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三单元课件.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1.地球的表面 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2.地球的结构 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5.风的作用 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6.水的作用 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7.总结我们的认识 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3.1.时间在流逝 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3.2.用水计量时间 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3.3.我们的水钟 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3.4.机械摆钟 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3.5.摆的快慢 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3.6.制作钟摆 课件.pptx--点击预览
    •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3.7.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课件.ppt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2.1.地球的表面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导 入 地球上主要分为陆地和海 洋,世界海洋面积约为3.6亿 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71% ,地球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 米,占地球表面积29%。 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地球陆地分成七大部分,被称为七大洲,即亚洲 、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与南极洲。 如果我们乘坐交通工具,在广袤的地球表面长途旅行 ,就有可能看到雄伟的高原、绵延的群山、广阔的平原、低 缓的丘陵,幽深的峡谷以及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盆地 等。 导 入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又 是什么力量塑造了地球表面的面貌?生物和 人类的活动对地球表面会造成影响吗?又会 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聚 焦 地球表面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地球现有的面 貌是本来就有的吗?又是什么力量使地球变成了 现在的样子? 活动一:观察世界地形图,描述地球表面的样子 探 索 这张是世界地形图,请大家仔细看一看,了解世界的 地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地球表面的样子。 地球表面并不是平坦光滑的。它的一部分被水淹没着 ,成为海洋;另一部分露出水面,形成陆地。 地球表面的71%被海洋覆盖,在剩下的不到30%的陆 地上也分布着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而且海洋是彼此 连成一片的。 陆地被海洋隔成几大块,按照面积大小,又分为大块 的大陆和小块的岛屿。 全球大陆共有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 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大陆6块大陆。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科学家把地球上的地 形地貌分为五大类,五大地形分别是平原、丘陵、山 地、高原、盆地。 活动二: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 探 索 仔细观察中国的地形图,初步了解我国的地形地 貌特点。 中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 区面积广大。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 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 地。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 我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 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因此 地形地貌复杂。 要求:观察这5幅图片,初步了解这5幅地形地貌的 特点,并且对它们的主要形成原因进行猜测。 地形地貌记录表 地震,岩层受到挤压 火山喷发形成 风的作用 水(降雨)的作用 水的作用 河水流动速度减慢,泥沙沉积 问题1: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 什么? 研 讨 地球表面主要由五大地形,分别是平原、丘陵、 山地、高原、盆地。 五大地形特点: 研 讨 高原:海拔1000米上,幅员辽阔,地 面坦荡(但不如平原平坦),或起伏较 大,边缘陡峭。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大, 相对高度大,坡度陡峭,形成座座山头, 延绵的山峰形成的带状山脉。 平原:海拔200米下,幅员辽阔,地面 坦荡或起伏不大,一望无际。 五大地形特点: 研 讨 盆地:四周有高山或高原环绕,中间低。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有座座山头,相对高度不大 ,坡度较缓,山间多有平坝河谷相间。 地球表面主要由五大地形, 分别是平原、丘陵、山地、高 原、盆地。五大地形各有各的特 点。 科学知识 五大地形特点记录表 地势低 地表起伏小 地势高 地表起伏小 地势高 地表起伏很大 地势中 地表起伏较大 地势高 地表起伏低 问题2: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研 讨 影响地形的因素: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以构造运动为主,还 会有地震、火山等比较剧烈的运动,会让地形变 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水、风等的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作用,使得地形削高填低趋向平坦。