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模拟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8122271 上传时间:2024-1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模拟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模拟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模拟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模拟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模拟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模拟试题汇编(全国甲卷)2024年高考语文考钱终极押题模拟卷1(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知识的“能”与“不能”丹尼尔克莱因在其著作中指出:“知识不仅仅只是信息,它还是一种解释和判断。”我认为这是一个对知识,或者,范围小一点,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知识内在性质的相对全面的判断和认知。所谓“信息”,不过是学者们对生活世界中各种事实、现象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所谓“解释”,不外乎是运用各种理论方法和工具对诸多社会中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一般化的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目的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看似混乱无序复杂多变的

2、现实生活世界;而所谓“判断”,其实就是根据解释的结论提出一些能够完善和改进这个生活世界的诸多方法而已。在知识的三种性质中,在准确信息和有效解释基础之上的判断尤为重要,因为连接人的“思”和“行”的就是具有判断力的知识。因此,一个社会科学研究者不仅是一个勤勉的“资料收集者”,一个与社会保持一定距离的“理解者”,一个高超的“解释者”,更应该是一个明智的“建议者”,一个真诚的“社会影响者”。这五种角色分别体现了一个学者之本分和担当的两个方面: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一方面,学者必须在既有的学术传统和学术规范的基础上,追求一些原创性的知识贡献;另一方面,由于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判断”维度,学者就能够也有义务运

3、用他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判断解释的好坏以及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提供一些明智的建议。这些,就是知识的“能”了。但是,知识的运用和效力是有明确边界的。根据经济学,其实也是所有社会科学都承认的人性假定,虽然人是有理性的,但由于受个体自身的知识、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理性相当有限。社会科学研究者也不例外。因此,社会科学知识就只能是有限的和不完整的。马克斯韦伯则明确地指出了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行动边界:通过信息收集和理论解释给出各种“可能性”必然的收益和代价,如何选择却是当事人自己的事。在从事这种工作的同时,社会科学研究者必须明智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个建议者,而不是政策制定者。这就是社会科学知识“能”与“不能”的

4、边界。但是,由于在人们“理性的自负之下持续不断阐明着的社会科学知识”并不是知识的全部,那些“默会知识”以及“实践性知识”也是使得人类生活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的知识来源。因此,我们或许应当对现有理论不能解释的,或者暂时不能解释的种种人类的“无知”保持一份敬意和谦卑,也许也能稍微消减一下那种想用理性的社会科学知识影响和改造社会的“致命的自负”。更重要的,这种“致命的自负”一旦和国家权力结盟,就很有可能造就真实的灾难。虽然社会科学研究者们的动机和愿望是良好的,但是经济学里的一句俏皮话其实相当深刻地揭示出了愿望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吊诡,因为,“通往地狱之路往往铺满善意”!除了知识本身之边界带来的一种本体上

5、的“不能”之外,知识还有另外一个维度上的“不能”,即知识不能也不应该成为“权力”、“利益”或“流行民意”的“合谋者”、“仆人”或者“吹鼓手”。对于志在阐明和运用知识的社会科学研究者而言,这其实是一种基于知识逻辑和行动道德的“不能”。这种“不能”在我看来其实更值得人们注意。(节选自经济学家贡献了什么)1. 下列选项中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有判断力的知识能够连接人们的“思”和“行”,因此立足于准确信息和有效解释的判断尤为重要。B. 基于学术传统和规范追求原创性的知识贡献,运用专业知识判断解释的好坏都在知识“能”的范畴之内。C. “人性假定”强调了人的理性受个体

6、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大打折扣,受此影响,社会科学知识必然不够完整。D. “通往地狱之路往往铺满善意”这句经济学里的一句俏皮话揭示了那些和权力结盟的学者的伪善和自私。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前两段介绍了知识的三种特性,并说明了其中的关系,为论述社会科学研究者的五种角色提供了前提。B. 文章重点阐述知识的边界,以并列结构的形式对举知识的“能”与“不能”,使文章的论证更有思辨性。C. 文中多次以知名学者的观点来进行论证,这种举例论证的方法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以及可读性。D. 文章第五段强调社会科学知识的有限性,这为作者强调对种种人类的“无知”保有一份敬畏和谦卑

