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1.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蒸发现象,并知道水蒸气是一种真实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 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 2.经历水蒸发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 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水蒸气的形成与水有密切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 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水蒸气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它的形成和水有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水、玻璃片、透明塑料杯、塑料薄膜、湿布、棉签、教学课件等。 【教学【教学过程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问题
2、1.教师用棉签在黑板前面的玻璃上写上“水”字,提问学生看到什么现象? 2.学生汇报:过一会儿, “水”字渐渐不见了。 3.教师提问:生活中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4.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提问学生:水到哪里去了?(板书课题) 6.学生观察现象,并根据经验做出解释。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的第 2 题,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 一是实验中如何确保实验的公平性; 二是从哪些方面展开细致认真的观察。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 教师展示水蒸发的教学课件, 并提问:
3、1 号杯和 2 号杯中水的多少发生了什么变化? 2 号杯上的塑料膜在实验前后有什么变化?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3 天后,1 号杯比 2 号杯中的水少了许多,而且 2 号杯的塑料膜上出现了小 水珠。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认识到水蒸气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 (1)教师提出问题:塑料膜上出现的小水珠是怎么来的? (2)学生进一步完成培养皿扣在湿土上出现小水珠的实验,观察塑料膜上水珠形成的 过程。 (3)学生说一说杯中的水与塑料膜上的水珠的关系。 (4)总结,教师告诉学生“水蒸气”这一物质。 2.认识到水蒸气与水是同一种物
4、质。 (1)教师提出问题:水蒸气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呢?它和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学生运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的方法观察水蒸气并做好记录。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比较水和水蒸气相同点与不同点的韦恩图。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北方寒冷的冬天湿衣服被冻干,懂得这是冰直接升华成水蒸气的一个特殊 例子。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水到哪里去了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水蒸气是一种看不见、透明、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物质。对于这样一种 无法可视的物质,要让学生相信它的存在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本课的难点是让学生在对比实验中通过思辨“水和塑料膜上的水珠有什么关 系?” 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 从而最终说服自己水蒸气是存在的, 它的形成与水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