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校】【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校】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龟虽寿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1、明确本首诗歌的文体知识,在笔记本上做好记录; 2、结合字典,准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3、结合课文注释,梳理诗歌内容; 4、查找资料,为曹操制作一张“名人卡” 。 候课准备:经典诗歌吟诵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约客 游山西村 总结: 你们的诵读之声,似乎让我们的校园都变得振奋起来!为你们点赞! 诗意声声传,经典永流传。今天继续我们的经典诵读之旅。 一起来学习汉乐府诗歌龟虽寿 。 展示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领略乐府诗的节奏美; 2、领会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 一、读诗文
2、一、读诗文 (一)初读 【小组自主学习任务一】 1、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以小组形式展示朗读成果。 (二)展示 请两到三组同学展示(教师注意评价语的使用以鼓励为主) 教师顺势补充乐府诗的特点 1、乐府诗有配乐演唱配乐演唱的性能,音乐的感染力很强大,音乐与文字相得益彰,对于抒发感情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曹操个人很擅长音乐,他不但会依着乐府旧题填写新歌辞(鲁 迅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 ,而且有研究表明曹操还自己写曲、填词。 2、乐府诗创作形式形式灵活自由自由 回顾观沧海 木兰诗 十五从军征 四言、五言、杂言 特别想问问大家,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是什么意思? 那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
3、的语气来读呢? 透露出一丝惋惜看来明确诗文意思对大家诵读是极为有帮助的 二、明诗意二、明诗意 (一)再读 【小组自主学习任务二】 1、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翻译全诗; 2、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重新设计诵读方式(重音、语势) 。 (二)展示 请两到三组同学展示黑板翻译读(翻译哪句读哪句) 教师顺势补充教师顺势补充汉字汉字 深度讲解三个字:竟 积累古今异义词:烈士不但 【总结】我们平常不在意的汉字里,竟藏着如此博大精深的学问,在它的一笔一画之间,一 偏旁一部首一形状之间,都能追本溯源,找到它的根本意思。可以这样说,汉字隐藏着丰厚 的中华文化底蕴,汉字为中国的文化自信注入力量。 教师顺势补充教师顺势
4、补充乐府诗的特点乐府诗的特点 3、乐府诗语言简明朴实简明朴实 4、乐府诗有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精神 教师顺势说明教师顺势说明结尾句结尾句 诗的最后两句说:高兴之极,歌咏此诗以表达自己的心志。这是乐府诗的一种程式化结 尾,与正文没有太大的关系。 【齐读】给两分钟,练习 老师现在有一个质疑,开篇作者说: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篇 末又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这不是矛盾吗?作者究竟要表达一 份怎样的情感? 三、悟诗情三、悟诗情 (一)再读 【小组自主学习任务三】 1、借助查阅的相关背景资料,理解作者的情感; 2、梳理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再次设计诵读方式(情
5、感,亮点) 。 (二)展示 请同学展示背景资料、小组 2 诵读班级整体练习 2 分钟,学习亮点! 评价语:访问的形式 神物要化为土灰,更何况凡人。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谈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 的鲜血。 ” 正视死亡需要智慧和勇气。 在两千多年前,科学不发达,迷信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东汉, 诗人就有这种唯物主义的认识, 以 53 岁的暮年之龄,清醒冷峻地看到了宇宙星空的运行发展 和自然界铁的定律:天道不可违,人固有一死,终人固有一死,终期于尽期于尽。这是超前于时代,实属难能可贵。 曹操具有世界哲人的聪灵。 但,诗人并未因“人固有一死”的冷峻现实而悲观, 他乐观地提出:人的生命,可以加长,也可
6、 以缩短。这时间跨度,不仅取决于客观的“天”,还取决于主观的“人”自身。这一观点,不但是 唯物主义的,而且充满了辩证法的色彩。 曹操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为人生最大的快乐和追求。 “老、志”是他的生命的姿态, 更是他生命不息,在他的心中永远激荡着驰骋沙场的豪情。这就是中国文人的进取精神。 (三)口语交际 同学们,我们课下为曹操做了一张“名人卡” ,其中有一项内容是“我眼中的曹操” ,学 完本课你一定对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在你的短篇后面,加上这样一句话“今天学了龟 虽寿 ,我发现曹操”表达你的认识。要求:言之有据。 四、总结四、总结 同学们,汉乐府的古调至今被人们传唱;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依然是
7、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良方; 神奇的汉字在世界文化中流淌;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就是我们对“中国梦”的最好诠释。 这就是我们民族的自信、这就是我们文化的自信! (写、画太阳) 学生观看视频文化自信 同学们,请用你们的经典诵读之声诠释中国的文化自信! 五、五、作业:作业: 1、将“我眼中的曹操”形成微型作文; 2、推荐阅读书目:王晓磊卑鄙的圣人 。 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七、教学反思 【优点】本课以“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体现古诗教学的特色,层层递进,以 学生活动为主体,在学习法之下体现学生活动的时效性。本课设计在保留语文味的前提下, 渗透“文化自信” ,体现思政课的核心内容。 【不足】以“乐府诗” “汉字文化” “辩证法”等体现文化自信,略显生硬。 【改进】将本课设计中提到的“中国文人的进取精神”进行延伸拓展,呈现“山西文人 的进取精神” ,将这一主题升华,整节的设计更为完整,一体化,更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