列了明清社会新变化的经济现象、多位重要的思想家、有突出代表性的文学 艺术成就和科技著作,内容丰富。从各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看,有联系但不紧密,教学过程中,需要教 师提炼出一个能够涵盖各子目知识的核心点。 此外,受课堂时间制约,本课一个较大的设计变动之处,是将第 3、4 子目的文化艺术、科技成就溶解 于前两子目,将其作为前两个子目学习过程中的史料研读的材料。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向学生展示了如何 运用史料,又充分证明了社会各方面的紧密联系。这也是本课教学手段的一个探索性创新之处,需要实践 第 15 页 共 2

23、3 页 来检验成效。 (三)学 情 分 析 及 教 学 难 度 预 设 本届高一学生是北京市中考改革历史选考的第三届学生。从学情来看,一方面,中考选考历史学科 的学生,历史基础较好,学习意愿较高;另一方面,中考没有选考历史学科的学生,历史知识基础薄弱。 从数量对比上来看,前者少于后者。由于学情呈现出较为多元的复杂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灵活掌 握难度、进度,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满足较大多数同学的需要。 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中,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中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以 学业质量水平 2、3 为主,个别教学内容涉及学业质量水平 4,整体教学难易度较为适当。 (四)教

24、 学 目 标培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1)充分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认识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思想文化成就之间的辩证关系; (2)从时空分布上,认识到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认识到经济发达地区与思想文化成就的相互 关系;从历史时间上,认识到明中叶至清前期是社会繁荣时段; (3)学会运用多种史料对明清社会发展进行合理的解释,认识到明清时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鼎盛时期,领 先世界,为我国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而自豪;但也要认识到,与同期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趋势相比较, 又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专制制度阻碍了中国社会持续发展。要学会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明清社会 繁荣局面。 (五)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25、 教学重点:明清经济新现象、思想文化新成就 教学难点:理解明清社会的历史局限 (六)教 学 方 式 课前自主导学任务单、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学生研读多种类型史料、进行史料辨析和运用 深入分析多种历史地图 第 16 页 共 23 页 运用历史比较法 (七)知 识 框 架 和 教 学 环 节 【本课知识框架与时代特征】 一、明清时期的经济-古代农耕经济达到高峰古代农耕经济达到高峰 1.经济新现象 2.商业和白银货币化 二、白银撬动中国社会-17-17 世纪中国社会新活力世纪中国社会新活力 1.城市和市民世俗文化 2.士大夫新思想 三、明清盛世下的危机-对比对比 1717 世纪世界的新道路世纪世界的新

26、道路 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导入 温 故 知 新:预习 导学任务 单作业反 馈 【导学任务单呈现学生预习情况】【导学任务单呈现学生预习情况】课前预习。课前预习。 利用教师预设的导学任务单,初步完 成教材阅读并理解任务,提取知识要 点。 1-1 核对并完善导学任务单核对并完善导学任务单, 根据教师 引导,深入理解预习所得的知识;认 识到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出现的新现 象。 教 师 了 解 学 生 初 步 知 识 掌握程度;学 生 预 习 和 自 学,初步构建 基 础 知 识 结 构,为课堂主 题 探 究 式 学 习奠定基础。 第 17 页 共 23 页 第一部分 明 清 时

27、 期 的 经 济 1.经济新现象:经济新现象: (1)农业:推广美洲高产作物、粮食 总产量提高、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兼营 农产品初级加工或副业 (2)手工业:出现新经营方式手工工 场、使用自由雇佣关系 【史料运用和研读】 : 文献史料:李时珍本草纲目和徐 光启农政全书中关于玉米的简短记 载 地图史料: 清朝前期玉米、 甘薯推广 种植图 宋应星天工开物有关纺织业的手 工作坊分工的记载。 2.商业和白银货币化:商业资本集中,商业和白银货币化:商业资本集中, 1-2 史料运用和研读:史料运用和研读: (1) 研习文献史料: 包括史书、 笔记、 著作;地图史料等,培养证据意识, 从史料从得出结论。通过李

