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词语与标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2 题。 甲 在云冈石窟游览时,经常会听到两种声音:一种是简短单调的 “ 哇 ” ,一种是娓娓道来的 “ 据说这尊造像 ? 。 ” 乙 面对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杰作,大家都会由衷赞叹,但有的止于 “ 哇 ” ,有的却能说得头头是道。 碰到一对在景区游览的母子,母亲认真且耐心地给孩子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后来得知,他们是第一次来看石窟造像,为了让孩子更多地了解景观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母亲花了不少力气 做功课 。实际上,与大多数人的走马观花、 浮光掠影 相比,这种案头工作扎实、用心准备的观景之旅 必 定质量更高、收 获更多。 丙 而
2、做到这一点,足以 反射 出一个人 “ 处处留心皆学问 ” 的知识品格。这也让人感慨,只会感叹 “ 好美啊 ” 与分析 “ 美在哪 ” 的差距,很多时候可能就是源于有没有留心、善不善积累的区别。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做功课 B浮光掠影 C必定 D反射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 B乙 C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 4 题。 甲 时下,每天都是霓虹流转,光怪陆离,人们都在忙忙碌碌马不停蹄地追 赶着自己的梦想,宁静似乎成了一种奢侈,但是忙碌之中,总该给自己一个间隙,沉静下来让自己有一个满意的心情, 气定神闲 地做点儿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什
3、么都不做,只寻一个恬淡的去处。 我曾多次 领教 过北欧咖啡厅的别致风味。咖啡厅里,几乎座无虚席,但却宁静得让人心悸, 乙 人们一个个安详地 翻阅 着手中的一本书、一张报纸,或是什么都不做,只优雅地目视着前方,而眼前的一杯咖啡, 抑或 是一杯红酒,似乎只是个简单的道具而已。那样的宁静,实在是当今世界的一种大美。 丙 朋友也曾在冬至时带我到海边寻觅 “ 静 ” 。举目四顾,昔日宛若步行街般 兴旺的海滨,早已繁华落尽,像一个垂暮的老人,慈祥、安静、从容。 坐在海边的礁石上极目,见海天茫茫处的渔村,掩映在层层浓密的芦荡之中,依稀有炊烟袅袅升腾。天高地迥,远黛苍茫,海风阵阵,鸟鸣啾啾,一颗躁动抑郁的心也
4、随之静若幽谷。 3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气定神闲 B领教 C翻阅 D抑或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 B乙 C丙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 6 题。 仪礼 17 篇,篇篇都是一大堆烦琐的礼节单,篇与篇之间又多 类同 ,其枯燥 无味自不必说了。 甲 更严重的是,它脱离时代,脱离生活, 近乎 一堆僵硬的教条。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将其 弃若敝屣 也就不足为怪了。 礼记则不然。 乙 礼记虽然也记载了一些礼之末节,但 分量 很小。它的主要内容是系统地讲理论、讲礼的原则、意义。 丙 譬如说,中庸上说: “ 非天子不议
5、礼,不制度。 ” 统治者看到这句话会不喜上眉梢吗? 5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类同 B近乎 C弃若敝屣 D分量 6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 B乙 C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8 题。 甲 我长久地凝视清明上河图,想象着宋朝时 春和景明 的开封城,在疏林薄雾中, 掩饰 着几家柳荫茅舍、木桥流水、老树和扁舟。绝美的图画与传奇的故事,那样的清瘦和饱满。乙 是谁将艺术种子,不,是文明的种子, 播种 在清明铺展的底稿上?是谁将画笔的丝丝鬃毛铸成动情的音符,用优美的音律牵引梦般飘逸的步履? 我们总是哀叹古楼兰的坍塌,可谁又能埋怨,当年张骞为何不让人
6、绘下水光潋滟的璀璨?我们痛惜阿房宫的毁灭,可谁又能指责,楚汉相争究竟该由哪方画出那绵延八百里的辉煌气势?只可惜,当初留意做这种事的 人 寥若晨星 ,清明上河图,难寻的旧梦,谁的墨笔染成?张择端做到了!叫我如何不想他?可知否,卷内的是神游,卷外的是曾经。 丙 走在画里,千年风景,凝集于一种追忆和思索,风干成一种敬仰和向往。 7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春和景明 B掩饰 C播种 D寥若晨星 8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 B乙 C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 10 题。 龙是国家祥瑞。 甲 古人认为,大凡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就会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7、、政治清明、社会安 定,此时便会有祥瑞出现,以 彰显 上天的满意和鼓励。这种祥瑞,种类繁多,大体分为嘉瑞、大瑞、上瑞、中瑞、下瑞五个等级。 乙 其中 “ 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 ” ,龙和麒麟、凤凰、龟、白虎同为五灵之一,是最高等级的祥瑞。 在这里,龙又一次与国家政治有了关联。不过,龙的吉祥意义并非仅与国家政治 息息相关 ,它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许多人喜欢用 “ 龙 ” 作为孩子的名字,更有些人将生儿育女的时间选=【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择在龙年,以为龙年出生的孩子活泼可爱,生命力格外旺盛。此外,民众们还在陶瓷、竹木、建筑、 玉石、剪纸、刺绣等各种工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
