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docx

上传人(卖家):罗嗣辉 文档编号:1765891 上传时间:2021-09-3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8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2 2 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 我赞叹生命的美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探索生命,感悟生命,引发尊重生命,珍 爱生命的思考, 从而敬畏生命,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让生命世界绽放出多姿多彩。 知 识目标: 认识生命的本质,价值和意义。能力目标: 学生具备独立查阅资料的能力,创 新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努力,从自我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 做起。情感目标: 树立敬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为生命的无穷奥秘喝彩。 教学重 点、难点:重点: 欣赏感悟生命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难点: 引发对生命多姿多彩的反 思,

2、获得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展示一副海底世界图片,请学生欣赏 5 秒;并让学生闭上眼睛,伴随着音乐,融入到教师所 描绘的绚丽的海底世界。请学生用一个字描述此情此景,学生不由自主说出-美。由此引出 本节课的主题:我赞叹生命的美丽。 通过 2010 年金龙鱼事件和水果玉米的存在,使学生感 受到我们身边有很多转基因食品。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 认识他们存在的意义。继续展示转基因动物,引导学生所有生物,无论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 生物,这些生命的连接点是:基因和 DNA,由此引出杨焕明院士。 2、精彩分享 学生分享 杨焕明教授在生物

3、科学方面做出的贡献: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对水稻基因组的测序。 杨焕明 教授简介:男,现任中科院院士、华大基因主席、华大基因学院院长。杨焕明院士和他的团 队为“人类基因组计划” 、 “人类单体型图计划” 、 “千人基因组计划”等国际合作的基因组 计划以及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人类泛基因组学、古人类基因组、肠道 Meta 基因组、癌症 基因组、外显子组和甲基化组的研究做 出了重大贡献。曾获多项荣誉及奖项,包括 2002 年美国科学的美国人杂志“2002 年世界科学领袖” 、2006 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 生物奖、 2009 年丹麦奥胡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 2010 年人类基因组组织

4、(HUGO) 卓越科学成就奖。2006 年当选为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成员,2007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 年当选 TWAS 院士,2009 年当选印度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后又当选德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及美 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同时任职于中国及国际多个生命伦理组织机构, 包括联合国人权事务高 级专员事务处,世界卫生组织(WHO) ,UNESCO 政府生命伦理委员会以及美国总统委员会 生命伦理国际研究小组。杨焕明院士获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学位,后在法国、 美国从事 博士后研究。现为中国科学院教授及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3、我问你答 “人类基因组计 划”目的是什么? “人类基因组计

5、划”任务? “人类基因组计划”意义? 使学生进一步 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同时了解杨教授为什么会想到对水稻基因组测序? 4、模拟辩论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请学生以辩论会的形式表明自己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和观点。 5、教 师总结 请一名学生说一说他对本节课的感受,教师总结。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项伟大而 艰巨的任务, 中国的参与代表了世界对中国近年来生物科学水平发展的认可。 作为高中的学 生,我们应该从这席对话中学 习到做科研所需要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务实勤干的精神。把这些精神运用 到我们现实中的学习,生活上。争取能够在将来为我国的生物科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呼 吁同学们要爱护生命

6、,尊重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 复制 文字已复制 附件:教学设计封面设计主题: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学校: 贵州省兴义一中教材版本: 新课标人教版授课教师:李芳 盈职称:中 小 学 二 级联系电话: 181 8599 2560 1 一、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 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 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一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对分 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 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 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

7、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 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 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 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勇于实践以及严谨、 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但是基本遗忘殆尽。基因与生物个 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 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本应该了解,实际不然。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及解析1.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 阐明孟德

8、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实验及分离定律。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 创新思维。3)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解析:本节 内容作为必修二的开篇,奠定了本模块的基础。其中的基本概念、方法,贯穿始终。此外, 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对统计学的运用,也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契机。 四、教 学重点及突破策略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突破策略: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理解假说内容,并合作探究,书写遗传图解。通过对 假说结果的揣测,分析其不够严谨之处,引

9、出演绎的环节。通过当堂检测,练习利用分离定 律推测基因型。 五、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3.假说演绎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前准备 PPT 制作,导学案设计与 (课前几分钟)分发、 准备课本、笔记本 预则立,不预则废。 (一)课程导入由天宫二 号引入实验材料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明确学习内容 2 (二)预习检测打牢基础 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基础知识填空,组织学生分享答案。 完成导学案中基础知识填空,分享答案,提出异议并讨论。 夯实基础 (三)花的结构温 故而知新(PPT 同步展示) 介绍被子植物(两性)花的结构 回忆初中生