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表面的地 形地貌,知道地球表面主要主要有5大地形 地貌,分别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 地。同时我们还了解了我国五处比较突出的 地形地貌,并且对它们的主要形成原因做了 猜测。 课堂总结 课后,请大家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 更多有关地形地貌的知识。 课后作业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2.2.地球的结构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导 入 上一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其实 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与地球的内部构造有关。那 么地球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 就来探索地球的结构。 探 索 活动一: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从地表到中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 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比较鸡蛋的剖面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体会鸡蛋和地球的相似之处。 鸡蛋和地球从外到内都有三个圈层组成。鸡蛋的蛋 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鸡蛋的蛋白部分相当于地球 的地幔,鸡蛋的蛋黄部分则相当于地球的地核部分 。 探 索 地壳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 外壳,地球固体圈层最外层 ,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壳 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 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 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 区地壳厚,最高可达70千米 ;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 。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 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地幔的横向变化比较均匀。 地幔厚度在2800km以上,平均密度为 4.59g/cm,体积约占地球体积的82.26%,地幔 的质量约占地球总质量的67.0%,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了地球物质的总组成。 地幔 地核半径约有3470km,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 高密度,平均密度大约为每立方厘米10.7克。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地球的最内部。 地核 地核温度非常高,有40006800。地核又分为 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 查阅资料,整理地球圈层信息,填写下表。 圈层 名称 平均厚度已知特点 地壳 地幔 地核 有厚有薄 厚约 2900千米 厚约 3400千米 平均厚度仅17千米, 均为坚硬的岩石。 为不同形态的岩浆。 高温高压。 活动二:了解地壳的组成 探 索 作为地球的表面一个圈层地壳,又是由 什么组成的呢?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 质岩三大类。 地球内部的岩浆有时会在地下深处慢慢冷却,有时又 会从地表喷发出来后冷却,这种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 岩石叫岩浆岩。 岩浆岩构成岩石的主体,在地壳中含量最多。岩浆岩包 括玄武岩、浮石、花岗岩。 岩浆岩 岩石碎屑经过风、流水等的搬运后沉积于陆地、河湖 及海洋,经历一系列变化后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 沉积岩分布于上层,在地表分布甚广,但是所占比例最 低。砾岩、砂岩、页岩都是沉积岩。 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受到高温、高压等 作用,因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变质岩占地壳体积的 27.4%。变质岩包括大理岩和板 岩。 变质岩 活动三:了解地壳的运动 探 索 我们的地壳处在不断的运动当中,地球内部的岩 浆在不停的涌动。我们又是如何感受到地壳的运 动的呢? 地震和火山喷发会让我们感受到地壳的运动。 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推动 着地球的演化,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 主要原因,其最直观的结果是造成岩 石的变形。 科学知识 不同年代的岩石或者岩层由于地壳运动而受到 力的作用发生弯曲或者断裂,形成褶皱和断层 等地质结构。 活动四:做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探 索 所需材料: 红、黄、蓝三种橡皮泥。 制作方法: 按照地球结构模型,用红、黄、蓝三种颜 色的橡皮泥代表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圈 层结构,从里到外逐层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 切开地球结构模型,观察地球结构模型的剖面 ,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问题1:地球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研 讨 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 个圈层。 问题2:组成地壳的岩石大致分成几个类型?它们分 别是什么? 研 讨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三大类。岩浆岩包括玄武岩、浮石和花岗岩。沉 积岩包括砾岩、砂岩、页岩。变质岩包括大理岩 和板岩。 