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题六文言文阅读专题六文言文阅读 【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规定“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1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 式和用法;(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查方向】 1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十分稳定,均为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作品。材料中的人物多为有远见卓识、 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关注民生、政绩卓著的清正廉明的官吏。 2从文言文考
2、查的题量、题型上看,整体变化不大。题量没有变化(共4题),题型及考查点略有变化,2014年 用客观断句题替代了信息筛选题,2015年用文化常识题替代了实词题。变化之后的4道题依次为:客观断句题、 文化常识题、内容概括分析题和翻译题。2016年和2017年题量、题型保持稳定不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
3、/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的大致意思,二是四个选项的不同点断之处。比如“时然后言/ 所继叔父混名知人”与“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从后文看,“混”是人名,即“谢混”,“所继叔父” 是谢弘微和他的关系,用来修饰“混”。由此分析,“所继叔父/混名知人”的断法有误。据此排除B、C两项。 再如“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与“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有子如此”前省略主语 “你”,即谢弘微的父亲谢思,其前应断开
4、。据此可排除A项。 参考答案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试题分析B项“它与血亲有同有异一部分”错。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血亲是基于血 缘关系的亲属。二者性质完全不同。 参考答案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
5、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 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 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 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 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试题分析根据原文“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可
6、知,常与子弟 们诗文唱和的是“谢混”,而不是“谢弘微”。 参考答案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_ _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_ _ 试题分析一要译对句子大意,二要准确把握关键词的含义,同时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1)中的关 键词:“循”“事”“党”。(2)中的关键词:“臧否”“以”“乱”。 参考答案(1)(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2)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参考译文】 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
7、。父亲谢思,是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把 谢弘微作为嗣子。谢弘微本名为密,因为触犯了嗣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来代替名。(谢弘微)孩童时代,风采 充溢却端庄谨慎,遇到适当的时机才说话,过继后的叔叔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 人,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能出众的人,有这样的儿子就足够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 贫穷俭约,但嗣父家产业很丰盈,他只承继接受了嗣父的几千卷书而已,其他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 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和同族兄弟的儿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为赏析文义而聚会。 曾经一起宴饮相处,住在乌衣巷,
8、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富有才华、能言善辩,谢弘微却常常以简要 的话使他们信服,谢混特别敬重和珍视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而被处死, (谢混的)妻子晋陵公主把谢混的家事委托给谢弘微。谢弘微经营生计,管理产业,办事如同处理公务,一枚钱 一尺帛的收入支出,都有文簿记录。高祖做了皇帝,晋陵公主被降为东乡君。从谢混死,到此时已经九年了, 而(谢混家)房舍整齐,仓库充盈,跟随者和供役使之人,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旧时有所 增加。本族和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景)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 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谢弘微)品性
9、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 常礼。 太祖镇守江陵,谢弘微任文学。(谢弘微)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守丧以孝顺著称,服丧期满超过一年后,谢弘微 仍然吃素食没有改变。(谢弘微的)哥哥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哥哥)长期吃素食,哀痛 超过礼法,丧服虽然脱去,仍不吃荤腥。谢弘微少年丧父,侍奉兄长如同父亲,兄弟之间极其友爱和睦,当时 没有人能比得上。谢弘微口中不说别人的好坏,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 岔开话头。元嘉九年,东乡君去世,遗留资财巨万,园宅十几所,奴仆还有数百人。谢弘微一概不要,用自己 的俸禄营办丧事。(谢弘微)说:“
10、亲戚之间争夺财产,算得上最为鄙贱的事情。现在财产多就分用,少就共用, 不至于穷困就可以了,身死以后,哪里还去管它。”元嘉十年,(谢弘微)去世,享年四十二岁。皇上极为痛惜, 让左右二卫千人营办丧葬事务,一直到丧事完毕。(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 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 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
11、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 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 果然/ 试题分析本句中关键处“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可用语法断句法,句中有动词“窜”“闭”,“闭”的主 语是“户”,“至夜”是“闭”的状语,而“他境”是“窜”的宾语,所以应于“他境”后断开,这样就排除 了C、D两项。“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也可运用语法断句法,“亡”后带名词“物”做宾语,所以 “物”后断开,这样就确定了B项正确。 参考答案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
12、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试题分析C.“有司”只是“官吏的通称”,各有专司,不能用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课文廉颇蔺 相如列传中有“召有司案图”句,其对“有司”的注解为: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 官吏为“有司”。 参考答案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
13、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 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 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 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 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试题分析C.理解错误,由文中“使谕以指意”一句可知,是告谕旨意,不是调解。另外,只是派赵滋前去, 并没有“派
14、使者偕同”。 参考答案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_ _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_ _ 试题分析翻译题要做到词语和句式的落实到位,尤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翻译。(1)注意“锡”“虔”“处”的 翻译。(2)注意“从容”“正”“禄”的翻译。 参考答案(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参考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是泉州晋江人。考中进士甲科,任会稽知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
15、,每每担心镜湖泛滥。曾 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排到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了好处。(曾公亮)凭借端明殿学士的身份担任郑州知州,治 理政事有能干的名声,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百姓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使者丢失袋子中的东 西,递送文书要求查办盗贼,曾公亮上报说:“我所管辖的境内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藏起来了吧。” 进行搜查,果然如此。曾公亮熟悉法令条文,久经历练,熟知朝廷官府的规章制度,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 仁宗末年,韩琦请求设立储君,与曾公亮等人共同商定大计。 密州民田盛产银,有人偷取它,大理寺把他们判为强盗。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取它虽然是强盗行为,与 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
16、坚持争论此事,于是(朝廷将此事)下交有关部门讨论,按照抢劫禁物的法律, 偷盗的人没有被判死刑。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计较,将要 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派赵滋前去告谕 旨意,边境祸害终于平息。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任户部尚书。皇帝身体不适,辽 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皇帝)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到场,这是 对君主命令的不敬。 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立刻来参加宴席。熙宁三年,(曾公亮)任司空 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第二年,被起用兼管永兴军。过了一年,回到京师。很快就在太傅官位上退休。元 丰元年去世,终年八十岁。皇帝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天。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法 令,遵守规则;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非常多。起初曾公亮推荐王安石,等到他们一起辅政,他察知皇帝正宠 信王安石,(因此)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革的各种政务,都听从王安石,而表面上装作不同意。曾派遣他的 儿子曾孝宽参与谋划,到皇帝面前几乎没有什么异议,因此皇帝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很感激他帮助自己, 因而引荐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