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15.散文阅读.docx

上传人(卖家):四川三人行教育 文档编号:1669070 上传时间:2021-08-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15.散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15.散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15.散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点考点 15.15.散文阅读散文阅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2020全国卷T7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 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 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 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 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许多 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 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 最

2、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 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过的所有鬼故 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 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 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 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 将耳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 动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 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了,就换 另一只耳朵贴上

3、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到 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 到路基下面去等着。 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光 束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汽,呼啸着 逼过来。 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个光 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 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 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

4、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 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 将要发生 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 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 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 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 特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 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

5、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 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 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 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挎包当地的 土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 最缺的就是泥土。 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 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 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

6、么也舍不得吃 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了 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 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 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对镰刀 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不仅具有 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

7、寄托。 B.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案“说不出 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说”了出来。 C.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 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D.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汽、 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 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命题意图】所选文本体现革命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优 秀传统。核心素养方面着意于审美鉴赏。本题侧重考查感悟形象内涵,领悟作品艺术魅力,赏 析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析】选 C。 “有意形成”

8、主观臆断。文章的文体风格由文章的选材、语言等所决定,是自然 形成的。 “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曲解文意。由文章最后一段“在锻钢打 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可知,只是“铁锤”所代表的“锻 钢打铁”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作者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在文学创作方 面取得成就应该有多方面的原因。 8.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 分) 答: 【命题意图】 本题侧重考查梳理作品内容,感受作品形象,领悟作品内涵,赏析作品艺术表现力 的能力。 【解析】文本前六段写儿时看火车的经历,具体生动,娓娓道来,占了文

9、本多半的篇幅。题干中 的关键词是“层次感”,即叙述内容的先后安排所造成的艺术效果。 答题时应首先明确阅读区间 (前六段),然后概括出各段的主要内容并加以梳理整合,最后答出各层内容的内涵与作用。 答案: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付诸行动:夜间穿过 坟场,耳朵贴在道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 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 9.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 分) 答: 【命题意图】本题侧重考查理解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解析】题干规

10、定了答题的角度为“谋篇布局”,即根据文章主题合理、巧妙地安排文章结构。 要求作答内容为分析题目“如何统摄全文”,这就需要首先揣摩、挖掘题目含义,然后梳理全文 层次,概括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作答时要把题目含义、全文内容、文章主题结合起来,注意 阐明各部分内容与题目、主题的关系。 答案:“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围绕这 一核心意象,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锤头” 相关;最后,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升华主题。 【方法点拨】 如何分析散文的标题及其作用 散文的标

11、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又是心灵的窗口。 所以,作为窗口的文章标题,往往能够 牵引读者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迅速切入文章内容。具体来说,一篇散文的题目或是交代写作 对象和指向写作内容;或是奠定情感基调,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或是串联情节结构,预示情 感发展变化;或是化抽象为形象,揭示深刻意蕴或哲理。 分析散文的标题及其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交代写作对象和指向写作内容 如故都的秋,“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 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 境界。 2.奠定情感基调,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如动人的北

12、平,“动人”奠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 3.串联情节结构,预示情感发展变化 如荷塘月色,作者在月下绕着荷塘而行,围绕着荷塘和月色展开描写,其主体内容就 是先写月光下的荷塘,再写荷塘上的月色,以及荷塘的四周,使文章线索明确,结构清晰。 4.化抽象为形象,揭示深刻意蕴或哲理 如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以“捉不住的鼬鼠”为正题,以“时间片论”为副题,将抽 象的时间化为形象的鼬鼠,集中表明时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即把握不住,“无处不可穿越,无 处不可逃遁”。 答题步骤可采用“三分”答题方法: 1.亮明观点:根据题目指向对应题目直接表明自己的判断,摆出自己的观点。 2.分析阐述:将观点放回到文本中具体分析阐述。

13、 3.总结挖掘:在分析阐述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进行总结或挖掘,以照应观点。 (2020新高考卷T6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建水记【注】(之四) 于坚 看哪,这原始之城,依然像它被创造出来之际,藏在一座朱红色的、宫殿般的城楼后面,“明 洪武二十年建城。砌以砖石,周围六里,高二丈七尺。为门四,东迎晖,西清远,南阜安,北永贞。 ” (建水县志)如果在城外 20 世纪初建造的临安车站下车,经过太史巷、东井、洗马塘、小 桂湖沿着迎晖路向西,来到迎晖门,穿过拱形的门洞进城,依然有一种由外到内,从低到高, 登堂入室,从蛮荒到文明的仪式感,似乎“仁者人也”是从此刻开始

