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17 新闻阅读.docx

上传人(卖家):四川三人行教育 文档编号:1669046 上传时间:2021-08-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17 新闻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17 新闻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17 新闻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此题库为 WordWord 版版, , 请按住请按住 Ctrl,Ctrl, 滑动鼠标滚轴滑动鼠标滚轴, , 调节合适的观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看比例, , 关闭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考点 1717新闻阅读新闻阅读 (一)(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 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 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 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 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 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 清洁等类型。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材料二: 以温度 25、相对湿度 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 1.0

3、0),计算在温度 15、35和湿度 10%、30%、70%条件下,纸张的 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 湿度(%) 寿命 倍数 温度() 一年平均湿度(%) 70503010 35 25 15 0.14 0.74 2.74 0.19 1.00 5.81 0.30 1.56 9.05 0.68 3.57 20.70 (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材料三: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 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 18 世纪,文件 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

4、知,文件 纸张严重酸化。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图书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 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 (1)去酸方案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 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 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 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2)修复方案 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

5、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能增强纸张强度。但纸浆补书机法 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 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 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现在不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 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 (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 4.下列不

6、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3 分)() 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D.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解析】选 A。A 项为“治理”技术,并非“修复”工作。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重点主要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外部环境。 B.如果将温度 25、 相对湿度 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 温度降低 10时,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达到 5.81。 C.纸浆

7、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的强度,又不会影响字迹的清晰度。 D.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 18 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解析】选 C。纸浆补书机修复法与修复纸张酸性无关。 6.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6 分) 答: 【解析】设题是“结合材料,分析原因”,带着问题,回扣全文,锁定答题范围在材料三,虽为分析,实则概括,逐条细答即可。 答案:档案文件形成的年代久远;档案文件的纸张严重酸化;毛里求斯的气候湿热多雨,不利于档案文件的保存。 (二)(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8、 题。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梁建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有过 很多成绩,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计的。 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过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 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是由比利时包工的,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 英国、 丹麦三个 “洋行” 分别承包的。 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 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 在人力、物力、

9、财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又考虑了航运等有关部 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 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 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人民日报1954 年 2 月 6 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 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 全长 55 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

10、底隧道长 5.6 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 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 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 31 项、创新软件 13 项、创 新装备 31 项、创新产品 3 项,申请专利 454 项,7 项创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 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 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 界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 (摘编

11、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光明日报2018 年 10 月 24 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 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 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支 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 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

12、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 库、 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 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智能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等工程建设者的感知等能力 B.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 紧密结合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工程建设的安全 C.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信息网络层数据层 D.数据层数据库等智能存储手段数据融合 【解析】选 D。D 项偷换概念,原文说“数据层中存储

13、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 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存储和共享”和“数据融合”并非同一概念。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的社论沉雄庄重,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唤起读者 强烈的自豪感。 B.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虽然有苏联专家援助,但在建桥伊始就计划全部工程使用我国自己的材料和人力,从而培养锻炼新中国 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 C.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隧道对接沉管,以及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 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

14、岛技术。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大型桥梁工程建设摆脱了以往的落后面貌,数十年来的中国桥梁建设史,也反映了新中国综合 国力的提升。 【解析】选 C。原文说“海底隧道长 5.6 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并非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 6.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答: 【解析】题干要求概括“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的原因,这句话对应材料二的最后一句,所以界定答 题区间为材料二,对材料二进行分层概括即可。 材料二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句为一个层次,主要引述外国媒体对中国港珠澳大 桥的高度评价;第二、三句为

15、第二个层次,列举一系列“世界之最”主要为了证明我国桥梁技术领先世界;后面部分为第三个层 次,通过列举数字,证明我国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在桥梁建设中的体现。这些都是自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以来我国桥梁建设 的突破。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港珠澳大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外媒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港珠澳大桥证明当今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体现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三)(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08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批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

16、通过积极 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 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国”“敬 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他们积极投身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 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 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 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 2022 冬奥会有所助益。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

17、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 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奧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 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 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动机为 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职业技能和强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志愿者 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 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

