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选择性必修1、2、3共5册教材核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汇编(全面必备!).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1688709 上传时间:2021-08-27 格式:DOCX 页数:159 大小:69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选择性必修1、2、3共5册教材核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汇编(全面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9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选择性必修1、2、3共5册教材核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汇编(全面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9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选择性必修1、2、3共5册教材核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汇编(全面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9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选择性必修1、2、3共5册教材核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汇编(全面必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9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选择性必修1、2、3共5册教材核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汇编(全面必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9页
亲,该文档总共1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59 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选 择性必修 1、2、3 共 5 册教材核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汇编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按课标整理) 课标一早期中华文明 一、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 (1)概念:距今约 300 万年距今约 1 万年,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文化遗存:距今约 170 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 70 万至 20 万年的北京人。 (3)社会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2.新石器时代 (1)概念:从距今约 1 万年前开始,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文

2、化遗存 代表文化地区社会生活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彩绘陶器,种植粟 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 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种植水稻,养蚕缫丝 龙山文化黄河流域黑陶 红山文化辽河上游 玉器,祭坛和神庙 良渚文化长江下游 3.原始社会组织 (1)阶段划分: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十分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 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二、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1.夏商西周的政权更迭及政治制度 (1)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最后一个

3、王桀,暴虐无道。 第 2 页 共 159 页 中央: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 (2)商朝:约公元前 1600 年,汤建立,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最后一个王是纣。 中央: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地方:实行内外服制。 (3)西周: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 841 年,“国人暴动”“共 和行政”。公元前 771 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了“天子诸侯 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解决了

4、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 产分配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2.商周的经济 (1)农业: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生产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商和西周的土地 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2)手工业: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3.文化:商朝的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4.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特征 (1)政治: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 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管理比较松散。实行“世卿世禄”制,国家官 职由氏族贵族世代承袭。 (2

5、)经济:进入青铜时代,但生产力水平仍较低,生产工具主要是木石工具。实行奴隶制,进行集体劳动。 (3)思想:有浓厚的鬼神迷信和原始宗教色彩,统治阶级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民本思想。 课标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 1.列国纷争 (1)表现 “春秋五霸”: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霸权,这一时期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统称 为“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影响 初步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民族交融。 兼并战争中,各诸侯国纷纷改革变法,推动了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变。 第 3 页 共 159 页 2.华夏认同: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戎

6、狄蛮夷等族逐渐融入,华夏族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的进步 (1)铁制农具开始使用。 (2)牛耕推广。 (3)兴建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郑国渠、芍陂。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繁荣。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不少 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1.目的:富国强兵。 2.结果: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3.代表:秦国的商鞅变法。 (1)时间:公元前 356 年。 (2)内容 经济“废井田,开阡陌”,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政治奖

7、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社会管理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3)影响: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使秦 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1.孔子和老子 (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核心观念是“仁”,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 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同时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 提出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2)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唯物史观:“道”是天地万物的

8、本原,追求天人合一。 辩证法: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 政治: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第 4 页 共 159 页 著作:后人将其思想整理为老子一书。 2.百家争鸣 (1)历史背景 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 阶级:新兴的士阶层崛起。 政治: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 (2)重要派别 派别代表主张 儒家 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 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 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 阴阳家邹衍提出“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 墨家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的政治主张 法家韩非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

9、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3)影响 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 响深远。 课标三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一、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1.秦统一的条件 (1)人民愿望: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2)经济需求: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带来的阻碍。 (3)地理条件: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4)个人条件: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5)综合国力:商鞅变法后,秦国奖励耕战,日

10、益强盛。 2.统一过程:从公元前 230 年至公元前 221 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 定都咸阳。 3.巩固统一的措施 第 5 页 共 159 页 (1)政治: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 皇帝制: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权独尊。 中央: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主管军务);九卿分 掌具体事务。 地方:郡县制:设郡、县两级行政机构,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 管理民众和治安。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

11、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 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 (3)统一的意义 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的基本版图。 确立的政治体制,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4.秦的速亡 (1)原因 秦的暴政使社会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反秦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项羽、刘邦等领 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 (2)结果:公元前 207 年,刘邦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二、西汉与东汉的统治 (一)西汉的统治 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 202 年,刘邦建立汉

