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专题3 实用类文本阅读 (含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1681035 上传时间:2021-08-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专题3 实用类文本阅读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专题3 实用类文本阅读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专题3 实用类文本阅读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专题3 实用类文本阅读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专题3 实用类文本阅读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三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组题组 1 1 传记类传记类 文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 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 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 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 大学读中文系。 这个 20 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 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 1965 年 3 月 8 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 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 1979 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才确立了

2、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 9 月 25 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 40 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 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 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 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 1985 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这年的最后 10 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 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 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 的小说的主人公

3、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 蓝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穿 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1985 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 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 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 各式各样的服 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 隆也是“乡棒”。面对世界,1985 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 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

4、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 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备感困惑,又备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 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 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 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 寻找 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 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

5、由理念支 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内核。如果 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 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年 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 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 就是在 1985 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 年开始在 当代 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 白 鹿原 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 此后,功成名就的作 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 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

6、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 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 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 无可取代的地位。 即使与当代 世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 (何西来关于及其评论) 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 好一个拼人格! 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映。 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

7、悲剧的 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 (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 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 B.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 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 C.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 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 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 D.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 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 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

8、解。 E.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陈忠 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 2.为什么说 1985 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3.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4.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8 分) 文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将军赋采薇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 73 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 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

9、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 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 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 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 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 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 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 200 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 满江红 ,并向官兵宣讲诸葛

10、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 开,王师出境岛夷摧。 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 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 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 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 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他给夫人王荷 馨写了绝命家

11、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 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 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 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 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表示:“近代立 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 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 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

12、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 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 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 ”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 就 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 胸腹中弹。时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 1942 年 5 月 26 日,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 38 岁。弥留之际, 参谋长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从莫洛过瑞丽江向北 回国,又让

13、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 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国内。渡过瑞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 以马驮载。这一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一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怎能配得上将军 的英名与地位?”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 20 万人,沿街跪迎将 军灵车。 随后,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 国民 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安葬仪式,中共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 朱德等也敬献挽词、 挽联。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

14、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并以毛泽东 主席的名义向遗属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摘编自茅海建主编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 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 (戴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 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澜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 如 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 另外一条路。 (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戴安澜自

15、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 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B.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 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 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 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 D.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 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 E.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 200 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 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

16、2.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 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6 分) 3.戴安澜率第 200 师赴缅途中,曾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 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 分) 4.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 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 分) 文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科学巨人玻尔科学巨人玻尔 1927 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 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

17、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 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 也被奉为正统解释。 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 “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 量子力学。 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 尽 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 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 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

18、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 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 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 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 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 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 该所是玻尔在 1917 年申请, 并于 1921 年正式成立的。 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 在任所 长的 40 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

19、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 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 600 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 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 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 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 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 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 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

20、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 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 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不合作 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 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险,辗转到达 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 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 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的科学合作。1957 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原 子为了

21、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 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样”。 (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 上,于 1913 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应原理”。对量子论 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1927 年又提出互补原理。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 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获 192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摘自辞海第六版) 1918 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哈根大学

22、在财力、 人员、 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 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量。” (摘自戈革玻尔集)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 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 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队的成员能有 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 C.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及时转移了大批犹太科学家,后来还亲自参 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 D.玻尔不

23、但有科学家的直觉,也不乏政治家的远见。他预感到核武器的危害,试图尽力说服 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 E.玻尔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为科学技术的国际合作及和平利用原子能做出了卓越贡献,并 获得了“原子为了和平”奖。 2.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6 分) 3.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请结合材料, 具体分析哥本哈根学派有哪些“优秀特质”。(6 分) 4.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 分) 题组题组 2 2其他类其他类 文 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

24、8 题。 材料一材料一 自主科技创新自主科技创新催生催生“蛟龙蛟龙”入水入水 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探索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深海潜水器 是进入深海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载作业装备。在无人潜水器迅猛 发展的今日,载人 潜水器的发 展仍然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被称为“海洋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石”。 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深海潜水器是美国的“曲斯特”号。 由于该潜水器无航行和 作业能力,使用性能受到限制,加上体积较大,建造与运输均不方便,此类深潜器未得到进一 步发展。 真正开创了人类探测海洋资源历史的是美国 1964 年研制的“阿尔文”号,法国、 俄 罗斯、日本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则是

