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4《古代诗歌四》首ppt课件(含教案+导学案+同步检测+素材)
- 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检测(原卷版).doc--点击预览
- 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检测(解析版).doc--点击预览
- 4《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doc--点击预览
- 4古代诗歌四首.ppt--点击预览
-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生版).doc--点击预览
-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教师版).doc--点击预览
- 天净沙·秋思.mp3
- 次北固山下.mp3
- 观沧海1.wav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检测 (满分:80 分 时间:) 1 1、积积累累运运用用( 2 27 7 分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3 分) sng zh( )ji( )石澹澹( ) 萧瑟( )( ) 枯 tng( ) 天 y( )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我寄愁心/与明月 B.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 D.断肠/人在天涯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5 分) (1)东临碣石( ) (2)潮平两岸阔( ) (3)海日生残夜( ) (4)乡书何处达( ) (5)断肠人在天涯( ) 4.常识填空。(6 分) (1)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_。他的诗以 _见称。 (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_,唐朝_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合称“李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是_的意 思。 (3)次北固山下“次”意为_,这首诗作者是王湾,_代诗人。 (4)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_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 朴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 (5)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 。而把唐朝新出现 的_句、律诗叫近体诗。如本课的_。 5.名句默写。(6 分)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_,_;诗中最能反映 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_,_;_,_。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 _,_。 (3)次北固山下 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_,_。 (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_,_。 6.下面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2 分)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百般不能排解思情 ,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 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 ,这么美丽的文字 ,这么伤感的情怀 ,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A. B. C. D. 二、课内阅读二、课内阅读(33 分) (一)阅读曹操的 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 (12 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3 分) 2.诗的前八句描写观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_”写的是动景, “_、_、_”写的是静景。(3 分) 3.本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 分) 4.对这首诗理解最佳的选择是( )(3 分)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 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二)阅读王湾的 次北固山下 ,完成下面的题目 (10 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 雁洛阳边。 1. 首联中的 、 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2 分) 2.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 _;“风正”,_。(2 分)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3 分) 4.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三)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的题目 (11 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最能触发旅人 (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3 分) 2.前三句用九个偏正关系短语,写出了秋郊黄昏的_。(2 分) 3.天净沙.秋思中点明季节的词是_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_。文中共写了十种事物,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_之情。(3 分)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B.“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思乡之情并非主要。 三三、拓拓展展阅阅读读 (20 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8 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释】王昌龄此时正被贬龙标。 1.“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是什么意思? (4 分) 2.两首诗都有一 “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 分) (二)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12 分) (一)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1 分)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3.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的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4.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4 分) 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检测 (满分:80 分 时间:) 1 1、积积累累运运用用( 2 27 7 分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3 分) sng zh(竦峙)ji(碣)石澹澹(dn) 萧瑟(xio)(s) 枯 tng(藤) 天 y(涯)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D)(2 分) A.我寄愁心/与明月 B.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 D.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断肠人 /在天涯)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5 分) (1)东临碣石(登上、到达 ) (2)潮平两岸阔(开阔) (3)海日生残夜(升起) (4)乡书何处达(信) (5)断肠人在天涯(形容悲伤到极点 ) 4.常识填空。(6 分) (1)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慷慨悲壮见 称。 (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 称“李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是被贬谪,降职的意思。 (3)次北固山下“次”意为停泊停泊,这首诗作者是王湾,唐唐代诗人。 (4)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 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5)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绝句、 律诗叫近体诗。如本课的次北固山下。 5.名句默写。(6 分)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诗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博 大胸襟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 (3)次北固山下 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 (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涯。 6.下面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D)(2 分)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C)(3 分) 百般不能排解思情 ,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 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 ,这么美丽的文字 ,这么伤感的情怀 ,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A. B. C. D. 解析: 话题的中心是 “乡愁”与诗歌的关系 ,首先确立总起句 ,句中“百般不能排解思情 ” 与句中的“惆怅”联系,句紧承句举例,句中的“亦”字最关键,应放在第句后,而 句中的“这么”显然是在指示前文。 二、课内阅读二、课内阅读(33 分) (一)阅读曹操的 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 (12 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3 分) 本诗的诗眼是 “观”。“观”是全诗的线索,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 气势雄浑的特点。 2.诗的前八句描写观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 秋风、 洪波”写的是动景,“山岛、 树木、 百草”写的是静景。(3 分) 3.本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 分) 慷慨悲壮。表达作者宽广的胸怀,和想要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 4.对这首诗理解最佳的选择是( D )(3 分)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 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二)阅读王湾的 次北固山下 ,完成下面的题目 (10 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 雁洛阳边。 1. 首联中的 、 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2 分) 客路 行舟 2.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 _;“风正”,_。(2 分) 两岸才显得宽阔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3 分)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 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4.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3 分)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三)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的题目 (11 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 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3 分) 2.