10、物知识,温习雌 蕊、雄蕊、等结构,及传粉过程。 温故而知新(四)豌豆花的结构解剖图 展示豌豆花 的分步解剖图,引导学生推测其授粉方式。 观察豌豆花的结构,理解其严格闭花传粉的结 构基础,说明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所具备的的结构特点。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五)豌豆 花结构性状、相对性状 (PPT 同步展示) 引导学生判断相对性状 判断相对性状 明辨概 念 (六)异化传粉过程引导学生结合豌豆的结构与杂交实验的要求,思考每一步的意义。 观察图片,思考去雄的时间、套袋的目的等。把我关键时期,并解释为什么。 知其然,知 其所以然。 (七)孟德尔杂交实验结果分析1.介绍分析思路:实验结果文字模型符 号模型

11、;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过程,揭示并理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 3. 引导学生体会统计数据背后的规律。 1.构建解释遗传现象的基本方法体系; 2.通过现象, 诠释核心概念,并构建它们之间的联系; 3.通过数据分析,体会孟德尔解释分离现象的思 路; 4.沿着假说-演绎法去理解分离定律的得出过程: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 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构建科学的思维方法。 (八)合作探究利用遗传因子阐述 孟德尔的假说组织学生书写遗传图解 小组合作, 参照孟德尔的假说, 将文字表示的图解 转换转换为遗传图解 合作学习,规范书写 (九)展示结果、小组互评组织学生展示书写结 果,引导学生发现问

12、题,解决问题。 展示、解说结果,小组之间发现问题,互相点评,并 给出解决方案。 合作学习,共同促进。 (十)演绎推理 引导学生思考假说揭示的遗传方式, 推理测交的可能结果。 1.结合假说中得出的结果,思考其可信度,能否证明假说一定成立, 明确演绎的必要;2.预测演绎结果。科学思维方法的养成 (十一)实验验引导学生查阅教材, 查阅教材,明确验证实验的结培养学 3 证,得出结果 明确具体验证实验的结果,得出结论。 果,得出结论,并朗读分离定律的内 容,抓住关键词。 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十二)课堂小结 从实验现象到定律的得出, 引导学生温习提出定律的过程。 从豌豆花的结构、杂交实验过程出发,沿

13、着假说演绎法的 基本思路,一步步思考分离定律的提出过程。 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十三)当堂检测 PPT 同 步展示当堂检测的内容 思考,向其他同伴解释自己的解决方案。 合作学习。 4六、板书设计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自花闭花传粉豌豆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假说-演绎法: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解释问题;演 绎推理,预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七、教学反思 复制 文字已复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 教材与教学策略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 2遗 传与进化第 1 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 2 节的内容,第二节内容和第一节内容顺序

14、相似, 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 都是先介绍了孟德尔在遗传实验中发现的现象, 接着讲述了孟德 尔对现象的解释,以及对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最后归纳出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内 容。本节中内容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已了解“假说-演绎法”的基础上分析两对相对 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来掌握自由组合定律,是进行探究式和体验式教学的理想素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其实是基因分离规律的延伸与拓展, 因此首先复习了前一节 孟德尔豌豆 杂交实验一 的有关知识, 在掌握分离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 离后重新组合情况, 从而加深对分离定律的巩固和理解。 这节课在必修 2 中的作用和地位是 非

15、常重要的,本节内容的掌握可以为第二章中减数分裂和伴性遗传学习奠定基础。 2 教学 目标 2.1 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说出基因型、 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2.2 能力目标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 图解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认同敢于质疑、勇 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 教学过程: 3.1温故知新, 设疑导入设置问题: 请同学们用遗传图解的形式画出豌豆另外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的图解(相对性状:粒色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

16、 分离定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指导学生回顾分离定律。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分离 定律只适用于真核的有性生殖生物细胞核中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孟德尔在完成了对豌豆 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后得出的,但任何生物都不是只有一种性状,而是具有许多种性状, 第一节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豌豆的相对性状很多。 孟德尔在他的豌豆园里发现了分别同时具 有黄色、圆粒 两种性状的纯亲本植株和同时具有绿色、 皱粒两种性状的纯亲本植株放, 这两种亲本杂交后 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它是否还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呢?若不符合它们又会遵循怎样的遗 传规律呢? 3.2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孟德尔用同一对相对性状 杂交试验一

