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第一课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从空想从空想到到科学、从理论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实践的发展的发展 第一框第一框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的解体解体和阶级社会的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演进 第一目第一目 从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 (1)原始社会的历史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原始社会经历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旧石器时代,距今约 300 万年约 1 万年,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第二阶段:新石器时代,距今约 1 万年,从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3)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力水平低下 (4)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在生产中结成平
2、等互助的关系;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5)原始社会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 (6)原始社会的解体: 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个体劳动盛行,代替集体 劳动生产资料转为家庭私有(直接原因)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不平 等原始社会解体 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标志:土地变为私有财产 2.奴隶社会 (1)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阶级: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2)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包括 3 个方面:生产资料归
3、谁所有;人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产品分配方式。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 资料。 (3)奴隶制国家 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 为了维护本阶段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 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国家的含义含义: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4)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时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 原因: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 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 明时代的门槛
4、,这是历史的进步。 第二目第二目 从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社会 (1)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 生产力发展表现在: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 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3)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 地主占有绝对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4)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 占有,使农民不得
5、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 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5)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6)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址阶级的矛盾 2.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 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手工工场的出现)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 人; 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条件 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
6、必需的大量货币当做资本。 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决不 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侵略、征服、掠夺、残杀和奴役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马克思说: “资本来到世间, 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4)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资产阶级革命 (5)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 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使科学、 教育、 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是资本主义
7、无法克服的痼疾。 基本特征:生产相对过剩 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 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直接直接原因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 矛盾, 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 盾。 根本根本原因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使用 即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 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成为资本家
8、各种利润的来源, 这表明, 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但这种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藏的。 (7)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含义含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历史历史发展趋势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终将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8)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 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框第二框 科学社会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实践 第一目第一目 科学社会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思想来源思想来源:
9、空想社会主义三大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2)历史前提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三大工人运动 2.2.空想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1)形成: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 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2)评价评价: 局限性: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 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 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 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进步性: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3.三大工人运动 (1)法
10、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意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 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 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第二目第二目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的创立 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 (2)“两个伟大发现”/两个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和和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的意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 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 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
11、础上。 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 削工人、 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 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使社会主义实 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3)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4)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科学论证了资本 主义必然灭亡
12、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 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次系统论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特点、 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政党:政党: 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 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 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 是无产阶级先锋队; 共产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共产党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 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
13、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 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好?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在实践中形成的,也是 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知识知识总结:总结:空想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与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与联系联系 第三目第三目 社会社会主义从主义从一一国到多国到多国国的的实践实践 1.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尝试 1871 年
14、 3 月 28 日,巴黎公社。失败 (2)十月革命 时间:1917 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意义意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 关系;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 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 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社会主义生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关系: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第二次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战后, 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 实现
15、了从一国实践到多 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类别类别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区区 别别 阶级本质阶级本质 没有揭露资本主义剥 削的本质 科学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明确了资本 主义阶级剥削的本质 革命斗争革命斗争 否认社会革命和阶级 斗争 主张通过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的方式推翻资产阶 级统治 人民群众人民群众 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 的力量 肯定了人民群众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明确了无产阶 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社会规律社会规律 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 规律 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 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理想社会理想社会 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处 于理想状态 科学揭示
16、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共产主义 社会的根本特征 联系联系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 前提 (4)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 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 义是不可逆转的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从人类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 可动摇的。可动摇的。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第二
17、第二课课 只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一框第一框 新民主新民主主义主义革命革命的胜利的胜利 第一目第一目 悲怆悲怆的的历程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最主要)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4.探索和尝试 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探索和尝试,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 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
18、,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 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屈辱的岁月, 艰辛的探索, 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 第一个任务是基本前提;第二个 任务是方向和目标 第二目第二目 胜利的胜利的征程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1.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17 年
19、,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2.五四运动 (1)时间:1919 年 5 月 4 日,五四运动。 (2)意义: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中国共产党共产党成立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使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转折点, 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 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中国共产党 (1)成立时间:1921 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 国共产党应运而
20、生。 (2)作用: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 有了主心骨。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4.新民主主义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 国胜利。 (2)四个阶段: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3)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 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4)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
21、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5 5)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6) 结果: 1949 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5.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民主革命 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 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2)两个步骤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必要准备,社会主义 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
22、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 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体现在哪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体现在哪里? 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最主要); 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 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知识总结: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 6.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年前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 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
2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 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类别类别旧民主旧民主主义革命主义革命新民主新民主主义革命主义革命 不不 同同 点点 领导阶级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 革命前途革命前途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 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 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革命纲领革命纲领反帝反封不彻底彻底的反帝反封 所属世界所属世界 革命范畴革命范畴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相相 同同 点点 社会社会性质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革命革命性质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革命任务任务反帝反封 (2)中华人民共
