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章末检测试卷(二).pptx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1656526 上传时间:2021-08-15 格式:PPTX 页数:65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章末检测试卷(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22届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章末检测试卷(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22届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章末检测试卷(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022届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章末检测试卷(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2022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 精品课件精品课件 章末检测试卷(二)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解析石油、煤、天然气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 空气污染物,不属于绿色能源,而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的使用不会对 环境造成污染,属于绿色能源,A项正确。 17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 项符合题意) 1.(2019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一月考)绿色能源是指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 染的能源,下列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煤天然气石油 A.B. C.D. 123456789 10111213141

2、5 161819 20 21 22 2.(2019黑龙江省龙东南高一期末联考)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 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22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22 解析电解装置将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时,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 正确;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在生物体内储存,B正确; 煤燃烧时会产生

3、大量的热量,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C正确; 白炽灯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D错误。 3.(2020郑州一中高一期中)混合动力汽车配有电动、汽油双引擎。在减 速时,自动捕捉减少的动能;在高速行驶时,启用双引擎,动力更强劲。 下列有关混合动力汽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减速制动时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中 B.高速行驶时电池电能转化为汽车部分动力 C.通过发电机电动机互变循环减少汽车油耗 D.双动力汽车工作时不会产生废气污染环境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22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在减速时,自动捕捉减少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 在电池中,故A正确;

4、 在高速行驶时,启用双引擎,电池电能转化为汽车部分动力,故B正确; 通过发电机电动机互变循环可以减少汽车油耗,故C正确; 汽油引擎工作时,会产生废气污染环境,故D错误。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22 4.(2019广东肇庆期末)某温度时,浓度均为1 molL1的两种气体X2和Y2, 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4 s时X2、Y2、Z的浓度分别是 0.4 molL1、0.8 molL1、0.4 molL1,若Z用X、Y表示,则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X22Y2 2XY2 B.2X2Y2 2X2Y C.3X2Y2 2X3Y D

5、.X23Y2 2XY3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22 解析4 s时,c(X2)1 molL10.4 molL10.6 molL1,c(Y2) 1 molL10.8 molL10.2 molL1,c(Z)0.4 molL1,则X2、Y2、 Z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6 molL10.2 molL10.4 molL1312, 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2Y2 2Z,根据原子守恒可知,Z为X3Y,故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2Y2 2X3Y。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22 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6、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已知工业合成氨的正反应方向放热,所以升温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 应速率增大 B.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备O2,加入MnO2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C.2SO2O2 2SO3反应中,SO2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 D.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CO2,相同质量的粉末状碳酸钙比块 状反应要快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22 解析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A错误; 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 可逆反应的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即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 达到100%,故C

7、正确; 相同质量的碳酸钙粉末比块状的表面积大,反应物和液体的接触面积更 大,反应速率更快,故D正确。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22 123456789 101112131415 6.(2019张家口一中高一期中)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5.0 g投入盛有50 mL 0.1 molL1盐酸的烧杯中,该铝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v(H2)与 反应时间t的关系可用如图所示的坐标曲线来表示,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Oa不产生氢气是因为表面的氧化物隔离了 铝和稀盐酸 B.b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 之一是温度升高 C.tc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8、 D.tc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H浓度下降 16171819 20 21 22 123456789 101112131415 B项,随着反应的进行,H浓度逐渐减小,但曲线bc段产生氢气的速 率仍然增大,则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溶液 温度升高,正确; D项,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则tc时, 产生氢气的速率降低,说明溶液中H浓度下降起主导作用,正确。 16171819 20 21 22 解析A项,铝表面有氧化膜,因此曲线Oa 段不产生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 6HCl=2AlCl33H2O,正确; 7.(2019石家庄

9、一中高一月考)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NaHSO4固体为电解质 传递H,其基本结构如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 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B.每转移0.1 mol电子,消耗1.12 L的H2 C.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 =4OH 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22 解析根据电池总反应2H2O2=2H2O可知,通入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H22e=2H,通入氧气的一极为电池的正极, 发生还原反应:O24e4H=2H2O。通入氢气的一极为电池