17、样的研究方法做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3.2.1 阐述 实验现象孟德尔观察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现象并做了数量统计, 发现亲本杂交的子一 代 F1 的性状全为黄色圆粒,而 F1 自交产生的 F2 中,不仅出现了亲代原有的性状黄色 圆粒和绿色皱粒, 还产生了新组合的性状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 在所结的 556 粒种子中, 有黄色圆粒的 315 粒、绿色圆粒 108 粒、黄色皱粒 101 粒、绿色皱粒 32 粒。这四种表现型 的数量比接近 9:3:3:1。 3.2.2分析实验,设置问题串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六人 一组讨论交流,教师课件展示出如下讨论题纲:(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自花

18、传粉, 那么在做这个实验时要对两亲本作何处理? (2)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是否遵循分离定律? (3)Fl 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析每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 因的分离定律? 9:3:3:1 与 3:1 是否有数学联系?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粒 形和粒色) 。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仍然遵循着基因的分离定律。但是, 如果把两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F2 出现四种表现型。 教师引导:出现这样的结果,如何 解释呢?(5)子二代出现的四种表现类型中有几种与两亲本都不同?(6)子二代 出现的新类型与两亲本的表型有什么联系?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得出 结论:F2 代有

19、四种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前后代比较发现, 出现了亲代不曾有的新性状-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这又恰恰是两亲本不同性状的重新组合 类型。这四种表现型比为 933l,恰是(31)2 的展开,表明不同性状的组合是自由的、随机的。 3.2.3过程模拟,突破难点(孟德尔对 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教师设问: 孟德尔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呢?他假设黄色圆粒和绿 色皱粒 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推出 Fl 代的基因型是什么?学生回答:两亲本的基因型 分别为:YYRR 和 yyrr。它们的配子分别是 YR 和 yr,所以 Fl 的基因型为 YyRr,Y 对 y 显性, R 对 r 显性,

20、所以 Fl 代全部为黄色圆粒。教师讲解:根据基因分离定律,F1 代产生配 子时,Y 与 y、R 与 r 要分离,孟德尔认为与此同时,不同对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也 就是 Y 可以与 R 或 r 组合,y 也可以与 R 或 r 组合(图 3-1) ,这样 F1 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 种,即 YR、Yr、yR、yr。教师组织学生做“分离和组合”的游戏:四个学生分别代表 四个基因 Y、y、R、r,四个人可以看做是一个 F1 个体,在表演 F1 产生配子过程中说明四个 人“分离和组合”的规则,听到“分离”口令时,Y 与 y、R 与 r 要分离,听到“组合”口 令时,只能是不同对的基因之间才可以自由组

21、合,如 R 可与 Y、r 组合,y 可与 Y、r 组合; 同样 Y 可与 R、r 组合,y 可与 R、r 组合。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理解等位基因的分离和不 同对基因之间的组合是彼此独立的、互不干扰的。教师总结提升:F1 产生的雌雄配子 各有四种,并且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接近于 l11l。受精作用时,由于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的。因此,结合方式有 16 种。亲本所产生配子的种类数=各对基因形成配子数的乘积。 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雌配子种类数雄配子种类数(双亲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如: AaBBCcDd 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数为 23=8 种。 3.3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自由组合中的计算 规律分析总结(1

22、):观察课本棋盘中 F2 基因型种类分布规律和特点及比例,F2 代的基 因型有几种?所占比分别为多少?并将每种分别编号。 学生总结:F2 中共有 9 种基因型: a. 纯合子(能稳定遗传的个体) :棋盘中 1、 2、 3 和 4 号基因型既一条对角线上的基因, 各占 1/16,共 4/16 既 1/4;b. 双杂合子(两对基因都杂合):7 号基因型即 YyRr,为另 一条对角线上的基因,占 4/16,即 1/4;c. 单杂合子(一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纯合) : 5 、6 、8 和 9 号基因,共占 8/16,即 1/2。 教师总结提升(表 3-1) :子代基因型在组合 中所占比例=亲本每对相对