14、。 高高在上的是朝阳、白云、鸟群、落日、明月、星宿,而不是摩天大楼。一圈高大厚实 的城墙环绕着它,在城门外看不出高低深浅,一旦进入城门,扑面而来的就是飞檐斗拱、 飞阁流 丹、 钩心斗角、 楼台亭阁、 酒旌食馆、 朱门闾巷主道两旁遍布商店、 酒肆、 庙宇、 旅馆 风尘仆仆者一阵松弛,终于卸载了,可以下棋玩牌了,可以喝口老酒了,可以饮茶了,可以闲逛了, 可以玩物丧志了,可以一掷千金了,可以浅斟低唱了,可以秉烛夜游了忽然瞥见“小楼一夜 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类女子建水的卖花女与江南的不尽相同,这边的女性身体上 洋溢着一种积极性,结实、健康、天真正挑着一担子火红欲燃的石榴,笑呵呵地在青石铺 成的街

15、中央飘着呢。不免精神为之一振,先去买几个来解渴。 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过,大摇大摆,扶老携幼,走在正中间,俨然是这个城的君王。满大街 的雕梁画栋、摊贩食廊、耄耋之辈令司机们缩头缩脑,不敢再风驰电掣。城门不远处就 是有口皆碑的临安饭店,开业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铺面当街敞开, 食客满堂,喝汤的喝汤,端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嚼 筋,吆五喝六,拈三挑四,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腿跨进去。拖个条凳坐 下,来一盘烧卖!这家烧卖的做法是明代传下来的,肥油和面,馅儿是肉皮和肉糜。大锅猛蒸,熟 透后装盘,每盘十个,五角一个。再来一土杯苞谷

16、酒,几口灌下去,夹起一枚,蘸些建水土产的甜 醋,送入口中,油糜轻溢,爽到时,会以为自己是条梁山泊好汉。 临安饭店后面,穿过几条巷子走上十分钟,就是龙井菜市场,那郑屠、 张屠、 李屠、 赵屠 正在案上忙着呢。如果是七月的话,在某个胡同里走着,忽然会闻见蘑菇之香,环顾却是老墙。 墙头上挂着一窝大黄梨。哪来的蘑菇耶?走,找去,必能在某家小馆的厨房里找到,叫作干巴菌, 正亮闪闪的,在锅子中央冒油呢。这临安大街两边,巷子一条接一条流水般淌开去。在电子地 图上,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巷是大片空白,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只是标出一些大单位的地点和最 宽的几条街,抹去了建水城的大量细节,给人的印象,似乎建水城是个荒凉不

17、毛之地。 其实这个 城毛细血管密集,据统计,建水城 3.3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 30 多条街巷,550 多处已经被列为 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性建筑。这是很粗疏的统计,许多普通人家雕梁画栋的宅子、无名无姓 的巷道并不在内。在巷子里面,四合院、水井、老树、门神、香炉、杂货铺、红糖、胡椒、 土纸、灶房、明堂、照壁、石榴、苹果、桂花、兰草、绵纸窗、凉粉、米线、青头菌、炊烟、 祖母、媳妇、婴孩、善男信女、市井之徒、酒囊饭袋、闲云野鹤、翩翩少年、三姑六婆、环 肥燕瘦、虎背熊腰、花容月貌、明眸皓齿、慈眉善目、鹤发童颜此起彼伏,鳞次栉比。 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先们那样安居乐

18、业,不 必操心左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绕过曲曲弯弯的小巷,提着在龙井市场买来的水 淋淋的草芽(一种建水特有的水生植物,可食,滚油翻炒数秒起锅,甜脆)、莴笋、茄子、青椒、 豆腐、毛豆、肉糜、茭瓜一路上寻思着要怎么搭配,偶尔向世居于此的邻居熟人搭讪,彼 此请安,磨磨蹭蹭到某个装饰着斗拱飞檐门头的大门前(两只找错了窝的燕子拍翅逃去),咯吱 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铜质狮头门环的双开核桃木大门,抬脚跨过门槛,绕过照壁,经过几秒钟的 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 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红木躺椅上,借着一棵百年香樟树的荫庇瞌睡呢。 (有删