问题3:地球内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研 讨 地壳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地球内部的岩浆也在 不停的涌动,因此地球的内部是运动的,地壳的 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 球的结构,知道地球的内部由地壳、地幔、 地核三个圈层组成,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 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我们还知道地 壳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地壳的运动常常会 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课堂总结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 了解更多的关于地球结构的知识。 课后作业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导 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从表面到地心 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处在不停 的运动之中,地球内部的岩浆也在不停的涌动,有时 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导 入 那么地震又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 景是怎样的?地震又会给地球表面的形态带来哪 些改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地震的成 因及作用。 探 索 活动一:了解地震的成因 地震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请大家根据自己已有的 知识,以及我们上节课的学习来做一个预测,谈 一谈自己对地震成因的理解。 猜测1:地壳的运动。 猜测3:岩浆的运动。 猜测2:地球板块的挤压和拉伸。 地震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 分成两半的小盒子、塑料薄膜、水、土、小铲子等 。 实验方法: 观察发生的现象。 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 将土、水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塑料薄膜的小盒中。 等泥变干之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者挤压 。 实验注意点: 泥土变干之后,将小盒的两半拉开或者挤压的动 作要迅速,不能缓慢,不能拖泥带水,这样才能更好 的展现实验效果。 实验现象: 盒子的两半迅速拉开时,泥土 分裂开来。 盒子的两半迅速挤压时,盒子 中的泥土被挤成一团。 实验结论: 这个实验说明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 的原因。 提出要求: 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并且结合前面的实验现象,试 着对地震的成因做出我们的解释。 地震的成因 地面的震动简称为地震,是岩石圈内能量积累到一定时 候释放的一种形式,是自然界经常发生的一种地质作 用。 地震的成因 地下岩石由于地壳的运动会长期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形 变。一旦这种作用力的强度超过了岩石的承受强度,岩 石就要破裂或错开,同时将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出来从 而发生地震。 活动二: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 探 索 描述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地震时地下传来轰鸣声,吊灯在摆动,房屋在摇晃。 地震时地动山摇,顷刻间房屋倒塌,地面塌陷,道路 裂开,几十秒钟一座繁华的都市就变成了一座废墟。 地震时巨大的石块滚落下来,飞速的向山下滚去。 地震发生时桥梁倒塌了,高楼成了一片废墟。 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体会地震给地表带 来的巨大变化。 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里氏7.8 级地震,地震使地面出现了裂缝、塌陷,铁轨也扭曲 变形。 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 地震,地震时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了堰塞湖。 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地震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大 地震会使房屋倒塌,公路毁坏,铁路变形,严重危 及人的生命安全,有时还会海啸冲毁港口。 地震是可怕的,在可怕的地震面前,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 在楼房里时,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 、厕所、楼梯间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 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 活动三:在地震中如何自救 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 。 在户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 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 认真观察这些插图,说一说这些图中的人物在地震 中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这三种做法都是正确的。在地震中,如果在楼上就要 选择走楼梯下楼,如果来不及下楼,就要在家中选择 比较安全的地方,护住头部蹲下来,等待救援。 地震来临时,乘坐电梯和站在阳台上大声呼救是错误 的。因为在地震发生时,乘坐电梯容易被困在电梯中 。在地震中阳台也是一个危险的地带,地震容易使阳 台断裂塌陷,因此站在阳台上呼救也是错误的。 地震自救口诀 遇到地震不惊慌,镇静听从老师教。 先后有序慢慢走,不抢不捡好宝宝。 来到操场有秩序,一个一个往外跑。 记住地震小儿歌,一定一定要记牢。 地震发生的原因是由地壳的运动 形成的地壳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岩石 层因过度挤压会形成褶皱,承受不了作 用力时便会发生断裂、错动与抬升,从 而导致地震。 科学知识 问题1:根据我们所掌握的事实,我们能为先前对岩 石弯曲原因的猜测找到依据吗? 研 讨 可以为先前岩石弯曲原因的猜测找到依据。 