23、基因 图 3-1 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分别相交时产生的基因型比例数相乘,每种遗传因子组合形式前的系数即为其比例数。 表 3-1 子代基因型在组合中所占比例 分析总结(2):观察课本棋盘中 F2 表现型种类分布规律和特点及比例,F2 代的表 现型有几种?所占比分别为多少?学生总结:表现型 4 种,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 皱粒:绿色皱粒=9:3:3:1。a. 双显性黄圆(YR)出现于最大的三角形的三角和 三边上(YYRR、YYRr、YyRR、YyRr),占 9/16;b. 单显性:绿圆(yyR_)出现于次大三角形 的三个角上(yyRR、yyRr),占 3/16; 黄皱(Yrr)出现于第三

24、大三角形的三个角上(YYrr、Yyrr), 占 3/16;c. 双隐性绿皱(yyrr)出现于小三角形内(yyrr),占 1/16。 教师总结提升(表 3-2) :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亲本每对相对性状相交产生的表现型所占比例相乘,每种表现型 前的系数即为其比例数。 表 3-2 子代表现型在组合中所占比例如:AaBbCcAaBbcc : 后代基因型 数为 332=18 种;后代表现型数为 222=8 种;后代中 ABC占 3/43/4 1/2=9/32;后代中 AaBBcc 占 2/41/41/2=1/16。 3.4 总结强化,巩固成果两对相对 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图解本节课重点学习了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

25、的遗传试验及对试验的 解释,通过学习应该掌握子二代出现新性状是由于遗传过程中不同对基因之间发生了组合。 教师指导学生遵循遗传图解格式自己试着画出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 1/4YY (黄) 1/2Yy(黄) 1/4yy(绿) 1/4RR(圆) 1/16YYRR 黄圆 1/8YyRR 黄圆 1/16yyRR 绿圆 1/2Rr (圆) 1/8YYRr 黄圆 1/4YyRr 黄圆 1/8yyRr 绿圆 1/4rr(皱) 1/16YYrr 黄皱 1/8Yyrr 黄皱 1/16yyrr 绿皱3/4YY(黄) 1/4yy(绿) 3/4RR(圆) 9/16YYRR 黄圆 3/16yyRR 绿圆 1/4

26、rr (皱) 3/16YYrr 黄皱 1/16yyrr 绿皱 遗传图解。最后,同学们应该对子二代中 9 种基因型和 4 种表现型的规律进行理解记忆,以 便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直接运用。 4 教学反思 本章的教学设计以发现为重点,帮助学生学会应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体验,解决问题,感 悟真理,如用数学概率统计理论推测自由组合定律 F2 的表现型及比例,给学生联想和研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想象。 在学习中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引导学生研究知识是怎样生成的, 怎样变化的,有什么内在规律,如让学生通过观察 F2 的表现型到相应的位置,进行体 验、总结规律。还通过“分离和组合”真人游戏

27、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 其中的规律,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课堂反馈显示,师生互动效果较好,学生学习兴趣 很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预期的教学目的完成较好。 复制 文字已复制 受精作用 教学设计 拉萨第二高级中学生物组汪国美 1 教材分析及教材处理“受 精作用是人教版生物必修 2 遗传与进化第 2 章第 1 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第 2 部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学生理解生命的起点、孟德尔遗传规律、细胞质遗传、变异的普 遍来源及生物多样性等内容的基础。 但本节内容设置在教材中略显简单, 鉴于它在高中生物 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我认为做好模拟实验的改进和相关知识的延伸、

28、拓展,引领学生 达成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关爱生命、感悟生命等情感目标是必要的。还有根据学情我对教 材顺序做了适当调整, 先学习受精作用再讲解配子多样性的模拟实验, 便于学生更容易理解 模拟实验。 2教学策略 根据学情在教学策略上突显出重学生自学、重学生体验、重情感 态度价值观教育。 21 受精视频引入,化静为动 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后,已经对生命 形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想进一步探究有关生命起点的问题, 视频引入不仅能让学生直观地 看到具体受精过程,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还能激发学生兴趣。 22 采用“情景教学” 受精过程是一个微观抽象的过程,若能设计一个精彩的、生动形象的“情景” ,则能让学

