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单元知识梳理-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

上传人(卖家):alice 文档编号:1765119 上传时间:2021-09-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二单元知识梳理-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二单元知识梳理-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二单元知识梳理-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二单元知识梳理-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二单元知识梳理-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讲第一讲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演变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演变 一一、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一)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1.1.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 (1 1)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 (2 2)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2.2.西周的贵族等级分封制西周的贵族等级分封制 (1 1)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同姓亲族是主体)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

2、后代(同姓亲族是主体) (2 2)内容:)内容: 周天子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周天子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东都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控制着镐京和东都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则分其他地方则分 封给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封给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 诸侯在国内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士诸侯在国内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士 (3 3)等级关系:天子)等级关系:天子- -诸侯诸侯- -卿大夫卿大夫- -士士 (4 4)评价评价: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更进一步的政治体制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更进一步的政治体制,诸侯虽享有

3、受封土地的统治权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的统治权, 但也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但也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4.4.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相配合礼乐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 结合结合 5.5.商周政体的共同特征:商周政体的共同特征: (1 1)君主的权利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利有制约作用;)君主的权利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利有制约作用; (2 2)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民国民”的意见;的意见; (3 3

4、)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干预朝政;)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干预朝政; (4 4)原始民主遗存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原始民主遗存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 (二)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二)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1.1.背景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宗法血缘关系瓦解,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宗法血缘关系瓦解,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都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专制加强,郡县制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都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专制加强,郡县制、 官僚制等封建政治体制开始产生;官僚制等封建政治体制开始产生;

5、 秦统一结束了长期混乱局面。秦统一结束了长期混乱局面。 2.2.秦朝的政治体制:秦朝的政治体制: (1 1) 皇帝制皇帝制: 皇帝制度是秦朝政治体制的核心皇帝制度是秦朝政治体制的核心, , 丞相和诸大臣听命于皇帝丞相和诸大臣听命于皇帝, 一切政治一切政治、 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2 2)郡县制)郡县制 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 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察使掌监察;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察使掌监察; 设设 3636 郡,后不断增减。郡下设县或道,根据户数多少置县令(

6、长郡,后不断增减。郡下设县或道,根据户数多少置县令(长) 、丞、尉;、丞、尉; 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 (3 3)官僚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官僚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 丞相是百官之长,行政中枢所在,秉承皇帝,统领百官;丞相是百官之长,行政中枢所在,秉承皇帝,统领百官; 太尉掌管军事;太尉掌管军事;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图籍、文书,监察百官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图籍、文书,监察百官 三公之下是分掌各类政务的机构,泛称三公之下是分掌各类政务的机构,泛称“九卿九卿”。 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

7、家重大事情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情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2 4.4.文书作用文书作用 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 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递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送到全国各地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递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送到全国各地 (3 3)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始皇日夜都要批阅大量文书)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始皇日夜都要批阅大量文书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的行政演变(三)两汉至明清时期的行政演变 行政中枢的演变行政中枢的演变 1.1.汉朝汉朝 汉承秦制汉承秦制,中央行政体制仍为三公九卿制中央行政

8、体制仍为三公九卿制。但是但是,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府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府 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 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设立中朝(或称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设立中朝(或称“内朝内朝”) ,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西汉晚期以后,丞相制被三公制取代,中朝尚书台的权力逐渐增大。西汉晚期以后,丞相制被三公制取代,中朝尚书台的权力逐渐增大。 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利受到削弱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利受到削弱 2.2.隋朝隋朝 (1 1)确立:)确立: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门下(也叫政事堂)为三省宰

9、相议政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门下(也叫政事堂)为三省宰相议政场 所所。中书省负责决策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皇帝的诏令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负责执行,下下 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 2)特点:)特点:相权三分,职权分明:三省的长官同为宰相。相权三分,职权分明:三省的长官同为宰相。节制君权:皇帝所颁布节制君权:皇帝所颁布 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 3.3.宋朝宋朝 (1 1)内容:三省职能废弛瘫痪,另设中书门下省)内容:三省职能废弛瘫痪,另设中书门下省“佐天子