由于地壳的不断运动变化,从而在漫长的地质年 代里,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在地壳某些脆弱的地带,当它承受不了巨大的应 力作用时,或者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 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壳相互挤压就会造成岩层的弯曲变形。 问题2: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能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 ?这个改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 研 讨 地震的发生是由地壳的运动形成的地壳板块之间 互相挤压而导致的。 强烈的地震能导致山崩地裂、地面沉降与隆升、 地表错位,河道堵塞。 这个改变是剧烈的。 这节课,我们通过模拟实验,初步了解 了地震是怎样形成的,知道了地震发生时的 可怕情景,同时了解了地震发生后给地表带 来的巨大变化。 课堂总结 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查阅资料,了 解更多的有关地震方面的知识。 课后作业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导 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地壳处在不停的运动 之中,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的涌动,有时会通过地 震、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导 入 火山喷发时是怎样的情景?它形成的原因是 什么?又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今天这 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探 索 活动一:了解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盖下的火山喷发时,曾经形成一条长 达500米的裂缝,并产生了壮观的熔岩喷涌,熔岩喷涌沿着火 山口堆积,形成数座充满泡沫的火山岩小山。 除了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火山喷发,据不完全统计,全 球每年都会有几次,十几次的火山爆发,全世界至少已经有20 座城市被爆发的火山瞬间毁灭,其中最早的记载是约公元前 1450年的古希腊,当时繁华的克洛索斯古城被突如其来的桑 托林岛火山爆发夷为平地。 火山喷发的事例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将当时极为繁华的拥 有2万多人的庞贝古城掩埋。 火山喷发的事例 1669年,意大利埃特纳火山爆发,死亡人数估计 达到10万之多。 1815年4月,印尼坦博拉火山爆发,9.2万人死亡 ,此次火山爆发还严重影响当时全球的气候,以致 这一年被称为没有夏季的一年。 1781年,冰岛拉基火山爆发,使冰岛人数减少了 1/5。 火山喷发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相应的文字,初步了解火山喷发 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火山喷发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成,火 山喷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在火山口处形成盆状凹陷 ,时间一长积水成湖,而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堆积在火 山口周围,形成了屹立在四周的山峰。 火山喷发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叙尔特赛火山岛,位于冰岛南部,是在1963年至 1967年间,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除了长白山天池和叙尔特塞火山岛之外,大家还 知道哪些火山喷发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的事例。 镜泊湖,位于牡丹江市的西南面,是我国北方著 名的风景区和避暑胜地,被誉为北方的西湖。镜泊湖 南北长45公里,东西最宽处6公里,是一个狭长型的 高山堰塞湖,是由约万年前火山喷发流出的岩浆把牡 丹江截断而形成的湖。 位于我国黑龙江省西北部的五大连池火山群,最 近的一次喷发在公元1719年到公元1721年。此次喷 发溢流的熔岩在4个地方阻塞了区内的石龙江,形成 了5个火山堰塞湖,最终形成五大连池。 探 索 活动二: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 根据前面的学习推测一下火山喷发是怎么形成的,并说 一说自己的猜想。 猜测1:地壳的不停运动。 猜测3:地球陆地板块之间的挤压。 猜测2:地球内部的岩浆不停的涌动。 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 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铁架台、酒精灯、护目 镜等等。 实验方法: 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 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 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 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的现象。 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然后用一层薄薄的 土豆泥封住洞口。 实验方法: 倒入小洞内的番茄酱要进行适当的稀释,这样实 验效果会更好。 实验注意点: 用来封住洞口的一层土豆泥要薄一些,这样有助 于番茄酱的喷发。 使用酒精灯加热时要注意按照步骤操作,时刻注 意安全。 在做本次实验时,小组成员需要佩戴好护目镜, 距离实验材料要稍微远一些,以免番茄酱飞溅出 来。 在这个模拟实验中,番茄酱、土豆泥、 酒精灯分别模拟的是什么? 番茄酱模拟岩浆。 土豆泥模拟火山。 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巨大能量。 通过加热,密封在“火山”内部的“岩浆”不断 上涌,最后冒着热气,并伴随着大量气泡,从薄 弱的火山口喷涌而出。 实验现象: 火山喷发的成因是由于 地壳的不停运动。 实验结论: 地球内部充满炽热的岩浆, 在极大的压力之下,岩浆便会 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 而出,从而造成火山喷发。 活动三:了解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 探 索 认真阅读课本31页的相关文字,初步了解火山喷发对 环境的影响。 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 、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 山崩、泥石流、地震等等。 