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8 页 【新教材】 统编版 (2019)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1 国 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时间:7575 分钟分钟满分:满分:100100 分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1515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3 3 分,共分,共 4545 分分 1.布币是由古代农具演变出来的,这种农具曾有出土,和初期的空首布(币)一模一样。刀 币也和殷墟出土的刀一样。环钱和殷墟出土的纺轮形制相似。据此可知,货币的演变() A.起源于艺术想象B.与生产生活相关C.推动了经济发展D.得益于铸铁进步 2.南朝为解决财政困难而铸造不足值的“沈郎钱”,另外还铸造“永
2、光二铢”等虚价大钱, 并且允许民间滥铸轻薄的鹅眼钱、环五铢钱等小钱。而北朝发行的货币,大小轻重不一,大 型者多为政府铸造,小型者多为民间私铸。由此推知,南北朝时期() A.“大一统”的形势遭到削弱B.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劣币泛滥加剧了社会动荡D.货币体系呈现出灵活多样性 3.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到明朝中期,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 遍,清朝用银之势已不可遏制。这主要说明当时() A.资本主义萌芽快速发展B.商业发展推动白银普遍使用 C.中央的控制力遭到削弱D.白银等矿产被大量开采出来 4.1935 年实行“法币政策”,规定自 1935 年 1 月 4 日起,停止
3、使用银元,改用法币(中央 银行发行的纸币),这在当时() A.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B.造成严重通货膨胀 C.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5.1948 年 12 月 1 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开始发行第一套统一的人民 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 规定比价逐步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 A.适应了解放区建设的需要B.结束物价连年暴涨局面 C.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D.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6.1931 年 9 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到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 几乎所有国家都放
4、弃了金本位制, 逐渐形成英镑区、 美元区和法郎区。 这表明 () A.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B.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 C.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D.英、美、法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7.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元也被称为“美金”,美国原财政部长福勒曾说“各个行星围 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第 2 页 共 8 页 A.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B.美元与马克挂钩,马克与其他货币挂钩 C.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D.美元与白银挂钩,各国货币与白银挂钩 8.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书社”,“以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也就是把村社的户口、土地 写画在版上
5、。书于“版图”的村社也就被称为“书社”。“书社”的出现() A.加重了农民负担B.便于政府征收赋税 C.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D.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9.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人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 改行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 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A.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B.完成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10.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 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A.
6、商品经济快速发展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11.一条鞭法实行后,一些地区曾出现“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的现象,这反 映了一条鞭法() A.计亩征银,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摊丁入亩,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按亩纳税,打击了土地兼并的现象D.赋役征银, 从根本上改变了重农抑商的观念 12.南宋初年,政府加强农业管理,清理土地,规范赋税,出现了土地赋税造册制度。明朝 建立后清丈土地,核定天下田赋,其数额记入黄册,即户口册中,其后进一步将全国的土地 详细登记,编制成鱼鳞图册。由此可见,明代() A.开始实行以资产为标准的税制B.土地清理与户籍管
7、理相分离 C.基于土地的赋税管理逐步规范D.赋税种类由繁多到逐渐减少 13.1885-1892 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 38.5%下降到 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 和关税收入由 36.7%上升到 43.2%,其中关税收入平均每年上升 3.8%。这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B.当时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D.清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 14.1843 年, 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1950 年, 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与外国 商品竞争。”这一变化() A.有利于实
8、现关税自主B.结束了外贸入超局面 C.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D.加剧了中外民族矛盾 15.按照“税负从低、优惠从宽、手续从简”的原则,1980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 第 3 页 共 8 页 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该法颁布的主要 原因是() A.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B.解决外籍人士个人所得税问题 C.利用外资和技术发展经济D.计划经济体制下税制弊端严重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 3 题,共题,共 55 分。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材料一材料一 清初沿用明朝“一条鞭法”,商品交换频繁,但弊病日益突出:满清
9、入关后疯狂圈 占汉人土地,农民因土地被圈占变成无业游民,社会治安恶劣。“丁额无定,丁银难收”造 成钱粮亏空。1701 年,宁波府“黯民倡照地派丁之说,与巨室相持”。为缓和矛盾,康熙 年间提出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即位后,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1723 年,全 国推行“摊丁入亩”,具体做法是废除人头税,把一县的丁役银钱总额分别摊入每亩土地, 从土地田赋中征收。此法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控制人口流动,增加财政收入。但由于放 松了对人口的控制,使得人口急剧增长,生产力发展受阻,生产资料的增长无法满足人口激 增,定额的赋税使农民的隐形负担加重。而大量自耕农得以生存下来,对封建制度有很大适 应力