10、,执大政佐天子,执大政”,其长官,其长官“同中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书门下平章事”履行宰相的职权履行宰相的职权。 (特点:机构重叠(特点:机构重叠) 4.4.元朝元朝 (1 1)内容: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一省制中枢体制(特点:丞相权重)内容: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一省制中枢体制(特点:丞相权重) 5.5.明朝明朝 内容内容: 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丞相制度终结丞相制度终结, 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更高阶段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更高阶段。 废除丞相后废除丞相后,明朝逐步建立起内阁制明朝逐步建立起内阁制,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政务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政务,

11、成为事实上成为事实上 中央行政的中枢首脑。中央行政的中枢首脑。 6.6.清朝清朝 内容内容:雍正设立军机处雍正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 枢。枢。 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 1.1.汉朝汉朝 (1 1)地方行政体制:郡、县两级制)地方行政体制:郡、县两级制州、郡、县州、郡、县 (2 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汉承秦制,地方太守下设郡尉(军事汉承秦制,地方太守下设郡尉(军事) 、县丞(行政)、县丞(行政) 郡下设县(或道郡下设县(或道) ,县设令或长,之下有丞、尉及分曹属吏,县设令或长,之下

12、有丞、尉及分曹属吏 汉初地方行政体制还包括王国和诸侯国汉初地方行政体制还包括王国和诸侯国 景帝、武帝后,诸侯国的权利不断被削弱,诸侯国不再对中央构成威胁。景帝、武帝后,诸侯国的权利不断被削弱,诸侯国不再对中央构成威胁。 到东汉晚期,原来的检查区到东汉晚期,原来的检查区“州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变为一级行政机构 2.2.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1 1)地方行政体制:州、县、郡三级制)地方行政体制:州、县、郡三级制 (2 2)主要内容: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州刺史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形成)主要内容: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州刺史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形成 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内轻外重

13、、干弱枝强的局面 3.3.隋唐隋唐 3 (1 1)地方行政体制:州、县二级制)地方行政体制:州、县二级制 (2 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 唐继隋制,把全国划分为唐继隋制,把全国划分为 1010 道(后增至道(后增至 1515 道道) ,作为中央排出的监察机构。,作为中央排出的监察机构。 安史之乱后,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以及行政实体。安史之乱后,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以及行政实体。 唐中期后唐中期后,一些战略重地设节度使一些战略重地设节度使,后发展到兼并役使州县后发展到兼并役使州县,拥兵自重拥兵自重,形成割据势形成割据势 力力

14、 4.4.宋朝宋朝 (1 1)地方行政体制:路、府、县三级行政体制)地方行政体制:路、府、县三级行政体制 (2 2)内容:改道为路,将隋唐时期作为军事管理机构的府变为以及行政区划,形成了)内容:改道为路,将隋唐时期作为军事管理机构的府变为以及行政区划,形成了 路、府、县三级制路、府、县三级制 5.5.元朝元朝 (1 1)地方行政体制: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体制)地方行政体制: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体制 (2 2)内容:)内容: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掌管一省政务,后演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一级行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掌管一省政务,后演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一级行 政机构政机构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15、形成多级行政体制。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形成多级行政体制。 6.6.明清明清 (1 1)地方行政体制:省、府、县三级行政体制)地方行政体制:省、府、县三级行政体制 (2 2)内容:)内容: 明朝:明朝: a.a.废除行省,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分割废除行省,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分割 b.b.后来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后来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 清朝:清继明制,巡抚变为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清朝:清继明制,巡抚变为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 明清:省之下设府(直隶州明清:省之下设府(直隶州)

