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 1 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二、课标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的内容,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 较为完整的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因此,本课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 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 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 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同时进行设计简单实验的尝试。 三、 学情分析 对于刚进入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的第三堂化学课,此时的学生对 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很足,
2、但是此时的学生化学知识和能力有限,他们对实 验现象观察不够细致全面,分析不够透彻,所以呈现一节现象清晰,结论严密 可靠的实验至关重要,鉴于此,我对课本实验加以改进。 四、实验教学内容 (一)点燃前:通过观察和总结蜡烛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 度、溶解性); (二)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三)熄灭蜡烛:观察蜡烛熄灭后的现象,实验探究产生的白烟的成分。 五、实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途径,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 法; 2.能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初步得出有价值 的结论。 (二)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蜡烛各层火焰温度的不同,初步建立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思 维; 2.通过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实验,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书写 探究活动报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蜡烛物理性质以及燃烧中所涉及的问题, 体会化学实验注重实证 的特点,初步形成尊重事实、科学求证的意识; 2.通过对实验的参与激发学生们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激发学生对探究 实验的兴趣;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准确表述实验现象。 七、教学方法 探究式实验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相结合 八、实验器材 蜡烛、试管架、玻璃
4、管(底部破损的试管)、漏斗、黑色卡纸、打火机、澄 清石灰水、白纸、火柴梗、小木条、锥形瓶 2 个 九、实验设计思路 本实验按照三个步骤进行点燃前、点燃蜡烛、熄灭蜡烛。 (一)点燃前:通过观察外观,闻气味,切蜡烛,放于水中观察漂浮状态和溶解 性等总结蜡烛的几点物理性质; 图 9 蜡烛 图 1 切蜡烛图 2 蜡烛在水中现象 (二)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时的不同部位火焰亮度以及发生的变化,通过以 下实验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 1.比较外焰、内焰、焰心温度高低: 我的设计思路:白纸代替小木棍探究蜡烛火焰各层温度,学生可以通过观察 白纸上烧成黑圈时,从火焰中拿出,拿出时机准确,成功率更高,实验现象更明 显
5、。 图 3 白纸平移到火焰中心的现象 2.验证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我的设计思路:利用了一根破损的旧试管经过处理后做成的玻璃管,实验时 把它罩在蜡烛外面,然后左手将干冷锥形瓶罩在玻璃管口正上方,右手拿相同锥 形瓶与之对比,现象更明显。改进之后,由于玻璃管管口较窄且长,锥形瓶口较 小,产物更容易在锥形瓶聚集。同时为了给蜡烛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我选用了 一个试管架,实验时把蜡烛固定在试管架的底部,玻璃管放在试管架上方。在 实验时,上面的干冷锥形瓶与火焰有一段距离,热的水蒸气更容易在冷的锥形瓶 内壁冷凝成水雾,现象更明显。 图 4 干冷的锥形瓶罩在火焰上 3.验证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我的设计思路: 观察完
6、水蒸气后, 直接向原来的锥形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这样不仅少用仪器, 橡皮塞隔离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 现象更明显, 结论更严谨。 图 5 倾倒石灰水图 6 石灰水变浑浊 (三)熄灭蜡烛 用漏斗罩灭蜡烛,观察现象,再探究白烟的成分 1.探究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 我的设计思路:用漏斗罩灭玻璃管保护下的蜡烛,观察白烟,这样白烟很容易被 观察到。之后再去点燃熄灭蜡烛产生的白烟,再玻璃管的保护作用下,白烟不容 易被吹散,实验的成功率更高。同时,燃着的小木条与蜡烛有一段的距离,现象 更加明显,让白烟的可燃和石蜡的复燃更有说服力。 图 7 观察白烟图 8 点燃白烟 十一、实验教学过程 (一)点燃前 1.教师
7、展示石蜡 提出任务,同学们只通过观察,能总结出蜡烛有何物理性质 2.每组学生通过闻石蜡气味、 切石蜡、 观察石蜡在水中的情况, 总结石蜡的气味、 硬度、密度和溶解性 图 9 蜡烛图 10 切蜡烛图 11 蜡烛在水中 蜡烛物理性质:白色圆柱状固体,硬度较软,密度小于水。 (二)点燃蜡烛 1.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并总结变化 图 12 蜡烛火焰 讲解蜡烛燃烧时的三层火焰,通过白纸碳化成黑色的圈,总结出火焰的内外火 焰温度不同。 图 13 被火焰碳化的白纸 现象分析:中间几乎没变色,仍是白色,边缘碳化成黑色的圈,说明外焰温度高 于内焰温度。 2. 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先让学生一起们讨论设计出能探究产物的
8、实验,教师分析缺点后,进行改进 后的实验。 (1)验证产物中有水 图 14 收集产物 学生们通过观察到锥形瓶内壁出现白色水雾,总结出产物中有水。 (2)验证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图 15 收集产物图 16 倾倒石灰水图 17 石灰水变浑 学生通过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总结出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3)总结蜡烛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三)熄灭蜡烛 1.观察蜡烛熄灭后的现象 图 18 罩灭后的白烟 2.学生们对白烟提出猜想,通过点燃白烟的实验,验证白烟的成分 图 19 白烟被点燃 3.通过观察现象,得出白烟的成分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十二、作业布置完成实验报告 十三、教学反思与收获 (一)对比书本上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器材简单易得,并且普及破损仪器循环 使用的环保意识; (二)实验改进后制作科学、操作性强,现象比改进前更加明显,更容易从现象 中分析出实验中蕴藏的化学知识; (三)作为教师,我们的教学不仅限于传授课本知识,还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 学生大胆创新,主动参与,包括实验器材的创新和实验过程的创新,激发求知欲 望,用我们身边所熟悉的蜡烛燃烧,打开了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