28、时珍、徐 光启、宋应星等古代医学科技著作的 原始史料的阅读和运用,美洲作物传 播范围扩大、手工工场专业化分工。 最后得出历史认识。 (2)运用教材:溶解、分解教材第 4 子目明清科技成就的内容,作为证明 明清农业发展的史料证据,从新角度 去运用科技成就的知识。 问题二:加深理解问题二:加深理解 整理你所获得的信息,从中能够 得到哪些较为深刻的认识? 笔 记 文 献 史 料 记 录 的 古 人故事,一定 程 度 上 反 映 了时代特点。 可 以 与 史 书 进行互证。 第 18 页 共 23 页 与世界联系加强与世界联系加强 (1)商业繁荣的表现:粮食、农副 产品商品化、专业化;手工业中心集 中

29、在江南一带边贸互市与内地市场密 切联系形成商帮和长途贸易 (2)白银货币化:白银征税、明清时 期世界白银流入中国 【历史地图识图与分析】 明中后期的国内市场略图 预设答案: 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逐渐商品化、 专业化;江南地区成为全国手工业中 心;全国出现了农业手工业的区域化 分工。 边贸发达, 与内地市场密切联系。 商帮和长途贸易,加强了国内市场的 联系。 全国发展不平衡, 东部地区发展 更快。 【课后延伸学习】【课后延伸学习】学术观点辨析: 有学者认为,这种生产方式近似 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 态,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运用上 述所学知识,并查阅其它史料,说明 这种观点的论据是什么

30、?你是否认 同?阐述你的理由。 延伸理解:明清商品经济的历史 地位 温故知新:欧洲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温故知新:欧洲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 的发展的发展 “据统计,14931600 年,葡萄 牙从非洲运走黄金 276 吨;西班牙从 构 建 历 史 信 息 的 时 空 概 念。 高 阶 能 力 培 养: 学 会 辨 析 不 同 的 史 学 观 点 , 尝 试 搜 集、运用史学 证据,进行逻 辑论证。 第 19 页 共 23 页 1650-1800 年中国国内白银来源图 1500 年后世界主要贸易物品流向图 美洲运走黄金200吨、 白银18000吨。 ”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近代 史 14001800

31、 年间,随着新航路的 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的贸易范围 扩展到全世界。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 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黄金,并 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中国和 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世界 市场初步形成。 结 合 世 界 历 史知识,进行 中 西 方 历 史 的比较认识。 注 意 在 具 体 的 历 史 时 空 下 去 认 识 历 史现象。 第二部分 白 银 撬 动 中 1.城市和市民世俗文化城市和市民世俗文化 (1)读小说: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读小说: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 义、义、 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 (2)演演唱唱会会:昆曲昆曲、汉剧汉剧、徽剧徽剧、 京剧京

32、剧、汤显祖、孔尚任汤显祖、孔尚任 (3)社会风气新变化)社会风气新变化 2-1 历史地图识图与分析历史地图识图与分析: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 的商业中心的商业中心 通过教师讲解明清江南地区市镇 的发展, 分析商品经济对中国的影响; 学会合理解释历史现象和历史影响。 2-2 正确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运用唯物史观: 认识到经济 正 确 运 用 唯 物史观,认识 经 济 发 展 对 思 想 文 化 的 影响。 第 20 页 共 23 页 国 社 会 历史地图: 明清时期的商业中心 【史料研读:古典文学和艺术作品】 冯梦龙“三言”故事之一张孝基陈 留认舅 图像史料: 明南都繁会图卷南京城的繁荣 清盛世滋生图苏

33、州的繁荣景象 明清小说红楼梦等:市井文化和 士大夫文化:雅与俗 问:以上史料反映出社会风气有何新变 化? 2.士大夫新思想士大夫新思想 (1)王阳明心学、李贽、三大思想家)王阳明心学、李贽、三大思想家 (2)士大夫新思想:重视实践)士大夫新思想:重视实践引进引进 西方科技西方科技 发展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农业手工业的商业化经营进一步 促进商业发展,同时还逐渐改变了人 们的思想观念。白银开始撬动中国社 会。 史料研读:史料研读: 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描写的古代 社会和生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 风气,可以作为正史的补充,与之互 证。 文学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想 象力,触摸历史的温度。 新视角:新