16、。府下设县(州。府下设县(州) ,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体制,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体制 第二讲第二讲 西方政治体制的产生和演变西方政治体制的产生和演变 一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古代希腊前六世纪前六世纪城邦国家形成城邦国家形成 1.1. 雅典雅典民主政治的代表民主政治的代表 (1)(1)表现如下表:表现如下表: (2)(2)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 人民主权即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轮番而治就是人民主权即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轮流统治与被统治”。 2.2. 斯巴达斯巴达 ( 寡

17、头政治的代表寡头政治的代表) (1)(1)表现:国王世袭继承,垄断了军事统帅权;长老会议员终身任职;监察官由选举产表现:国王世袭继承,垄断了军事统帅权;长老会议员终身任职;监察官由选举产 4 生,更换频繁。生,更换频繁。 (2)(2)特点:实权掌握在国王和长老会手中,公民大会权力较小。特点:实权掌握在国王和长老会手中,公民大会权力较小。 古代罗马,经历了从共和制到帝制的演变古代罗马,经历了从共和制到帝制的演变 3.3. 罗马共和国的政体,表现在:罗马共和国的政体,表现在: (1)(1)执政官,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执政官,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 (2)(2)元老院,是国

18、家决策机构,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等元老院,是国家决策机构,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等 (3)(3)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 特点:实权掌握在元老院和高级官员手中,公民大会的权力比较小。特点:实权掌握在元老院和高级官员手中,公民大会的权力比较小。 4.4. 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前前 2727 年,屋大维建立,表现:年,屋大维建立,表现: 实行元首制;皇帝掌握国家权力,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实行元首制;皇帝掌握国家权力,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 5.5. 古代希腊罗马政体的共同点:

19、形式上都实现了分权;都维护奴隶主利益,维护奴隶古代希腊罗马政体的共同点:形式上都实现了分权;都维护奴隶主利益,维护奴隶 制度;公民仅是少数;妇女、外侨和奴隶都没有资格参与政治。制度;公民仅是少数;妇女、外侨和奴隶都没有资格参与政治。 二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1.1. 封君封臣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采邑制采邑制) ) (1)(1)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法兰西王国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法兰西王国( (日耳曼人王国日耳曼人王国) )的建立。的建立。 (2)(2)影响:查理大帝时期,达到鼎盛;后一分为三,形成法、德、意三国的雏形。影响:查理大帝时期,达到鼎盛;后一分为三,形成法、德、

20、意三国的雏形。 2.2. 特征:王权和基督教会长期并立,互相利用。特征:王权和基督教会长期并立,互相利用。 3.3. 法国法国三级会议召开三级会议召开(1302(1302 年年) ) (1)(1)背景:王权与教会的冲突,法王腓力四世的召集。背景:王权与教会的冲突,法王腓力四世的召集。 (2)(2)影响:强化了王权,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影响:强化了王权,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4.4. 英国,有三件大事:英国,有三件大事: (1)1215(1)1215 年,英王被迫签署大宪章年,英王被迫签署大宪章 ,成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成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 (2)1265

21、(2)1265 年,英国国会召开,议会制度开始形成。年,英国国会召开,议会制度开始形成。 (3)1343(3)1343 年,英国议会分成上、下两院。年,英国议会分成上、下两院。 三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1.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17(1)17 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及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及 16891689 年的权利法案年的权利法案 ,奠定了基础。,奠定了基础。 (2)1721(2)1721 年,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年,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 (议会内阁制议会内阁制) )。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 (3)1

22、9(3)19 世纪世纪(1832(1832、18671867、18841884 年年) ),英国进行三次议会改革英国进行三次议会改革,大部分成年男性公民获得大部分成年男性公民获得 了选举权。了选举权。 2.2. 美国的共和制美国的共和制 (1)1775(1)1775 年,北美殖民地爆发独立战争,随后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年,北美殖民地爆发独立战争,随后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2)1787(2)1787 年,美国制定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年,美国制定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 (3)1685(3)1685 年,美国废除奴隶制,黑人获得公民权。年,美国废除奴隶