25、80 年代的产品。 “蛟龙”号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 深潜技术的国家。2009 年,我国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中国海首次开展了 1 000 米级深潜试验。2010 年已能下潜到 3 759 米的海底,并完成了海底取样、海底微地形地貌探 测等任务。2011 年 78 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又在东北太平洋成功进行了 5 000 米级 试验,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和应用成果。仅仅过了一年,2012 年 6 月 27 日,“蛟龙”号在马里 亚纳海沟开展了 7 000 米级载人深潜试验,下潜到 7 062 米深度,创造了国际上同类作业型载 人潜水器下潜深度

26、的最高纪录。此次海试进行了海水矿物取样、标志物布放、高清摄录、高 精度海底地形测量等深海调查作业,并首次获取了这一海域7 000米深度的动物影像和样本。 2013 年,“蛟龙”号转入试验性应用,并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取得了大量宝贵样品,标志着 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20142015 年,“蛟龙”号在印度洋 下潜。2016 年 5 月,“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科学应用下潜,并开展了超过 1 公里远的近底航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充分体现了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的追求。它与美国最新的 6 500 米级“新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在水下的工作时间极限相同,能够携带的

27、科学有效负载 也相当,操纵性能和悬停作业能力相近,但在下潜深度方面它要深 500 米。 “蛟龙”号的自动 驾驶水平、水声通信功能也要略胜一筹 ,特别是水声通信传输图像的能力和微地形地貌的探 测能力更是“新阿尔文”号所不具备的。 (取材于崔维成、王海磬、刘涛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蛟龙”号价值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使我国跻身世界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少数国家之列 B.使我国首次获取了 7 000 米深海的动物影像和样本 C.使我国具备了进行海洋深处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 D.使我国深海潜水器研发能力和水平全面领先其他发达国家 2.根据“材料一”,相比

28、“新阿尔文”号,下列属于“蛟龙”号独有能力的一项是 ()(2 分) A.长时间水下工作 B.悬停作业 C.自动驾驶 D.探测海底微地形地貌 材料二材料二 “蛟龙蛟龙”潜水潜水世界关注世界关注 近日,“蛟龙”号首次下潜到水下 4 000 多米的深处。这个数字在人类深海潜水史上并 不罕见,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都曾达到这个深度,但中国的大步追赶让这一领域的领先 者感到紧张。 美国某网站称,“深海是中国的下一个边界”,并认为中国载人潜水器的深海试水意味 着美国在深海勘探领域的领先地位将被超越。华尔街日报报道说,这次下潜是“中国在 一场关系重大的科技竞赛中达到的最新里程碑”。该报还评论,大洋深处的这

29、场竞赛具有堪 比 太空探索的商业、科学和军事意义;在太空探索领域,中国目前也是世界大国之一,只有它 和美国、俄罗斯、印度具有载人航天能力。 英国媒体对“蛟龙”号也作了详细报道,说如果“蛟龙”号一两年内下潜7 000米成功, 将超越日本的“深海”号深潜器和俄罗斯的“和平”号深潜器。 “中国的蛟龙号将是世 界上少数几个能把人类带到 6 500 米深海的潜水器之一”,英国某报评论说。该报还认 为,“蛟龙”号代表中国“打响了征服海洋的战斗”,尽管它目前的任务仅限于纯科学领域, 但是中国政府希望“蛟龙”号探索深海的能力使中国处于领先的优势地位,对深海的大量金 属矿藏进行合理利用。 日本时事通讯社称,在一

30、场美国一直保持优势的技术竞争中,深海开发计划将成为“中 国的金字塔”。 文章还说,有军事专家认为这样的潜水器可以切断海底通信电缆,回收海底的 外国武器,或者用于修理和营救潜艇。 (取材于孙秀萍等的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国外媒体关注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载人能力B.科技竞争力 C.下潜深度D.深潜意图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蛟龙”号首次下潜到 4 000 多米的时间的推断, 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09 年B.2010 年 C.2011 年D.2012 年 5.下列对材料一、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

31、.迅猛:“迅”字书写的第一笔是“ ”。 B.载人:“载”读作 zi。 C.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点儿。 D.堪比:难以与相比。 材料三材料三 “彩虹鱼彩虹鱼”: :中国深潜新利器中国深潜新利器 国际上对海洋的深度区间是这样划分的:3 500 米至 6 500 米为深海,6 500 米至 11 000 米为深渊。要使中国在深潜方面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须尽快研制出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 水器。在“蛟龙”号研制的基础上,“彩虹鱼”号向 11 000 米深渊极限发起了挑战。 根据“彩虹鱼”项目总体设计,探秘深渊将是协同作业:以“彩虹鱼”号万米级全海深 载人潜水器为核心,配备 1 台无人潜水器、 3