10、的负极, 则a为负极,b为正极,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由a极经外电路 流向b极,A错误; 每转移0.1 mol电子,消耗0.05 mol 的H2,标 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但选项中没有说 明是否为标准状况,则气体的体积不一定为 1.12 L,B错误;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22 中间为固体酸膜,可以传递H,结合图示可知,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O24e4H=2H2O,C错误; a极上氢气失电子生成H,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H由a极通过固体 酸膜传递到b极,D正确。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11、 20 21 22 8.(2019铜陵市期中)根据如图所示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C(s)H2O(g)=CO(g)H2(g),能量 增加(ba) kJmol1 B.该反应过程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 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 C.1 mol C(s)和1 mol H2O(l)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g)吸收的热 量为131.3 kJ D.1 mol C(s)、2 mol H、1 mol O转变成1 mol CO(g)和1 mol H2(g)放出的 热量为a kJ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22 解析由图可知,该

12、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 H2O(g)=CO(g)H2(g)H(ba) kJmol1,A项正确; 该反应过程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B项正确; 根据图像可知1 mol C(s)和1 mol H2O(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g) 吸收的热量为131.3 kJ,而1 mol H2O(l)变为1 mol H2O(g)时要吸收热量, 因此1 mol C(s)和1 mol H2O(l)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g)吸收的 热量大于131.3 kJ,C项错误; 由图可知,1 mol C(s)、2 mol H、1

13、 mol O转变 成1 mol CO(g)和1 mol H2(g)放出的热量为a kJ, D项正确。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22 9.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其自由水分子减少并形成碱性溶液。根据这一 特点,科学家们发明了电动势法测水泥的初凝时间。此法的原理如图所 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 的是 A.2 mol Cu与1 mol Ag2O的总能量低于1 mol Cu2O与2 mol Ag具有的总能量 B.Ag2O/Ag电极为正极 C.原理示意图中,电流从Cu流向Ag2O D.电池工作时,OH向正极移动

14、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22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解析由题意知,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原电池工作 过程中发生了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为放热反 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错误; Cu在反应中失电子,作原电池的负极,所以Ag2O/Ag电极为正极,B正确; 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所以电流方向为Ag2OCu,C错误; 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D错误。 21 22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10.(2019福州市高一下

15、学期期末)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2B(g) 2C(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A的分解速率和C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 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的同时生成2n mol B C.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22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解析A项,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A的分解速率和C的生成速率之比 都为12,A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项,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同时都会生成 2n mol B,B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项,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只能表示

16、某一时刻二者的物质的量 之比,这个时间点不一定是平衡状态的时间点,C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 衡状态; D项,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22 11.(2019怀化市高一期末市级联考)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 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 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为 A.Y2为0.4 molL1 B.Z为0.3 molL1 C.X2为0.2 molL1 D.Z为0.4 molL1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17、22 解析若Z完全转化为反应物,则Y2为0.4 molL1,但是可逆反应不能 完全转化,因此Y2的平衡浓度小于0.4 molL1,选项A错误; 若反应物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则Z为0.4 molL1,但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 转化,因此Z小于0.4 molL1,Z为0.3 molL1是有可能的,选项B正确, D错误; 若Z完全转化为反应物,则X2为0.2 molL1,但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 化,因此X2的平衡浓度小于0.2 molL1,选项C错误。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22 12.(2019北京四中高一下学期期末)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

18、g) 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恒容,充入N2 C.恒容,充入He D.恒压,充入He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22 解析缩小容器的体积,各组分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A不符合 题意; 恒容状态下,充入氮气,增加氮气浓度,反应速率加快,故B不符合题意; He不参与反应,恒容状态下,充入He,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不变, 即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C符合题意; 恒压状态下,充入He,容器的体积增大,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减小, 化学反应速率减缓,故D不符合题意。 123456789

19、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22 13.(2019福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X(g)3Y(g) 2Z(g)H92 kJmol1, 将1 mol X和3 mol Y通入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10 min时测得Y 的物质的量为2.4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 min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1min1 B.第10 min时,X的反应速率为0.01 molL1min1 C.10 min内,消耗0.1 mol X,生成0.4 mol Z D.10 min内,X和Y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 kJ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

20、1819 20 21 22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22 v 表示某个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在第10 min时,X的浓度比前 10 min内的少,故该时间点的反应速率小于0.01 molL1min1,B错误; 10 min内,消耗0.2 mol X,生成了0.4 mol Z,C错误; 10 min内,消耗了0.2 mol X的情况下,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8.4 kJ,D错误。 资料显示,反应分两步进行:2Fe3H2O2=2Fe22HO2;H2O2 2Fe22H=2H2O2Fe3。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Fe2的作