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土壤的肥力,使森 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 活动三:了解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 探 索 认真阅读课本31页的相关文字,初步了解火山喷发对 环境的影响。 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 被人们利用。 两张图分别呈现了火山喷发后岩浆摧毁树木和火山 灰覆盖村庄的场景,展现了火山喷发对人类生产生 活造成的影响。 火山喷发的成因是由于地壳的不 停运动。地球内部充满炽热的岩浆, 在极大的压力之下,岩浆便会从薄弱 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从而造 成火山喷发。 科学知识 问题1: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会给地表带来哪些 改变? 研 讨 火山喷发的成因是由于地壳的不停运动。 地球内部充满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之下, 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从 而造成火山喷发。 火山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有着很大的力量。火山喷 发后熔岩阻塞河道,会形成堰塞湖,地质年代较 为久远的死火山,可能会形成火山口湖。 问题2:火山喷发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研 讨 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 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 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 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土壤的肥力,使 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 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 ,被人们利用。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 了火山爆发是怎样一番情景,火山爆发形成 的原因是什么,火山爆发又会给地球表面带 来哪些改变。 课堂总结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更多的 关于火山喷发的资料,了解更多有关火山 喷发的知识。 课后作业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2.5.风的作用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导 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地壳处在不停的运动 之中,地震、火山喷发都会使地球表面发生改变。 导 入 除了地震、火山喷发之外,地球表面的大气 层对改变地形也发生着缓慢的作用,比如空气流 动形成的风。那么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呢? 探 索 活动一:讨论并记录我们的看法 风是大自然中比较 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那么风究竟有哪些作用 呢?请大家完成“我们 的看法”班级记录表。 风能够吹跑土壤。 风的作用 风会带动沙尘,形成沙尘暴,危害人体,还会带动沙漠 移动,造成荒漠。 风可以传播植物花粉、种子,帮助植物授粉和繁殖。 风能够促使干冷和暖湿气流发生交换。 风能够把树连根拔起。 活动2: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 观察敦煌雅丹地貌的图片,想一想,雅丹地貌有什 么特点? 探 索 雅丹地貌的特点 地面呈现许多不规则,具有顺盛行风向平行延伸陡 壁的垄岗(墩台)和宽浅不一沟槽相间的奇特地貌 。 每当云影飘过,或细风撩起轻沙,土阜土丘似乎缓 缓漂移,像船启航,宛如鲸鱼遨游,扑朔迷离,给 人以无限暇想。 那里尽是些形状奇异、大小不等、由东北向西南排 列有序的土阜、土丘。 雅丹地貌是一种非常奇特地 貌,这种地貌的形成是由于风 的作用。 雅丹地貌形成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 放大镜、岩石标本、砂纸等。 实验方法: 用放大镜观察打磨前的岩石; 用砂纸打磨岩石; 再次用放大镜观察打磨后的岩石。 我的观察记录表 我的观察记录表 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会产生影 响。 当大风卷起沙石从岩石上刮过 时,岩石的表面会被沙石慢慢 打磨了。 利用砂纸打磨岩石,发现有白 色粉末,岩石表面被砂纸打磨 掉了。 在这个模拟活动,我们发现砂纸就相当于 自然界中风卷起的沙石,风卷起的沙石从岩石 上刮过,就相当于我们用砂纸打磨岩石,如同 砂纸会把岩石的表面打磨掉一样,风卷起的沙 石也会慢慢的打磨掉岩石的表面。 科学知识 风卷起的沙石会慢慢的打磨掉 岩石的表面,经过几千、几万年的 不停打磨,岩石就被打磨成了各种 各样的形状,这种作用被称为风蚀 作用。 科学概念 探 索 活动三:了解更多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观察图片,初步了解戈壁和沙漠是怎样形成的,风在这 个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戈壁和沙漠是怎样形成的吗?风在这个 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 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 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 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 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 戈壁和沙漠 风蚀蘑菇形成的原因是近地面 的气流含沙量大,孤突的岩石下部受 到风沙的磨蚀比上部严重,下部就会 越变越小,形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状。 由于风的蘑蚀作用,小山包的 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 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 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的作用下就容 易垮塌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 活动4:总结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探 索 风的地质作用是指气流对地球表面 物质的动力作用及其相关的过程,主要形 式有风蚀作用、风的搬运作用、风的堆积 作用。 