8、 数不胜数 的精美的龙图像艺术造型,而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案,都鲜明地表达出人们对吉祥如意、美满健康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丙 每当春节、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的盛大活动。 而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人们更愿意从事一些 不约而同 的活动,以取得好兆头。比如人们会选择在这天理发,俗称 “ 剃龙头 ” ,预示着新的一年里能够像龙一样精神饱满,生机无限。 9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彰显 B息息相关 C数不胜数 D不约而同 10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 B乙
9、C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 12 题。 甲 我们一直以来都说中华民族乃 “ 礼仪之邦 ” ,那么何谓礼?东汉刘熙释名: “ 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 ” 宋儒朱熹讲: “ 礼,谓制度品节也。 ” 正是这些 约定俗成 的行为规范,使人 “ 知自别于禽兽 ” 而走向文明社会。 乙 进入现代社会后,礼仪文明 分离 了森严的等级制度,还原其礼仪和道德修养的本意,礼即德义,用来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 谊,而成为维系社会良好风尚的重要规范。但近年来,本已 返璞归真 的 “ 礼 ” 又有了些不能称之为发展的新变化。 丙 最近,我看到网上有个 “ 礼仪之邦送礼网 ” ,其宗旨是 “ 以礼仪文化的物质形式
10、 礼品为载体,传承弘扬华夏优良礼仪文化 ” ,其服务观念是 “ 送得轻松,收得满意 ” 。“ 礼尚往来 ” 固然是人际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礼记 曲礼上就有所谓 “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 。这也就是民间所看重的 “ 还礼 ” ,讲究 “ 礼不过月,债不过年 ” 。在这里,我要声明的是,对 “ 礼尚往来 ” 这种市场化、专业化的社会需求没有指责、揣测之 意,我只是想从这一现象中点明的是,如果 抛弃 了 “ 礼 ” 中的恭敬、答谢、回报之意,单独将其物化为 “ 礼品 ” 这一特定形式,把本应是真情实感的精神交流变作借他人之手的物质往来,那是否将礼仪文明变得有点庸俗化了呢?
11、 1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约定俗成 B分离 C返璞归真 D抛弃 1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 B乙 C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14 题。 人生好比文学。少年是春天的歌,老年是秋天的诗。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少年在春天里放歌。这是他们天真、烂 漫、 稍纵即逝 和永不复返的花季。 初夏属于青年。事业和爱情时而浪漫时而实际,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 和 被击溃。 甲 然后就是盛夏 艰苦奋斗的中年,一个悲喜交加充满戏剧性的苦乐年华。 现在,这一切都过去了。雁去叶落,桔红穗黄, 天高云淡 ,风静潮平。 秋天到了,诗的季节到了。它是
12、在不知不觉中到来的,然而又是何等地充满魅力。 秋日的和阳不再光彩夺目不再火热骄人,暖暖地只是一片温情。 秋日的田野不再躁动不安不再生机勃勃,静静地只是一片收获。 秋日的林木不再满身披挂不再密不透风,默默地只是一片质朴。 乙 老年就是秋日的和阳 、田野和林木,是秋天绵长、醇厚、丰富、深沉的诗。 秋天的诗是人生的体验和领悟,是淡泊超脱的境界和坦然面对的情怀。 面对累累硕果和冬季将临,老年更接近生命的本真,就像秋日的天空格外澄明。 这种纯净和澄明正是诗的品格。所以,诗总是天然地属于少年和老年。 丙 少年的 纯净 来自天真,天真可贵。青年的浪漫来自热情,热情可爱;中年的丰富来自执着,执着可取;老年的澄明来自超脱,超脱可敬。 超脱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一种超越了生死荣辱的人生智慧。 因为智慧,所以用不着喋喋 不休;因为超脱,所以犯不着愤愤不平。 有智慧垫底的豁达超然,有如一潭秋水清澈见底,却又深沉厚重,韵味无穷。 老年应该是这样一首诗。 老年能够成为这样一首诗。 13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稍纵即逝 B和 C天高云淡 D纯净 1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 B乙 C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16 题。 甲 车下高速公路,驶入进城连接线,扑面而来的是绿意盎然、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我不停地发出赞叹之声,可坐在我身边的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