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2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修第一册互动课件: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ppt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1709762 上传时间:2021-09-0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8.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2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修第一册互动课件: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新教材)2022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修第一册互动课件: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新教材)2022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修第一册互动课件: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新教材)2022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修第一册互动课件: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新教材)2022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修第一册互动课件: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第5 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 的必要前提。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的必要前提。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秦汉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秦汉以来,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始终围绕着君主专制的加强、中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始终围绕着君主专制的加强、中 央集权的强化而不断变化,

2、是巩固王朝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央集权的强化而不断变化,是巩固王朝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 段,更体现出了中国古人在国家制度创新与社会治理方面的卓越段,更体现出了中国古人在国家制度创新与社会治理方面的卓越 智慧。智慧。 你知道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有哪些重大的创新吗?你知道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有哪些重大的创新吗? 1.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 2.2.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1.1.了解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历程,从了解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3、科举制的演变历程,从“历史解释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角度认识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的演变趋势和历史意义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的演变趋势和历史意义 2.2.搜集有关中国历代王朝对官员考核和监察的基本史料,从搜集有关中国历代王朝对官员考核和监察的基本史料,从“史料实证史料实证”角角 度认识古代中国官员的考核和监察对加强中央集权的深远影响度认识古代中国官员的考核和监察对加强中央集权的深远影响 3.3.探讨古代选官制度和官员考核、监察制度的历史价值,从探讨古代选官制度和官员考核、监察制度的历史价值,从“家国情怀家国情怀”角角 度认识官员的选拔、考核和监察对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度认识官员的选拔、考核和监察对国

4、家治理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让我们一起 吧!吧! 进进走走课课堂堂 一、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一、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官员选拔官员选拔 (1)世官制:西周至春秋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世官制:西周至春秋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2)举荐和军功授爵制举荐和军功授爵制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争霸图强。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争霸图强。 方式: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方式: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5、 (3)“以法为教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吏为师”制度:秦统一后,向官吏学习律制度:秦统一后,向官吏学习律 令而为官。令而为官。 (4)察举制察举制 选拔方式: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选拔方式: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 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 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 特点:分为常科和特科。常科为岁特点:分为常科和特科。常科为岁 举,有人数限制,有具体标准。特科举,有人数限制,有具体标准。特科 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 作用: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作用: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5)九品中正

6、制九品中正制 背景:东汉末年政治和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背景:东汉末年政治和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 开始:开始: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 内容: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将州内容: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将州 郡士人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郡士人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作用: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作用: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后来逐渐形成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的局面。

7、的局面。 【情境探究】根据材料分析九品中正制的影响。【情境探究】根据材料分析九品中正制的影响。 (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 材料一:宋书记录了实行九品中正选官制度的这种最初目的材料一:宋书记录了实行九品中正选官制度的这种最初目的“盖以论人才优劣,盖以论人才优劣, 非为世族高卑非为世族高卑”。 材料二材料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 僚。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左思【魏晋】咏史左思【魏晋】咏史 材料三:至南北朝材料三:至南北朝君主为了改变门阀势盛,威

8、权下移的局面,开始启用寒庶,典君主为了改变门阀势盛,威权下移的局面,开始启用寒庶,典 掌机要。标准由出身门第变为以文化考试为主,考试逐渐居于选用官制度的中心环节。掌机要。标准由出身门第变为以文化考试为主,考试逐渐居于选用官制度的中心环节。 阎步克自选集阎步克自选集 在初期起到了选贤举能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东汉以来在初期起到了选贤举能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东汉以来 州郡名士荐举的局面。州郡名士荐举的局面。 仅按门第高低选官,成为门阀士族把持仕途的工具,激起社会矛盾,仅按门第高低选官,成为门阀士族把持仕途的工具,激起社会矛盾, 也不利于中央集权,促进了科举制的产生。也不利于中央集

9、权,促进了科举制的产生。 2.官员管理官员管理 (1)考核制度考核制度上计制上计制 时间:秦汉时期。时间:秦汉时期。 内容: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内容: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 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 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簿,上报中央。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簿,上报中央。 作用: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作用: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 演进: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虽然曹魏、西演进: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虽然曹魏、西 晋、北朝制定了相应考核法规,但大都流于形式。晋、北朝制定了相

10、应考核法规,但大都流于形式。 (2)监察制度监察制度 中央:秦汉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中央:秦汉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 地方地方刺史制度刺史制度 a.目的: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澄清吏治。目的: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澄清吏治。 b.内容:将全国划分为内容: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刺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刺 史品级不高,但权力很大,代表皇帝巡行郡国,依朝廷史品级不高,但权力很大,代表皇帝巡行郡国,依朝廷 规定的监察法规纠举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规定的监察法规纠举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 c.影响:巡视监察制度一直延续下来。影响:巡视监察制度

