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作文与阅读-梁晓声:眼为什么望向窗外 真的艺术,不限在诗里,不限在画里,到处都有,随时可得。能把它捕捉了用形及五彩 表现的是画家,能把他捕捉了用文字表现的是作家,而梁晓声就是这样一位用艺术的眼光观 赏生活的人。人一旦拥有了艺术的眼睛,那么人的一切生活,实用之外又必讲求趣味。梁晓 声先生的这篇散文就从生活中常见现象人们的眼睛常常望向窗外谈起, 由点及面, 辐射, 联想,生发出耐人寻味的艺术哲理。 披文入情 眼为什么望向窗外 无窗,不能说是房子,或屋子。 开篇一句话单独成段,阐释窗与房的互生互存的关系。 窗是一个象形汉字。古代通“囱”,只不过是“孔”的意思。后来,因要区别于烟囱,逐 渐固定成现
2、在的写法。从象形的角度看,“囱”被置于“穴”下,分明已不仅仅是透光通风之孔, 而具有了房或屋也就是家的审美意味。 介绍“窗”字写法的形成过程,并从象形的角度加以分析,这是从历史文化方面展现“窗” 具有的审美性。 若一间屋,不论大小,即使内装修再讲究,陈设再高级,其窗却布满灰尘,透明度被 严重阻碍了,那也还是会令主人感觉差劲。当我们强调屋之清洁时,脑区的第一反应是“窗 明”。这一反应。体现着人性对事物要项的本能重视。 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在北方,不论城市里还是农村里的人家,不论穷还是富,都做 的一件事就是去封条,擦窗子。如果哪一户人家竟没那么做,肯定是不正常的。别人往往会 议论瞧那户人家,懒成
3、啥样了?窗子脏一冬天了都不擦一擦!或唉,那家人愁得 连窗子都没心思擦了!而在南方,勤劳的人家,其窗更是一年四季经常要擦的。 黑夜过去了,白天开始了,人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大抵是拉开窗帘。在气象预告方式 不快捷也不够准确的年代, 这一举动也意味着一种心理本能要亲眼看一看天气如何?倘 又是一个好天气,人的心境会为之一悦。 围绕窗叙写擦窗子、拉窗帘、 望窗外等生活化场景。贴近人心,写人性和人的内心世 界,引发读者的思考。 宅屋有窗,不仅为了通风,还为了便于望。古今中外,人们建房购房时,对窗的朝向 是极在乎的。人既希望透过窗望得广,望得远,还希望透过窗望到美好的景象。 本自然段承上启下。 “窗含西岭千秋
4、雪”室有此窗,不能不说每日都在享着眼福。 “罗汉松掩花里路,美人蕉映雨中棂”这样的时光,凭窗之人,如画中人也。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如此这般的凭窗闲坐,是多么惬意的时光呢! 文章引用“窗含西岭千秋雪”等古诗,表明人透过窗能看到美好的景象,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富有 诗情画意。 人都是在户内和户外交替生活着的动物。人之所以是高级的动物。乃因谁也不愿在户 内度过一生。故,窗是人性的一种高级需要。(中心句,点名窗与人性的关系。)人心情好 时,会身不由己地站在窗前望向外边。心情不好时,尤其会那样。人冥想时喜欢望向窗外, 忧思时也喜欢望向窗外。连无所事事心静如水时,都喜欢傻呆呆地坐在窗前望向
5、外边。 一言以蔽之,人眼那么喜欢望窗外。何以?窗外有“外边”耳。 回答题目问题,照应题目,结构严谨。 对于人,世界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内心的一部分和外界的一部分。人对外界的感知越 丰富,人的内心世界也便越豁达。通常情况下,大抵如此。反之,人心就渐渐地自闭了。而 我们都晓得,自闭是一种心理方面的病。 承接上文,阐释人生活的内外世界的关系以及对人生活的影响。由此告诉读者:一个人 只活在自我的内心世界会得病。 对于人,没有了“外边”,生命的价值也就降低了,低得连禽兽都不如了。试想,如果 人一生下来,便被关在无窗无门的黑屋子里,纵然有门,却禁止出去,那么一个人和一条虫 的生命有什么区别呢? 连监狱也有小
