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本解读】 本课所选的两篇小说都写了人化为虫的故事,小说家的想象既匪夷所思, 又引人入胜。阅读时,要注意主要情节的起伏和人物情感的变化,体会人物 的生存境况,进而理解“变形”中寄语的社会批判意味。 促织中“求神问卜”和“魂化促织”的情节,带有某种神秘色彩,要 透过这些描写,把握作品的现实主题,进而体会这一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写 作手法独特的艺术魅力。促织的语言精练而生动,如描写成名之子投井 后,“夫妻向隅”至“寻所逐者”的一段文字,叙事状物,细腻形象,要反 复诵读,读出韵味。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第14.1课 促织 老舍曾这么评价一本书,“鬼狐有性格,笑 骂成文章”,是的,这本书
2、正是蒲松龄的聊 斋志异。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促织。 激趣导入 1.了解作家蒲松龄,了解写作背景,了解聊斋志异的特点及其文学史地位。 2.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3.品味促织朴素自然、简洁凝炼、准确传神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 4.理解本文所揭露的封建社会的罪恶,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素养目标 目 录 知人论世 01 初读课文 02 文本研读 03 拓展阅读 04 第一部分 n 知人论世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 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 主家庭、书香世家。蒲松龄年轻时,颇有文名,但屡试不中。家 贫
3、,设馆为生,71岁时才补了一个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 合理深有体验。他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轶事,熔铸进自己的 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作品 中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自己的理想。除 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 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 了解作者 写作背景 促织写的是明代宣德年间发生的事,其实大有 深意。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也被视 为“英主”。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 “声色犬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 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 于世的。可见作者的
4、创作意图,实际上是在借讲前朝 “令主”当政的“治世”时代的事,来揭露“当 时”“英主”当政的“盛世”的黑暗现实。 了解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中国18世纪成书的一部文言小说集,共 431篇。“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聊斋志异内容极为 丰富,故事主要来自民间传说,也有根据前人传奇或现实生活 进行创作的。形式多样,除小说外,还有笔记、杂文、寓言故 事等。作者继承“传奇”“志怪”的传统,以说狐谈鬼的方式, 抒发内心的愤懑。 了解聊斋志异 作品主要内容有:揭露当时官场的腐败黑暗,贪官污吏残 害人民,如席方平等篇。暴露科举制度弊端及试官的昏庸 无能,如考弊司等篇。描写爱情,多为人与鬼狐的恋爱故 事,数量多,
5、成就最高,如婴宁等篇,都写得委婉动人。作 者主要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丰富的想象,又与现实密 切结合。“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是郭沫 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一副对联,这是对聊斋志异深 刻的思想性和杰出的艺术性的高度概括。 解 题 促织 “促织”又名“蛐蛐”、“斗鸡”和“蟋蟀”。 第二部分 n 初读课文 n 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里胥(x) 迂讷(n) 裨益(b) 爇香(ru) 向隅(y) 爇香(ru) 藁葬(go) 惙然(chu) 惭怍(zu) 龁(h) 俾(b) 蠹(d) 第三部分 n 文本研读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1】解释词语,梳理大意 宣德间,宫中尚
6、( )促织之戏,岁征( )民间。此物故非西 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试使斗而才( ),因责常供。令以责( )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 )养 之,昂( )其直( ),居( )为奇货。里胥 猾黠,假( )此科敛( )丁口( ),每责一头,辄( ) 倾数家之产。 崇尚,喜好征收 进奉有才能,此处指勇 猛善斗责令用笼子 抬高同“值”,价值、价钱囤积,储存 凭借,利用摊派,征收人口总是 邑有成名者,操( )童子业,久不售( )。为人迂 讷(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 薄产累尽。会( )征促织,成不敢敛( )户口( ),而又无所 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