7、的观点做了铺垫。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关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每个人都能给出相应的信息和解释,这些都为研究者们做出有效判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B. 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企业股份制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体现了一位经济学家的社会担当。C. 当人们不能承认知识的边界,试图借助国家力量用理性的社会科学知识影响和改造社会,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真实的灾难。D. 在作者看来,一位经济学家用自己的专业研究为一家上市公司做宣传有违自己的身份角色,但是可以为它直接做决策。【答案】1. D 2. C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

8、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揭示了那些和权力结盟的学者的伪善”错误,根据第八自然段的内容,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说“致命的自负”一旦和国家权力结盟,真正善意的初衷往往导致极其糟糕的结果,而非揭示科学研究者的伪善。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举例论证”错,这里引用他人的话作为自己的观点,是引用论证。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每个人都能给出相应的信息和解释,这些”错误,根据文意,“准确信息和有效解释”才能为研究者们做出有效判断提供良好的基础;C.“必然”绝对化,原文“就很有可能造就真实的灾难”;D

9、.“直接做决策”错误,不能“直接做决策”,原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必须明智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个建议者,而不是政策制定者”。故选B。(全国甲卷)2024年高考语文考钱终极押题模拟卷2(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农耕时代,随着生产力提高,粮食除了满足人们日常饮食需要外,逐渐有了剩余。人们在“果酒”基础上,开始用谷物酿酒。用黍和稻等糯性较高的原料,经过蒸煮,加曲发酵,最后压榨酿造的谷物酒呈黄色,看上去较为浑浊,通常没有经过过滤和沉淀,里面存留部分酒渣,因此被称为“黄酒”或“浊酒”。在唐诗中,“浊酒”还有“蚁浮”“浮蚁”“醪”等别称。“浊酒”的酿造工艺简单,相对

10、寡味,一般百姓家庭即可酿造。陆游诗有“农家腊酒”,即“浊酒”。与“浊酒”相对应的是“清酒”,它选用小米、玉米等黏性小的粮食酿制、蒸馏而成,酒精浓度高、糖分少、色泽相对清透,饮用时无须过滤。酿造“清酒”的工艺复杂,“清酒”醇香甘洌,价格不菲,在古代通常为贵族享用。周礼是较早记录“浊酒”的典籍,周礼将酒分为“五齐三酒”,其中的“五齐”就是相对于“清酒”而言的“浊酒”。“浊酒”作为一种意象,比起“清酒”更代表一种大众趣味和平民气质。诗文中的“浊酒”也更为读者所熟悉,诸多带有“浊酒”意象的诗文因此成为经典而被广泛传播。最早让“浊酒”一词为人们所重视并不断引用的,应该是陶渊明。陶渊明一生嗜酒,在诗文中多

11、次提到“浊酒”,如“浊酒且自陶”“浊酒聊可恃”。在陶渊明的诗中,“浊洒”体现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唐代以后,“酒”的意象更加频繁进入诗文之中,渐渐成为一种表达个人情绪的独特依托。纵观唐代诗歌,其中最典型的是诗仙李白,他最喜用酒的意象,比如“兰陵美酒郁金香”“金樽清酒斗十千”。其中“清酒”,不仅彰显出李白张扬奔放的生命力,还体现了他浪漫豪迈的人生态度和诗学风格。但显而易见,诗人更喜欢写“浊酒”,以此来表达经历困境后孤苦郁闷的情绪。如白居易在快活中写道:“可惜莺啼花落处,一壶浊酒送残春。”陆游在杂感中写道:“一杯浊酒即醺然,自笑闲愁七十年。”李叔同在送别一词中,用“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12、表达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情绪,“浊酒”与“别梦寒”共同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与“清酒”相比,“浊酒”往往被赋予了一层沧桑的意味,这份沧桑遒劲的厚重,传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思。杜甫的“潦倒新停浊酒杯”和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浊酒”与杜甫“诗史”的定位,和他忧世伤时的心绪正相匹配。在范仲淹的诗词中,虽然只有一句“浊酒一杯家万里”出名,但它名气很大,而且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相得益彰。可以说,中国诗酒文化中的“浊酒”意象,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相生相伴,诗人在创作诗文之时,将“浊酒”意象融入其中,从而在文学史的长河中,让带有“浊酒”气息的诗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