12、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西汉初期的统治 (1)政治 中央: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地方: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体制。 王国问题初步解决:汉景帝“削藩”和平定“七国之乱”。 (2)经济: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 (3)思想: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3.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 (1)政治 第 6 页 共 159 页 设置中朝,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 颁行“推恩令”,成功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实行察举制,确立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设置刺史,负责对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巡视监察。 任用酷吏,严厉打击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2)经济 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实行盐铁官营,由

13、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平抑物价。 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3)思想:尊崇儒术,设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4)稳固边疆开拓疆域 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 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丝绸之路)。 公元前 60 年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二)东汉的统治 1.东汉的建立:25 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光武中兴 (1)措施: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

14、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 腐败;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重视儒学。 (2)结果: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3.衰落 (1)原因: 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党锢之祸”加剧了政治危机。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结果: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三)两汉的文化 第 7 页 共 159 页 领域时期代表性成就特点或历史地位(意义) 史学 西汉司马迁史记 (1)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 (2)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 东汉班固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

15、体断代史 文学汉代 汉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乐府诗很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五言诗东汉民间流行,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 科技 战国至 西汉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东汉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蔡伦改进 造纸术 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课标四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 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示意图 2.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1)条件: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 (2)原

16、因 北方人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3)影响 第 8 页 共 159 页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江南的开发促进了山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逐步交融。 3.北魏孝文帝改革 (1)时间:5 世纪后期。 (2)背景:北魏统一北方。 (3)内容 迁都洛阳,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 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改说汉语。 改鲜卑姓为汉姓。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4)影响: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

17、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 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形式 (1)民族迁徙:东汉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他们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 (2)联合斗争: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北方经济破坏,人 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从而使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3)友好往来:魏晋以来,我国北方出现过几次统一局面,在和平的环境中,各族人民频繁交往使民族大交 融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未断。 (4)少数民

18、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二、隋朝 1.建立: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统一:589 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3.经济建设活动 (1)广设仓库:广设物资仓库和水旱赈济的义仓。 (2)隋炀帝兴建洛阳城 (3)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三、唐朝 1.建立:618 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朝的繁荣 (1)唐太宗:国家出现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第 9 页 共 159 页 (2)武则天: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3)唐玄宗: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

19、开元盛世”。 3.民族关系 民族唐朝中央政府与各族的关系 突厥 贞观初年,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设置安西都 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回纥唐高宗时期,回纥出兵助唐 吐蕃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靺鞨唐玄宗册封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4.唐朝衰亡 (1)背景 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趋于腐败。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严重削弱唐朝的统治力量。 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2)灭亡:907 年,朱温废唐称帝。 (3)影响:出现了若干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 四、隋唐政治制度 1.选官制

20、度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概 念 由地方向中央推荐 人才为官的制度 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 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官职的制度 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 的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 续表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时 间 汉朝时期 曹魏创立,盛行于魏晋南 北朝时期 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太宗增 加考试科目, 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首 创武举和殿试。 标 准 德行和才能 初创时期重视家世、道德 和才能,西晋时期主要看 才学 第 10 页 共 159 页 重家世 特 点 地方官按德行和才能推 荐,中央经考试量才录 用 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 工具(实质) 相对公平 作

21、 用 否定了世官制,在一定 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 的需要 (1)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 人物的传统 (2)将评议权收归中央, 在 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 权 (1)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2)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3)加强了中央集权 趋 势 (1)选官方式(由举荐、评定等级授官逐渐发展到考试选拔官员)、选官标准(由家世逐渐发展到才学) 和选官权属(由地方逐渐收归中央)的变化 (2)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2.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1)时间:隋唐时期。 (2)职权划分与权力运行机制 决策机构审议机构执行机构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起草诏令)(审核诏令)(负责执行

22、) 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作用:三省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专权,加强了皇权;三省 六部制是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对以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3.赋税制度 (1)租调制 时间:魏晋时期 内容: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 影响: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2)租庸调制 时间:唐初。 特点: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以庸(纳绢或布)代役。 第 11 页 共 159 页 作用: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

23、 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3)两税法 时间:唐朝后期 规定: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 次纳税。 作用: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它“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 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五、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1.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三教并立局面的出现: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本土宗 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 (2)三教开始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道教受到儒学

24、的影响, 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 (3)“三教合归儒”: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 教、道教的理论。 (4)三教并行政策: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 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 (5)复兴儒学: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唐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从维护封建 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6)反佛教斗争 背景: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