29、生 更好地理解受精过程。 23 改进学生的体验模拟 活动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是本节 课的难点。 教师创设全体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体验活动, 让学生感知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非同源 染色体组合是一个随机的、多样的、动态的过程。本节课根据学情改进了模拟实验设计,即 尝试构建物理模型,各小组分别模拟 2n=4 生物的减数分裂过程,重点提出减 I 前期和减 I 后期让学生进行探索,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现的过程。 24 加强情感态 度价值观教育 让学生知道学生不仅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会做人,做一个自信、懂得感 恩的人。 3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一定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

30、生对生命的起点、 生物的多样性等宏观生物学知识很感兴趣又存在很多疑惑, 但学生对减 数分裂过程的理解不深, 独立学会本节内容有一定难度。 因此要在巩固减数分裂相关知识的 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模拟实验学习,探讨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细胞学水平上的原因,同时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受精作用的过程、实 质及意义;准确说出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 能力目标:利用橡皮泥进行模型建 构,解释配子多样性的原因。情感目标:感受小组合作学习的愉悦,认同并赞叹神奇生命 的唯一性与特殊性;学会感恩,理解父母的艰辛。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阐明受精作用的过程、实质及意义。

31、教学难点:理解配子中染 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 6教学方法 教法设计: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主要采用 情景教学法、模拟实验教学法,结合直观、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 学法设计:充分发挥 教师的指导作用,引领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体验学习,促进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帮助 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7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用 PPT 制作的受精作用图片、视频 及动画等。 实物展台:展示学生模拟探索的减数分裂过程。 8教学过程设计 81 课前 准备 模拟实验的准备:不同颜色橡皮泥,大张白纸,按 13 组(4 人一组)准备。 82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播放受精过程视频 提

32、出问题:这 段视频介绍了什么?展示课堂教学目标 观看视频,并思考视频内容。读教学目标 不 仅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具体受精过程,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还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 生达到学习有目的性,心中有数。 新课讲授 一、 受精作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min) : 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等重点知识情境创设:受精作用图片、动画以及利用 美女“卵细胞”的招亲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受精过程。学生自主学习课本 P24-P25, 思考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 (标出自己的疑难点)学生在“卵细胞招亲”的故事 情境中, 根据受精作用的图片及动画来理解受精作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 力;以便学生有目的

33、性听课。很好地体现了情景教学的思想,故事生动有趣,能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图片及动画,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使得课堂形象生动。 课堂练习:考查知识点“受精作用的实质”【过渡】情境创设:展示“超级妈妈”图 片提出问题:根据图片猜一猜为什么大家都叫她为“超级妈妈”?同一双亲的后代为什么 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生命的起点是什么?二、 配子中染色体多样性的原因情境创设: 同一双亲的后代出现差异的原因? 指导学生模拟实验: 指导学生用橡皮泥构建减数分裂模型, 模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 捕捉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惑问题甚至是错误问题,加以指导点拨,

34、 最后进行总结,深化模 拟实验结果。课堂练习:考查知识点“同一双亲的后代出现差异的原因”自主完成 看图思考, 并结合自己和自己的兄弟姐妹长相有为什么会有不同?学生根据模拟实 验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亲自进行实验,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先做题 及时巩 固,检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 体现生物来源于生活的生物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做中学,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和合作意识,同时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作用。不仅达到随堂检测还可以 及时巩固知识点。课堂小结 利用分娩图片来呈现母亲生产时的剧痛, 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接着再引用感恩父母的一首打油诗来教育学

35、生。 最后让学生表达出对父母的爱。联系自 己父母,体会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大胆说出对父母的爱。 联系生活,进行情感态度 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敢于表达出对父母的爱。 9板书设计 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识别、融合成受精卵 受精作用过程:精卵识别; 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精卵细胞核融合(实质)意义: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 目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二、配子多样性的原因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10教学评价及反思 亮点有 :(1)尝试建构物理模型。(2)三维 目标达成度较高。知识目标因情景创造,能将重、难点知识落到实处。技能目标在模拟实验 过程中可得到落实。利用感恩父

36、母的打油诗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3)指导学生学习方 式的转变,尝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模型建构学习。 不足之处:在模拟实验操作过 程中, 对学生小组合作的指导还不够细致, 对学生参与的深度、 参与的方式引导还不够深入。 今后教学需改进的几点措施:(1)教学中,时刻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注重培养学生形 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2)还应进一步探究学生的心理,对学情的分析 做足、做细,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德育教育。(3)在教学中应更多专 研课程改革,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吸取更多的教育教学经验为我所用,以便更好地 教学。 复制 文字已复制 课题名称:减