13、氛围,也使得这类诗文逐渐经典化。个人命运的坎坷,国家命运的起伏,都透过诗歌中的“浊酒”意象得以呈现,个人情绪和家国情怀在一壶“浊酒”里相逢,酝酿发酵,进而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文风格。而这些文学作品,以“浊酒”为纽带,也形成了一种经典的中国美学风格,传承至今。(摘编自陈勋、王洁群为何是“一壶浊酒”)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无论是“浊酒”的酿造还是“清酒”的酿造,都以粮食的剩余为前提条件。B. “浊酒”相对寡味,在陶渊明的诗中,其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C. 唐代诗人,特别是李白,喜欢将“清酒”写入诗文中,以便借其来表达个人情绪。D. 以“浊酒”为

14、纽带的诗文,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学氛围,形成了经典的中国美学风格。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开篇从色泽方面将果酒、清酒、浊酒进行比较,进而自然引出中心话题。B. 文章多处引用相关诗句,引证的使用使文章既论证有力,又充满了文化底蕴。C. 文章以西周为起点,以时间为顺序论述了古诗文中“浊酒”意象的文化内涵。D. 文章最后从“浊酒”诗文经典化的角度,着力论述了沉郁顿挫的诗文风格的当代意义。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A.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B. 急唤老兵同浊酒,强排孤愤作清游。(

15、项安世又中秋沿檄新昌道中有怀二首)C.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D. 但浊酒相呼,疏帘自卷,微月照清饮。(姜夔摸鱼儿向秋来)【答案】1. C 2. B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唐代诗人喜欢将清酒写入诗文中”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唐代以后,酒的意象更加频繁进入诗文之中,渐渐成为一种表达个人情绪的独特依托”,并未说其他唐代诗人喜欢将“清酒”写入诗文中。选项以偏概全。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A.“从色泽方面将果酒、清酒、浊酒进行比较”错误,首先文章开篇是将清酒、

16、浊酒进行比较,并未详细写“果酒”;其次不仅是从“色泽方面”进行比较,还从原料、制作工艺、酒精浓度、糖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C.“以西周为起点”错误,依据“最早让浊酒一词为人们所重视并不断引用的,应该是陶渊明”可知,应是以东晋为起点。D.“着力论述了沉郁顿挫的诗文风格的当代意义”错误,文章着力论述的是古诗文中“浊酒”意象的文化内涵。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第四段的观点是:与“清酒”相比,“浊酒”往往被赋予了一层沧桑的意味,这份沧桑遒劲的厚重,传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思。D.“但浊酒相呼,疏帘自卷,微月照清饮”的意思是说没有人认真究问牛郎织女的故事,所有人都

17、只是呼朋邀友,卷起竹帘,对着月光饮酒。诗人是借牛郎织女难以相会的故事表达自己与心上人难以期会的愁怨,并无“忧国忧民”之情。故选D。(全国甲卷)2024年高考语文考钱终极押题模拟卷3(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江南”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复杂概念,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对江南的地理内涵与文化意义都有不同的理解与阐释。从历史上看,“江南”这个词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即地理江南、政区江南、经济江南与文化江南。首先是地理的江南,唐代以前,古人对江南的看法基本上是地理意义上的。先秦及秦人眼中的“江南”,主要指长江中游以南的地区,即楚地(今湖南、湖北)。汉人眼中的“江