问题1:在模拟实验中,是什么力量使岩石发生 了改变? 研 讨 是风蚀作用使岩石发生了改变。 风卷起的沙石会慢慢的打磨掉岩石的表面, 经过几千、几万年的不停打磨,岩石就被打 磨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这种作用被称为风 蚀作用。 问题2:根据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推测敦煌地 区的地表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研 讨 由于风的蘑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 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 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的作用下就容 易垮塌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 问题3:地球表面的变化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 因素和地震火山喷发相比,引发的改变有什么不同? 研 讨 地球表面的影响还会受到风的作用和水的作用的影 响,这些因素与地震、火山喷发相比,不同之处在 于水和风的影响是缓慢的,细小的,但是年复一年 ,时间长了也会对地球表面产生很大的影响。 火山喷发和地震对地球表面的影响是迅速的,巨大 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对地球的表面产生巨大的 影响。 这节课,我们知道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对 改变地形发生着缓慢的作用,例如空气流动 形成的风对地球表面产生了缓慢而深远的影 响,同时我们还了解了风是怎样对地球表面 产生影响的。 课堂总结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查阅资料,了解 更多的有关风的作用。 课后作业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2.6.水的作用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导 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风对地球表面 的影响。除了风之外,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也发 挥着巨大的作用。 导 入 降落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会给土地的样貌带 来怎样的影响?又会使地表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水的作用。 探 索 活动一: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 实验材料: 泥土、有颜色的沙子、报纸、小桶、喷壶、塑料盒等 。 动手制作一个小山丘模型,为了便于观察现象,可 以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 实验方法: 要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发生的变化,用图画描绘出 实验前后土壤的样子,或者用文字描述,然后填写在 实验记录表中。 在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看一 看土壤和带颜色的沙子分别是怎样移动的。 实验要求: 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发生的变化。 用喷壶中的水喷洒小山丘的顶部,仔细观察雨水对小 山丘的影响。 实验记录表 降雨前后的小山丘有着明显的变化 ,小山丘顶部的泥土和沙子被雨水冲到了 山下。 实验现象: 雨水降落的力量可以打散并溅起土 壤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 粒,一部分土壤就被带走了,这就是雨水 对土壤的侵蚀。 实验结论: 下暴雨时,河里的水会变得很浑浊,这 就是因为雨水中有大量的泥沙。世界每年因 为雨水的侵蚀而损失的泥土有250亿吨,我国 每年因此损失的泥土多达50亿吨。 活动二:了解河流对地形带来的改变 黄河第一湾乾坤湾 探 索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黄河第一湾乾坤湾 黄河自甘肃一侧来,白河自黄河第一湾湾顶汇入 ,型如“S”型,黄河之水犹如仙女的飘带自天边缓 缓飘来,在四川边上轻轻抚了一下又转身飘回青海, 故此地称九曲黄河第一湾。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黄河入海口面积2300平方公里,区内拥有壮观 的河海交汇、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在黄河入海口, 由于水流速度减缓,大量泥沙沉积,在入海口形成沙 洲。 你们知道黄河第一湾乾坤湾是怎样 形成的吗?黄河入海口为什么会有这么 多的沙洲? 阅读课本36页中间的一段文字,了解河流对改 变地表所起的作用。 黄河第一湾乾坤湾和黄河入海口的沙洲都 是由于水的侵蚀、堆积、搬运作用形成的。 黄河第一湾乾坤湾的形成原因 形成这样的地形特点主要是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 。自然界中河道总是弯曲的。 当河水流过河湾时,由于河水的不断冲击、侵蚀、 堆积作用,使河床越来越弯曲。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的形成原因 入海口沙洲的形成,主要是河水的沉积作用造成的。 河流入海时流速急剧降低,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弱甚至 消失,使得河流所携带的碎屑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河口 处形成锥形的堆积地貌。 黄河第一湾、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以及长江三角洲,这些独特地形的形 成都离不开河流的作用。 问题1:降雨会对地表产生怎样的影响?根据你的 认识解释右图中沟壑的形成。 研 讨 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 的。 由于黄土高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雨集中并容 易出现暴雨,造成比较大的地表径流。 由于黄土高原地势起伏较大,流水速度较快,加上 黄土这种土壤本身的土质就比较疏松,植被覆盖率 低,缺乏对土壤的保护。 所以黄土高原地区的流水侵蚀作用非常强烈,这才 形成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地表形态。 