10、,忙于生活资料的生产,导致社会商品率的降低,且手工业处于服从地位,对资本主义 关系有较大排斥性。本质仍然是加强封建王朝统治的工具,无法达到质变。它摆脱不了以往 税制改革偏离初始方向的怪圈,实施过 程中人民的负担根本没有得到任何减轻,甚至是增 加。 摘编自王人骏、曲伟叶清朝“摊丁入亩”制度探微等 材料二材料二 1853 年,清政府按惯例允许地方带兵大员自筹军饷,厘金制度应运而生。它 最初只是一种地方劝商捐助经费的临时筹饷方法, 对镇压各地起义发挥了一定作用。 半年中 厘金一项收款达 2 万贯, 缓解了当时的燃眉之急。 1862 年演变成全国性具有商税性质的制 度,虽有税的性质,但实质是一种费。其
11、缺陷主要表现为名目繁多、抽厘行为不规范。同时, 地方各自为政,自定章程,致使征收率不一,越来越高,泛滥成灾,直接影响了民间资本主 义经济的兴起。 由于厘金税征收对象多为日用百货, 征收方法采取过一卡征一税的方法, 1931 年因“对于贸易是巨大的障碍”被裁撤。 摘编自郑备军、顾健耀中国近代裁撤厘金与当前税费改革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述清朝实施“摊丁入亩”政策的背景。(9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厘金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比较与“摊丁入亩”的相同之处。(9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材料一材料一 唐中叶是中国税制史上赋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两税法的实施,一举
12、改变了 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使田赋在整个赋税总额中的比例顿然突出。宋朝建立以后,情况发生 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削减。与此同时,商税急 第 4 页 共 8 页 剧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农业税的削减是相对商税的 剧增而言的,但就农业税本身来说,终两宋 300 余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 下降。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社会不存在纳税人或纳税人组织与官府争夺税权的斗争,大至 赋税结构的演变,小至某项税额的增减,一概由官府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偶然出现 商税超过农税的现象自然是官府控制的结果。 摘编自顾銮斋中西中古社会赋税
13、结构演变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材料二 洪武年间,政府对田赋进行了货币化,而清朝初年将径役、田赋折银征收。田赋折 征将税粮改折白银,官定的折征价格低于市场价格,这也就意味着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明 初,部分州县官田与民田的税率相差悬殊,政府通过调整税率、折征以及加耗等方式提高了 民田的负担、降低了官田的负担,使得地方田赋的税率趋于公平。明代“一条鞭法”、清代 “摊丁入亩”等改革实现了徭役上的均平,实现了所有徭役折银后的役银全部照田征税。 摘编自马海涛等“黄宗羲定律”:我国古代“并税式”赋税改革回顾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宋至明清时期赋税改革的主要特点。(9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
14、识,分析推动唐宋明清时期赋税改革的原因。(9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 分) 材料一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 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 10% 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粵海 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材料二 1843 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 据这个税则, 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 出口税率一般也 比过去降低。 此后, 列
15、强利用协定关税权, 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 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三材料三 1950 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 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 。 在海关税率方面, 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 “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 70 余 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9 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950 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
16、意义。(10 分) 第 5 页 共 8 页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演变。货币的形状与生产、生活用品极其相似,说明货币的演变与生 产生活紧密相关,故选 B 项。 2.答案:C 解析:通过题干内容可知,不论在南朝,还是在北朝,货币的发行没有统一的标准,出现了 货币混乱现象,甚至出现很多劣币,这势必会对社会形势造成极大影响,加剧了社会动荡, 故选 C 项;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分裂与动荡并存的时期,不是“大一统”局面,排除 A 项; 题干涉及的是南北朝时期货币发行的混乱现象,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没有关系,排除 B 项; 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南北朝时期,货币发行非常混乱,
17、没有形成统一的货币体系,更谈不上 其灵活多样,排除 D 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白银在流通领域中广泛应 用,故B项正确。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特征,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A项排 除。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白银的广泛应用,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 白银的产量,故D项排除。 4.答案:C 解析:从明朝到近代,中国一直实行银本位制,容易受世界银价的影响,造成货币波动,国 民政府的法币改革有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C 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由所学可知,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中共领导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形势的发展 急需一种
18、统一的货币,来替代原来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各解放区货币。为此,1948 年 12 月 1 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故 A 项正确;题干只 涉及解放区,不可能结束国统区物价连年暴涨局面,排除 B 项;题干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无关,排除 C 项;战略反攻在 1947 年已经开始,排除 D 项。 6.答案:A 解析:材料中“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说明 传统的英镑世界货币体系瓦解,故选 A 项。“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在材料中体现 不出,排除 B 项。材料不能说明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排除 C 项。20 世纪 30 年代
19、中期,美国和苏联属于世界强国,英法逐渐滞后,排除 D 项。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依据所学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制度内容是“双挂 钩、一固定”,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即规 第 6 页 共 8 页 定各国货币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C 项正确。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不是直接与黄金 挂钩,A 项错误;美元是与黄金挂钩,不是与马克和白银挂钩,B、D 两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以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也就是把村社的户口、土地写画在版上”可 知,这方便了政府税赋的征收,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农民负担的相关信息,故排除