18、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 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 材料三: 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私自上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 也屡见不鲜。 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措施,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 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猎 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

19、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 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打猎”。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一行 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 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 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以摩族猎人为例) 4.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B.2008 年北京奥运

20、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 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C.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个人价值、 增长职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 D.北京 2022 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解析】选 A。由材料一可知,“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最终成就自己”的并非“集体记忆的建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鸟巢一代”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形成了集体记忆,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度较高。 B.共享单车公司除

21、了让运营人员加强维护外,还尝试通过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帮助解决破坏单车等多种问题。 C.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寻找并拍照举报违规停放、私自上锁和丢弃单车等不文明的行为。 D.单车猎人的群体性行为有助于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构建在共享单车公司之外的民间力量参与治理的新格局。 【解析】选 C。C 项,“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错误。原文表述为“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 人的行为客观上维护了共享秩序的建立,这是结果,而不是目的。 6.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 (6 分) 答: 【解析】解答本题需着眼三则材料比较、提炼、整合,分析时要

22、抓住材料中揭示“志愿者”及“单车猎人”行为本质、精神内 涵的语句,并注意扣住“新型”提取相关信息。 答案: 单车猎人和志愿者的行为都是一种不求物质回报的利他行为,彰显了“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二 者的行为均属于社会参与,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新型”体现在:单车猎人属于单车的消费者,他们是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 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打猎”的行为实际上是帮助公司进行运营的维护。 (四)(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820 题。 天津的开合桥 茅以升 开合桥就是可开可合的桥,合时桥上走车,开时桥下行船,一开一合,水陆两便,是一种很经济的桥梁结构。但在我国,这种 桥造得很少,直

23、到现在,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这不能不算是天津的一种“特产”。南运河上有金华桥,子牙河上有 西河桥,海河上有金钢桥、金汤桥、解放桥。这些都是开合桥。为什么天津有这样多的开合桥呢? 对陆上交通说,过河有桥,当然是再好没有了。但是河上要行船,有了桥,不但航道受限制,而且船有一定高度,如果桥的高 度不变,水涨船高,就可能过不了桥。 要保证船能过桥,就要在桥下预留一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虽在大水时期,仍然能让最高 的船通行无阻。这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名为“净空”,要等于河上航行的船的可能最大高度。根据河流在洪水时期的水位, 加上净空,就定出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如果河水涨落差距特别大,如同天津

24、的河流一样,那么,这桥面的高度就很惊人了。桥 面一高,就要在桥面和地面之间造一座有坡度的“引桥”,引桥不仅增加了桥梁的造价,而且对两旁的房屋建筑非常不利。这在 城市规划上成了不易解决的问题。这便是水陆交通之间的一个矛盾。为了陆上交通,就要有正桥过河,而正桥就妨碍了水上交 通;为了水上交通,就要有两岸的引桥,而引桥又妨碍了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有的是要绕道而行的,而引桥两旁的房屋 也是不易相互往来的。在都市里,除非长度有限,影响不大的以外,引桥总是一种障碍物,应当设法消除。开合桥就是消除引桥 的一种桥梁结构。天津开合桥多,就是这个原因。 开合桥的种类很多,一种是“平旋桥”,把两孔桥联在一起,

25、在两孔之间的桥墩上,安装机器,使这两孔桥围绕这桥墩在水面 上旋转九十度,与桥的原来位置垂直,让出两孔航道,上下无阻地好过船。 一种是 “升降桥” ,在一孔桥的两边桥墩上,各立塔架, 安装机器,使这一孔桥能在塔架间升降,就像电梯一样,桥孔升高时,下面就可以过船了。 一种是 “吊旋桥” ,把一孔桥分为两叶, 每叶以桥墩支座为中心,用机器转动,使其临空一头,逐渐吊起,高离水面,这样两叶同时展开,就可让出中间通道,以便行船。 一 种是“推移桥”,把一孔桥用机器沿着水平面拖动,好像拉抽屉一样,以便让出河道行船。 开合桥桥面不必高出地面,不用引桥,但开时不能走车,合时不能通船,水陆交通不可同时进行。 特别