18、南”包括的地域范围更大,指长江以南除四川盆地之外的广大地区,实际就是字面意义的“长江之南”。晋室南渡以后,“江南”地理概念所指的中心,逐渐由西向东,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转移。其次是政区的江南,从唐代开始,江南逐渐演变为一个行政区。安史之乱后,作为监察专区的“道”逐步实体化,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区。宋代改“道”为“路”,设有江南东、西路。元代之后,江南主要是作为经济区的江南。明清之后,环太湖地区的东南区域成为备受国家倚重的经济区,所指就是“八府一州”之地,即当时最为富庶的苏南、浙西地区。三国孙吴立国,特别是永嘉南渡之后,作为一个文化区域的江南渐次形成。周振鹤在释江南中指出,江南具有地域、经济和文化三层

19、内涵。如果说地理、政区、经济的“江南”,其核心在物理空间、经济产业与政治运作体系,是对“何处是江南”的探求;那么想要理解“文化江南”,似乎更应当去关注人们在何种意义或期待上去看待江南,也就是“江南是什么”。历史地理学家张伟然先生认为在唐人心目中,江南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区。作为独特的文化区域,“江南”是“佳丽地”,是“好山水”,江南的山、水、特有的物产植被以及经济地位是形成其特有文化品格的重要因素,也是唐代人心目中这个文化区域所独有的特点。美学研究者刘士林先生则认为“诗情”与“审美”是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笔者认为,“文化江南”应当由山、水、诗、书四个维度构成。这里的“诗”是指广义的文学,“书

20、”则是指与书籍撰写、制作、流通、存藏有关的技术、产业与运作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文化江南”的形成过程,就是江南山水不断对象化、审美化、人文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诗”与“书”是山水审美化、人文化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作为审美对象与自然禀赋的山水,也为江南文学的发展与书籍产业的勃兴提供了滋养与资源。山水与诗书互相形塑,造就了风格独特的“文化江南”。作为客体的自然山、水与作为主体创造物的文学、书籍互相成就,互相促进,而作为主体人的实践活动即是这种互相交融的原动力。“文化江南”的形成过程是作为主体的人发现、创造江南的山、水、诗、书的过程,也是江南山、水、诗、书滋养、形塑人的过程。晋室南渡之后,

21、陶渊明在九江发现了田园,谢灵运、孙绰则在浙东发现了山水的价值。“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诗人将山水客体化为认识的对象,发现了山水的价值,而山水融入主体,成为诗人生命的一部分。宋代词人辛弃疾在信州所写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则更是将山水主体化,让人处于客体的位置,人成了山水的对象。对于山水与诗(文学)的关系,刘勰文心雕龙提出文学“得江山之助”的命题。中古以降的诗人文士对此多有阐发,认为山、水不仅提供了文学创作的素材,也形成了文人独有的风格特征。浙江省近年也提出“以诗(诗词曲赋)串文”“以路(水系古道)串带”,分别绘就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

22、正是走在历史的延长线上。这一计划为“文化浙江”,也为“文化江南”提供了经济一体化之外的文化一体化的尝试。然而,作为重要文化符号的“书”的研究与开发,还有不小的空间。书籍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中国的书籍不断向东亚与世界传播,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江南自中古以降即是书籍生产、流通、存藏的重要区域,造纸、制墨、制笔以及活字印刷、饾版工艺的产生与改进皆与江南地区紧密相连。从这个意义上说,“书”又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文化元素,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江南地区与书籍生产的相关行业及书籍行业至迟在南朝就非常发达。为何江南书籍业如此繁盛?当然也与江南的山、水、诗有关。一方面,书籍生产依赖于造纸,江南