20、A 项;C、D 两项材料体现不出。 9.答案:C 解析: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和商业受到压制,所以赋税制度的变革并不能反映 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故排除 A 项;唐代赋税依然征收谷物,此时并没有完成实物税向货 币税的过渡,故排除 B 项;唐代赋税改革放松了对人身的控制,并且“折钱计征”,这些 都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 C 项;“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说明唐代放 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排除 D 项。 10.答案:A 解析:材料“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 体”反映了税收方式的变化,由钱物混合到以钱为主,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 A 项
21、; 材料没有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排除 B 项;中国古代一直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赋税形式的变化无法体现政策的改变,排除 C 项;材料没有体现经济控制的内容,排除 D 项。 11.答案:C 解析:“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说明商人不再对获取土地趋之若鹫,体现出一 条鞭法实行后对于土地兼并问题的打击, 故选 C 项。 刺激商品经济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 A、 B 两项错误。D 项中“根本上改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清理土地,规范赋税即户口册中”说明明代基 于土地的赋税管理比过去更加规范,故选 C 项;“以资产为标准的税制”始于唐
22、代的两税 法,排除 A 项;“核定天下田赋编制成鱼鳞图册”说明土地和户籍绑得更紧,排除 B 项;材料未具体论述税种,得不出 D 项结论,排除。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清政府关税收入的变化。从材料可知清政府田赋税收所占比重下降,厘金和 关税收入所占比重上升, 这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和国内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说明近代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B 项正确。由材料不能看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A、 C 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清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D 项错误。 14.答案:C 15.答案:A 第 7 页 共 8 页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80 年”和“税负从低、优惠从宽、手续从简的原
23、则”可知, 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特别是出于解决来华工作外籍人士的个人所得税问题, 国家制定 了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故 A 项正确;B 项为直接原因而非主要原因,错误;C 项与材料 信息无关,排除;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所得税比重很小,弊端不算严重,故 D 项错误。 16.答案: (1)背景:清初沿用“一条鞭法”造成土地兼并加剧;流民间题严重;赋役征收影响政府 收入;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化;连锁反应危及清政府的统治;商品经济发展(赋役 征银);雍正之前皇帝的探索经验。 (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晚清中央集权的弱化:清朝财政状况恶化。维护清王朝统治; 镇压太平军起义的需要。 相同之处:
24、背景:都立足于工商业的发展。 目的:都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制定。 特征: 制度本身存在不能治愈的弊病; 制度实施之初曾发挥一定作用, 后期问题日益暴露。 结果:后期都因发展与时代要求不符,赋役沉重,终被淘汰;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 17.答案: (1)特点:人头税比重下降;农业税为主要税种;非农业税特别是商税比重上升;赋税的 征收主要受控于官府;田赋徭役逐步货币化;均平徭役;更加趋向公平等。 (2)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为提高财政收入进行税制改革;加强中 央集权、缓和矛盾的需要;调节生产关系,以发展农业经济;原有赋税制度的弊端。 解析:
25、(1)据材料内容概括即可。(2)可以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如经济上增加政府 收入、土地兼并严重、商品经济的发展、发展经济的需要等,政治上如稳定统治、缓和矛盾 等,再加上原有制度的弊端等。 18.答案: (1)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 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 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列强 向中国倾销商品。 (2)特征: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 意义: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 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解析:(1)问第
26、一小问变化,由材料一“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 税,税率总计 10%左右”、材料二“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 第 8 页 共 8 页 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 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 此 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得出从不区分 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由材料一 “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 口通商”、 材料二“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得出晚清 海关税率较鸦片
27、战争前降低。 第二小问原因, 由材料一“清康熙时解除海禁, 在广东、 福建、 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材料二“1843 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 则规定”得出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由材料二“列强利用协 定关税权, 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 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得出协定关税, 海关主权丧失; 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得出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2)问第一小问特征,由材料三“1950 年, 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 国商品竞争”得出完全自主; 由材料三“在海关税率方面, 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 予以调整”得出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第二小问意义,由材料三“必需保护国家生 产, 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得出维护国家关税主权; 由材料三“中国对外贸 易出现了 70 余年来未有的出超”得出有利于结束外贸人超的局面;由材料三“使其较能适 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得出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