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理清文章思路,感受本文的结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析语句蕴含的情感,理解象征、先抑后扬等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 3.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朗读课文,品析语句蕴含的情感,赏析文章的美。 2. 难点:理解象征、先抑后扬等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白杨礼赞 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茅盾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是我国现代散文的名篇。这篇抒情散文运用象征手法,借物咏人,托物言志,借赞美白杨树 的不平凡,热情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2、广大抗日军民,歌颂了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团 结、力求上进、不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课文情感激情豪迈,思想博大精深,除了象征、托物言志,还运用了对比、先抑后扬等 写作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课文很适合朗读,因此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朗读技巧,以读代讲、以读感悟、以读品情。 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加强学生对散文多种写法的掌握, 在写作练习中提高升华。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学习了一棵小桃树紫藤萝瀑布等课文,对托物言志的散文已有 初步的了解,但第一次学习象征手法,理解会有点难度。另外,还需强化对比、先抑后扬等 手法的表达效果,加
3、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 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资源准备 1.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自由朗读课文,挑选喜欢的片段进行朗读表演。 2.教师准备:制作微课,设计导学案。 教学环节与活动教学环节与活动 解题,谈话导入解题,谈话导入 【任务与意图】【任务与意图】 通过解题,初步感知全文情感,以谈话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了解白杨树 的生长特点,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引入新课。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 解题,出示学习目标。 赞:赞美;礼:有礼、致礼,敬礼。题目的意思:以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 2.观图,了解白杨树。 学生说说对白杨树的印象。 教师提问:我们
4、南方能见到白杨树吗?它生长在什么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第二段和结尾段,寻找关键词:西北、黄土高原、极普通、极常见、 极易生长。 2 教学活动一:教学活动一: 初读课文,体会用词美初读课文,体会用词美 【任务与意图】【任务与意图】 初读课文,指导学生圈点勾划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文中的词语 说说白杨树,初步体会作者的用词之美。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出示学习任务单: (1)默读全文,用“”划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用“ ”标出白杨树精神 品格的词语。 (2)请用文中的词语,以“这(那)是 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 2.学生以“这(那)是 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
5、 预设: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努力向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伟岸、正直、朴质、严 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靠紧团结、力求上进。 教师小结:这些词的感情色彩非常鲜明,大量的褒义词,饱含作者的崇敬与赞美,洋溢 着激情,可见作者的用词之美。 教学活动二:理清思路,析结构美教学活动二:理清思路,析结构美 【任务与意图】【任务与意图】 再读课文,梳理全文,理清全文思路,引导学生品析结构美,领会作者的精巧构思。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 快速浏览全文,找出作者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第 1、4、6、8、9 段。 2. 理清全文思路,明确所写内容。 思考:(1)第 2、3 段,
6、第 5 段,第 7 段分别写什么? 板书:生长环境、外形气质、象征意义 (2)这些段落中有一个赞美白杨树的词,反复出现, 巧妙地连接文中三个部分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不平凡”是全文的抒情线索。 3. 理解本文的精巧构思,感受结构美。 (1) 思考:相似的抒情主题句,间隔反复出现,有什么效果? (2)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第 1 段:开篇点题。第 4、6 段:过渡。第 8 段:点明主题。第 9 段:首尾呼应,再次 点题,深化主题。 4.老师与学生分别朗读,需重读哪些词?提示:不平凡;赞美高声赞美;实在是绝 不是。这些词的情感是层层递进的。 教师小结:美在结构。 全文以“
7、不平凡”为抒情线索,相似的抒情主题句反复出现,分散穿插于文章的各 个部分,巧妙地组合各部分内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完美。 巧妙的过渡,自然的呼应,疏密有致。 情感层层递进,作者的崇敬与赞美之情淋漓尽致。 教学活动三:细读品情,寻赏美点教学活动三:细读品情,寻赏美点 3 【任务与意图】【任务与意图】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引导学生品析第 2、3 段,寻赏重点片段的美点,再让 学生自行品析第 5、7 段,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品, 读中悟。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老师指导学生品析第 2.3 段,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生