23、制,黑人获得公民权。19201920 年,妇女获得公民权。年,妇女获得公民权。 3.3. 法国的共和制法国的共和制 (1)1792(1)1792 年,法国首次建立共和国,但共和制度并不巩固。年,法国首次建立共和国,但共和制度并不巩固。 (2)1870(2)1870 年,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年,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18751875 年通过新宪法,逐渐成为议会制共和国。年通过新宪法,逐渐成为议会制共和国。 4.4. 历史意义: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历史意义: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 附录附录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

24、同: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5 三三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分析 1.1. 含义:又叫议会制,是由选举产生的在形式上代表民意的机构议会来行使国家权力含义:又叫议会制,是由选举产生的在形式上代表民意的机构议会来行使国家权力 的制度。的制度。 2.2. 特征:人民主权特征:人民主权( (实行选举制实行选举制) ),间接民主、法律至上,议会立法,分权制衡,政党,间接民主、法律至上,议会立法,分权制衡,政党 政治等。政治等。 近代的民主制来源于古希腊的民主制近代的民主制来源于古希腊的民主制,但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但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近代西方资产阶近代西方资产阶 级实

25、行的是间接民主制,即代议制。级实行的是间接民主制,即代议制。 3.3. 形式:英国形式: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美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总统制共和制; 法国法国议会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德国和日本德国和日本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4.4. 多样性的成因:影响因素有历史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地理条多样性的成因:影响因素有历史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地理条 件、国际环境及领导人的素质等。件、国际环境及领导人的素质等。 第三讲: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第三讲: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一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北洋政府时期北

26、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的尝试政党政治的尝试 1.1. 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的成立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的成立 2.2. 开始开始: 临时约法的颁布临时约法的颁布 (1)(1)内容:确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容:确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2)(2)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6 3.3. 发展:发展:(1)(1)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展开竞争。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展开竞争。 (2)1912(2)19

27、12 年,国民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年,国民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 (3)1913(3)1913 年,宋教仁被刺杀后,发动二次革命。年,宋教仁被刺杀后,发动二次革命。 4.4. 失败:袁世凯成为正式大总统后,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失败:袁世凯成为正式大总统后,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国民党政府时期国民党政府时期实行实行“训政训政” 1.1. 背景:背景:19271927 年年 4 4 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北洋政府统治结束。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北洋政府统治结束。 2.2. 开始:开始:19281928 年,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年,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 3.3. 内容:以党代政,党掌握实权,剥夺人民权利。

28、内容:以党代政,党掌握实权,剥夺人民权利。 4.4. 实质:一党专政,独裁统治。实质:一党专政,独裁统治。 5.5. 结束:结束:19481948 年,国民党召开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国民大会”,进入,进入“宪政宪政”时期。时期。 二二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 1.1.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2.2.背景:革命根据地不断涌现,各地苏维埃政权陆续建立。背景:革命根据地不断涌现,各地苏维埃政权陆续建立。 抗日根据地逐步扩大抗日根据地逐步扩大(19(19 个解放区的建立个解放区的建立) ),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29、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战局的发展变化,解放区的日益扩大战局的发展变化,解放区的日益扩大 3.3.探索探索:19311931 年年 1111 月月,召开中华苏维埃大会召开中华苏维埃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宪法大纲制定宪法大纲。 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实行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实行“三三制三三制”原则。原则。 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人民政权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人民政权 4.4.意义: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意义: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

30、民主政权的建设。 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基础。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949(1)1949 年年 9 9 月月, 共同纲领确立为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共同纲领确立为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性质: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性质: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2)1954(2)1954 年年 9 9 月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正式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正式 建立。建

31、立。 (3)1957(3)1957 年后年后,作用和地位被削弱作用和地位被削弱,原因是原因是:反右斗争扩大化反右斗争扩大化,“左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倾指导思想的影 响。响。 (4)(4)“文革文革”十年,遭到破坏和挫折十年,遭到破坏和挫折 (5)(5)“文革文革”结束后,逐步恢复和完善。完善的表现:结束后,逐步恢复和完善。完善的表现: 2.2. 政治协商制度政治协商制度 (1)(1)正式确立正式确立19491949 年年 9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2)发展:发展:19561956 年,中共提出八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年,中共提出八字方针:

