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7.17.1 短歌行短歌行 教案教案 1.理解诗歌中的典故、比喻、白描等艺术手法。 2.学会理解分析诗歌的情感。 3.学习诗歌的炼字方法。 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基础知识,品味诗歌语言;熟读成诵。 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思路,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曹操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积累曹操名句,培养和弘扬民 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重点:重点: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了解曹操的创作风格。 难点:难点: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1、指
2、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用曹操名言导入: 1、生于乱世是为不幸,但如能变乱为治,岂非不幸中之大幸! 2、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3、欲取胜他人,自己先要立于不败之地! 4、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5、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二、写作背景二、写作背景 短歌行作于曹操大败赤壁之战后。当年曹操已经 53 岁了,年事渐高, 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 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酒宴众 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此短歌行。 三、三、作
3、者介绍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字孟德,沛国 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人。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 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 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 文化方面, 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 (曹操、 曹丕、 曹植) 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作品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 夏门行等。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 四、四、题目解说题目解说 这是一首乐府诗,“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和 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
4、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 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行,则是古代诗歌 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 “短歌” 是针对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 这首诗诗句都是四字句, 就成为 “短 歌”。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除了在歌声、曲调的长短上有区别外,还有另一个 区别, 长歌是慷慨激烈的, 短歌是微吟低徊的, 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五、层次结构五、层次结构 第一层:时光易逝 人生苦短 第二层:渴望贤才 礼遇嘉宾 第三层:渴盼人才 忧思难解 第四层:虚心纳士 竭尽诚心 六、全文分析六、全文分析 1.最能概括这首诗的字是哪一个字? 明确:忧。 2.按照作者的情感,把全
5、诗分为 4 节(上面两节,下面两节),体会作者为 什么而忧。 (1)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 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写酒的诗文不少,都抒发了什么感情?曹操的情感 和他们的一样吗? 明确:思念,孤独,离别曹操抒发的是人生短暂之情。(人生短暂) 曹操只是抒发人生短暂之情吗?那他借酒浇忧,消了忧了吗? 明确:没有。 (2)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 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分析两处用典: 明确:“青青”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 的爱人, 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 “青青子衿,
6、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 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 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 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 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 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 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 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 融洽地
7、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却用两个典故 写出了求才之心的迫切。(求贤不得) (3)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 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曹操用这个问句来说明什么? 明确:把明月比作贤士。贤士啊,你就像天上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何时 才能来到我身边?在这里, “求贤不得” 的思绪如潮水般地从心中涌出, 真是 “忧 从中来,不可断绝”。 作者想这些贤士怎么样呢? 明确:“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远方宾客踏着田间 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 说。贤士
8、都来投靠他,呼应了第二节。 (4)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 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如何理解? 明确:比喻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曹操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表达了什么呢? 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下贤士的重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 诗的主题。 (5)作者最忧虑的是哪个情感? 明确:求贤不得,所以作者通篇都是一个目的,就是为自己招纳贤士做宣 传,进而完成自己平定北方,统一天下的大业
9、。 七、中心思想七、中心思想 诗人以貌似颓废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的精神, 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 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渴慕人才和一统天下之情。 八、八、写作特点写作特点 1.用典 (1)“青青子衿”诗经郑风子衿 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 这里诗人 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2)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 鹿 鸣 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韩诗外传 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 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10、(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形解 海纳百川,诚心纳英才,希望接纳的人才越多越好。 2.比喻 (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美好的时光何其短暂。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得不到贤才的忧思不可断绝。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 (4)“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尚在徘徊并急于寻找可依托的明主, 流露出诗人惟恐贤士不来的焦急心情。 (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以山高海深比招纳人才的博大胸怀,用以虚心待贤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 周公样厚遇贤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3.慷慨激昂之气此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时忧时喜,忽徐忽急,展示
11、着诗 人博大坦荡的胸怀。 九、补充资料九、补充资料 全文翻译: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12、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的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般礼贤下士,愿天下英杰真心归顺我。 十、总结全文十、总结全文 短歌行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 爱才、 礼贤的坦荡胸襟; 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 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尽管他也有“忧”,有“很深的忧”,但是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 的角度之上的“忧”,是对如何招揽天下贤士的“忧”。 通过学习这首诗,大家一定受益匪浅。写一篇短文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 露的思想感情对你的启示。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21-2 题。题。 情诗 曹植
13、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乌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黍离:出自诗经,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 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处者: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 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属于古体诗,开篇两句写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 B.三、四句写鱼儿安然游于渌水之中,翔鸟自由地高飞云天,俯仰有致,意境开 阔。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归家时的愉悦的心情。 D 九、十句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2 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与曹操的短歌行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1. C 2. 情诗:抒发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身 处乱世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寄寓了曹植有志不得伸的凄怆悲伤之感。 短歌行:表达了时不我待的忧思和曹操对天下贤才能士的渴慕,抒发了曹操 欲结束战乱、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