32、台着陆器和 1 艘 4 800 吨级的科考母船“张謇” 号。 这些科学设备共同构成我国全海深的“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 凭借这一世界领先 的实验室,科学家可以对全球 26 条 6 500 米以下的深渊海沟开展系统的科学普查,获取珍贵 的深渊资源样本,建立深海生物 DNA 数据库,从而带动深渊生命科学、 深渊地质与资源科学研 究的开展。 然而,探索万米以下的海底世界绝非易事。试想一下,下潜深度达到 11 000 米是一种什 么体验?如果把珠穆朗玛峰放在沟底,峰顶都不会露出水面。那里的海水寒冷刺骨,黑暗无边 无际,还要承受约 1 000 个大气压的压力这样的压力足以摧毁大部分科考设备。因 此,

33、“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需要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 正在研制的“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望成为国际上首个作业型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与 7 000 米级的“蛟龙”号相比,万米级“彩虹鱼”号在外形设计、制造材料、设备抗压能力、 电力系统等方面均需升级换代,提升各项性能。 根据设计方案,与胖鲨鱼外形的“蛟龙”号在 海里垂直下潜不同,“彩虹鱼”号呈瘦长的鱼雷状外形,在海里将采取 45 度倾斜下潜的方 式。 由于抗压能力要求高,“彩虹鱼”号载人舱的制造材料也与“蛟龙”号不同,需要使用优 于目前常用的高强度钛合金的新型材料马氏体镍钢。在稳定翼、舾装系统、声学控制系 统、 通信系统等方面,“彩

34、虹鱼”号均需提升相应的耐压性能。 在电力系统方面,“彩虹鱼” 号正在研制寿命更长、动力更大的锂电子电池。 2015 年 9 月,“彩虹鱼”号万米级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在南海海域完成海试,最大潜深 为 4 328 米,标志着我国探秘“万米深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按照设想,2016 年,无人 潜水器和着陆器将利用新的科考母船去冲击马里亚纳海沟;2018 年,完成载人潜水器研 制;2019 年,力争让中国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研究。 万米级深渊科技流动实验室建成后,将具备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深海载人潜水器所 没有的万米深渊作业功能,能够填补我国在深渊科技这一前沿技术领域的空白,提升我国开 展大

35、洋深海交叉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占领世界深渊科技研发的制高点。 (取材于张欣、张建松等的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关信息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面向海洋深渊区开展科学考察 B.是全海深“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 C.需要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 D.目前尚未完成研制 7.根据材料三,与“蛟龙”号相比,不属于 “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特点的一项是 ()(2 分) A.外形呈瘦长的鱼雷状 B.垂直下潜 C.使用新型材料 D.抗压能力更强 8.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从“蛟龙”号到“彩虹鱼”号,我国载人深海潜水事业的 发展有哪些

36、特点。(5 分) 文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种子萌芽从汲取水分开始,种子首先膨胀,胚部接着生长。发芽就像分娩,一旦启动就 是个不可逆的过程,因此发芽的时机攸关生死,种子早已演化出各式各样的手段找对时机。 杨 树和柳树的种子寿命极短,若没有在散播后几个小时内找到湿泥地,就会死亡。热带雨林中, 许多树木结的大型种子如果没有在几周内发芽,就会腐败。 对这些物种来说,要掌握正确的发 芽时机,得先掌握正确的结子时机,因为种子一旦成熟,保存期限是很短的。 一年中,若季节气候对种子来说太干燥或太寒冷,不利于发芽,种子就进入休眠,等待不 适宜的气候过去。 如果将植物行为以精巧度衡量,扁蓄的发芽

37、行为只有初级程度。扁蓄是长在耕地和花园 中的杂草,种子先天为休眠型,未经冬天不会发芽。土壤中的种子在冬季感受到低温,打破休 眠状态,预备好在春天来临、 土壤回暖时发芽。 没有在五月发芽的种子,又逐渐进入休眠状态, 静待另一波寒意来临,准备好再次发芽。 扁蓄的行为其实相当合理,称为初级程度好像不太公 平,更何况相似的植物还不少,许多杂草也有依季节循环的休眠期和发芽期。 另一种相当常见的杂草则要比扁蓄技高一筹,那就是羊腿藜。羊腿藜在年初结不休眠的 种子,产季时则结休眠的种子。有了年初生产的种子,这年的羊腿藜就有更多子代,后来所结 的种子则安然保存至明春。 一年生植物的种子发芽机制就更精巧了,这些植