7、 )?不如自行搜觅,冀( )有万一 ( )之得。”成然( )之。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 ( )丛草处,探( )石发( )穴,靡( )计不施,迄( ) 无济(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宰严限追比,旬 余,杖至百,两股( )间脓血流离( ),并 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从事卖出,此处指考取秀才 迂拙而又不善于言辞 恰巧,正好征敛百姓 补益希望 万分之一认为对 残破的墙垣摸取打开无最终 成功款式,规格 大腿形容液体湿淋淋地往下滴的样子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 )资诣( )问。见红女 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 )于鼎
8、, 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 ),唇吻( )翕辟( ),不 知何词。各各竦立( )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 无毫发爽( )。成妻纳( )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 ),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 类( )兰若( )。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 )。旁一蟆,若( )将跳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 藏之,归以示成。 准备到,前往 点燃香 祷告嘴唇开合。翕,合;辟,开 恭敬地站着 差失、不合贡献,缴纳一顿 饭的工夫,形容时间很短 像,相似寺庙 于此好像 成反复自念,得无( )教我猎虫所( )耶?细瞻景状,与村东 大佛阁真逼似( )。乃强(
9、 )起扶杖,执( )图诣寺后,有古陵 蔚( )起。循( )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 )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 踪响。冥搜( )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 )之, 蟆入草间。蹑( )迹披( )求,见有虫伏棘根。遽( )扑之, 入石穴中。掭( )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 得之。审视( ),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 ( )连城拱璧不啻( )也。土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 期,以塞( )官责。 莫非处所,地方 非常相似勉强拿着 草木茂盛的样子顺着,沿着仿佛, 宛然小草 尽力搜索追逐 追随拨开
10、立刻,马上 轻轻拨动 仔细察看 即使止 充抵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 )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 手,已股落腹裂,斯须( )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 大骂曰:“业根( ),死期至矣!而翁( )归,自与汝 覆算( )耳!”儿涕( )而出。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 )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 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 )呼欲绝。夫妻向隅 ,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日将暮,取儿 藁葬( )。近抚之,气息惙然( )。喜置榻 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儿。 打开 一会儿 祸种,惹祸的东西你父亲 算账流泪,哭泣
11、 覆盖 碰撞,指头撞地 依赖,指望 面对着 墙角(哭泣) 用草席裹着尸体埋葬气息微弱的样子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 )。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 ( ),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 )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 虚若无物;手裁( )举,则又超忽( )而跃。急趁 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往。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 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 衿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 ),意似良。喜而收之。将 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