23、繁茂的竹、木、藤为造纸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材料,江南的水资源也是造纸、印刷业所必需。另一方面,文化、文学创作的繁荣也为书籍业的发展提供了文化资源。同时,书籍业的勃兴也造就了大量的文化人与文化世家,江南地区也成为藏书之地,文献乡邦。乾隆年间,四库七阁,江南独有其三。这既是朝廷对“文化江南”的肯定与表彰,同时也刺激了江南文化的发展。除此之外,江南还是书籍东传的重要枢纽。我国的书籍通过江南这个区域向整个东亚传播,远传日本、韩国,形成了王勇先生所说的“东亚书籍之路”。唐代诗人殷文圭题吴中陆龟蒙山斋:“万卷图书千户贵,十洲烟景四时和。花心露洗猩猩血,水面风披瑟瑟罗。”说明在唐代人眼中,江南吴中的代表元素便

24、是“万卷图书”与“十洲烟景”。乾隆年间朱象贤闻见偶录云:“专以鬻书为业者谓之书坊,江南、江西、浙江省有之,他处则无,偶有店铺,亦此三省人也。”此皆足以说明,无论是实际的情形,还是在人们的认知与期待中,“书”都是“文化江南”的组成元素与重要表征。(摘编自冯国栋江南的山水与诗书)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从历史上看,“江南”这个词含义丰富,包括地理位置江南、政区江南、经济江南和文化江南,其中“文化江南”一词指江南区域有其特有的文化品格。B. 从唐代开始,江南逐渐演变为一个行政区;宋代设有江南东、西路,“路”就是由唐代的“道”改变而来的行政区域名。C.

25、“文化江南”的形成过程是作为主体的人将山水客体化为认识的对象、发现山水的价值的过程,也是山水融入主体,滋养、形塑人的过程。D. 江南的竹、木、藤和水资源为江南书籍业的繁盛提供了物质资源,而文化、文学创作的繁荣为江南书籍业的繁盛提供了文化资源。2.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先从江南的概念解释引出文化江南的概念,然后明确提出文化江南由山、水、诗、书四个维度构成的观点,论点明确,开门见山。B. 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先总说江南的概念,然后说地理江南政区、经济江南,最后着重叙述文化江南。C. 作者在论述时特别注意概念的明确,比如对“江南”“路”“诗”“书”等概

26、念,都很清楚地加以说明。D. 作者在论述或说明时,采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从这个意义上说”“至迟”等表达形式,体现了语言准确生动、严谨周密的特点。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江南”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复杂概念,任何依据某一时代的江南情况而作出的对江南的地理内涵与文化意义的理解与阐释,都可能是片面的。B.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江南”的内涵是人们探求“江南是什么”的结果,包含着人们对江南的某种期待。C. 作为主体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促使互相交融的原动力,有了它,就有了作为客体的自然山、水与作为主体创造物的文学、书籍互相成就、互相促进的情形。D. 中华文明要想走向

27、世界并对世界文明产生重要影响,可以借助中国书籍向外传播,因为中国书籍是中华文明的载体。【答案】1. A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包括”错误,选项忽略了原文第一段“至少包括”中的“至少”一词。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A.“开门见山”错误。第四段有“笔者认为,文化江南应当由山、水、诗、书四个维度构成”,可见论点并未开门见山,而是在第四段才被提出。C.“都很清楚地加以说明”错误。作者并未对“路”进行详细说明,文中只说“宋代改道为路,设有江南东、西路”。D.“语言准确生动”错误。作者的论述或说明并未

28、体现语言生动的特点,只体现了严谨周密的特点。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及观点的能力。C.“就有了互相成就、互相促进的情形”错误,根据材料第五段中的“作为客体的自然山、水与作为主体创造物的文学、书籍互相成就,互相促进,而作为主体人的实践活动即是这种互相交融的原动力”可知,不能说这个原动力就是形成“互相成就,互相促进”的充分条件,“就能”说法绝对。故选C。(全国甲卷)2024年高考语文考钱终极押题模拟卷4(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以来,文学研究界活跃着来自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领域的各种理论。人们所