38、物会打赌冬天冷不冷。许多冬季一年生 植物,像雀麦草,都是在秋天发芽,这样做的风险是冬天的寒霜很可能冻死幼苗。但如果存活 下来,就有了回报,因为比起其他春天才发芽的种子,这些幼苗抢先一步发育成长,能长得比 较大,结的种子也多得多。 冬季一年生植物也懂得分散风险,让部分种子在冬季休眠、 春天发 芽。 比起熬过冬天的幼苗,这些春天发芽的种子长出的植株比较小、 结的种子也比较少,但是 存活的概率通常大一些。 由于某几年的冬天比较冷,某几年比较不冷,所以有时不休眠种子长 得好,有时休眠种子胜算大。 目前为止所谈的发芽行为,精巧程度都还不及格。种子还能从其他线索得到更精确的讯 息,以决定什么时候发芽。 许

39、多像莴苣一类的种子,对光很敏感,在黑暗中不会发芽,即使温度 和湿度都很恰当。 这样的机制可以避免那些被埋得很深的、 没有机会到达土壤表层的种子发 芽。而只要一丝阳光,就能让种子自休眠中苏醒。替菜圃翻土会让阳光传递讯息给土壤中许 多对光敏感的杂草种子,让它们知道接近土壤表层了。 很多种子的招数更了不起。 植物可借由远古演化而来的光感受体(即光敏素分子)感知光 线。光敏素分子有两种形式,可彼此转换。一种称为 Pr,吸收红光后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称为 Pfr,Pfr 吸收远红光后再转回 Pr 型分子。Pr 对 Pfr 的比率是由接收多少这两种不同波长的 光而定。 这种 Pr 对 Pfr 的比率提供了地

40、方环境的讯息,对植物来说极为重要。 未被遮蔽的 日光,红光/远红光的比率为 1,然而,阳光穿过树叶后,大部分红光为树叶吸收,这时比率远 小于 1。植物透过 Pr 对 Pfr 比率能侦测到光的改变。由此,植物利用光敏素察觉邻近植物的 位置,调整自己的生长以避开邻近植物。同样,种子如果暴露在透过叶子照射的阳光中,就不 发芽。与其在其他植物的遮蔽下发芽、长出难以存活的幼苗,还不如维持休眠状态。 光敏素有个缺点,就是在黑暗环境中无用武之地。因此只有位于土壤表层或接近表层的 种子能加以利用,侦测竞争对手是否环伺在侧。 不过还有另一种线索,能让深埋土中的种子知 道上方有没有一线生机。土壤表层的植物,例如草

41、类,就像一层隔绝物,调节土壤内种子感受 温度的范围。光裸的土壤表层没有这层隔绝物,所以底下的种子会感觉到强烈的温度起伏, 许多种子就从这种温度起伏中得知土壤表面是光裸的。如果感受到温度起伏,种子就会在春 天发芽;而如果感受到的温度很平稳,没有高低起伏,种子就不发芽。 (选自英乔纳森西尔弗顿著、徐嘉妍译种子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14 年,有删改) 1.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4 分) 2.作者认为有些种子发芽行为的精巧程度还不及格。请写出这些种子的发芽行为。(6 分) 3.翻土可以除掉土壤表层的杂草,但是翻动过的土壤有时反而长出更多的杂草。请用文中观 点解释这种现象。(5 分) 文

42、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罗哲文(19242012),中国古建筑学家。下面是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在罗哲文先生 生前对他的访谈节选。 主持人:在您选择职业的年代,建筑学可算是一种不入流的行当,您为什么选择了学习建 筑学? 罗哲文:从我当年进入营造学社学习建筑到现在,按一般老百姓的话,可以说我和建筑学 有缘分,或者说这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说偶然,是因为抗战时期,营造学社迁到了我 的老家四川宜宾,要是迁到别的地方去了,我这辈子可能就不会做这个工作了。说必然,是因 为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我还很喜欢工艺、画画什么的。 主持人: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是您的老师,您现在所从事的古建筑保护研

43、究,有哪 些观念是梁先生带给您的? 罗哲文:他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新建筑要“中而新”,就是说既要中国式又要有新创造。 他这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我现在也在宣传,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 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有创新。 梁思成先生临终前嘱托我“文物保护的事情,你一定 要做好”,这个重托我一直记在心里,永远也不敢忘掉。 主持人:2003 年,您在近 80 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罗布泊。很多人都说,您是穿越罗布泊 年龄最大的人。您为什么要在这样的高龄做这样的事? 罗哲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去考察和寻访汉长城。几十年前,我刚接触到长城的时候,看 到一些关于长城的书,其中一本写了从玉门关到