19、改) 【注】建水:县名,在云南省,旧称临安。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引用建水县志的记载,将今日建水与其“原始之城”的风貌关联起来,写的是建水绵 延不断的历史传承。 B.文章以“仁者人也”来承接并形容进城的“仪式感”,是借儒家经典语句来观照城的规划与人的 活动,凸显建水保有传统的人文气息。 C.文章引用诗句“深巷明朝卖杏花”,是由街头所见引起的诗意联想,意在转向描写建水女子的 “结实、健康、天真”。 D.文章以水浒传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临安饭店食客满堂的场面,是借梁山好汉的形象来 展现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犷不羁。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0、能力。 【解析】选 D。 “文章以水浒传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临安饭店食客满堂的场面”表述有误, 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 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看哪”开头,确定了全文的描写角度,即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建水城, 使叙述语调显得既热情又客观。 B.文章写“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地忽略了建水毛细血管一样密集的巷子,这种表述意在强调建水 的巷子丰富生动,只有通过实地游走方可感知。 C.文章最后一段写归家,提及“曾祖父”“祖母”,并以“香樟树的荫庇”作结,意在说明普

21、通人家一代 代的平凡生活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D.文章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常常大量堆叠同类词语或词组,以此形成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同 时也表现了物阜民安的世俗生活气象。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解析】选 A。 “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建水城”表述有误,文章中的叙述人不出 现在作品中,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原文“不免精神为之一振,先去买几个来解渴”“叫人望 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腿跨进去会以为自己是条梁山泊好汉”“在这个城 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等处是主观感受,不是“旁观视角”。 8.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

22、如何理解?(4 分) 答: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解析】从原文“城门不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饭店,开业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浒传里 描写过的那种”“建水城 3.3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 30 多条街巷,550 多处已经被列为具有保护 价值的文物性建筑”等处看出,写饮食,写出了建水城独特与悠久的历史传承。从“风尘仆仆者 一阵松弛,终于卸载了,可以下棋玩牌了,可以喝口老酒了,可以饮茶了,可以闲逛了,可以玩物 丧志了,可以一掷千金了,可以浅斟低唱了,可以秉烛夜游了”等处看出,文章写饮食,也写出了 建水城的日常生活和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息。 答案: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

23、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写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 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9.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6 分) 答: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思路及结构的鉴赏能力。 【解析】在空间方面,从“临安车站下车,经过太史巷、东井、洗马塘、小桂湖沿着迎晖路 向西,来到迎晖门,穿过拱形的门洞进城”“一旦进入城门”“城门不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 饭店”“临安饭店后面,穿过几条巷子走上十分钟,就是龙井菜市场”“绕过曲曲弯弯的小巷” 等处可见,文章从城门写到城内,依次写了饭店、菜市场、人家住宅,通过空间结构的转换,由 外而内地写出建水城的外观与内

24、涵。 在时间方面,文章沟通了历史与现实,从“明洪武二十年建城”“如果在城外 20 世纪初建造 的临安车站下车依然有一种由外到内,从低到高,登堂入室,从蛮荒到文明的仪式感”“城门 不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饭店,开业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建水 城 3.3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 30 多条街巷,550 多处已经被列为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性建筑” “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先们那样安居乐业。不必操心左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 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鸟语、 阳光灿烂的天井。 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 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红木躺椅上,借着一棵百年香樟树的荫庇瞌睡呢”等处可见,文章写

25、出了现 实中的建水城,又写出了历史文化中的建水城。 答案: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 过城门,经过街道、市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 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2020天津卷T161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20 题。 线 条 之 美 梁衡 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 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

26、掉,就剩下左右两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 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 在手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初中学几何时就知道,空间中先有一个点;点一动,它的轨迹就生成了一条线。 所谓轨迹者, 只是我们的想象,或者是一物划过之后,在我们的脑海里的视觉驻留。原来这线条的美正在似 有似无之间,是自带几分幻美的东西。主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云影,想象无穷。正是因了它 的来无踪,去无影,永不停,却又永无结果,也就让你永不会失望。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 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 点动生线,线动生面,