29、拥有的文学理论从未像现在这般丰富,但在解说诸多看似熟悉的概念和对象时,却从未有现在这么多犹疑和分歧。伊格尔顿的名作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以“文学是什么”作为导言,却始终没有为文学下定义;卡勒的文学理论入门专章讨论“文学是什么”,却以“文学的矛盾”草草收结。如何认识文学的根本性质及存在方式,已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伊格尔顿无情地拆解了不少关于文学的定义,但也正是那些审慎的梳理与辨析,为消除分歧、寻求共识提供了可能,使某种具有启发性的“文学观”得以凸显:“它是人们出于某种理由而赋予其高度价值的任何一种作品。”与伊格尔顿小心翼翼地维护“价值”相似,卡勒在描述文学的功能时将“意义”设为落脚点,主张文学“是

30、一种召唤阅读、把读者引入关于意义的问题中去的写作”。文学始终与特定的“价值”和“意义”密切相关。尤其在经历过20世纪末21世纪初“文学终结论”的冲击以后,我们见证了文学至今仍在存续发展,更有理由确信:文学就是价值和意义的载体。那么,这价值和意义从何而来,又如何表现?注目于作品,曾有论者主张“结构”与“张力”是价值和意义的不竭源泉;聚焦于读者,有论者认为是“审美知觉”和“期待视野”等塑造了价值和意义;环顾社会背景和文化心理,有论者强调“生产机制”及“原型经验”等生产了价值和意义。这些说法各有一定合理性。但笔者更想说的是: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不能只是从理论上得到支持或辩护,更有待作家付诸行动。作品总是

31、先由作家创作出来,然后被读者阅读,最后才可能引发关于价值和意义的探讨。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时代的文学有无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取决于这个时代的作家有无创造价值和意义的自觉追求。我们不妨将作家有意识地赋予作品以价值和意义的行为称为“叙事自觉”。作家的叙事自觉越是强烈,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也就越是明晰。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的描绘,至今读来仍富于诗意和美感:“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大概是作家得心应手的理想境界。但他还敏锐地注意到,作家意图与创作效果之间可能会有差距:“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或许“图谋”甚广,但由于种种原因

32、,最终效果往往不能如愿。我们看重作家的叙事自觉,并不是要求一蹴而就,而是期待他们在实践中逐步臻于纯熟,最终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在成熟的作家身上,我们总能发现他们都拥有可贵的叙事自觉。叙事自觉涵盖面甚广,其中最突出的是两点:他们不仅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情势有充分认识,还对自己所运用的文学形式有独到体会。前者若简称为“当下感”,后者则可称为“形式感”。“当下感”彰显了文学的时代性和现实关怀,“形式感”则显示着文学的审美特性。(摘编自徐阿兵当下文学呼唤叙事自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当下人们对文学现象的认识分歧甚大,原因在于哲学、心理学等过度介入文学研究。B21世纪

33、以来文学蓬勃发展,人们对“文学就是价值和意义的载体”达成了普遍共识。C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不需要理论上的探讨,而取决于作家创造价值和意义的自觉追求。D作家即便对作品质量有着强烈的追求,也未必就能创作出优秀作品,对此不应苛责。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段列举了伊格尔顿和卡勒的事例,表明“文学是什么”这一问题难以得出定论。B作者认为,关于作品价值和意义来源的三种说法虽然着眼点不同,但各有其合理性。C文章两次征引刘勰的论述,其意图均是证明作家意图与创作效果之间可能存在差距。D文章解说了“叙事自觉”的基本内涵,并强调文学创作要重视“当下感”和“形式感”。3根据原文内容,