前三句用九个偏正关系短语,写出了秋郊黄昏的冷寂、悲凉。(2 分) 3.天净沙.秋思中点明季节的词是枯藤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昏鸦。文中共写了十种事物,表现了 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思乡之情。(3 分)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3 分) A.“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B.“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思乡之情并非主要。 三三、拓拓展展阅阅读读 (20 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8 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释】王昌龄此时正被贬龙标。 1.“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是什么意思? (4 分) 不要听到琴声和歌声就触动远谪的愁思,青山和明月都在陪伴着我们啊。 2.两首诗都有一 “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 分) 李诗中的“愁”是对朋友的担忧之愁。王诗中的 “愁”是远谪之愁,以 “愁”衬托自己不以远 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二)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12 分) (一)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1 分)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3.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的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4.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4 分) 答案: 1. 最爱 2.C 3.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光的喜爱之情。 4.示例: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 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4 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进入诗的意境,再造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观沧海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学习学习观沧海观沧海 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 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 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二、作者及背景二、作者及背景 1.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以 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袁术,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 二年(207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 己的政治抱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步出夏门行蒿里行均 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壮。 2.背景链接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他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 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 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 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 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曹 操在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下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 ,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 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因而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二、诗歌朗读二、诗歌朗读 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ng(沧)海 ji(碣)石 sng zh(竦峙) 水何dn dn(澹澹) xio s(萧瑟) 2.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文体知识三、文体知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绝句、律诗 叫近体诗。如本课的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 为四联。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 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天净沙秋思。 四、读懂诗意四、读懂诗意 1.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高高地挺立。竦,高耸。峙,挺立。 星汉:银河。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至:极点。 何:多么。 若:好像。 临:登上。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高耸陡立。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就用歌唱来畅抒心中的情怀吧! 3.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这首诗写出了3层意思。 第1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2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 第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想象)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五、赏析诗歌五、赏析诗歌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曹操“观沧海” 是在什么季节?根据什么判断?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秋季。“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可证。 3.曹操“观”到了什么?(诗中哪几句是他看到的景象?)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诗人写了哪些景物?怎样写的?写出了什么?又表现了什么?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波;何澹澹、竦峙、丛生、丰茂、萧瑟、洪波涌起;起 伏动荡、高耸直立、郁郁葱葱、丰美茂盛、凄凉、汹涌澎湃;诗人的雄心伟业犹如这树木百草一样,生机 勃发,也像这洪波涌起的大海,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希望。 激越的心情 豪迈乐观 5.“水何澹澹”和“洪波涌起”都是写海水,是否重复?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水何澹澹”写风平浪静时;“洪波涌起”写大风大浪时。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用现代汉语该怎样说?是作者亲眼所见吗?这句 是写日月、星河吗?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日月的运行,灿烂的银河,好象从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大海之中。 互文;虚写,是诗人“观沧海”产生的联想;大海的辽阔气象雄伟 胸怀博大。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 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联想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界伟大的景象,全离不开大海的怀抱。想象奇特,胸怀开阔,渗透着诗人自己的 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展现了诗人力挽狂澜、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气盖世的英雄形象。 8.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 情感呢?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9.写作特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10.小结: “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 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 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 ,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 水:澹澹 观 山岛:竦峙(壮丽气势) 实景借景抒情 沧 树木:丛生 海 百草:丰茂(向荣姿态) 日月:运行出其中 虚景 (奇特想象) 博大 星汉:灿烂出其里 (宏伟意境) 胸襟 学习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 (师生一起朗诵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如静夜诗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 等。)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了解到李白是一个热情奔放、想象丰富、重情重义的人。今天,我们将走进 他的另一首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又具有什么样的 艺术风格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预习交流二、预习交流 1.作者简介 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 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 ,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2.背景链接 王昌龄早年家贫,不惑之年才中进士,开始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任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后来因事 贬至岭南,一生遭遇坎坷。王昌龄天宝年间被贬到龙标尉,与其交情深厚的李白当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 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慰藉远方的友人。 三、朗读感知三、朗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结合注释,从诗的标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友人被贬官到龙标,李白对此表示深切的关切和同情。 3.诗歌大意。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不住地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这首诗中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杨花、子规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四、品读欣赏四、品读欣赏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描写了“杨花”和“子规”。