12、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 )造庐( )访成,视成所蓄, 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 ), 睡觉 窥视,探看就 同“才”形容跳得轻快而高 细察 腿 暗中察看 径直,直接到家 惭愧 不敢与较。少年固( )强( )之。顾( )念蓄劣物终无 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 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 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 )敌领( )。少年大骇, 解令休止。虫翘( )然矜( )鸣,似报主知。成大喜。 方共瞻玩,一鸡瞥来( ),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
13、虫跃 去尺有咫( )。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 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 )冠上,力叮不释。 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坚持,一定强迫,迫使但 咬脖子 举,指鼓起翅膀得意,骄傲 突然而来 一尺多。咫,八寸 止 翼日( )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成述其异,宰不 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 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 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 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 ),宰以卓异闻( ),宰悦,免成役。又嘱
14、学使俾( )入邑庠。后岁余, 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 ) 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次日。“翼”同“翌” 倒下 由来,来源没多 久上报使 赠送,赏赐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 官贪吏虐,民日贴( )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 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 )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 )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 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 犬。信夫!” 抵押 蛀虫,比喻胥吏得意的 样子杖击的责罚
15、 恩惠荫庇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2】梳理故事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段),故事的开端:写成名因缴不上促织而遭受的痛苦。 第三部分(第3-4段),故事的发展:写求卜得虫为成名一家带来解 脱苦难的希望。 第四部分(第5-9段),故事的高潮:写成名得虫、失虫和再得异虫(成 子化虫)。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3】分析故事情节 1小说以“促织”(“虫”)为核心演绎出一个清晰完整的故事,请分别用 含有“虫”字的词语概括小说情节,填写在下面的括号内。 征虫()()()()()()()议虫 明确 觅虫求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3】分析故事
16、情节 2围绕“促织”的主线,本文的故事情节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折,请 简要分析是哪三次转折,然后思考作者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 明确 (1)情节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折:第一次,岁征促织,成名破 产受刑,无计可施,走投无路时得到神巫指点,成名得虫。第二次, 节外生枝,成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成家陷入绝境。第三次,成 子起死回生,魂化促织,成家因祸得“富”。 (2)这样安排避免了一览无余,并且情节的跌宕起伏,还丰满了故事, 深化了主题。情节随着促织的得失而起伏不定,意在揭示封建社会 中百姓的命运如同草芥一般任人宰割,让读者在惊心动魄的陡转中 体会到统治阶级的残酷。 n 问 题 探 究【思考3】分析故事情
17、节 3这篇小说是对现实的批判,可是情节三大转折中前后两个却是虚幻的,结尾还是以喜剧收场,这样安排会不会 削弱文章的批判性?为什么? 明确 这样安排并没有削弱文章的批判性,它体现出了小说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取材特点。 第一个虚幻情节是成名夫妻由求神问卜得佳虫。这个情节提炼了现实生活,旧时人们陷入绝境,往往寄希望于 求神问卜,但神图那么灵验却是虚幻的。作者虚构这个虚幻情节,正是曲折地反映了成名夫妇实际上已无生路,读 者读后,自会体会到这一点。 第二个虚幻情节是成名的儿子魂化蟋蟀而且轻捷善斗。魂化蟋蟀本不可能,但这个虚幻情节却有着强烈震撼人 心的揭露、批判力量。其意图在于证明,成子以自身性命化
18、小虫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笞皇帝视民命如小虫。非 但没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还从更高的层次上强化了批判力量。试想,一个九岁孩子,经历着多么大的肉体和精 神折磨,这比成名夫妻的身陷绝境,更使读者感到心情沉重。 结尾虽是喜剧结局,但同样引人沉思。既然魂化蟋蟀不可能,那成名一家的摆脱厄运、裘马扬扬也就纯属幻想。 这个情节深刻地揭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性,让读者能够想象出当时官场的黑暗。 由上可见,将人间悲剧化为喜剧,非但没有削弱对封建统治者的谴责力量,相反蕴含着更为深沉的悲哀,以喜 写悲,叫人开心不起来,反而更让人觉得沉痛。这里寄托了作者对成名的同情,对腐朽的封建统治者的谴责。 n 问 题 探 究 【思