37、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 1 课时 马丽春 135 2263 3435 教学目标 1知 识目标 (1)分析减数分裂的特点,阐述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出精子的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尝试构建减数分裂模型,使用扭扭棒模 拟探究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活动, 确立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认同生物遗传的物质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减数分 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教学难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教学流程 图片引入创设情境, 创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分析问题建模 发现问题完善模型 (通过问题引领,

38、 突破重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如何实现染色体数 目的减半) 总结减数分裂的特点教学过程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3min 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 在精子或卵细胞是否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形成?为什么?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减数分裂的过程看图、 思考不能 染色体会翻倍 创设认知冲突激发 学生兴趣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任务 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行为变化 10min完善减数分裂过程 6min减数分裂过程中如何实现染色体数目的减半? 即我们以细胞内含有两对染色 体为例进行分析。 如何实现由含有 4 条染色体的细胞含有两条染色体的细胞? 【说明: 我们用扭扭棒来代指染色质。组织学生以小组(6

39、 人)为单位模拟体验活动。简要介绍工具: 扭扭棒-4 长 4 短、子母扣】 简单交代:染色质、着丝点 【已知:体细胞中染色体是配子 中染色体数量的两倍. 】 巡视指导:将染色体编号讲授:同源染色体额概念 【思考:染 色体减少一半是随意的吗?是否有规律?】 若染色体减半随意,可能会发生受精卵中染色 体不全的情况。 【出示实验证据: 1 个起始细胞 4 个子细胞】 复制几次、 分裂几次? 巡 视、交流 已知:减数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减数分裂中有 DNA 分子的复制;减数分 裂发生了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欲均分就要做好准备工作?有什使用两种颜色的扭扭 棒推断出减数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初步

40、构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学生相互交流、选出代表说明 1、染色体不复制直接分裂2、复制 一次分裂一次3、 更多的是茫然 不是, 每对中保留一个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 不同细胞结论:细胞复制一次、分裂两次 修订模型 交流讨论 (配对) 聆听、笔记 调 整模型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初建模型教师直接讲述概念为后 面突破难点节省时间认知上有进步,又出现心问题发现问题及时修正,逻辑思维逐渐 提升 进一步完善减数分裂过程 6min么机制保证同源染色体平均分配?(如何快速分成 两组)引出联会 【体细胞和配子中均有全套染色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配子中染 色体是成单的,必然有同源染

41、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主要任务是着丝点分裂、许多变 化与有丝分裂一致。主要区别:分裂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不同,导致分裂结果:染色体数目 减半。 】第二次:类似有丝分裂过程 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 一次分裂:同源分离 二次 分裂: 着丝点分裂形成对减数分裂的整体认识小结 4min播放减数分裂动画 减数分裂概念: 染色体复制一次, 细胞分裂两次。 笔记 形成结论整理概念 6 min阅 读教材 17 页精子形成过程图解进行阅读。 问题引导阅读 1、 如何对减数分裂进行时期的划 分?2、 细胞名称分别是什么?3、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减半发生在哪个时期?原因? 阅读思考 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

42、裂;前期、中期、后期等 细胞名称:初级精母细 胞、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成对的染色体分离进行本节梳理检测 4min 总 结两次分裂的实质: 1、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学 生将各时期细胞图展示在黑板上 检测目标是否达成 总结提升略 学案: 识图判断题 拓 展提升 板书设计 减数分裂的游戏规则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减 数 第 二 次 分 裂 过 程 着 丝 点 分 裂联 会 保 证 同 源 染 色 体 的 平 均 分 配 课后反思 1、 以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变化。以问题串 的方式逐步帮助

43、学生解决该问题。 例如:1 个精原细胞分裂成 4 个精细胞需要经历怎样的 过程?染色体在何时,怎样才能数目减半?染色体要发生怎样的变化才会排列在赤道板两 侧?这样的探究方式不断引起学生猜想, 吸引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 同时帮助学生理解 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原因。 2、学生大致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后,自行阅读课本内容,加深对 减数分裂过程的认识,尝试划分减数分裂的间期,第一次分裂时期,第二次分裂时期。 3、 学生尝试说出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的名称。 通过这样的分三步走, 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了减 数分裂的过程。 4、不足,有些内容未完成。小结方面总结不到位,由于时间关系匆忙结束。 研究课高二年级生物减