25、政府财政收入。 表现: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 治者几度灭佛。 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2.文学艺术 (1)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 各异的文学形式。 唐朝时期: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 第 12 页 共 159 页 (2)书法艺术 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世称“书圣”。 隋唐时期:颜真卿的颜体和柳公权的柳体最为有名。 (3)绘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

26、以顾恺之为代表,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他的代表作。 隋唐时期: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4)石窟艺术: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很多。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 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3.科技 (1)魏晋南北朝时期 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 3.141 592 63.141 592 7 之间。 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地理学: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2)隋唐时期 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雕版印刷术: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

27、历和书籍。 火药: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天文学: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 医学: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唐高宗时编修 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4.中外文化交流 (1)东晋的法显、唐朝的玄奘前往天竺取经,异域文化在很多方面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2)日本的高僧空海、唐朝高僧鉴真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3)日本、新罗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 课标五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一、宋初的政治和军事 1.北宋建立:960 年,赵匡胤建立宋

28、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 13 页 共 159 页 角 度 措施特点评价 中 央 (1)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 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2)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 (3)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 官 (4)扩大科举的规模 (1)分散各级机构 的权力;互相牵制, 加强监察制度 (2)中央直接掌控 地方部分权力 (3)崇文抑武 (1)这些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 央集权 (2)但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 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 的政治风气地 方 行政 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 州

29、 财政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军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监察 (1)设立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 控 (2)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 3.王安石变法 背景目的措施结果 (1)北宋财政危机和 边疆危机严重 (2)庆历新政失败 (3)1069 年,宋神宗 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加强国家的管理和 控制,达到富国强兵 的目的 富 国 方 面 (1)官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 款 (2)官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 营 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 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强 兵 方 面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 训练;逐渐恢复“兵农合一” 的征兵制 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 北 宋与西夏开战, 又以失败 告终 4.民族关系 (1)

30、宋辽关系:1005 年,北宋与辽签订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 (2)宋夏关系:1044 年双方达成和议,西夏保持帝号,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第 14 页 共 159 页 (3)宋金关系:1141 年绍兴和议,宋金之间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二、辽夏金元的统治 1.辽夏金的政治 政权建立时间民族建立者政治制度 辽916 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南、北面官;行营是国家政治中心 西夏1038 年党项族元昊模仿北宋、有本民族称谓的官职 金1115 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猛安谋克 元1271 年蒙古族忽必烈 2.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交通:修筑驿道,设立驿站。 (2)地方管

31、理:行省制度的设立。 概念: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设立: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 10 个行省。 影响: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较高;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3)边疆治理 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 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台湾: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置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 (4)民族政策四等人制 目的:保障自己的统治利益,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措施:“四等人制”。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3

32、.民族融合 (1)元朝时期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2)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 三、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1.经济的变化 (1)农业的发展 表现影响 耕种制度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有些地方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第 15 页 共 159 页 经济结构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作物种植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元朝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边疆农业边疆农业显著进步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2)手工业的发展 行业成就作用 制瓷业 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 众多特色瓷器 元朝烧出了青花瓷和釉里红 宋元瓷器大量出口海

33、外,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矿冶业 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东京的居民普 遍使用煤作燃料 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3)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市场: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边境: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货币:货币需求量剧增,纸币出现。 外贸: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重要财源。 城市发展: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 2.经济重心南移 (1)过程 唐中叶以来,南方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 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 北宋灭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2)影响 经济上

34、: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交通上: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开辟长途海运航线。 文化上:北宋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 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3.社会的变化 (1)原因 第 16 页 共 159 页 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 科举制度更加完善。 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 择偶标准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社会经济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土地政策的变化,租佃关系的发展。 (2)表现 门第观念的淡化。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国家对社会控制放松。 四、辽宋

35、夏金元的文化 1.儒学复兴 (1)背景: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 (2)目的: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3)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南宋的朱熹。 (4)内容 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人生目标是“存天理,灭人欲”。 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5)影响 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注重人的气节、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文学艺术 (1)宋词 原因:两宋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著名词作在社会上广泛