27、在大千世界里,这线永处于一种过渡之中。 当它静卧于纸面时就含而 不露,或如枪戟之威,或如少女之娴;而一旦横空出世,就如羽镝之鸣,星过夜空。这线内藏着无 尽的势能与动能。所以中国画的白描,不要颜色,也不要西画的透视、光影,只需一根线,就能 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山水的磅礴雄浑。那线的起落、走势、轻重、弯曲等,居然能分出几 十种手法,灵动地捕捉各种美感。叶落霜天,花开早春,大河狂舞,烈马嘶鸣。确实在大自然中, 从天边群山的轮廓,到眼前的一片树叶、一枚花瓣,都是曲线的杰作。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艺 术,一线便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垒。曹植的洛神赋:“翩若 惊鸿,婉若游龙髣髴兮若轻

28、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 削成,腰如约素。 ”简直是一幅美人线描图。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写雪后西湖的风景,“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 已”。你看一痕、一点、一芥、一粒,虽是文字,作者却如画家一般纯熟地运用了点和线的表现 手法。 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最典型的是 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 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或如晴空霹雳, 或如灯下细语。就这样牵着人

29、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 蹈,一个舞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妙组合, 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 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 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 神经,形成听觉上的驻留。 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色线条。 线条魅力的最高体现在于我们的人体。人,除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外,还是世间高贵的 审美对象。郭兰英唱:“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

30、心胸多宽广。 ”奚秀兰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这些都是在说他们身上阴柔至美或阳刚至强的线条。 于是就专门产生 了美术界的人体绘画、摄影、雕塑,舞台上的舞蹈、戏剧、模特,竞技场上的体操、健美、杂 技等等。这些都是人对自身形体线条的欣赏、开发与利用。 线的魅力不止于具体的人或物,还常常注入主观精神, 可囊括一个时代,代表一个地域, 成了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秦篆、汉隶、魏碑、唐楷,还有春秋的金文、商代的甲骨, 这每一种字体的线条,就是贴在那个朝代门楣上的标签。新中国成立之初,林徽因受命参与设 计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其时她已重病在身,研究出方案后便让学生去画

31、草图。一 周之后交来作业,她只看了一眼,便大声说:“这怎么行?这是康乾线条,你给我到汉唐去找,到霍 去病墓上去找。 ”多年前,当我初读到这段资料时就奇怪,只用铅笔在白纸上勾出的一根细线,就 能看出它是康熙、乾隆,还是大汉、盛唐?带着这个疑问,我终于在去年有缘亲到霍去病墓上 走了一趟。那著名的马踏匈奴,还有石牛、石马等作品,线条拙朴、雄浑、苍凉,虽时隔两 千年,仍然传递着那个时代的辉煌、开放、不拘一格与国家的强盛。康乾时期中国的封建社 会已是强弩之末,线条繁缛奢华,怎能表现当时新中国的如日初升呢? 美哉!博大精深的线条。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

32、 分)() A.第一段中“买椟还珠”加引号,语带自嘲,强调了礼物的珍贵,突出了朋友所赠之物带给“我”的 惊艳感受。 B.第三段谈到中西方绘画技法,突出了中国画白描技法中线条的丰富表现力,语气中含有对中 国文化的自豪感。 C.文章引用洛神赋文句,意在赞美曹植的艺术想象力,丰富了线条美的内涵,增添了本文的 文化韵味。 D.文中写了舞蹈和音乐两种艺术形式,通过线条在空间里的组合和在时间中的游走来阐释线 条奇幻的动态之美。 E.全文从“物”“人”“理”等方面组织材料,由实入虚,脉络清晰,思路严谨,内容丰富,繁而不乱。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析】选 A C 。

33、A 项,“强调了礼物的珍贵,突出了朋友所赠之物带给我的惊艳感受”错,结 合原文“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可见这是作者自嘲没有看上那名贵的 牡丹油,却对瓶子感到惊艳。C 项,“意在赞美曹植的艺术想象力”错,作者引用曹植的洛神赋 是想要说明前面的观点:线条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垒,而非“赞 美曹植的艺术想象力”。 17.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 分) 答: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欣赏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重点考查修辞手法。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 造的学科素养,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修养。 【解析】画线语句“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运用通感(比喻)的修辞手法