8、长环境特点和作者的感受的关键词。 生长环境特点: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恹恹欲睡惊奇 (2)教师小结:作者开头直抒赞美之情,第 2 段却没有直接描写白杨树,而是宕开一笔, 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层层地铺垫下,才引出白杨树,可见铺垫美。 这两段还有什么美? 教师引导学生品析先抑后扬美。表达效果: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 (3)学生代表朗诵,提示第 2、3 段朗诵的情感变化,由平直舒缓到紧张、惊喜,语气最后 需上扬。 2各小组讨论、交流: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5、7 段,用“ ”标出重读,想想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情感朗读。 (提示:舒缓、高昂上扬、坚定有力、情感
9、变化等) (2)说一说文章的美,美在哪里?(可从用词、情感、句式、写作手法等品析) 3品析第 5 段。 (1)层次美:先写外形,再写内在气质,先整体后局部,具体描写外形时按照干、枝、叶、 皮的顺序来写。 (2)比较下列两段,品味用词美。 A: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 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 而且紧紧靠拢, 也像加过人工似的, 成为一束, 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B: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和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 丈以内无旁枝。它的丫枝向上,而
10、且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不旁逸斜出。它 的宽大的叶子也是向上,没有斜生的,倒垂的。 学生回答,预设答案:这些修饰词,能很好地突出白杨树的特点,语气更强烈,更能表 达作者对白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这些词不仅能突出外形的特点,而且紧扣白杨树的精神品 格来写,如正直、团结、进取、朴质。可见作者用词精当传神。 (3)学生朗读,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重读。 4品析第 7 段。 (1)前 3 句:先抑后扬、对比、拟人、比喻,可见技巧美。 后几句:反问:强调,加强肯定语气,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四个难道”层层深入揭 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可见句式美。 排比:增强气势,气势恢宏,感情充沛。可见修辞美。
11、 (2)分小组朗读,教师朗读指导:思想不断升华,情感越来越激昂,最后达到高潮。 5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1)课文仅仅是写白杨树吗?引出象征,学生理解象征和托物言志手法。 象征:借某一具体事物或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例如:看到莲花的图片,我们会联想到“出淤泥而不染”,莲花已有了高洁、淡雅脱俗的 普遍意义。 4 托物言志:借某一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表达作者的志向。 (2)出示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 1941 年。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 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 日本帝国主义对我方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国民党反动派消 极抗日、积极反共。
12、茅盾欣喜地看到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他 从当地人民的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 因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接抒情,便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 颂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歌颂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小结:本文写白杨树,由树及人,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哨兵、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和 意志,层层深入,赞美了抗日军民。运用象征,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隽永。 4.文中结尾还写了一种树:楠木,结尾为什么要写楠木呢? 茅盾同志曾经说过:“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 运用对比,坚持抗战的抗日军民与贱
13、视民众、顽固倒退的国民党反动派形成鲜明对比, 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 突出赞美白杨树的精神品格,表达对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 民的热爱,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鄙视憎恨。 学生朗读,体会作者的爱憎分明的情感。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这篇抒情散文运用象征手法,借物咏人,托物言志,借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热情歌 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及其所代表的中华民族朴质、 坚强、 团结、 力求上进、 不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回顾所学内容,归纳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写法:引物铺垫、描物绘神、由物及人。 总结全文的美点:美在情感:崇敬赞美,激昂豪迈;美在结构:条理清晰,严谨完美 美在技巧:立意深刻,波澜起伏;美在用词:精当传神,情感鲜明;美在修辞。 这是现代散文的名篇,希望课后同学们再好好地品读,读出情感,读出文章的美。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课后自学课件巧用结构,添彩作文 ,体会本文结构的严谨完美,任选一个物、人或 一件事,按要求写一份作文提纲。 设计意图:本篇的结构非常适合模仿,设计这一读写结合的作业,可以录制微课,让 学生自学,完成作业任务,再安排一课时进行评讲,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生长环境生长环境引物铺垫引物铺垫 不平凡不平凡外形气质外形气质描物绘神描物绘神托物言志托物言志 象征意义象征意义由物及人由物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