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一)第六单元10.1《劝学》教案.doc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1657746 上传时间:2021-08-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一)第六单元10.1《劝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一)第六单元10.1《劝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一)第六单元10.1《劝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一)第六单元10.1《劝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一)第六单元10.1《劝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第六单元10.110.1 劝学劝学 教案教案 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3、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 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基础知识,熟读成诵。 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 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 “积累” “坚持” “专 一”的道理。 重点:重点:1、积累文言文知识。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 难点:难点:理解

2、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一、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这 都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 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 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 劝学 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 态度, 是一篇鞭辟入里、 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写作背景二、写作背景 人性论是荀子思想的逻辑起点,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他认为,人的本性是

3、好 利恶害,如果任人顺性发展,人与人之间就会互相争夺,使社会陷入混乱;必须 由圣人制定礼义,进行教化,才能使人转而为善,使社会正常安定。所以他认为 人性是恶的,而善则是后天人为教育的结果;善不是性,而是“伪”。他强调学 习、积累,注重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劝学正是在这 种背景下创作的。 三、作者介绍三、作者介绍 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国、 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 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

4、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 步。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 善用比喻,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四、题目解说四、题目解说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 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观点,也体 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五、五、层次结构层次结构 文章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突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阐明学习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阐明学习的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阐明学习应持的方法和态度 六、全文分析六、全文分析 1、文章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

5、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 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 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 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 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 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 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 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

6、横渡江河。君子的本 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 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 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 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拿刀刻 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 坚强的筋骨, 却能上吃泥土, 下饮泉水, 是因为它心专一; 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躁的 缘故。 2、本文的中心论

7、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己”。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 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 个方面来论述的。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己”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 段中, 学习可以使人 “知明而行无过” , 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 从而证明“学 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 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 学习应持注重积累、 持之以恒、 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 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 只有“学而

8、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3、 课文中心论点用 “君子曰” 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观点包括 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 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4、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 “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 “木” “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金”的比喻 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 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 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

9、错。 5、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 述什么观点的? 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 习的作用。 6、“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與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 “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 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 也, 善假于物也” 丝丝相扣, 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 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7、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可分

10、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 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 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七、中心思想七、中心思想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 们传诵不衰。关键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 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 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文中所用 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些仿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会使 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

11、思考,接 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所有这些,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八、八、写作特点写作特点 (1)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 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 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 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 形成鲜明的对照, 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 如将骐骥与弩马对照, 朽木与金石对照。 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来毫 无板滞之感。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

12、青出于 蓝”“冰寒于水”。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 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 善成德,而神明自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 论证。 (2)论证方法灵活,是本文另一特点,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 证。每段说明一个问题。第二、三段是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第四段则把论 点贯穿于论证之中。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灵活而有变化,使论 辩生动有力。 (3)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一个特点。排比句使文章气势

13、 充沛,说理流畅。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 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九、补充资料九、补充资料 字音: 木直中(zhng)绳 輮(ru) 槁(go)暴(p) 就砺(l) 参(cn)省(xng) 须臾(y) 跂(q) 楫(j) 生(xng)非异 跬(ku )步 骐骥(q j) 驽(n)马十驾 锲(qi)而舍之 金石可镂(lu) 螯(o ) 蛇鳝(shn) 字义: 1、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2、已:停止。 3、 青取之于蓝: 靛青, 从蓝草中取得。 青, 靛青, 一种染料。 蓝, 蓼蓝。蓼 (lio) 蓝:一年生草本植物,

14、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 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 :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 虽有槁暴: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 有, 通 “又” 。 槁, 枯。 暴, 同“曝” , 日晒。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经墨线丈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 省

15、,省察。乎,介词,于。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跂:提起脚后跟。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0、假:借助,利用。 21、舆:车。 22、利足:脚步快。 23、致:达到。 24、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 25、绝:横渡。 26、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27、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8、兴:起。 29、渊:深水。 30、蛟:一种龙。 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

16、到很高的境界, 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3、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4、骐骥:骏马。 35、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 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7、锲:用刀雕刻。 38、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40、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 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 41

17、、螯:蟹钳。 42、躁:浮躁,不专心。 十、总结全文十、总结全文 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 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 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 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本文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 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1、摘录或创作有关劝学的格言。 2、背诵全文。 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活用类型和意义。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活用类型和意义。 (1)假舟楫者,非能水水也_ (2)君子博学而日日参省乎己_ (3)上上食埃土,下下饮黄泉_ (4)用心一一也_ 答案:答案:(1)名词作动词,游水 (2)名词作状语,每天 (3)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 (4)数词活用作形容词,专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一)第六单元10.1《劝学》教案.doc)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