34、,表现线条的千变 万化;“洗尽铅华”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书法艺术是纯粹的线条之美;“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 赏不尽”则运用排比,写出书法艺术中线条的无穷魅力;而词语“游走”化静为动,写出书法中线条 的灵动;句式上长短结合,多用短句,如“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 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写出线条表现力的丰富以及书法家对线条的喜爱。 答案: 运用拟人、通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有力地展现了线条赋予草书简约而富于 变化的艺术活力,体现了线条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拓展】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考虑用到的手法,分析其效果;其次思考词语运用的特点、

35、句式特点等;还 要从内容、结构方面理解语句的作用。 语言特点: 用 词 之 美 炼字 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准确、简练、深刻、含蓄、直白、突出、生动、形象、传神、 充满动感、充满想象,等等 叠词 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具有绘画美;叠词能使 韵律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叠词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具有形式美;叠词能使意 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叠词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有一气呵成之感 反复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化用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句式之美 (音韵之 美) 骈句、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

36、偶句、排比句、四字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 一)的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修辞之美 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 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描写之美 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听结合(有色有声)、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 等 18.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4 分) 答: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情节或段落的作用。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从内容、结构、主旨、手法、情感等多角度思考。 首先看林徽因的故事写了什么,本身的作用。写林徽因认为汉唐的线条才符合国徽与人民英 雄纪念碑浮雕的

37、内涵,康乾线条不行。然后分析作者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想要证明什么,对主题 有何作用?这个例子是证明线条可以代表一个时代、一个地域、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线条是 蕴含着人的主观精神的。最后分析引用例子的效果,很生动地诠释观点,并给文章注入文化内 涵,同时寄予了作者的情感态度。最后点明效果,很生动地诠释观点,并给文章注入文化内涵,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引入故事使文章生动,林徽因的故事作为例证有力地证明了线条可以体现时代的精神 气质;深化了主题,借线条这一象征符号寄托了对新中国的美好期待。 19.综观全文,线条对创造美有哪些作用?(4 分) 答: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旨,把

38、握作者观点的能力。 【解析】解答时要按照一定顺序梳理文本结构,划分段落层次;特别注意总领句、总结句等; 最后分点概括。第二段关键句为“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 感和审美的美”,可概括出“寄托理想、情感和审美”。第三段关键句是“这线内藏着无尽的势能 与动能”,可概括出“蕴藏艺术能量”。第四段关键句为“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 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可概括为“是各种艺术形式的基础”。第五段的关键句是“线 条魅力的最高体现在于我们的人体”,可概括出“体现人体之美”。第六段关键句为“线的魅力不 止于具体的人或物,还常常注入主观精神,可囊括一个时代,

39、代表一个地域,成了一个国家或一 段历史的符号”,由此可概括出“线条承载主观精神,是时代和国家的象征”。 答案:寄托理想、情感和审美 蕴藏艺术能量 是各种艺术形式的基础 体现人体之美 承载主观精神,是时代和国家的象征 (2020江苏卷T1517)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17 题。 谈诗歌朗诵 朱光潜 近来听到一些诗人、演员、业余爱好者朗诵了许多旧体诗和新诗,其中风格是丰富多彩 的。但是占优势的风格是用演员念台词的声调和姿势,那慷慨激昂的调子,有时不完全与诗歌 的内容相称。这不免令人有美中不足之感。 人民为什么爱诗歌?理由也许很多,我想其中之一就是诗歌具有音乐美。 这个道理从我国 一些传统剧种中

40、可以看得很清楚。许多旧剧的台词并不那么完美,可是演唱起来,却有极大的 迷人的力量。不妨把霸王别姬 林冲夜奔的台词改成白话,请最好的演员用话剧的方式 去表演,那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话剧本不要求语言的音乐化,而诗歌按照它的本质却要求语 言的音乐化。诵诗如果不见出语言的音乐美,那就很难把诗的韵味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浸润 到听众的心灵深处,使他们可以优游涵泳,长久受用不尽。 在我看来,朗诵诗歌是不宜用演话剧 念台词的声调和姿势的。 理想的诗歌朗诵,必须要既能表达感情,又有音乐美。其中,表达感情是基础,顺着自然的 倾向,是自发的,倾泻的,无控制的,容许金粒与泥沙俱下的;而音律的形式按照规律的要求却是 自