21、用是增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B.反应均是放热反应 C.反应2H2O2(aq)=2H2O(l)O2(g)是吸热反应 D.06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3102 molL1min1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4.(2019河北安平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一定温度下,向10 mL 0.40 molL1的 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FeCl3溶液(忽略整个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不同时刻测 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如表所示: 16171819 20 21 22 t/min0246 V(O2)/mL09.917.522.4 123456789 1011121

22、31415 解析Fe3作催化剂,增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Fe2 是中间产物,A项错误; 根据图像可知,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是放热反应, B项错误; 根据图像可知,反应2H2O2(aq)=2H2O(l)O2(g)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 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是放热反应,C项错误; 06 min内生成氧气0.001 mol,消耗H2O2 0.002 mol,则平均反应速率 v(H2O2) 3.33102 molL1min1,D项正确。 16171819 20 21 22 A.图甲表示燃料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 B.图乙表示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 C.图丙表示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到稀盐酸中,反

23、应速率v随时间t的变 化曲线 D.图丁表示某温度下V1 mL 1.0 molL1盐酸和V2 mL 1.5 molL1的NaOH 溶液混合均匀后溶液温度随V1的变化趋势(V1 mLV2 mL50 mL) 15.(2019山西平遥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22 解析燃烧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图示与 叙述不相符,A符合题意; 酶催化存在最适宜的温度,在最适宜的温度下酶的催化活性最高,化学 反应速率最快,温度低于或者高于最适宜温度,化学速率都减慢,图示 与叙述相符,B不符合题意; 1

24、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22 Mg和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开始反应时,反应放热且H浓度较大,影 响速率的主要因素为温度,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随着反应的 进行,H浓度减小,影响速率的主要因素为H浓度,H浓度减小,化 学反应速率减慢,图示与叙述相符,C不符合题意;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22 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放热最多,温度最高,此时酸、碱的物质的量相 同,V1 mL1.0 molL1V2 mL1.5 molL1,V1V232,溶液的 总体积为50 mL,则温度最高的点对应的V130 m

25、L,图示与叙述相符, D不符合题意。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22 解析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项正确; 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吸收能量,B项错误; 吸、放热反应与外界条件无直接关系,C项错误; 食物的腐败变质是氧化反应,该过程是放热的,D项错误。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16.(2019张家港高级中学高一下期末)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 的是 A.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 C.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氧化

26、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21 22 17.(2019河北衡水校级期中)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该电池在放 电时的总反应方程式为PbO2(s)Pb(s)2H2SO4(aq)=2PbSO4(s) 2H2O(l),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bO2是电池的负极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 2e=PbSO4 C.铅蓄电池放电时,每转移2 mol电子消耗1 mol H2SO4 D.电池放电时,两电极质量均增加,且每转移1 mol电子时正极质量增加 48 g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22 解析蓄电池放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

27、应, 该装置中Pb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Pb是负极,A项错误; 负极上Pb失电子后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铅,即Pb 2e =PbSO4,B项正确; 1 mol Pb反应转移2 mol电子,消耗2 mol H2SO4,C项错误; 放电时两电极质量均增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 2e=PbSO4, 每转移1 mol电子时电极质量增加48 g,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 2e4H=PbSO42H2O,每转移1 mol电子时电极质量增加32 g, D项错误。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71819 20 21 22 A.曲线是N2O5的浓度变化曲线 B.曲线是O2的浓度变化

28、曲线 C.N2O5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O2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18.(2020重庆巴蜀中学期中)某实验探究小组研究320 K时N2O5的分解反 应:2N2O5 4NO2O2。如图是该小组根据所给表格中的实验数据绘制 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22 t/min01234 c(N2O5)/(molL1)0.1600.1140.0800.0560.040 c(O2)/(molL1)00.0230.0400.0520.060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解析结合表格中

29、N2O5和O2的初始浓度可知曲线、分别是O2、N2O5 的浓度变化曲线,A、B项错误; 利用表格中数据进行计算,无论是用N2O5的浓度变化,还是用O2的浓度 变化得出的反应速率都随着反应的进行而减小,而随着反应的进行, N2O5的浓度减小,O2的浓度增大,C项正确,D项错误。 22 t/min01234 c(N2O5)/(molL1)0.1600.1140.0800.0560.040 c(O2)/(molL1)00.0230.0400.0520.060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6分) 19.(12分)(2019郑州月考)分别按如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 个烧杯里的