26、是,桥在开合的过程中, 既非全开,又非全合,于是在这一段时间里,水陆都不能通行,这在运输繁忙的都市,如何能容许呢?因此,在桥梁史上,开合桥虽 曾风行一时,但在近数十年来,就日益减少了。 那么,开合桥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呢?应当说,有几种改进的可能:一是将桥身减轻,改用新材料,使它容易开动;二是强化 桥上的机器,提高效率,大大缩减开桥合桥的时间;三是利用电子仪器,使桥的开合自动化,以期达到每次开桥时间不超过 3 分 钟,如同十字道口的错车时间一样。这些都不是幻想,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 (有删改) 18.下列对文中“引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引桥是建造在河的两岸有一定坡度

27、的桥,其作用是引导车辆驶上正桥。 B.在设计引桥时,需要综合考虑空间高度、桥梁造价、城市规划等因素。 C.引桥方便了水上交通,但会妨碍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必须绕道。 D.在都市里,长度过长、影响太大的引桥是一种障碍物,应该设法消除。 【解析】选 C。原文是“有的是要绕道而行的”,选项中是“必须绕道”,因此错误。 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合桥成为天津的“特产”,与天津河流水位涨落差距特别大密切相关。 B.建桥时,正桥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等于河流平时的水位加上桥的净空。 C.除平旋桥之外,升降桥、吊旋桥、推移桥这三种都属于一孔桥。 D.改进开合桥的

28、关键是尽可能缩减桥的开合时间,提高通行效率。 【解析】选 B。原文是“洪水时期的水位”,选项中是“河流平时的水位”,所以不正确。 20.请结合全文,概括开合桥的优缺点。(6 分) 答: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题,注意要回答全面。先回答优点,再回答缺点。 答案:优点:一开一合,水陆两便;无需引桥,经济实用。缺点:开时不能走车,合时不能通船;开合过程中水陆交通都停顿。 (五)(一)(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材料一: 苗绣,苗族的刺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绣、汉绣同流而异源。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 的丝线。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也用在裤脚

29、和鞋面。在衣服上以栏杆形式围在肩膀和袖口。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 位不是栏杆形式。苗绣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几种,其中辫绣、结绣是苗绣中 特有。辫绣是先将 8 根或 12 根同色丝线编成“辫子”,然后再回旋缀于底布成花,多用于“男性之衣”(“乌爸”)的盛装中, 绣品风格粗犷凝重。结绣则将丝线在针头挽数结,然后抽针,如此反复插满成花。苗绣图案多是鸟、鱼、花、果子。在盛装的 大型图案中,出现庞大、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龙在苗绣中有虫龙、水龙、牛龙等形态。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 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苗绣一般先在绣布上绘或贴上图案。

30、黔东南苗族妇女不直接在衣物上刺绣,而是先制 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缀到衣物上相关部位,这样一方面便于操作,也便于单独取下来保护或替换。 (摘编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 材料二: 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从启蒙开始,苗族人就可以从苗绣里学习生活常识,认识草木动物,学习纺线耕田,了解节日习 俗,解读神话、宇宙天体等,无所不可。乍一看这本“书”,罗列的事物真不少,率性随意,缺乏归纳,但如果仔细阅读,你便会发 现,它所表现的内容也都是经过了严格选择的,而且不乏思想深度。 苗族先人把祖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藏在一个个生动 鲜活的苗绣故事中。 苗绣一直无声无息深藏不露,20 世纪后

31、半叶才逐渐被发现。有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 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神秘的气息,独特的想象,呆萌的造型,饱满的情感,让我们惊叹相见恨晚。 (摘编自解如光十指春风一绣千年, 人民日报2019 年 2 月 23 日) 材料三: 目前,民间手工技艺的主导传播形式多依托出版物或博物馆等相对静态的媒介,传播途径单一。 实际上,民间手工艺的文化 形态非常丰富。以苗绣为例,其非物质文化形态至少包含三种:苗绣中的图案,苗绣的针法和绣法,苗绣中承载的文化等。这些 丰富的内容仅仅依靠静态形式传播显然是不够全面和详尽的。尤其是苗绣的刺绣技法十分复杂,无法仅仅依靠静态形