34、视角:从思想家的籍贯,理解其新 思想的社会影响 溶解教材第 3 子 目 文 学 和 艺 术 成 就 的 内容,作为感 性文字描述, 亲 近 古 人 真 实生活场景。 正 确 运正 确 运 用唯物史观用唯物史观, 认 识 到 经 济 发 展 对 思 想 第 21 页 共 23 页 (3)思想的共性:弘扬人的个性、主)思想的共性:弘扬人的个性、主 张精神自由、肯定人的物质欲望等张精神自由、肯定人的物质欲望等 史料阅读:史料阅读:归纳明清士大夫新思想 王守仁:“人孰无是良知乎?独有不能致 之耳良知也者,是所谓天下之大本 也;致是良知而行,则所谓天下之达道 也” 李贽: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35、 黄宗羲: “古者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为天下之 大害者,君而已矣。 ” 黄宗羲:“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 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 于途者,盖皆本也。 ” 顾炎武: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 也。 ” 王夫之:“以天下论者 必循天下之公 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 深入理解:深入理解: 徐光启和利玛窦的文化交往案例 “西泰诸书,致多奇妙”徐光启 问:反映了个别士大夫哪些新思想? 史料阅读:史料阅读: 归纳明清士大夫新思想 本质理解:本质理解: 明清士大夫新思想 深入理解:深入理解: 徐光启和利玛窦的文化交往案例 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 泰西水 法等西方科

36、技书籍 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 (摹本) 世界新知识流入中国,传教士西学 东渐等; 【参考】重视实践引进西方科技 知识小结:知识小结: 文化的影响。 溶解教材第 3 子 目 科 技 成 就 和 中 西 文 化 交 流 的 内 容,从新角度 将之视为,士 大 夫 开 新 风 气 的 历 史 案 例。 第三部分三、明清盛世下的危机三、明清盛世下的危机全面、客观认识明清时代的中国时空观念, 第 22 页 共 23 页 明 清 盛 世 下 的 危 机 1.经济层面: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经济层面: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2.制度层面: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制度层面: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3.思想层面:八

37、股文、文字狱打压士大思想层面:八股文、文字狱打压士大 夫阶层思想的活跃度夫阶层思想的活跃度 4.心理层面:闭关锁国,妄自尊大,落心理层面:闭关锁国,妄自尊大,落 后世界;后世界; 发展成就; 辩证地评价中国盛世局面。 与同期欧洲相比, 理解中国的 “鼎 盛但相对落后” 。 辨 析 并 分 析 历史地图,结 合文本知识, 得 出 合 理 的 历史解释。 中西对比: 学 会 历 史 对 比的维度。学 会 从 历 史 对 比 中 得 到 历 史 认 识 和 启 示。 总结提升: (八)教 学 反 思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在经济上,出现了商品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都达到了中国

38、古代农耕根基的高峰;在思想文化上,出现了丰富多彩的世俗文化和艺术成就,反映了明清 社会重视人性、追求自由的价值取向,也出现了对儒家文化的反思和对君主专制的反思,一些先进的士大 夫还吸收了西方科技成果,向世界学习;但可惜的是,明清时期盛世下的危机,阻碍了新因素的进一步成 长,也使明清没有完成社会转型的历史重担,以至于近代时期出现了内忧外患。 教师依据这一理解进行教学设计,提炼出 3 个备课关键词,及“社会变动” 、 “世界变化” 、 “社会危 机” ,以明清时期中国社会自身涵养的变动和社会危机作为主线索贯通教学环节,以“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 23 页 共 23 页 为核心组织知识结构,运用唯物史观来解释明清时期社会变动。 此外,受课堂时间制约,本课一个较大的设计变动之处,是将第 3、4 子目的文化艺术、科技成就溶 解于前两子目,将其作为前两个子目学习过程中的史料研读的材料。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向学生展示了如 何运用史料,又充分证明了社会各方面的紧密联系。这也是本课教学手段的一个探索性创新之处,在教学 实践过程中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13-15课共3课时教案(表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