30、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为电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填字母)。 A.甲中锌片是负极,乙中铜片是正极 B.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C.两烧杯中溶液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中比乙中慢 E.乙的外电路中电流方向ZnCu F.乙溶液中 向铜片方向移动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22 CD (2)变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甲为_;乙为_ _。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22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化学 (3)在乙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不仅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而且在锌片上

31、也 产生了气体,分析原因可能是_。 (4)在乙实验中,如果把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请写出铜电极的电极反应 式及总反应离子方程式:铜电极:_,总反应:_ _。当电路中转移0.25 mol电子时,消耗负极材料的质 量为_g(Zn的相对原子质量65)。 锌片不纯,在锌片上形成原电池 Cu22e=CuZn Cu2=Zn2Cu 8.125 能转化为电能 解析甲中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所以铜片表面没有气泡产生,烧杯中氢离子参加反应,浓度减小,溶液 的pH增大。乙中构成原电池,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产生气泡的速 率甲中比乙中慢;乙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所以电流方向CuZ

32、n,溶 液中的H向铜片方向移动, 向锌片方向移动。乙中负极反应式为Zn 2e=Zn2,转移0.25 mol电子时,消耗Zn 0.125 mol,质量为0.125 mol 65 gmol18.125 g。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22 20.(10分)(2019石家庄期中)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在400 mL稀盐酸中 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 计值):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22 时间/

33、min12345 氢气体积/mL(标准状况)100240464576620 哪一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_min(填“01”“12”“23” “34”或“45”),原因是_ _。 23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高且盐酸浓 度较大,反应速率较快 解析在01 min、12 min、23 min、34 min、45 min时间段中, 产生气体的体积分别为100 mL、140 mL、224 mL、112 mL、44 mL,由 此可知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为23 min;原因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此时温度高且盐酸浓度较大,反应速率较快;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

34、1 22 时间/min12345 氢气体积/mL(标准状况)100240464576620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求34 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_ _(设溶液体积不变)。 22 时间/min12345 氢气体积/mL(标准状况)100240464576620 0.025 mol L1min1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2)另一学生为控制反应速率防止反应过快难以测量氢气体积,他事先在 盐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以减慢反应速率,你认为不可行的是_ (填字母)。 A.蒸馏水

35、 B.KCl溶液C.KNO3溶液D.CuSO4溶液 22 CD 解析加入蒸馏水及加入KCl溶液,H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且不减 少产生氢气的量,故A、B正确; C项,加入KNO3溶液,H浓度减小,因酸性溶液中有 ,具有强氧化 性,与Zn反应无氢气生成,错误; D项,加入CuSO4溶液,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且影响生成氢气的 量,错误。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3)某温度下在4 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 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22 解析由图像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少,应为反应物,Z

36、 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生成物,当反应进行到5 min时,n(Y)0.2 mol, n(Z)0.4 mol,n(X)0.6 mol,则n(Y)n(Z)n(X)123, 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的方程式 为3X(g)Y(g) 2Z(g);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填字母)。 A.Y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B.X、Y的反应速率比为31 C.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D.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E.生成1 mol Y的同时消耗2 mol Z 22 AC 123456789 10111

37、2131415 161819 201721 22 解析X、Y的反应速率比为31,随着反应的进行 X、Y的反应速率比始终为31,不能作为平衡状态 的标志,故B错误; 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保 持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故D错误; 生成1 mol Y的同时消耗2 mol Z均只能表示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逆 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E错误;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2 min内Y的转化率为_。 22 10% 21.(12分)(1)汽车尾气中NO生成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1 mol N2和 1 mol

38、O2完全反应生成NO会_(填“吸收”或“放出”)_ kJ能量。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22 吸收180 解析由图可知,1 mol N2(g)和1 mol O2(g)完全反应生成NO(g)时,断裂 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为946 kJ498 kJ1 444 kJ,形成生成物 中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为2632 kJ1 264 kJ,则反应时需要吸收180 kJ 的热量。 解析原电池中,Pt电极为正极,O2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生成O2, 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 (2)通过NO传感器可监测汽车尾气中NO的含量,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已知:O