24、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 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 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7.毛泽东思想 (1)形成: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 马克思列宁主义节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 (2)意义: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 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 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和制度前提。 第二框第二框 社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主义制
25、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目第一目 最深刻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变革 1.过渡时期 (1)过渡时期含义过渡时期含义: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 个过渡时期。 (2)过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 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即“一一化化三改三改” (3)过渡时期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2)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利用、限制限制和管
26、理私营工商业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 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 三是个体个体农业经济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1)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1956 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 胜利, 标志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改造后,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社 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3)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意义: 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
27、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 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 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 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最 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第二目第二目 在艰辛探索在艰辛探索中前进中前进 1.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新的历史课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是崭新的历史课题。 (2)
28、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或如何正确的探索社会主 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 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党的八大(新中国成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贡献和主要内容: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 为社会 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主要矛盾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是人民对 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 盾。 (3)主要任务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
29、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 (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 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 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 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 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 飞跃。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曲折 (1)大跃进 (2)文化大革命 5.社会主
30、义建设艰难探索的意义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 十年内乱,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 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5.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救中国中国。 第三课第三课 只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一框第一框 伟大的伟大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 第一目第一目 改革改革开放的进程开放的进程 1.改革开放的进程 (1)改革开放的确立 19781978 年年 1212 月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
31、全会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 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伟大转折, 开启了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改革开放的发展 对内改革 农村农村改革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 年),乡镇企业迅速发 展。 1984 年,党的十二届十二届三中三中全会全会召开,标志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对外开放 198
32、0 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 迈出关键步伐。 1984 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 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1990 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 放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形成。 (3)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以 19921992 年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党的十四大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 标,标志标志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3 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33、济体制进行部署。 2001 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WTO),标志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 水平。 (4)改革开放进入全面深化阶段 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突破。 2013 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7 年,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这都表明中国对外开 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目第二目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意义的意义 1.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 2改革开放取得
34、的成就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 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3.改革开放的意义 (1)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 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面貌; (2)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 裕的伟大飞跃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3)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重要法宝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
35、运的关键一招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 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关键一招。 4.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 出路。对外开对外开放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 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第二框第二框 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完善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完善和发展 第一目第一目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实践的主题的主题 2.邓 小平 理论 邓小平十二大后 1982
36、 (1)主题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主要贡献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制定了到 21 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十三届四中全会后 1989 (1)主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2)主要贡献 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
37、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 题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 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 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 21 世纪。 4.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十六大后 (1)主题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主要贡献 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 制度
38、创新; 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十八大后 (1)主题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 (2)主要贡献 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 战略;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取得历史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
39、主义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了新时代了新时代。 第二目第二目 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 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为什么能?):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
40、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 1)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什么?如何坚持?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必由之路,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
41、中国国情, 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 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 (2 2)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什么?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 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正确理论, 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理论。 (3 3)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
42、自治制度等基 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 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 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 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 结合起来。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 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
43、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根本制度保障, 是具有明显制度优 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先进制度制度。 (4 4)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 是什么?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 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 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为什么发展/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
44、会主义伟大实践。 意义 中国特色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独特的精 神标识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强大精神力量力量。 3.坚定“四个自信” (1)内容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统一于统一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要求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45、制 度自信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 理由自信的。 第四课第四课 只有坚持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和发展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 族族伟大复兴伟大复兴 第一框第一框 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一目第一目 新时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的科学内涵 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经过长期努力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这是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我国发展新的历史 方位。方位。- -习近平在习近平在党党的十九大上报告的十九大上报告 1.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1)这个新时
46、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2)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3)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 裕的时代; (4)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 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 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
47、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 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 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 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二目第二目 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1.新时代新时代我国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人民日益增长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不充分的的 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之间的矛盾。 2.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转化的原因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稳
48、定解决了十几 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社会生产力水 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2)同时,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 要制约因素。 3.如何解决主要矛盾 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 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 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1)准确把握两两个个“不变不变” 基本国情基本国情不变不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国际地位不变国际地位不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2)坚持社会主义
49、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美 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变与不变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变与不变 变:主要矛盾的变化 VS 不变: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不变 第第三目三目 新时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一以贯之 1.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 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 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 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的进行下去。 2.怎么做?怎么一以
50、贯之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比崇高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 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人民接续奋斗; (2)新时达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 证者、开创者、建设者。要不忘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 无前的奋斗姿态, 一以贯之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以贯之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 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 革命, 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在广袤国土上继续书写近十四亿中国人民伟大 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3.三个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