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影背影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画面导入一、画面导入 今天,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曾经感动了无数人的的油画作 品父亲,它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这幅画的面部特写 极具震撼力,同学们从画面中读出一位什么样的父亲?
2、预设:艰辛的父亲,沧桑的父亲等。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 预设:皱纹、眼神等。 师: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幅用文字勾勒出的父亲的特写镜 头背影,看看能从中读出什么。(屏显“父亲爬月台”一段, 生齐读) 预设:这是一个肥胖的父亲,这位父亲在艰难爬月台,这是一 个衣着朴素的父亲等。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 预设:衣着、动作。 师:大家分析得颇有道理,那么这幅画面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 出现的,还有哪些我们没有读出的东西,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 的散文背影。(板书课题) 二、美读赏析,聚焦二、美读赏析,聚焦“背影背影”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突出作品描写的重点,进 行初步赏析。自读,提问,感知。 1
3、.文题为“背影”,那么文中几次写到了父亲的背影?“背影”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预设:共四次,线索,贯穿全文。 2.你认为最感人的是哪一次背影? 预设:最感人是第二次具体描写背影。 3.文中描写普普通通的“背影”,为什么会如此感人?描写 “背影”时主要刻画了哪些细节?(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现在, 再读这幅文字描绘的画面,你又读出了哪些刚才你没读出的东西? (学生朗读,再次体会第二次背影) 作者细致刻画了父亲的背影,先写了父亲的衣着:“戴着黑布 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黑色给人压抑、凝重的感 觉。黑色与家中死了亲人有关。这是一个黑色的背影!) 下面接着写父亲走路时的姿势。作者用了一个
4、词-蹒跚,就 是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走路蹒跚的父亲过铁道,一 定是令人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父亲”爬月台时运用几个动词所包 含的感情。这几个动词是:“攀”、“缩”、“倾”。为什么用 “攀”而不用“抓”?(因为无物可抓,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 身体。)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多么令儿 子揪心啊!“缩”说明脚无处可蹬,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就 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 心情该是多么紧张。“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 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写出了 “父亲”
5、艰难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三个动词非常普 通,但表达的感情异常深沉。作者看着父亲的背影流下了眼泪。这 是心疼的泪水,也是感激的泪水。 预设:穿戴、动作等细节。通过细节描写,把父亲最本质、最 真诚的内心情感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 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读出深沉的父爱,是爱,让“背影”定格在 作者心中,也永恒在读者心里,成为一幅质朴深沉的父爱图。(板 书:永恒爱) 4、观看微课,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三、升华探究,感悟情感三、升华探究,感悟情感 1、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五句话,并体会它们所 含的意思。 明确:父亲的话虽寥寥数语,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深刻的
6、 揭示了父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 深挚的爱。 四、四、迁移延伸,随堂练习迁移延伸,随堂练习 母亲掠起我们遮住眼睛的刘海,翻好我们的衣领,递上一杯牛 奶;父亲骑着摩托车在校门口的守候,接过你沉甸甸的书包只 要你善于观察,拥有感动,就会写出美文。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回 顾一下,父亲或者母亲还有哪些令你怦然心动的细节,请你用朴素 自然的语言,把这个细节描述出来。 五、课堂小结五、课堂小结 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 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 父母的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 句叮咛,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 但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大家不妨试着在父母 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 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