44、数分裂第一课时 复制 文字已复制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李莉教学目标 Ziyuanku.co一、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基础知识。2、 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 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二、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 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尝试运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分析摩尔根的果蝇杂 交试验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并需大 胆质疑和勤奋实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基因和染色 体的平行关系 WWW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 据。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

45、释。教学难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 实验证据。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XY 染色体模型教学方法1、学 情分析:已学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及减数分裂,知道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 行为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顺理成章,符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 2教法:引导学生对萨顿、摩尔根等人的研究进行探究,设计合适的问 题, 以提问式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对相关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再现摩尔根使 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探究的历程。从萨顿假说,到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引导 学生在再现的科学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乐 趣。3、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

46、能力。锻炼通过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导入:【学生活 动】1、分析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基因的行为特点。也就是基因和染色体的 关系究竟如何?一、萨顿的假说类比推理法【背景介绍】:萨顿相关资 料。【教师活动】:介绍萨顿利用蝗虫发现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过 程中的行为变化。【教师活动】:介绍萨顿研究方法萨顿将看不见的基因与 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发现两者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发现如下(学 案)引导学生填充两者行为变化比较的表格。【学生活动】:回答问题,补 充表格切入:课本 P28 页,思考与讨论。通过分析比较,同源染色体、基因 行为上存在什么联系?(明显的平行关系)萨顿根据基因、染色

47、体行为变化的 一致性, 推论: 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基因在染色体上。 (类比推理法)【教师活动】:介绍总结萨顿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并说 明其不足之处:缺乏实验验证,仅为假说,需进一步实验验证。二、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生物学家摩尔根对孟德尔及萨顿的学说持怀疑态度, 一致致力于设计实验探 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教师活动】:介绍摩尔根其人及其研究1实验 材料介绍:果蝇【教师活动】:播放果蝇饲养的视频,引导学生归纳摩尔根利 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获得成功的原因。果蝇具有什么特点?材料选对,实 验就成功了一半。2果蝇性别决定方式【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雌雄 果蝇体细胞染

48、色体组成情况。果蝇体细胞中具有 3 对常染色体,1 对性染色 体。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相关。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雌性果蝇 性染色体同型用 XX 表示,雄性果蝇性染色体异型,用 XY 表示。3摩尔根果 蝇杂交实验【教师活动】:介绍杂交实验过程、现象,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 行分析请同学们结合下列三个问题进行思考: 实验如何判断果蝇眼色的 显隐性?实验现象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依据?果蝇眼色的 遗传有何不同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回答【教师活动】:归纳、总结、肯定果蝇眼色中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 性别相联系(明确指出),如何解释呢?【教师活动】展示 XY 染

49、色体模型示 意图,引导学生做出假设4对杂交实验的解释根据染色体的结构,控制白 眼的基因存在位置做出三种假设。假设一:控制白眼的基因是在 Y 染色体上, 而 X 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假设二:控制白眼的基因在 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假设三:控制白眼的基因在 X 染色 体上,而 Y 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学生活动】:根据提出的假设一、二、三思考并写出相应的遗传图解, 回答,找学生上黑板写出遗传图解。摩尔根的第三个实验:P雌果蝇(白 眼) 雄果蝇 (红眼)F1雌果蝇 (红眼) : 雄果蝇(白眼)【学生活动】:根据摩尔根的第三个实验写出相应的遗传图解 并提出假说。5、对假说

50、的验证【教师活动】:利用摩尔根的假说,杂交实 验现象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但是这还只是假说, 如要验证以上假说是否成立, 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学生活动】:设计测交实验,上板演示【教师活动】: 巡视并及时与同学交流想法, 引导实验设计运用能力摩尔根同样设计并进行了 测交试验(XWXwXwY),结果发现实验结果与推理得到的结论相符。那么, 摩尔根是否能根据测交试验结果,证明自身假说的正确性?提示:摩尔根等人 又通过一系列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假说。6摩尔根研究方法【教师活动】: 多媒体演示,引导回顾摩尔根实验过程,归纳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发现 问题: 白眼性状的表现为什么总是与性别相联系?作出假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文综 > 其他资料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罗嗣辉)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