问题2:黄河第一湾和黄河入海口这两段河流具有什 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地形地貌?根据你的认 识试着进行解释。 研 讨 黄河第一湾乾坤湾的两岸一面为凹岸,一面为凸 岸;凹岸一侧有悬崖,地形险峻;凸岸一侧是平缓的 河滩。 形成这样的地形特点主要是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 问题2:黄河第一湾和黄河入海口这两段河流具有什 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地形地貌?根据你的认 识试着进行解释。 研 讨 黄河入海口有大量的沙洲,像湖或海洋生长的平地 ,外形像三角形,由泥沙堆积而成。 入海口沙洲的形成,主要是河水的沉积作用造成的。 问题3:水在改变地表样貌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与地震、火山喷发和风的作用比较有什么相同与不 同之处? 研 讨 与地震、火山喷发相比,水流的作用是缓慢的。这 一点与风的作用是类似的。水流的作用主要有风化 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水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主要是 降落的雨水的侵蚀作用和众多的河流的冲刷作用使 地形产生了巨大的改变。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水的 作用,知道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发挥着 巨大的作用,降落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给土 地的样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地表发生了 巨大的改变。 课堂总结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 了解更多的有关水的作用的知识。 课后作业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2.7.总结我们的认识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导 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影响地表变化的 因素有所了解,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对所学的有关科 学知识进行一个回顾和梳理吧。 探 索 活动一:回顾学习内容,整理记录表 在过去几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影响地表变化的因 素,下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 究竟有哪些呢? 地震、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水的作用 要求:观察这5幅图片,初步了解这5幅地形地貌的 特点,并且对它们的主要形成原因进行猜测。 地形地貌记录表 问题解释(班级记录表) 地震,岩层受到挤压 火山喷发形成 风的作用 水(降雨)的作用 水的作用 河水流动速度减慢,泥沙沉积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 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主要有4个,分 别是地震、火山喷发、风、水的作 用。 活动二: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实验材料: 两个塑料盒子、泥土、喷壶、植被模拟的材料等。 探 索 动手制作两个小山丘模型,一 个有植物覆盖,一个没有植物覆 盖。 实验方法: 用喷壶分别对两个小山丘从顶 部喷水,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 响。 比较两个小山丘降水后的变化 。 这个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在这个实验 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要控 制哪些量一样,哪些量不一样呢? 相同之处: 两个小山丘的模型布置的要一模一样,特别是地 形要一样。 用喷壶喷水时,要从同样的高度降雨,降雨的量 也要相同。 这个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在这个实验 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要控 制哪些量一样,哪些量不一样呢? 不同之处: 两个小山丘的模型,一个有植物覆盖,一个没有 植物覆盖。 在实验中要比较两个小山丘降雨后的变化 ,探索思考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实验要求: 两个小山丘降雨后的变化是不一样 的,没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上的泥土和细 沙被雨水冲刷到了山脚下。而有植物覆盖 的小山丘上的泥沙没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通过本次模拟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植物对 侵蚀是有影响的。 实验结论: 没有植被覆盖的裸露的山地容易发生水土 流失,使土地沙漠化。而有植被的土地被 雨水侵蚀的影响较小。 植被对侵蚀的影响比较大。没有植 被的裸地被侵蚀的程度很大,也就是说 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使土地沙漠化。 而拥有植被的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很小, 也就是说不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沙漠化 的现象。 研 讨 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 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 走的现象叫做侵蚀。 问题1: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会 给地表带来哪些变化? 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主要有4个:地震、火山喷发 、风、水。 研 讨 问题2:当水流过有植被覆盖的小山丘时,会有什么 现象发生?为什么? 研 讨 当水流过有植被覆盖的小山丘时,小山丘上的泥沙 很少被雨水冲刷,也就是说小山丘被雨水侵蚀的程 度很小。 这是因为植被对侵蚀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植被覆 盖的土地不容易发生侵蚀现象,发生水土流失,使 土地沙漠化。 问题3:既然植物对侵蚀有一定的影响,那么我们应 该怎么做? 研 讨 植物可以减轻侵蚀作用的危害,因此在生产生活 中,我们要进行植树造林活动。在裸露的地区多 植树,多造林。