3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学是价值和意义的载体,作家应该努力让自己的作品表现出价值和意义,在创作实践中逐渐走向成熟。B卡勒倡导文学“是一种召唤阅读,把读者引入关于意义的问题中去”,可见他属于“聚焦于读者”的学者。C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与文中“文学的时代性和现实关怀”有相通之处。D一个时代的文学事业要实现发展繁荣,离不开一个既具备“当下感”,又具有“形式感”的作家群体。【答案】1D 2C 3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原因在于哲学、心理学等过度介入文学研究”强加因果,原文“20世纪以来,文学研究界活跃着来自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社

35、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领域的各种理论。人们所拥有的文学理论从未像现在这般丰富,但在解说诸多看似熟悉的概念和对象时,却从未有现在这么多犹疑和分歧”,只是列举两种矛盾的现象,二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B.“达成了普遍共识”无中生有,原文“文学始终与特定的价值和意义密切相关。尤其在经历过20世纪末21世纪初文学终结论的冲击以后,我们见证了文学至今仍在存续发展,更有理由确信:文学就是价值和意义的载体”,只是肯定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但并未体现“达成了普遍共识”。C.“不需要理论上的探讨,而取决于作家创造价值和意义的自觉追求”曲解文意,原文“作品总是先由作家创作出来,然后被读者阅读,最后才可能引发关于价

36、值和意义的探讨。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时代的文学有无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取决于这个时代的作家有无创造价值和意义的自觉追求”,原文的限制语是“从这个角度来说”,选项扩大范围;且原文没有谈到“不需要理论上的探讨”,相反,文中肯定了理解探讨的意义,如“正是那些审慎的梳理与辨析,为消除分歧、寻求共识提供了可能”。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其意图均是证明作家意图与创作效果之间可能存在差距”错。第一次引用是为了证明“作家的叙事自觉越是强烈,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也就越是明晰”;第二次引用是证明“作家意图与创作效果之间可能会有差距”,选项中“均是”说法错误。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

37、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可见他属于聚焦于读者的学者”错,原文“聚焦于读者,有论者认为是审美知觉和期待视野等塑造了价值和意义”,可见“聚焦于读者”是从读者的“审美知觉”“期待视野”看到文学的意义;而卡勒倡导文学“是一种召唤阅读,把读者引入关于意义的问题中去”,可见他是从作者的角度思考的,不属于“聚焦于读者的学者”。故选B。(全国甲卷)2024年高考语文考钱终极押题模拟卷5(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官学下移是推进先秦儒家君子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私学并没有完全抛弃官学的教育理念、目的和方式,二者紧密相关,“君子”

38、是联结二者关系的一个重要概念。这里所谓的官学,是指周王朝以法律形式颁布的教育制度。官学受教育的对象主体是贵族子弟,也包含平民百姓。官学主要以诗书礼乐为教授内容。官学的教授内容与孔子开创的私学之教并非没有关联,孔子传授七十二子之徒“礼乐之教”,都说明私学和官学的共通性。官学的目的并非单纯的普及教育,更重要的是“选士”。“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周礼)“选士”制度促进了人才培养,为周王朝的行政体系提供了人才保障,同时也促进了民间“兴贤”“兴能”良好风气的形成。但官学随着周室的东迁而逐渐没落,春秋时期官学已经严重失能。至孔子时代,官学失能现象愈演愈烈,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孔

39、子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而私学的兴起延续了官学职能,先秦儒家君子观念正是在这一局势下,经由孔子的大力推动得以发展的。孔子大力提倡私学,主张君子“文”“质”兼备,这一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华君子文化。不过,应该注意到,孔子的教育思想,特别是有关“君子”的培养理念,与周朝的官学有着紧密的传承关系。首先,从培养目的来看,官学追求的“德行”“道艺”与孔子提倡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相一致。官学本身是“兴贤”之举,是为了选拔出周王朝的行政人员,所以对德行和道艺有明确要求,这从传授者必须是“里中之老有道德者”的师资要求上就能看到。重“道艺、孝悌、仁义”在官学失能后并没有彻底消失,儒家将其延续下来并使

