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一教学方案教学方案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背诵积累过故人庄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一、交流平台 总结阅读方法总结阅读方法 1.导入:同学们,学习草原 ,你感受到了一幅怎样的草原风光?体会到蒙汉情深的 民族情谊了吗?读丁香结 ,你闻到那淡淡的甜香了吗?又是否体会到作者豁达的人生态 度?诵读三首古诗词,每句诗词里藏着怎样的画面呢?读着花之歌 ,你是不是也展开了 想象的翅膀呢?相信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一定跟随着作者触摸到山川湖海的心跳了吧! 阅读文章,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
2、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还要能从所读 的内容想开去。学习本单元课文时,你从哪些内容想开去,又想到了什么呢? 2.指名反馈。 3.结合“交流平台”第二、三自然段,梳理阅读草原 丁香结时你是如何想开去 的。 (1)指导交流。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从课文内容想开去 (2)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有很多,比如:梅、兰、竹、菊,它们又象征着什么呢?选 择一种事物与同桌讨论。 点拨:梅花不畏严寒,象征具有坚毅品质的人;兰花高洁,象征疏远污浊、保全自己美 好人格的人;竹扎根破岩、不惧风雨,象征具有不屈的骨气的人;菊不顾秋风萧瑟,不惧山 林寂寞,象征不趋炎附势、默默坚守自己的理想的人。 (3)
3、小结:想开去的方向可以是由课文内容联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可以是由课文 读到草原中主客 相聚与惜别的场景 想到生活中自己与别 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 阅读丁香结时, 读到丁香结引发作者 对人生的思考 想到其他具有象征意 义的事物 联想的方式引起自己的共鸣,从而联想到更多。 4.学习活动:交流自己阅读时想开去的经历。 填表:自己在之前的阅读中有没有想开去的经历?补充图表。 讨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经历。 想开去 预设: A.阅读忆读书时,我想到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读小猪 希哩呼噜 ,刚开始是妈妈读给我听,可妈妈想让我学会读书,于是,想了一个好办法,每 当读到精彩的地方,妈妈就放下
4、书,说自己要去干活,明天再读。我当时很想知道接下来发 生了什么,于是试着自己往下读。时间一长,我就爱上了读书,为此常常废寝忘食。 B.阅读落花生时,我想到了其他的人生道理:不要小看那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人, 也许他们朴实的外表下藏着无私奉献的高贵灵魂, 藏着令你仰望的渊博知识; 也不要被外表 光鲜的人所迷惑,有的人虽然看起来仪表堂堂,但可能只是华而不实,不值得你追捧。我们 要透过外表看到一个人的内在,决不能以貌取人。 5.思考:你觉得阅读时用上“从所读内容想开去”这个方法有什么好处? (1)反馈交流。 (2)小结: “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一阅读方法既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 以活跃思维,
5、激发创造力,在以后的阅读中可以多使用这种阅读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总结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读进来、又想开去的方法,强化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的习惯和能力。 二、日积月累二、日积月累 过渡: 阅读文章时, 我们要注意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那阅读诗歌, 我们该怎么读进来、 想开去呢?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日积月累”的学习吧。 1.理解、背诵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 (1)诵读正音。 教师提示学生要读准字音,可播放音频帮助学生正音。 点拨: “还”这里读作 hun。 同桌之间练读古诗,教师指名朗读。 (2)知人论世。 阅读 时 我想到了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
6、阳(今属湖 北)人,世称“孟襄阳”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 。孟浩然 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 因没有得力的引荐, 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 代表作品有 过故人庄 春晓 宿建德江等。 创作背景:诗人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受友人邀请去田舍做客。他与好友饮酒畅谈,目 睹美丽的田园风光,心旷神怡,创作出这首诗。 (3)疏通诗意。 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结合创作背景,读懂诗意。 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发言,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 A.理解词义: 过:拜访。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具:准备,置办。
7、 鸡黍:杀鸡煮黄米饭,农家待客的丰盛的饭菜。 合:环绕。 郭:村庄的外墙。 轩:窗户。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把:拿起,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 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 就菊花:来赏菊的意思。 B.疏通诗意: 我的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做客。 (外面)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 落,青山在城外横卧。 (我) 推开窗户, 面对谷场和菜园, 举着酒杯和朋友闲谈农事。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 一定还要再来这里品酒赏菊。 (4)想象画面。 师生交流:读着诗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感受到了什么? 点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边读边展开想象,说一说此时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8、?听 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积极表达即可。 示范:读着诗句,我仿佛看到乡村绿树行行相合,青山依依相伴,屋舍俨俨,农田齐齐 的美丽风光,以及老朋友宰鸡烧酒,主客举杯欢饮、对谈农事的画面。感受到了朋友间友谊 的真挚深厚和田家生活的简朴亲切。 (5)情境诵读。 诵读时注意语调和重音的变化。 边读边体会田园之美和朋友之情。 (6)情境背诵。 同桌、小组间用不同形式练习朗读,熟读成诵,可以用过故人庄的情境课文背诵版 检验学生的背记情况。 过渡:同学们,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让我们感受到了淳朴的田园生活,诗人 与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以及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宋代诗人陆游也有一首类似的诗歌
9、,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陆游的七言律诗游山西村吧。 2.理解、熟读陆游的游山西村 。 (1)诵读正音。 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点拨: “浑”读作“hn” , “豚”读作“tn”,“乘”读作“chng” , “拄”读作“zh” 。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名朗读。 (2)知人论世。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著述丰富,自言“六十年间 万首诗” ,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代表诗作有示儿 游山西 村等。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
10、罢官闲居。一天,诗 人前往山西村拜访友人,友人及左邻右舍热情地接待了他。淳朴的民风使他十分感动,于是 诗兴大发,写下了诗篇游山西村 。 (3)疏通诗意。 小组合作:结合创作背景,联系生活经验,读懂诗意。 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发言,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 A.理解词义: 山西村:三山乡西边的村落。 腊酒浑:腊月所酿的酒,称为“腊酒” 。浑,浑浊。酒以清为贵。 足鸡豚:指菜肴丰足。豚,小猪,诗中指猪肉。 山重水复:指山峦重叠,水流盘曲。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社公(土地神) ,祈求丰收。 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闲乘月:趁着月
11、明来闲游。 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B.疏通诗意: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又浑,在丰收年景里待客菜肴十分丰足。山峦重叠,水流曲 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 果还能乘着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4)描述画面。 出示问题请描绘出“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画面。 小组交流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点拨: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 常;农家的穿戴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真是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反 映了农
12、民渴望丰年的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对淳朴农村生活的喜爱。 (5)情境诵读。 注意语调和重音的变化。 边读边体会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先通过自读和互助学习,帮助学生较轻松地了解古诗大意,体会情感,背诵 积累。再拓展学习一首内容和情感类似的诗,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从而乐于多诵读、多 积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课堂小结三、课堂小结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语文园地一中的“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两 个板块,梳理、总结了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读进来、又想开去的方法,读进来是说要读懂 文章的内容。想开去的方向可以是联系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想开去,也可以是由课文联 想的方式而想开去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不断地运用这种方法,争取有更多 的阅读收获! 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 1.背诵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言律诗过故人庄 。 2.熟读宋代诗人陆游的七言律诗游山西村 。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读进来想开去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由课文联想的方式而想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