41、觉的,有控制的,不但要披沙拣金,而且要用一定的模型把金粒熔成一定的形象。 这样通过音 律形式对思想感情的洗练、节制和熔铸,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就不是生糙自然的思想感情,而 是经过形象化和音乐化而洗练和提高的思想感情。对于朗诵诗歌来说,做到这一步,才能算到 表达感情与音乐美的统一。 这只是理想。要实现这种理想,还要凭实践中的辛苦摸索才可以获得。在摸索之中要做 的事很多,其中一项重要的事是向民族传统学习。我国历代诗人都特别重吟咏的功夫,过去诗 文评家教人读诗,也强调要懂诗就必须学会诵诗。有人甚至以为一个人如果不会诵诗,即对诗 “终身为门外汉”。传统的旧诗朗诵有一个特点,就是把声音拖长。 书经里就已有

42、“诗言志, 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说法,“永言”就是乐记里所说的“言之不足,故长言之”。 “长言”式的 朗诵能维持到两千年左右,不能单是凭习惯的惰力,因为诗歌所要表现的情调是比较深永的, 低徊往复的,走曲折线而不是走直线的,所以表现方式也要有相应的低徊往复和曲折。 “长言” 才能在低徊往复之中把诗的“意味”“气势”“骨力”和“神韵”玩索出来,咀嚼出来,如实地表达出来。 假如这个看法略有一些道理,我们也就可进一步认识到诗歌的朗诵不宜用演话剧念台词的办 法。 目前诗歌朗诵不少是侧重表达感情的,有时是近于表演的。 在节奏上大半不但不是“长言”, 而且比语言的自然节奏还要快一点,急促一点,低徊往复

43、的少。这和我们过去朗诵的传统显然 有很大的距离。责任当然不能完全在诵诗人,毛病恐怕大半还是在诗本身。如果诗本身见不 出音乐美,诵诗人当然就不能凭空添上音乐美。这就要求诗人们在语言和音律上多下更严肃 的功夫。诗歌朗诵已经把诗歌的语言和音律问题很突出地提出来了。 (有删改)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传统戏曲中的台词与话剧台词要求不同。 B.朗诵中低徊往复是表达深永情感的需要。 C.过去的诗文评家认为诵诗是懂诗的前提。 D.旧诗在形式上的不足是由“长言”来弥补的。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解析】选 D。原文没有谈旧诗形式

44、上不足的问题,由原文“传统的旧诗朗诵有一个特点,就是 把声音拖长”“长言才能在低徊往复之中把诗的意味气势骨力和神韵玩索出来”可知,“长言” 的作用不是为了弥补旧诗形式上的不足,而是便于更好的抒情。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直接指出了诗歌朗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出了全文的论题。 B.文章举霸王别姬之例,是为了说明演员在传统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C.未经音律形式的洗练、节制和熔铸,诗歌朗诵表达出的感情易流于生糙。 D.诗歌朗诵的成败不完全取决于朗诵者,诗歌本身的音乐美也非常重要。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

45、解析】选 B。B 项是论据与论点关系的问题。文中举霸王别姬的例子,是为了论证“诗 歌具有音乐美”。作为传统剧种的霸王别姬虽然“台词并不那么完美,可是演唱起来,却有 极大的迷人的力量”,论证的是其自身的音乐美有很大的感染力,而改成白话则无此效果,并不 是选项中“演员”的作用。 【方法点拨】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 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 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17.如何纠正诗歌朗诵中“演话剧念台词”的倾向?请简要概括。(6 分) 答: 【命题意图】本题

46、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 【解析】 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 答。 “如何纠正”即如何正确地去做,是谈做法措施的题型。 简要概括,要回归文段,找出与正确做 法有关的句子,加以概括整合。本题答案要点集中在第 2、3、4 段。文中第 2 段主要谈的是 “音乐美”,所以在诵读的时候要表达出美感。第 3 段的论点是“表达感情”与“音乐美”的统一,概 括出做法则是“做到两者的统一”。第 4 段谈实践摸索,其中一项重要的事是“向民族传统学习”。 答案:要体现出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做到表达感情与音乐美的统一;向民族传统学习,借鉴“长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真题分类汇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15.散文阅读.docx)为本站会员(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