11、一直延续下来。 二二、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选拔制度:科举制选拔制度:科举制 (1)背景: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背景: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 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 (2)特点: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特点: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3)内容:分为制举和常举。制举是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常举每年举行,明内容:分为制举和常举。制举是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常举每年举行,明 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考试合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

12、考试合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 (4)发展:两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发展:两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取士不问家世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拔官,科举成为选拔官 员的主要途径。员的主要途径。 【情境探究】根据材料分析科举制对当时和后世有怎样的影响?【情境探究】根据材料分析科举制对当时和后世有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释)历史解释) 材料一: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材料一: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 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 王炳照中国科举制度研究

13、王炳照中国科举制度研究 材料二: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整,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结与巩固。材料二: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整,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结与巩固。 钱穆国史大纲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材料三: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 唐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五杂记唐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五杂记 材料四:材料四:“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 十余人也。十余人也。” ” 顾炎武顾炎

14、武 材料五:科举制度材料五: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 个遥远的榜样。个遥远的榜样。” ”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积极: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促进社会身份流动,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积极: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促进社会身份流动,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有利于加强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有利于加强 中央集权。中央集权。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有利于形成

15、尚文重学风气。有利于形成尚文重学风气。 消极: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摧残人才,培养人的奴性,不利于中国的近代消极: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摧残人才,培养人的奴性,不利于中国的近代 化。化。 知识阶层热衷追求功名利禄,科技研究缺乏人才,阻碍中国科学文化发展,使知识阶层热衷追求功名利禄,科技研究缺乏人才,阻碍中国科学文化发展,使 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2.考核制度考核制度 (1)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遣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遣 使到州县进行考察。使到州县进行考察。 (2)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为标

16、准,分为九等,依据考核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分为九等,依据考核 结果确定官员升降。结果确定官员升降。 (3)宋朝: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宋朝: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唐六典唐六典 3官员的监察官员的监察 (1)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 (2)宋朝承唐制设御史台,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宋宋朝承唐制设御史台,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宋 朝监察制度的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朝监察制度的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 台院台院 察院察院殿院殿院 御史台御史台 分工明确,构成一分工明确,构成一

17、 个有机的监察系统个有机的监察系统 中央中央 监察监察 谏院谏院御史台御史台 (1)(1)考核内容较全面:既考察显性的经济和社会指标,也注重对官吏道德才能的考核内容较全面:既考察显性的经济和社会指标,也注重对官吏道德才能的 评判。农林开垦、赋役征收、人口增加、社会治安等成为主要的考核指标,以评判。农林开垦、赋役征收、人口增加、社会治安等成为主要的考核指标,以 督促官吏励精图治,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督促官吏励精图治,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2)(2)考核对象合理分类:不仅中央朝廷的官吏要接受考核,而且对地方官和京官考核对象合理分类:不仅中央朝廷的官吏要接受考核,而且对地方官和京官

18、 采用了不同的考核体系。采用了不同的考核体系。 (3)(3)考核机构专业化:唐代出现最早的专门考核机构考核机构专业化:唐代出现最早的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宋代设审吏部考功司,宋代设审 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明代由吏部尚书和御史台都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明代由吏部尚书和御史台都御 史会同有关部门行使京察和外察之职。史会同有关部门行使京察和外察之职。 (4)(4)考核过程注重公开公正:宋代对京官的考核叫磨勘,意为检查复核,以防止考核过程注重公开公正:宋代对京官的考核叫磨勘,意为检查复核,以防止 申报不实或奖惩升降不妥。申报不实或奖惩升降不妥。 【拓展提升

19、】【拓展提升】认识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认识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 三三、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官员的选拔官员的选拔科举制科举制 (1)元朝:元朝:1314年恢复科举制,但时断时续。年恢复科举制,但时断时续。 (2)明清明清 形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形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 内容: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内容: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程序: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会试于乡试次年春天举行,殿试在程序: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会试于乡试次年春天举行,殿试在 会试后举行,考中者分别称会试后举行,考中者分别称“举人举人”“”“贡士贡

20、士”“”“进士进士”。 2.考核制度考核制度 明朝明朝 考满考满 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官员任现职满三年称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官员任现职满三年称“初初 考考”,满六年称,满六年称“再考再考”,满九年称,满九年称“通考通考”。 考考 核结果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是决定官员正核结果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是决定官员正 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 考察考察 包括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包括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 的京察,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的京察,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 清朝清朝考课考课 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