19、考4】赏析描写、语言艺术 1.阅读文章第6段,找出表示成名心理变化的单音节词语,填入括号 内,并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促织则(),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见子气息 惙然则转而为(),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忽闻门外虫鸣则 既惊且(),然见促织短小则认为它();视之,意似良,又转而为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 明确 怒悲喜愁喜劣喜恐 作用:由怒而悲,由悲而喜,起伏的心理变化深刻地写出了这小小 的促织是如此牵动着老百姓的心,主宰着人的命运,有力地揭示了 当时统治阶级的荒淫,官贪吏虐致使百姓家败人亡的罪恶现实。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4】赏析描写、语言
20、艺术 2.参照上一题的分析方法,找出文中其他部分的心理描写。 第4段,寻找促织时,成名的心理变化:()()()( ) 第7段,“试斗”时,成名的心理变化:()()()( ) 明确 第4段:希望急切愕大喜 第7段:惭怍大喜骇惊喜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4】赏析描写、语言艺术 3.请赏析下列语段的妙处。 (1)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 非字而画 明确 这段文字用词精练、生动,动词的运用恰当而精准,短短二十 余字,就清楚地记叙了成妻求虫的全过程。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4】赏析描写、语言艺术 3.请赏析下列语段的妙处。 (2)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
21、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 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 明确 这是一段细节描写,作者去芜存菁,突出动作性,通过 “逐”“蹑”“扑”“掭”“灌”“视”等词,把成名捕虫的全过 程描绘得纤细毕现,如在眼前。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4】赏析描写、语言艺术 3.请赏析下列语段的妙处。 (3)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 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 明确 这段文字通过“怒”“奔”“跃”“张”“伸”“龁”等词语, 把斗虫过程中促织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得细腻逼真。 n 问 题
22、 探 究 【思考4】赏析描写、语言艺术 3.请赏析下列语段的妙处。 (4)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 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 对默然,不复聊赖。但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 儿。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明确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进行勾勒,描绘出人物亦怒亦悲亦愁的神态; 又巧妙地借用景物衬托,以“茅舍无烟”(正衬)、“东曦既驾”(反 衬)来表现成名夫妇“不复聊赖”的精神状态。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4】赏析描写、语言艺术 4.这篇小说神态描写细致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请结合具体内容予以赏析。 明确 促
23、织不但主人公形象刻画得很成功,就连次要人物也塑造得栩栩如生,确属独树一帜。本文 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神态描写。以课文第7段为例,这一段中,少年共有三笑:第一次 是他看见成名的促织“短小,黑赤色”,“形若土狗”,不由得“掩口胡卢而笑”,这一笑很形象地 刻画出少年一副轻狂傲少的神态;第二次是他看见成名的促织“蠢若木鸡”,禁不住“又大笑”;第 三次是他用猪鬣毛来挑逗促织,但促织“仍不动”,于是“又笑”,得意至极。通过这“三笑”的描 写,一个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游侠儿形象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而最终“少年大骇,解令休 止”,既衬托出促织的奇异,更进一步表现了人物的无知可笑的一面。此外,
24、文中虽然对成名的妻子 和儿子着墨不多,但精练的数笔也很生动形象。如第5段:“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骂 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儿涕而出。”把成子的“恐惧”心理和成妻的 “惊”“怒”情态渲染得很成功。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5】对比阅读 宣宗酷好促织之戏,谴使取之江南。虫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 以郡督谴觅,入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 窃视之。虫跃出,为鸡啄食。妻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 亦自经焉。(选自明朝小史) 这则短文与课文促织比较,内容上的共同之处在于; 文体特点则不同,短文促织。 明确 为了满足宫廷都蟋蟀的乐趣,摊派