40、之成为自身学说的核心。孔门对德行的重视毋庸置疑,对“道艺”的重视在孔门七十二子行述中皆有体现。后世往往将“君子”视为抽象的道德概念,实则与先秦儒家理念不甚相符。其次,从教学内容来看,官学主张“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和“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史记孔子世家)相一致。诗学、礼学具有积极的社会作用,政治活动中的宴会饮酒、朝聘祭祀、诸侯盟会无不渗透着诗礼精神。再次,从“兴贤”职能来看,官学通过“大比”之制,选贤举能使俊杰之士进入行政系统,为国家治理提供人才保障。官学下移后,士人的入仕往往借助师长的荐举得以完成,如在孔门,孔子“使漆雕开仕”(论语公冶长)等。这些通过师长举荐的士人,需要得到来自师长对其“德行

41、”与“道艺”的肯定。战国时代儒家对弟子“穗行”“道艺”要求更加严苛要求弟子言必称州“不悖师说”,否则绝无入仕之可能。总之,周制官学注重“德行”“道艺”的培养,在周室衰微、官学下移后,这一理念并没有消失,孔子开创的私学继承了官学的核心理念。先泰儒家主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并非一味凸显作为道德楷模、人格典范的君子,而是集“德行”与“道艺”于一体的贤士。(摘编自马爱菊官学下移与君子“文质彬彬”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私学是相对于官学而言的,二者联系紧密,官学后来严重失能,私学延续了官学职能。B. 儒家所提倡的君子观念与周朝的官学有着传承关系,经由孔子

42、的大力推动得以发展。C. 在先秦儒家的理念中,君子要“文”“质”兼备,只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能达到的。D. 士人在官学与私学中入仕途径不一样,前者靠“大比”之制,后者靠师长的荐举。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开头阐述官学与私学之间的关系,然后明确指出“君子”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B. 文章从培养目的、教学内容、“兴贤”职能三方面阐释孔子等儒家的理念与官学的关系。C. 文章第二段运用引用论证法、对比论证法,论证了先秦时期官学与私学之间的共通性。D. 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结构,文末指出先秦儒家君子是集“德行”与“道艺”于一体的贤士。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

43、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周朝“选士”制度有利于周朝行政体系的人才保障和民间“兴贤”“兴能”风气的形成。B. 文章从历史发展脉络这一维度,论述了君子自先秦到现在都具有同一内涵,没有变化。C. 官学对师资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而私学则没有此要求,在传授者的选取上比较随意。D. 战国时代只有儒家才会对弟子的“德行”“道艺”有所要求,最后师长认可才会举荐。【答案】1. C 2. C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只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能达到的”错误,根据原文“孔门对德行的重视毋庸置疑,对道艺的重视在孔门七十二子行迹中皆有体现”可知,现实生活中是能达到的。

44、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文章第二段运用引用论证法、对比论证法”错误,没有“对比论证法”,“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为引用论证,证明官学的目的并非单纯的普及教育,更重要的是“选士”的观点。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君子自先秦到现在都具有同一内涵,没有变化”错误。根据原文“后世往往将君子视为抽象的道德概念,实则与先秦儒家理念不甚相符”的信息可知,古代的“君子”和后世的“君子”内涵并不相同。C.“而私学则没有此要求,在传授者的选取上比较随意”错误。根据文中所举孔子事例可知,孔子对弟子的“道艺”有要求,私学对老师也会有相应的要求,因此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担当私学的传授者。D.“只有儒家才会对弟子的德行道艺有所要求”错误,原文相关内容有“官学本身是兴贤之举,是为了选拔出周王朝的行政人员,所以对德行和道艺有明确要求”“孔门对德行的重视毋庸置疑,对道艺的重视在孔门七十二子行述中皆有体现”,没有说“只有儒家”,选项于文无据。故选A。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真题分类汇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模拟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