39、2可在固体电解 质中自由移动。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22 解析原电池中,NiO为负极,电极上N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氧化 外电路中,电子是从_(填“NiO”或“Pt”)电极流出。 NiO 解析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NiO电极流出,经导线流入正极Pt电极。 Pt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 O24e=2O2 NiO电极上发生的是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3)一种新型催化剂能使NO和CO发生反应:2NO2CO 2CO2N2。已 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提高该反应速率。为了验证温度、催化剂的 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

40、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如表所示。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22 实验 编号 t/ NO初始浓度 /molL1 CO初始浓度 /molL1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m2g1 2801.201035.8010382 2801.201035.80103124 350a5.8010382 表中a_。1.20103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温度相同,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不同, 实验目的是验证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温度和反应物 的初始浓度要相同,实验、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相同、温度不同,实 验目的是验证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反应物的初始浓度要相同,则a

41、 为1.20103。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22 能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规律的是实验_(填实验编号)。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22 实验 编号 t/ NO初始浓度 /molL1 CO初始浓度 /molL1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m2g1 2801.201035.8010382 2801.201035.80103124 350a5.8010382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反应物初始浓度、催化剂的比表面 积均相同,温度不同,实验目的是验证温度对速率的影响。 和 解析因实验、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42、不同,温度、反应物的初始浓度 相同,但实验的反应速率大,先达到化学平衡,故曲线乙表示实验。 实验和实验中,NO的物质的量浓度c(NO)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 所示,其中表示实验的是曲线_(填“甲”或“乙”)。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22 实验 编号 t/ NO初始浓度 /molL1 CO初始浓度 /molL1 催化剂的比表面 积/m2g1 2801.201035.8010382 2801.201035.80103124 350a5.8010382 乙 (4)在容积固定的绝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2CO(g) 2CO2(g)N2(g), 不

4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填字母)。 A.容器内温度不再变化 B.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C.2v逆(NO)v正(N2)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22 CD 解析因反应在绝热容器中进行,容器内的温度会变化,当温度不再变 化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 的反应,当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v逆(NO)2v正(N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 应达到平衡状态,故2v逆(NO)v正(N2)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由质 量守恒定律

44、可知,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则容器内 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保持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已 达到平衡状态。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22 解析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将10 mol N2(g)和足量H2(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生成氨气的物质的量小于20 mol, 放出的热量小于920 kJ。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22 22.(12分)(2019山西临汾一中高一期中)能源是现代文明的原动力,通过 化学方法可以使能量按人们所期望的形式转化,从而开

45、辟新能源和提高 能源的利用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是放热的可逆反应,反应条 件是高温、高压,并且需要合适的催化剂。已知1 mol N2(g)完全反应生 成NH3(g)可放出92 kJ热量。如果将10 mol N2(g)和足量H2(g)混合,使其充 分反应,放出的热量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20 kJ。 小于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22 (2)实验室模拟工业合成氨时,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反应经过 10 min后,生成10 mol NH3。 用N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

46、 0.25 molL1min1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22 一定条件下,能说明该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的是_(填字母)。 a.N2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 b.N2、H2和NH3的体积分数之比为132 c.体系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体系内物质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ad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22 解析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即达到平衡状态,N2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 则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项正确; N2、H2和NH3的体积分数之比为132,不能说明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 变,无法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

47、态,b项错误; 体系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气体的密度始终保 持不变,因此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错误; 体系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因合成氨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 若物质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时,则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正确。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22 (3)某实验小组同学进行如图甲所示实验,以检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请根据你掌握的反应原理判断,中的温度_(填“升高”或“降低”)。 反应过程_(填“”或“”)的能量变化可用图乙表示。 降低 解析Ba(OH)28

4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吸收热量,则反应后中的 温度降低;Al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从图乙中能量变化可以看出,反应 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可表示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22 (4)用CH4和O2组合形成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如图丙: 解析因电极c是电子流出的一极,则电极c为负极,电极d为正极,甲烷 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2,电极反应式为CH48e2H2O=CO2 8H。 则电极d是_(填“正极”或“负极”), 电极c的电极反应式为_ _。 正极 CH48e2H2O= CO28H 123456789 101112131415 161819 201721 22 若线路中转移2 mol电子,则该燃料电 池理论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为_L。 解析原电池中正极反应式为2O28H8e=4H2O,当转移2 mol电 子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5 mol 22.4 Lmol111.2 L。 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化学 > 人教版(2019) > 必修第二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届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章末检测试卷(二).pptx)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