6、窗。那铁条坚铸的囚窗,体现着人对罪人的人道主义。囚窗外冰凉的水 泥台上悠然落下一只鸽子,或一只蜻蜒;甚或,一只小小的甲虫永远是影视剧中令人心 尖一疼的镜头。 被囚的如果竟是好人, 我们泪难禁也。 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被“煽动”得戚然? 无它。普遍的人性感触而已。在那一时刻,鸽子蜻蜒、甲虫以及一片落叶、一瓣残花 什么的,它们代表着“外边”,象征着所有“外边”的信息。 运用细节描写突出“外边”世界与生命价值的重要关系。 当一个人与“外边”的关系被完全隔绝了,对于人是非常糟糕的境况虽然不像酷刑那般 可怕,却肯定像失明失聪一样可悲。 据说,有的国家曾以此种方式惩罚罪犯或所谓“罪犯”将其关入一间屋子。屋子
7、的 四壁、天花板、地板都是雪白的,或墨黑的。并且,是橡胶的,绝光,绝音。每日的饭和水, 却是按时定量供给的。尽管如此,短则月余,长则数月,十之七八的人也就疯掉了或快疯掉 了 这几段告诉读者:窗是人性的一种高级需求,连监狱也有小窗;有的国家用密闭的屋子 来惩罚人,可能使人丧失人性。由此强调窗对人的重要性。 某次我乘晚间列车去别的城市,翌日九点抵达终点站,才六点多钟,卧铺车厢过道的 每一窗前都已站着人了。那些人久久地伫立窗前,谁站累了,进入卧室去了,窗前的位置立 刻被他人占据。我的回忆告诉我,那情形,是列车上司空见惯的 天亮了,人的第一反应是望向窗外,急切地也罢,习惯地也罢,都是缘于人性本能。 好
8、比小海龟一破壳就本能地朝大海的方向爬去。 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人望向窗外是一种习惯本能。 就一般人而言,眼睛看不到“外边”的时间,如果超过了一夜那么长,肯定情绪会烦躁 起来的。日二十四时,夜仅八时,实在是上苍对人类的眷爱啊。如果忽然反过来,三分之二 的时间成了夜晚,大多数人会神经错乱吧。 从生物学角度阐释人的眼睛必须望向窗外。 眼为什么望向窗外? 再次发问,层层递进挖掘表象背后蕴含的哲理意蕴。 因为心智想要达到比视野更宽广的界域。(一问一答,设问句,再次拓展散文意蕴。) 虽非人人有此自觉,但几乎人人多少都有此本能。连此本能也竟全无之人,是退化了的人。 退化了的人,便谈不上所谓内省。而人不内省,
9、往往坐井观天,夜自大。窗外是“外边”;外 国是“外边”;宇宙也是“外边”;在列车上,“外边”是移动的大地;在飞机上,“外边”是无际 天穹;在客轮上,“外边”是蓝色海洋 多角度阐释“外边”的丰富意蕴。 人贵有自知之明,所以只能形容内心世界像大地,像海洋,像天空一样丰富多彩, “像” 其意是差不多少。很少有什么人的内心世界被形容得比大地、比海洋、比天空更怎样。 运用比喻和排比手法,意在写出人人要有自省精神,自知之明。 外边的世界既然比内心的世界更精彩,人心怎能佯装不知?人眼又怎能不经常望向窗 外?(最后一段把外边世界和内心世界进行对比,并连续运用两个情感强烈的反问句,呼唤 人们要经常望向“窗外”。
10、) 本文由司空见惯的现象眼望向窗外谈起,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有对事件的记叙, 有真挚情感的抒发,还穿插哲理式的议论,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作者:梁晓声 来源:有删改 文章珠玑 一言以蔽之,人眼那么喜欢望窗外。何以?窗外有“外边”耳。对于人,没有了“外边”, 生命的价值也就降低了,低得连禽兽都不如了。 人都是在户内和户外交替生活着的动物。人之所以是高级的动物。乃因谁也不愿在户内 度过一生。故,窗是人性的一种高级需要。 眼为什么望向窗外?因为心智想要达到比视野更宽广的界域。 思考探究 1.眼为什么要望向窗外?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 分) 2.梁晓声说:“人既希望透过窗望得广,望得远,还希望透过窗望到美好的景象。”你望 向窗外,看到了那些美景,请用一首小诗描绘所看到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