32、式记录, 借助摄像和三维动画等形式能更好地记录和还原刺绣复杂的过程。 另外,传承主体的口述记录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 的一种重要形式,利用视频记录显然比单纯用文字记录更为方便、生动、鲜活。移动互联网上灵活多样的数字化观看模式可以 改变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相对静态和单一的展示方式,观众能进行个性化的选择,深入、 反复地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摘编自罗丹民间手工艺遗产基于移动 终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7.下列对材料中“苗绣”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

33、B.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部位特别,妇女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将其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面。 C.苗绣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子、龙、大象、狮子等,在表现刺绣对象时,苗绣呈现造型上的呆萌特点。 D.苗绣这本“书”罗列事物看似随意,但实际上表现的内容经过严格选择,不乏思想深度,苗族人从小就可以从中学习文化。 【解析】选 D。A 项,错在“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原文是“与湘绣、汉绣同流而异源”。B 项,错在“再 将其以栏杆形式”,原文是“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C 项,错在“苗绣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子、龙、大象、 狮子等”,原文中龙、大象、狮

34、子等凶猛的动物出现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苗绣中的一些图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 B.苗绣在 20 世纪后半叶逐渐被人们发现,主要是因为它与时俱进,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契合了读图时代的审美趣味。 C.苗绣的文化形态丰富,它的传播形式也应多样化,除了依托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还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 D.借助视频手段记录和还原苗族刺绣的复杂过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人们可以反复观看。 【解析】选 B。“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曲解文意,原文是“

35、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 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的另外两方面特点。(4 分) (1)图案: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质。 (2)针法和绣法:。(2 分) (3)承载的文化:。(2 分) 【解析】题目给出了答题示例及方向:针法和绣法,承载的文化。答题时只需要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加以整合提炼即可。针法 和绣法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中,承载的文化集中在材料二中。 答案:(2)种类多,技法复杂,还有两种特有针法 (3)凝聚了苗族人祖祖辈辈的人生智慧(或: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 (六)(2019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6 题

36、。 材料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 长 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 严重破坏。据专家估计, 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 1 000 倍的速度消失,全球 已有约 3.4 万种植物和 5 200 多种动植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 过来又推进工

37、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 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 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 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工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生根。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 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飞驰。高楼大 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 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 10C 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

38、响成为生态 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一项是(3 分) () A.生物种类以非正常速度消失。 B.大量动植物濒临灭绝。 C.物种分布发生大范围变化。 D.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活。 【解析】选 D。原文说“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可见生物多样性 危机的表现之一是人类侵占了动植物的栖息地,而非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活。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危机。 B.第一段通过列举数据来凸显生物多样性危机的

39、严重程度。 C.生态学者关注的焦点是生物多样性危机给人类带来哪些损失。 D.这则材料反映了对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担忧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解析】选 B。A 项,混淆是非,不是“利于”,而是“不利于”。C 项,原文说“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 关注的焦点问题”。D 项,材料并没有提出应对策略。 材料二 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种对相比地球漫长历史还十分年轻的人工环境有着不可思议的适应力。 科学家正努力揭示各物种在城市中的进化情况。“坦白说,部分物种对这种极端约束适应能力之强着实令人惊叹。”法国 蒙彼利埃大学功能生态学与进化生态学研究中心主任皮埃尔-奥利维耶切普图评论道。“

40、这其中不仅存在微观进化,我认为 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宏观进化。”荷兰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进化论研究员曼诺希尔图森说,“我们在城市观察到的进化,其速 度接近理论上的最大值,这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 联合国预计 21 世纪城市化进程将步入快车道:2030 年,全球城市面积将达 140 万平方千米;到 2050 年,城市居民将新增 25 亿。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最早出现于 5 000 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如今,城市化将成为地球生物最重大的进化动力 之一。 的确,城市中生物进化的各类实证开始涌现,水泥路旁、大楼脚下、阳台边缘、地铁站楼梯等,无处不在。繁衍在城市地铁 通道的地下家蚊不再冬蛰,相较于鸟类