25、到民间老百姓捉蟋蟀。 短文是史传类 促织是小说 这篇小说通过成名一家不幸遭遇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为政者之贪婪、凶残、自私,批判了封建官 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 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明晰主旨 第四部分 n 拓展阅读 满井村探访蒲松岭 二月河 倘向中年人问一声:“读过蒲松龄的小说吗?”他会盯视你良久,因为他猜不透你的意思,是试探他还是嘲弄 他的无知。但若是去问年轻人,那他们可能就不大在意你的这一问,会很坦然地回答你“没有”或者“读过” 自然,有不少人看过根据聊斋志异改编的电视剧,“哦,鬼故事!”,哎呀,吓人!”嘻,挺逗的
26、大致是 这些反应吧。 我不怀疑现在很多人听说过蒲松龄,读过聊斋志异,但我可以断言,真正能与蒲老先生“神交”,真正 读得进原作的人,很少了,而且是越来越少了。用文言文写的小说,现代人读起来确实有些困难。 我终于有机会走一趟山东,可以到淄川,到滿井村,来寻觅蒲老先生的遗踪。其实,这个庄子离城里只是咫 尺之遥,走高速路瞬间可至。 n 拓 展 阅 读 阳光很灿烂,一片深沉的庄子覆压在大地上,错落稀疏的村道夹在低矮斑驳的民居中。庄子是旧的,房屋街 衢道路、村头的护墙都是旧的。蒲松龄的故居被紧紧夹挤在众多的旧房子当中,丝毫不显眼。如果不看招牌,很 容易就擦肩而过,不可能看出什么“特色”来。 不知怎的,我心
27、中忽然飘过一丝怅悯:这和我心目中想象的蒲氏旧居接不上卯去。我原以为,这里应该是有 些“葱笼之气”的,有桑、榆槐、杨这类树木包裹着蒲家小院,疏旷而葱翠。只有在这郁郁苍苍、谧静深幽的村 子中,蒲松龄才能在拮据的生涯中创作出灵动的鬼魅妖狐。点染出人世间苍狗白云的幻化。 年轻时读蒲松龄年谱,很是向往那个村庄:“庄东有井,深丈许。水满而溢,穿整石,水出其间,此为 柳泉,庄民又名之为满井也。其庄由此而得名。泉傍垂杨绿柳,百余章,环合笼盖,阴翳蔽天,泉消消自 流”这大概就是我怅惘的“历史依据”吧?现在,井没有了,树没有了,水也没有了,更遑论小滨。我惆怅: 蒲先生有个别号,就叫“柳泉居士”啊!进得山东,便处处
28、能听到极自豪的一句话:“我们山东,一山一水一圣 人。”山是泰山,那是极了得的;圣人,便是独造文化顶峰的孔子;水呢,是黄河,也是一条高踞文化顶峰的河。 这都没得说。只是他们不提蒲松龄,使我有点诧异。在济南等地,我看到两处李清照的故居,都是豪华园林式样, 也弄不清楚李清照生前是否这样阔。以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我确实有点为他不平。同样是山东精英,相待 礼遇是差了些吧。 n 拓 展 阅 读 蒲松龄是怎样的地位?踏进蒲宅,一眼便看见郭沫若对他的评析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 分”。他是我们民族穿行于人间与渺冥“无间世”,恣意汪洋刻画人生世相最杰出的大师!我没有能到新城,不晓 得王渔洋的故
29、宅有恙无恙。王渔洋也是大师级的学者、诗人,官也做得漂亮,当到康熙朝刑部尚书。他是怎样看 聊斋志异的呢?可以说蒲松龄写-篇,他就追着看一篇,而且还加批注。蒲松龄的书还没有雕版印出,手抄本 已经风行天下了。有人问我对蒲松龄的看法,我说,你看聊斋的白话翻译永远也无法接近蒲松龄;其思想性 仅逊于红楼梦,其语言艺术也仅逊于红楼梦。 我知道一点蒲松龄的事,他生前是个“饶秀才”,屡试不第,名场穷困。他耕读,他教书,他给人当幕僚。 下至山野僻壤引车卖浆者流,上到巡抚府道高官显贵,都颇有过从。泪眼望龙门,不过一尺深的水,他偏就过不 去。于是将至死不能伸的一腔孤愤,泄之于对妖、魅、魍、魉、人、神“入骨三分”的刻画
30、中。如果说西游记 是“积极的浪漫主义”,红楼梦是“积极的现实主义”,那么介于中间的聊斋志异,就是这种文学过渡 的重要联系链组。这样一位大手笔,却曾在聊斋自志中诉说自己“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 则萧条似钵”,“随风荡堕,竞成藩泪之生前凄寂萧条,随风荡堕,而身后又复如此索寞,不为繁华人事所 重”,真叫他自己不幸言中了:“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n 拓 展 阅 读 走一走他生前足迹踏过的地方,也许会懂得什么叫命运摇迁。这怎不叫人怅惘呢。 出村口,天已过晌。见一小树,是酸枣,殷红的果实躺在小贩的筐子里,似红豆。小贩无望地在那里张望过 客,我让女儿买了两袋,很好看,却有点酸涩。 问题
31、:文章引用蒲松龄年谱中对满井村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 烘托人物形象。再现当年满井村环境的葱茏、幽静,点明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的由来,衬托蒲 松龄的才华与志趣。通过对比抒发作者情感。与满井村现在房屋低矮、陈旧的环境形成对比,说明蒲松龄故居 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表达了怅惘之情。为下文做铺垫。由对蒲松龄故居环境的观感引出后文蒲松龄不被当地 人事所重视的感慨。 n 拓 展 阅 读 n 素材积累-蒲松龄名句 1.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2.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3.泪中为写相思字,写到相思泪转多。 4.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5.达人观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为乐,死之为悲? 6.始知千里之物,狐能摄政,而不敢终留也。 7.置身青云无忘贫贱,此其所以神也。今日车中贵介,宁复识戴笠人哉? 8.宴笑友朋多,患难知交寡。 9.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