32、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意义:解决了民主党派的发展前途问题,确立了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意义:解决了民主党派的发展前途问题,确立了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3)(3)新发展新发展: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后,中共提出中共提出 1616 字方针字方针:长期共存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肝胆相照,荣辱荣辱 与共。政治协商制度被写入宪法,走上了制度化轨道。与共。政治协商制度被写入宪法,走上了制度化轨道。 第三讲: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第三讲: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知识概要】【知识概要】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知识概要知识概要 一一秦汉至魏晋时期秦汉

33、至魏晋时期 1.1. 先秦有世官制先秦有世官制( (即世卿世禄制即世卿世禄制) ),荐举和功劳制等。,荐举和功劳制等。 (1)(1)西周至春秋,实行世官制,形成贵族政治。西周至春秋,实行世官制,形成贵族政治。 (2)(2)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采用荐举制、军功任官等。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采用荐举制、军功任官等。 7 2.2. 西汉时,使用察举制西汉时,使用察举制 (1)(1)标志:前标志:前 134134 年,汉武帝下诏令各郡国举孝廉年,汉武帝下诏令各郡国举孝廉 (2)(2)选官依据: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选官依据: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 (品行品行) ) (3)(3)分类:常科,制科

34、。分类:常科,制科。 (4)(4)评价:是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评价:是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 3.3. 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 (1)(1)背景:汉末动乱,豪强名士控制了地方选人权。背景:汉末动乱,豪强名士控制了地方选人权。 (2)(2)开始:开始:220220 年,魏王曹丕开始推行年,魏王曹丕开始推行 (3)(3)选官依据:家世、道德和才能。选官依据:家世、道德和才能。 (4)(4)评价:将选官权收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门阀士族垄断用人权,形成评价:将选官权收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门阀士族垄断用人

35、权,形成“上品上品 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的局面。 4.4. 考核办法考核办法 在中国古代,考核被称为在中国古代,考核被称为“考课考课”“”“考绩考绩”“”“考功考功”和和“考效考效”。 秦汉采用上计制,考核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魏晋南北朝,考核大多流于形式。秦汉采用上计制,考核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魏晋南北朝,考核大多流于形式。 5.5. 监察制度监察制度 (1)(1)形成中央监察体系,以御史大夫为首。西汉晚期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御史中丞成形成中央监察体系,以御史大夫为首。西汉晚期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御史中丞成 为国家最高监察官。为国家最高监察官。 (2)(2)汉武帝

36、划分十三州,设置刺史,以巡行郡国。汉武帝划分十三州,设置刺史,以巡行郡国。 二二隋唐至两宋时期隋唐至两宋时期 1.1. 选官用官:采用科举制选官用官:采用科举制 (1)(1)背景:门阀士族的没落;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要求参与政治。背景:门阀士族的没落;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要求参与政治。 (2)(2)形成: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设置进士科;两宋形成: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设置进士科;两宋“取士不问家世取士不问家世”,发展完,发展完 善。善。 (3)(3)分类:制举,常举。分类:制举,常举。 (4)(4)选官依据:考试成绩选官依据:考试成绩( (才学才学) ) (5)(5)评价:扩大了

37、选拔人才的范围,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评价: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 起起 第五讲:西方的文官制度第五讲:西方的文官制度 【知识概要】【知识概要】西方的文官制度西方的文官制度 一一背景背景 1.1. 中古后期,西欧国王和权贵凭个人的喜好恩赐官职给身边的人。中古后期,西欧国王和权贵凭个人的喜好恩赐官职给身边的人。 2.2. 1717 一一 1818 世纪,欧美国家都是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私相授受,导致世纪,欧美国家都是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私相授受,导致 乱象频发。乱象频发。 3.3. 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