以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沙漠 化。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影 响地表变化的因素主要有4个,分别是地 震、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水的作用。还认 识到植物可以减轻侵蚀作用的危害,因此我 们可以进行植树造林活动,防止水土流失, 防止土地沙漠化。 课堂总结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 了解更多的有关植被对侵蚀作用的知识。 课后作业 2021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3.1.时间在流逝 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 导 入 现在我们想要知道时间,只要看一下钟表就知 道了,可要是我们没有钟表呢。想象一下,如果有 一天全世界的钟表一下子全都坏了,世界会变成什 么样子? 钟表是后来才发明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 人类确实经历了一段没有钟表的时期。在那段时期 里,人们又是怎样来计量时间,安排生活和劳作的 呢? 聚 焦 活动一:我们能根据哪些自然现象去判断时间 探 索 假如世界上没有任何计时工具,我们能根据哪些 自然现象去判断时间呢?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 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太阳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 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活动二:交流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和事例 探 索 早期古人只能利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现状,而 是利用太阳制造出了一些计时的工具。这些计时的工具 又有哪些呢? 观星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东南13千米告成镇。由 天文学家郭守敬于至元十三年至至元十七年(12761280 年)主持建造。 观星台由盘旋踏道环绕的台体和自台北壁凹槽内向北平 铺的石圭两个部分组成,台体呈方形覆斗状,四壁用水磨砖 砌成。北侧的石圭用来度量日影长短,所以又称“量天尺” 。 观星台 天体仪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台顶的西侧正中制于公元 1669-1673年(康熙八年至十二年),由来华的比利时传教 士南怀仁监制。仪重3850千克,仪高2.735米。 该仪曾于1900年被德国侵略者掠至柏林,1921年才重 新安放在北京古观象台上,侵略者留在挡风罩上的弹孔仍然 清晰可见。 古观象台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 子。 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 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 日晷 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 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 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 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 ,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 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 ”两个部件组成。 圭表和日晷一样,也是利用日影进行测量的古代天文仪 器。 圭表 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 ”,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 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 所谓高表测影法,通俗的说,就是垂直于地面立一根杆 ,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 。 活动三: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 探 索 实验材料: 一根香、插香的盘子、打火机、秒 表等。 取一支香分别在香的1/4、1/2、3/4处做标记。 点燃这根香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 填写燃香时间记录表。 实验要求以及方法: 燃香时间记录表 香点燃的时候让其自然燃烧,不可加进外力因素 。 做好标记,准确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实验注意: 一根香平均分成了4部分,每一部分燃 烧所花的时间基本相同。 实验现象: 一炷香燃烧的时间为半个小时。通常 情况下一炷香燃烧的时间都是均匀的,因 此在古时候没有钟表的时代里,大多数时 候人们都可以用香燃烧的时间长短来大概 计量时间。 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因为蜡烛燃烧也是均匀的。一 只大小、长短、粗细、材料相同的蜡烛燃烧的时间 基本是相同的。 除了可以用香点燃的时间来记录 时间,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东西来记 录时间吗?蜡烛可以吗? 古人为了计量时间可谓是用尽了办法 ,从天上的太阳到小小的一根香,一支蜡 烛都是古人计量时间的工具,在这里我们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 问题1:古人曾用过哪些方法计时?这些方法为什么 能够帮助古人计时? 研 讨 方法一,利用太阳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为太阳 每天东升西落,时间变化是有规律的。 方法二,利用太阳投射在地上的影子制作成日晷来计时。 因为太阳投射在地上的影子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人们 可以利用这一规律制作成可以计量时间的日晷。 方法三,利用燃烧香来计时。因为燃烧相同长短、粗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最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三单元课件.zip)为本站会员(1207392380yun)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教科版(2024) > 五年级上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