44、库尔勒的这段长城,并说这段长城跟玉门关 以东的长城不一样。从那时起我就想亲自来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主持人:考察这段长城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罗哲文:这段长城对研究整个长城来说太重要了,绝对不能缺了这一块儿。 过去曾经有个 错误的说法,认为长城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但我认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 见证。汉武帝的时候,打通了丝绸之路,那时的长城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所以到了 新疆库尔勒以西,城墙就没有了,修建了一个一个烽火台。当时丝绸之路上荒无人烟,来往的 商旅不可能带够整个行程的粮食。此外还有马匹的问题,到了烽火台,商旅可以补充粮食,更 换交通工具。 主持人:到目前为止,您跟

45、长城打交道有多少年了?一共去过长城多少次? 罗哲文:我跟长城打交道快 60 年了。 像八达岭、 山海关,去的次数都记不清了,可能有一 百次以上了。 主持人:实地考察中,您有没有遇到过危险? 罗哲文:遇到的太多了。 十多年前我去考察长城,那儿有个地方非常危险,人很难攀上去, 我上去的时候还背着相机,结果脚下一滑,差一点摔下去没命了。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都称您是中国古建筑方面的一代大师了。 罗哲文:这个我不敢当,不能说是古建筑大师,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觉得自己就是沧 海一粟,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 主持人:对于年轻一代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人,您觉得他们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罗哲文:我觉得基本技术一定要

46、学到。搞建筑首先你要画出图来,所以画图功夫一定得 有。 写文章介绍建筑的结构,你得有基本勘察文献的能力。 当时我们做研究,从哪一本书上看 到可以引下来的资料,都必须要查原书,不能不经考证就用。像这种基本功年轻人要学,不能 偷巧。必须认真,首先要把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学好。 主持人:在古建筑保护中,您最担心、最忧虑的事情是什么? 罗哲文:最担心的就是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我认为工匠特别重要,没有工匠 不行。另外就是材料,可是现在很多人忽略了这一块儿,很多工艺失传了。 主持人:您搞了一辈子古建筑研究,在您看来,建筑是什么? 罗哲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外国人管它叫石头的史书,我说是木石的史书。

47、中国建筑跟 外国的还不一样,外国的建筑主要是石头,我们中国主要是木建的,所以是木石的史书,是一 个综合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 历史有两个历史,一个是文字的历史,还有一个是实物的历史。 缺少了实物,就没有东西验证文字的历史了。所以文物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的见证。 (选自大家,商务印书馆,2005 年,有删改) 1.概述罗哲文先生研究汉长城的过程和结论。(4 分) 2.在古建筑保护上,罗哲文先生持哪些看法?(5 分) 3.访谈呈现了一代大师罗哲文先生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逐层分析。(6 分) 答案答案 题组题组 1 1 文 1 1.答 D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答 B 给 1 分;答 C

48、、E 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项,“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 重要转折”说法不准确,文中“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只是他个 人的感觉。C 项,“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错误,这是陈忠实受到刺激后的真实体 验,是一种正确的判断。E 项,“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错误,陈忠实的文学 生涯是有曲折的。 2.他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一样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 他认识到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他认为自己是在 1985 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

49、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回到原文,找到题目的对应 信息。细读全文可以发现,文中第三段中说“小说写于 1985 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 份”。然后可以以此为基点从上下文中寻找关键信息。这里的小说指的是蓝袍先生,陈 忠实在蓝袍先生中表达了要从赵树理、柳青的作品特色中剥离出来,形成自己的风格的 愿望;1985 年,他出访泰国,第四段中明确说他“痛感自己需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由 此即可得出答案。 3.他的小说艺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他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审美境界在 20 世 纪的中国是无可取代的;他的作品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文学

50、经典。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回答此题,重点要理解这个句子。 结合文章来看,“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指的应该是陈忠实的作品;“永留人间”指的是虽然 陈忠实去世了,但他的作品却永留人间。 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考虑陈忠实作品的重要 性。细读原文可以发现,对于陈忠实作品重要性的评价主要在相关链接中。筛选其中的重 要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4.“剥离”和“寻找”是辩证关系。剥离的结果带来寻找的可能,而寻找的冲动激发剥离的 愿望。 从赵树理和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寻找到马尔克斯、 王蒙等新的文学营养;从中山装 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中剥离,寻找到西装所代表的面对世界的契机;从“典型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专题3 实用类文本阅读 (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