38、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政党分费制政党分费制”出现许多弊端:腐败泛滥,政局不稳,出现许多弊端:腐败泛滥,政局不稳, 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效率低下。 4.4. 工业革命后,国家管理职能扩大,管理事务增多,机构设置增加。工业革命后,国家管理职能扩大,管理事务增多,机构设置增加。 5.5. “天赋人权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人人生而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思想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 6.6. 1919 世纪前期,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和印度殖民政府的改革经验。世纪前期,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和印度殖民政府的改革经验。 二二建立建立英国英国美国美国 1.

39、1. 1818 世纪初,英国规定除大臣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世纪初,英国规定除大臣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2.2. 1919 世纪初,英国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英国两类政府官员:政务官世纪初,英国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英国两类政府官员:政务官, 事务官事务官( (即文官即文官) )。 3.3. 18551855 年,英国颁布法令,建立文官委员会,对侯选人进行考试。年,英国颁布法令,建立文官委员会,对侯选人进行考试。 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军伤亡惨重,人们对政府官员的管理能力不满。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军伤亡惨重,人们对政府官员的管理能力不满。 8 4.4

40、. 18701870 年年 6 6 月,英国再次颁布法令,标志着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月,英国再次颁布法令,标志着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 5.5. 18831883 年年 1 1 月,美国国会通过文官制度改革法案月,美国国会通过文官制度改革法案( (即彭德尔顿法即彭德尔顿法) ),建立了美国文官制,建立了美国文官制 度。度。 三三特点:特点: 1.1.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公开考试,择优录用。2.2. 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 3.3. 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四四作用作用 1.1. 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部门的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规范了西方

41、国家政府部门的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 2.2. 确保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文官制度已成为西方社会的稳定器。确保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文官制度已成为西方社会的稳定器。 3.3. “政治中立政治中立”原则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原则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 4.4. 保证了文官队伍的优良素质,有利于官员管理的法制化和专业化,提高政府工作效保证了文官队伍的优良素质,有利于官员管理的法制化和专业化,提高政府工作效 率率( (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到了巨大作用。到了巨大作用。 2.2. 考核制度考核制度 隋唐时归吏部负责。唐朝考核以道德和

42、才能为标准。宋朝考核称为隋唐时归吏部负责。唐朝考核以道德和才能为标准。宋朝考核称为“磨勘磨勘”。 3.3. 监察办法监察办法 (1)(1)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 (2)(2)唐太宗划分十道,委派监察官巡回监察。唐太宗划分十道,委派监察官巡回监察。 (3)(3)宋朝御史台承唐制,地方划分路为监察区。实行台谏合一。宋朝御史台承唐制,地方划分路为监察区。实行台谏合一。 三三明清时期明清时期 1.1. 选官,采用科举制选官,采用科举制( (八股取士八股取士) ) (1)(1)三级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三级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乡试由各

43、省主持,考中者称举人;会试由礼部主持,考中者称贡士;殿试由皇帝主持乡试由各省主持,考中者称举人;会试由礼部主持,考中者称贡士;殿试由皇帝主持, 通过者称进士。通过者称进士。 (2)(2)明朝实行南北卷制度。明朝实行南北卷制度。 2.2. 考核制度考核制度 (1)(1)明朝有考满和考察。考满由初考,再考和通考;考核结果分为称职,平常,不称职明朝有考满和考察。考满由初考,再考和通考;考核结果分为称职,平常,不称职 三等。考察包括朝觐考察三等。考察包括朝觐考察( (外察外察) )和京察。和京察。 (2)(2)清代的考课制度,包括京察和大计。清代的考课制度,包括京察和大计。 3.3. 监察制度监察制度

