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内容:部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 4 课山行 【教学目标】 1.会认“径、斜”2 个字,会写“寒、径”等 4 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 词的意思,能用自已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 的意思,能用自已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2、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同学们交流自己积累的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 2.全班交流。 3.导入课题: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板书:山行(杜牧) 4.读题、解题。 5.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正确流利。 1.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课件出示古诗) 2.生自由朗读。 3.检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翘舌音“霜” ,前鼻音“寒” ,后鼻音“径” 。 4.师范读,要求画出朗读节奏。 5.再指名读,评议。 三、品读欣赏,初解诗意。 (一)整体感知 你知道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是什么季节吗?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
3、? (二)学习第一、二诗句 1.首先映入诗人眼帘的是什么? 2.多媒体出示情境图片,学生认真观察说说看到的景物。结合图片小组交流景物的特点。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一个“远上”写出了“山”的绵延起伏; 一个“寒”刻画了 “山”的凄清寒冷。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铺就的小路。 一个“斜”字让我们体会石径的弯 弯曲曲。在虚无飘渺,白云升腾的远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有几户人家。 4.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5.生回答时,相机指导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6.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 人家。 7.学生边观察图画,边诵读前两句诗句。 (
4、三)学习第三、四句古诗 1.正当轿子缓缓前进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2.多媒体出示情境图片,学生认真观察说说看到的景物。结合图片小组交流景物的特点及接 下来发生的事情。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诗人坐在轿子里,忽然让轿子停下来,原来诗人看到了比二月 的鲜花还要艳丽的霜叶,他想停下来仔细欣赏。 4.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注释:坐的意思是因为。 5.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 红。 四、深入体会,感悟意境。 1.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作者喜欢枫叶的原因是什么? 2.让作者“停车”的原因是什么? 3.诗人为我们展
5、现出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这里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4.鼓励学生认真体会、感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5.引导体会: “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 二月花” 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 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以至作为名句千古流传。 6.指名朗读,体会情感。 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 五、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寒 径 斜 霜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近字辨析: “塞寒” “经径” “雷霜” 。 加一加: “余+ 斗=斜” 。 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默写古诗,师生评价。 六、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学生自选作业。 (课件) (1)画:画一幅画,画出秋天的美景,在图画中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写: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感受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 情。 (3)找:另找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试着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收集杜牧的诗,借助有关资料进行自学。 【板书设计】 山行 (唐)杜牧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枫叶 霜叶 山林秋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