21、省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 文官文官 3官员的监察官员的监察 (1)元朝: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元朝: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 (2)明朝:都察院监察御史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给事明朝:都察院监察御史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给事 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 (3)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都察院的监察职能没有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都察院的监察职能没有 改变。改变。 【情境探究】阅读材

22、料分析监察制度的特点。【情境探究】阅读材料分析监察制度的特点。 (历史解释)(历史解释) 材料一:汉武帝派出的刺史,论职级只有六百石,却可弹劾了二千石的郡国长官。唐材料一:汉武帝派出的刺史,论职级只有六百石,却可弹劾了二千石的郡国长官。唐 代御史台成为一独立机构,所谓三省、六部、一台,监察权脱离相权。宋朝谏官脱离代御史台成为一独立机构,所谓三省、六部、一台,监察权脱离相权。宋朝谏官脱离 了门下省,变成了秃头的,独立的,不再隶属于宰相了。地方设通判,直隶皇帝。了门下省,变成了秃头的,独立的,不再隶属于宰相了。地方设通判,直隶皇帝。 材料二:唐朝规定,一个官吏必须有地方行政官的经历,才能到中央担任

23、监察官吏。材料二:唐朝规定,一个官吏必须有地方行政官的经历,才能到中央担任监察官吏。 宋朝规定,凡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为御史。在选拔监察官时特别重视文化素质宋朝规定,凡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为御史。在选拔监察官时特别重视文化素质 ,其中,其中 绝大部分为进士出身。绝大部分为进士出身。 材料三:材料三:“ “ 当是时当是时, , 东厂番役横行东厂番役横行, , 所缉访无论虚实辄糜烂所缉访无论虚实辄糜烂民间偶语或触忠贤,民间偶语或触忠贤, 辄被擒谬,甚至剥皮,刮舌,所杀不可胜数,辄被擒谬,甚至剥皮,刮舌,所杀不可胜数, 道路以目。道路以目。 ” ” 垂直管理,组织独立垂直管理,组织独立, ,以轻制重;选

24、拔严格,文化素养要以轻制重;选拔严格,文化素养要 求高;随着皇权的膨胀,监察机构的权力也随之提高,甚求高;随着皇权的膨胀,监察机构的权力也随之提高,甚 至被任意扩大或滥用,从而使监察制度畸形发展。至被任意扩大或滥用,从而使监察制度畸形发展。 中中 国国 古古 代代 官官 员员 的的 选选 拔拔 与与 管管 理理 1.云梦秦简置吏律中规定:任用吏或尉,在已正式任命以后,才能令云梦秦简置吏律中规定:任用吏或尉,在已正式任命以后,才能令 他行使职权和派往就任;如有不应任用而敢先行使职权,以及私相谋划而他行使职权和派往就任;如有不应任用而敢先行使职权,以及私相谋划而 派往就任的,依法论处。这一规定旨在

25、派往就任的,依法论处。这一规定旨在() A.强调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强调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 B.提升基层官吏的责任意识提升基层官吏的责任意识 C.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 D.防止结党营私在地方出现防止结党营私在地方出现 C C 2.汉初察举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汉初察举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 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这一制度的实施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这一制度的实施() A.有助于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官员有助于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官员 B.推动了贵族政治彻底终结推动了贵族政治彻底终结 C.使得地方政府完全控制

26、了用人权使得地方政府完全控制了用人权 D.保证了官员队伍廉洁高效保证了官员队伍廉洁高效 A A 3.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社 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据此 判断,这一制度是判断,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度世官制度 B.察举制度察举制度 C.刺史制度刺史制度 D.科举制度科举制度 4.太平广记记载:太平广记记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

27、际,缙绅 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由此可知,进士科由此可知,进士科() A.注重品德考察注重品德考察 B.获得社会尊崇获得社会尊崇 C.突出门第出身突出门第出身 D.发展日趋完善发展日趋完善 D D B B 5.清代的监察官多由在任的京官和在外知县等政绩卓异者,经内外大员清代的监察官多由在任的京官和在外知县等政绩卓异者,经内外大员 保举,考试合格入选。一般要求京官历俸两年、外官历俸三年。由此可保举,考试合格入选。一般要求京官历俸两年、外官历俸三年。由此可 见清代见清代() A.监察官员选拔严格监察官员选拔严格 B.构建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构建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C.监察官员地位崇高监察官员地位崇高 D.注重对监察官员的经费投入注重对监察官员的经费投入 A A 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 的苦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2022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修第一册互动课件: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ppt)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