44、 主要机构有督察院和六科,分别设有监察御史与六科给事中。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主要机构有督察院和六科,分别设有监察御史与六科给事中。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 四四中国古代考核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考核制度的特点: 1.1. 内容全面,既考察经济和社会指标,也评判官吏的道德才能。内容全面,既考察经济和社会指标,也评判官吏的道德才能。 2.2. 考核对象逐步合理分类。考核对象逐步合理分类。 3.3. 考核机构专业化。如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考核。考核机构专业化。如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考核。 4.4. 考核过程注重公开公正。考核过程注重公开公正。 五五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征:中国古代监察

45、制度的特征: 1.1. 为专制皇权服务。监察的对象是各级管吏,皇帝是不受任何监督的。为专制皇权服务。监察的对象是各级管吏,皇帝是不受任何监督的。 2.2. 监察机构独立,自上而下垂直监察。监察机构独立,自上而下垂直监察。 3.3. 监察官秩卑、位尊、权重。监察官秩卑、位尊、权重。 4.4. 监察方式多样化。既有常设监察机构,又有巡视监察。监察方式多样化。既有常设监察机构,又有巡视监察。 第五讲:西方的文官制度第五讲:西方的文官制度 【知识概要】【知识概要】西方的文官制度西方的文官制度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

46、官制度的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 度的特点。度的特点。 9 本节重点本节重点: :英国文官制度的出现原因和作用英国文官制度的出现原因和作用 本节难点本节难点: :对文官制度特点的理解对文官制度特点的理解 知识概要知识概要 一一背景背景 1.1. 中古后期,西欧国王和权贵凭个人的喜好恩赐官职给身边的人。中古后期,西欧国王和权贵凭个人的喜好恩赐官职给身边的人。 2.2. 1717 一一 1818 世纪,欧美国家都是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私相授受,导致世纪,欧美国家都是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私相授受,导致 乱象频发。乱象频发。 3.3. 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内阁制和政党政

47、治形成后,“政党分费制政党分费制”出现许多弊端:腐败泛滥,政局不稳,出现许多弊端:腐败泛滥,政局不稳, 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效率低下。 4.4. 工业革命后,国家管理职能扩大,管理事务增多,机构设置增加。工业革命后,国家管理职能扩大,管理事务增多,机构设置增加。 5.5. “天赋人权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人人生而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思想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 6.6. 1919 世纪前期,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和印度殖民政府的改革经验。世纪前期,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和印度殖民政府的改革经验。 二二建立建立英国英国美国美国 1.1. 1818

48、 世纪初,英国规定除大臣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世纪初,英国规定除大臣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2.2. 1919 世纪初,英国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英国两类政府官员:政务官世纪初,英国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英国两类政府官员:政务官, 事务官事务官( (即文官即文官) )。 3.3. 18551855 年,英国颁布法令,建立文官委员会,对侯选人进行考试。年,英国颁布法令,建立文官委员会,对侯选人进行考试。 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军伤亡惨重,人们对政府官员的管理能力不满。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军伤亡惨重,人们对政府官员的管理能力不满。 4.4. 1870187

49、0 年年 6 6 月,英国再次颁布法令,标志着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月,英国再次颁布法令,标志着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 5.5. 18831883 年年 1 1 月,美国国会通过文官制度改革法案月,美国国会通过文官制度改革法案( (即彭德尔顿法即彭德尔顿法) ),建立了美国文官制,建立了美国文官制 度。度。 三三特点:特点: 1.1.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公开考试,择优录用。2.2. 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 3.3. 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四四作用作用 1.1. 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部门的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部门的事务

50、官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 2.2. 确保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文官制度已成为西方社会的稳定器。确保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文官制度已成为西方社会的稳定器。 3.3. “政治中立政治中立”原则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原则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 4.4. 保证了文官队伍的优良素质,有利于官员管理的法制化和专业化,提高政府工作效保证了文官队伍的优良素质,有利于官员管理的法制化和专业化,提高政府工作效 率率( (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 第六讲: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第六讲: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知识概要】【知识概要】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一二单元知识梳理-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为本站会员(alice)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