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阅读-10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套课件编号:41350).doc

上传人(卖家):老黑 文档编号:1781728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阅读-10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套课件编号:4135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三单元-阅读-10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套课件编号:4135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三单元-阅读-10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套课件编号:4135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三单元-阅读-10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套课件编号:4135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三单元-阅读-10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套课件编号:4135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品味写景的优美语言,体会作者感情。 3、掌握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教学重点:重点: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品味写景的优美语言,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朗读法、品析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三、教具准备:三、教具准备:多媒体 四、四、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习: 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五、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山如此多娇” ,大自

2、然是崇高卓越而美丽的。莽莽神州,水的 清、树的荣、山的高、草的盛,都是文人墨客争先咏叹的绝美题材。 真可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南朝梁 文学家陶弘景的山水小品答谢中书书 ,进行一次零距离的视觉旅 行,去见证江南山水的神奇和美丽。(板书课题 作者) (二)检查预习 判断对错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陶弘景,南宋人。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一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与”的读音是“y” 。 () (三)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品味写景的优美语言,体会作者感情。 3、掌握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解题,了解作品

3、背景 1、解题: “答”是“答复”之意。 “中书”是一种官职,谢中书即 谢徵,陶弘景的好朋友。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 “信札” ,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 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 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陶弘景写给谢中书(谢 徵)的一封书信,信里描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 (五)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朗读: 1.播放录音,示范朗读。 读毕,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

4、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 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y)其奇者。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品味四字句的节奏。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 句,读出节奏、韵律,然后全班齐读。 (六)出示学习提纲 疏通课文,理解文意。 (1) 、自主翻译,借助课下注释和课时练 ,边读边口译课文,标 记不懂的地方。 (2) 、小组合作,由组长决定翻译的方式,交流词句,保留疑难。 (3) 、班级展示,教师强调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4) 、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教师补充特别留意重点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A 词类活用。 辉: 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颓:

5、夕日欲颓: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 B 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 坠落今义:衰败、萎靡 检测重要词句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实是欲界之仙都 6、未复复有能与与其奇者 品味语言、探究文章内涵。 (1) 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并说出哪一个字字最能概括景物的特征? (2)欣赏语言: 老师引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陶弘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 丽的山水画,呈现了一首流动的山水诗,他描写了哪些山川美景呢? 请同学们结合原句,概括并加以描绘。现在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

6、 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从文中_句中,读出了_之 美,作者写出了它_的特点。 ” 方法指导:原句+概括+解释+描绘 学生朗读交流,老师指导。 (1)全文主要介绍了 “山川之美” , 包括四季之美和晨昏之美。 “美”这个字最能概括景物的特征。 (2)欣赏语言 明确: 我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读出了“山水相映之美” 。巍峨 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 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我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读出了“色 彩配合之美”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 的竹丛,一年四季都有。青葱

7、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蓝天 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我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读出了“晨 昏变化之美”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 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我从“两岸石壁,猿鸟乱鸣” 读出了“动静相衬之美” ,两岸的 石壁,色彩斑斓,传来猿和鸟此起彼伏地鸣叫声。 四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卷。 (3)体会感情 景中有美, 景中有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 从刚才的欣赏美的过程中, 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思考: 本文

8、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 句是什么? 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后归纳总结: 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 之感。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 教师在学生发表观点的基础上点拨: 文章开头写道: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这个“美”字,流露出 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 ,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 飘欲仙的自得之态。 “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 以来, 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 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 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总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 水的愉悦之情和与

9、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4)合作探究写法 小组研讨: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教师提示: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请你从观察的角度 (远近仰俯) 、时间、季节、动静的状态等方面结合本文分析。 教师强调:根据文中写景的语句,指导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师稍加点拨。 ) 1、抓住景物的特征(不同季节、时间变化、气候不同、动静的状 态) 2、要选好观察的角度(远近仰俯) 3、安排好描写的顺序(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 (七)课堂总结,思路梳理 小组交流、归纳: 从结构划分,全文可分三部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写,总领全文。 中间分写, 写景部分, 先仰视“高峰入云”, 再俯视“清流见底”

10、, 接着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 写。 结尾总写,以感叹抒怀总括前文。 (八)课堂诵读竞赛 山,古。 高,清。 两,五。 青,四。 晓,猿。 夕,沉。 实。 自_, 未_。 (九)总结全文: 知识梳理 学生从知识、结构和体验方面进行总结。 教师总结: 其实, 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真切自然的灵性感 染着我们, 只要我们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用宽广的胸怀去发现自然, 感悟自然,感受生活。那么我们沐浴的阳光将会变得更加灿烂,我们 享受的生活将会更加有滋有味! (十)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水相映之美 山川之美美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动静相称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三单元-阅读-10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套课件编号:41350).doc)为本站会员(老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