41、的血液,它们现在明显偏好哺乳动物;它们与其他蚊子种群之间,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生殖 隔离。除了野生物种和家养物种,有的地方如今又出现了新型城市物种,这使人们重新审视城市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问题。 科学家将城市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进行对比后,发现城市中的物种往往比乡村更多。相较于乡村,城市 为物种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动植物可以依附于各种各样的角落、边沿、墙缝,生活在荒地、墓地和潮湿的水沟里,或者栖居 于精心维护、富有情调的花园中。它们可以全年获取水资源及食物,而在野外,水资源和食物的获得具有季节性。热岛效应也 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城市冬季不再严寒。 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

42、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这一潜能还将不断得到激发。 (取材于吴苏妹编译的相关文章) 3.材料二说,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相比,城市中的物种往往更多。 下列对其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城市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栖居地。 B.城市中的生物得到了精心保护。 C.城市中有持续性的水源和食物。 D.城市的冬季温度一般比乡村高。 【解析】选 B。B 项,于文无据。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分析了城市环境特点,认为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 B.材料二的引文表达了科学家对城市中生物进化速度的忧虑。 C.两则材料中关

43、于城市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的看法是一致的。 D.两则材料中关于热岛效应是否有利于生物生存的看法相似。 【解析】选 C。A 项,“认为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于文无据。B 项,从“不可思议”“惊叹”等词来看,并非“忧虑”。D 项, 材料一侧重分析热岛效应是“干扰因素”,材料二则认为“热岛效应也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两者看法不同。 材料三 研究发现,每个物种每一次成功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会有多个物种在当地消失;而一个物种若过于迅速地适应了城市生 活,也意味着有众多个体要做出牺牲。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 多伦多、 波士顿等城市里的白车轴草,为提高抗寒性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 释

44、放氰化物可抵御来自食草动物的威胁, 但抗寒性会降低。 而在市中心,城市高温使得积雪极易消融,没有了积雪的覆盖,植物就难以抵御夜间冰冻。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 包括徒步旅行在内的人类活动,正在促使世界各地的哺乳动物在夜间变得更加活跃,呈现出夜行性增强的趋势。夜行性增强会 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包括习性的改变、繁殖能力的降低等。关于纽约市各公园白足鼠的研究发现,相比乡村白足鼠,城市白 足鼠体内涉及脂肪酸消化的基因出现过度表达。此种进化选择极有可能与在城市中能够轻易吃到人类丟弃的油纸、吃剩的比 萨饼和芝士汉堡有关。自 1940 年以来,意大利城市地区家蝠的颅骨体积在不断增大,这或许是受路灯影响。路灯会

45、吸引并聚集 大量的大型昆虫,随着世代更替,咬合力强的蝙蝠越发具有优势。 城市中的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见性低的课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助理教授马 克约翰逊强调说:“我们观察到,一些物种在全世界大部分城市中都呈现出趋同进化。在部分城市,物种未能顺利适应,个中缘 由目前还不得而知。” (取材于赵熙熙等的相关文章) 5.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白车轴草为抵御积雪的覆盖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这与城市高温有关。 B.哺乳动物因夜行性增强而改变了习性,繁殖能力降低,这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C.城市白足鼠可能因为吃了比萨饼等食物,涉及消化

46、的某种基因出现过度表达。 D.路灯吸引并聚集了大量的大型昆虫,家蝠或因捕食它们而颅骨体积不断增大。 【解析】选 A。原文说“为提高抗寒性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没有了积雪的覆盖,植物就难以抵御夜间冰冻”。 6.就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上面三则材料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说说这些观点对你认识这一关系有何启发。(7 分)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它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就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来辨别“三则材料 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同时要学生谈自己所获得的启发。解答时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比较辨析,并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初衷。 答案:观点:材料一认为城市化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是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材料二认为在密集型农业 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材料三认为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生物进 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见性低的课题。 启发:三则材料关于“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的观点各有不同,启发我们要多方面(辩证)看待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 影响。 在城市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秉持人类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理念,保护地球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真题分类汇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17 新闻阅读.docx)为本站会员(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