36、流传。 派别: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 (2)元曲 特点:包括散曲和杂剧,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意义: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代表作家:关汉卿、王实甫等。 第 17 页 共 159 页 (3)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4)书法: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5)绘画:以山水画最为突出。 3.科技 (1)宋朝 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出现爆炸型火器、管形射击火器。 造出了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沈括所著梦溪笔谈总结和记载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2)元朝 郭守敬:制作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

37、王祯:编撰的农书汇集北方和南方农业技术,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4.少数民族文字 (1)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还进行文学创作。 (2)金: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3)西夏: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 (4)元朝 蒙古秘史作为游牧民族自己撰写的历史,在史学史上具有特殊的价值。 八思巴字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课标六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 一、明朝的统治 1.明朝的建立:1368 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 2.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废

38、除宰相制度 目的:加强皇权。 影响: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设立内阁制度 原因:宰相废除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 设立:明成祖时。 第 18 页 共 159 页 权力: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 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 (3)宦官专权的出现 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 表现:获得协助皇帝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负责提督东厂和控制锦衣卫。 3.郑和下西洋 (1)概况:15 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率领船队先后 7 次远航海外,访问了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39、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评价 积极: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 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消极: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 4.戚继光抗倭 (1)背景:日本海盗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 贸易;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 (2)结果:在抗倭斗争中,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 连续重创倭寇。 5.西方的侵扰 (1)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

40、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 (2)表现 16 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6.边疆治理 (1)明蒙关系 为防御蒙古人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 1571 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 维持了和平局面。 (2)经略西藏 封授给当地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 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 第 19 页 共 159 页 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3)招抚东北: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7.明清易代 (1)清朝

41、建立 16、17 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1616 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 1636 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2)明清易代 1644 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 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 经过 20 多年的战斗,清军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二、清朝的统治 1.清朝君主专制的措施 (1)皇帝独断大政: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对地方具体事务详加过问,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2)奏折制度 内容: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

42、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 节。 影响: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 官僚机构的控制。 (3)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任。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 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4)大兴文字狱 概况: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 影响: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2.疆域的奠定 (1)台湾的收复和统一 1662 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4 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2)签订尼布楚条约 背景:17 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

43、我国黑龙江流域。 第 20 页 共 159 页 结果:1689 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 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平定蒙古 1757 年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 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被平定。 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4)设立伊犁将军:1762 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5)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尊号,康熙时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 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 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1793

44、 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 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 (6)边疆统治的特点 清朝政府专设理藩院管理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 的稳定。 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3.统治危机的初显 (1)背景:清朝由盛转衰。 清朝人口膨胀迅速。 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 (2)表现 政治危机:农民起义屡屡爆发;白莲教大起义。 外部危机: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3)对策

45、闭关自守 概况:清朝起初指定四处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受到严格约束,由官府特许 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 影响: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三、明清经济 第 21 页 共 159 页 1.农业的发展 (1)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2)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 2.手工业的进步 (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2)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产生: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表现: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

46、较大规模的生产。 发展: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 3.商品经济繁荣 (1)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2)商帮出现,如徽商和晋商。 (3)工商业市镇兴起,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4.经济局限表现 (1)就全社会来说,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2)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四、思想领域的变化 1.陆王心学的产生 (1)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2)核心: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 (3)评价 强调主

47、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2.李贽的反传统思想 (1)内容: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2)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3.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 (1)背景: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 (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 。 第 22 页 共 159 页 顾炎武、王夫之: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顾炎武还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西学东渐:一

48、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 了西方科技知识,包括地球和各大洲、大洋等地理概念。 五、文学艺术 1.小说繁荣 (1)背景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政治黑暗,官场腐朽 印刷术的进步,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2)成就 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各自创作的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 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明朝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别是神话小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 清朝中期由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2.戏曲 (1

49、)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 (2)昆曲:舞台演出方面,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流行。 (3)京剧: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 剧,并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六、科技 1.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等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技进行了总结。 2.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3.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课标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一、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年) (1)背

50、景 第 23 页 共 159 页 中国:政治上,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科技落后,资 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上,理学占统治地位,天朝上国盲目自大,文化专制;外交上,海禁政策,闭 关锁国;军事上,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武器主要是冷兵器。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英国: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完成了工业革命;思想上,启 蒙思想,自由主义;外交上,对外侵略扩张。 (2)原因 客观原因:清王朝闭关自守,故步自封。 根本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1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第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选择性必修1、2、3共5册教材核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汇编(全面必备!).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