写“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 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 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3.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 的情感 。写景是为下面那两句为抒情铺垫。 4.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有人已经走了,而且是遭到贬谪去往偏远之地任 职。 5.“过五溪”表达了被贬者怎样的处境?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贬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表明作者内心的悲痛。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切之情。 6.“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这句诗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对既写了时令,又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7.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 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同时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 8.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9.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 的高洁。 10.“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明月虽可寄托,但这份情 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五、深入探究五、深入探究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几层意思?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借景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 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 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 三是说,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2.“杨花落尽子规啼,”除了暗示“王昌龄左迁”的时令,还有什么表达效果?结合意象“杨花”、 “子规”,说说你的理解。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作者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景象,更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 3.“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季节的一种 气氛。(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 4.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 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 西。 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 友的怀念和同情。 六、小结发散六、小结发散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 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他的贬官, 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 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1.“每一首诗中必定会有的那个人,就是诗人自己。”在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请展开 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写诗人此时的形象。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李白正独自站在窗前,抬头仰望着遥远天边那一轮明月,心中牵挂着远方的友人,这个 月明之夜啊,又将彻夜难眠! 2.假设你是月亮,到了龙标。你将会对月亮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景:杨花落尽 子规啼鸣哀切、凄惨 情景 情:寄情明月 随君相伴同情、关切 交融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天净沙天净沙秋思秋思 学习学习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 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 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 二、预习交流二、预习交流 1.作者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 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其诗流传不多。 2.背景链接。 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 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 3.相关知识。 格律诗是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古体诗(古风)包括五言和七言,它对音韵格律要求较宽,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 格律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八句,绝句四句。格律诗对音韵格律要求较严:诗的句数限定, 用字讲究平仄,双句的尾句讲究押韵(押韵的字叫韵脚),韵脚不能转换。律诗分为四联,即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律诗:首联(律诗:首联(1 1、2 2句)颔联(句)颔联(3 3、4 4句)颈联(句)颈联(5 5、6 6句)尾联(句)尾联(7 7、8 8句)句) 三、朗读感知三、朗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 雁/洛阳边。 2.本诗体裁是什么?指出本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这首诗押什么韵?韵脚是什么?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an ;前、悬、年、边 3.3.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 在青山之外旅行,在绿水之中行舟。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思念故乡的家书要传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四、解读欣赏四、解读欣赏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首联:点题。“青山”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 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 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 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 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途他乡,久不得归, 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陈陈相因,浑然一体。 2.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诗歌用“客路”开头,有什么含义在里面吗?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客路在青山外,说明在行船之后,还要上岸再乘车前行,因此,诗句暗含有路途遥远、 旅途劳累之意。 4.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 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 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 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 神。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认为该如何理解呢?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作者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 ”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 的道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 ,叙事确切。在诗中,“海日”、“江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残夜”、“旧年”象征旧的事物,新 旧交替之中包含着新的希望,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深刻哲 理。 6.品读欣赏“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 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 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情。 7.主旨与写法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主题:对家乡的思念。写作特色:寓情于景、蕴含哲理。 五、小结拓展五、小结拓展 诗歌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思念家乡)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 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歌。 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歌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思乡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结”,一个套在 炎黄子孙身上的“结”。在你所积累的诗歌中,哪些诗句抒写了乡愁? 【交流交流】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 首联: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恢弘阔大之景 借景抒情 颈联: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尾联:思乡之情 学习学习天净沙天净沙秋思秋思 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那么 ,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 二、预习交流二、预习交流 1.文体知识。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散曲的题目。 2.作者简介。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被称为 “元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3.背景链接。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一生都几乎过着漂 泊无定的生活,因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三、朗读感知三、朗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读通读顺,注意节奏、重音。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本曲前三句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交流点拨交流点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 景象。 昏鸦归巢反衬出游子的漂泊无所归宿。小桥流水旁的人家虽然简陋清贫,却有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透 露出游子对宁静温馨的家园生活的向往,也反衬出有家归不得的悲苦。寒风飕飕,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正在 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