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阅读-11 醉翁亭记-ppt课件-(含教案)-市级公开课-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编号:7075a).zip

相关 举报
  •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_九年级上册(2018年6月第1版)_初中语文_第三单元_阅读_11 醉翁亭记_ppt课件_(含教案)_市级优课_(编号:7075a)
    • 教案7075a.doc--点击预览
    • 醉翁亭记.ppt--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 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 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教学难点: 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生字:滁 ch 壑 h 琅琊 ln y 潺 chn 酿 nin 僧 sn 辄 zh 暝 mn 朝而往 cho r wn 伛偻 y l 蔌 s 射者中 sh zh zhn 觥筹 n chu 翳 y 2、重点词: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盛的样子。 有亭翼然而临于泉上者: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名之者谁:为命名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野芳发而幽香:香花 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 伛偻提携: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觥筹交错:酒杯;酒筹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 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 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 板书课题、作者。 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欧阳修, (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旧列 “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 、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 畅达,抒情委婉。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庆历 5 年( 1045) ,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 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写了本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 3 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 “苍颜白发” ,都是夸张的写法。 (醉翁亭记,欧阳修)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 明确: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那么, 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 出示两个问题:1.太守为什么而醉? 2.我们为什么而醉? 三、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一: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一)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板书: (二)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指名学生 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 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 琅琊秀色图 酿泉流水图 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 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 “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 “风霜高洁”秋高气爽, “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 来。 (4)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 2领略文中的人欢。 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 (1)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吗?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 (2)四人小组讨论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 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 笑,无拘无束。 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3)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学生讨论。师总结:太守是太高兴了。为何 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板书。 (以醉 写乐) 找出 带乐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写乐, 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明确:也不是的。是 乐中含悲呀,为何?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 呀。所以,他乐中也含悲呀 (4)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读出欢乐的气氛。 3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齐读第四段。 找出文中一议论语句,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义 明确:“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也。 ”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 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 要的在于与名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卒章显志”这 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二:我们为何而醉?赏析其写作特色。 欧阳修为这里的景、人、情而醉,写出了如此优美的一篇散文。而我们诵读此文,是 否也能感到一份浓浓的醉意呢?那么,我们为何而醉?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读,要用心去体会。思考:这些句子或段落 为何能让我们陶醉? 2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 五、译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的那些峰峦,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远看一片郁郁苍 苍 显得幽深秀丽的,那就是琅琊山。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 (又看到) 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 上翘像张开的鸟翅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人是谁?是 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跟宾客们到 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 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而后把它寄托 喝酒上。 看吧,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这明暗 交 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散发着幽微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 浓荫遍地;西风起,霜露降,天空显得空阔明亮;水位下落,石头显露出来这就是 中四季的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回答,老老小 你来我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的人们在出游。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 水来酿酒,泉水香,酒水清,各式各样的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这是太守举行 宴。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是说有人弹琴奏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 码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图景。一个面容苍老、满 白发的人,昏昏欲倒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纵横散乱,这是宾客们跟着太守回去了。 (这时)树林里变 得 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然而,鸟儿只懂得山林的乐趣 却不懂得人们的乐趣;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 乐趣。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 守。太守是谁呢?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重点字词含义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第一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 4. 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 40 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后改成 “环滁皆山也”5 个字。这 5 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鸟瞰全景, 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5 解释加点词语,学生质疑。 林壑尤美(尤其)蔚然而深秀者(幽深)名之者谁 (给命名) 6 划分段落内部层次,理清文脉: 这段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分两层:第一层写环境并点题:环滁皆山西南 峰琅琊(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 ;第二层写亭的得名 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 。 7 分析第一层的写景方式自远而近,从大环境写起,层层烘染,步步推进,一步步把 者带入佳景,并交代了下文的游乐路线与环境。 8.背诵此段。 9、 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滁州的地理特点? “环滁皆山也。 ” 西南诸峰的特点? “林壑尤美” 琅琊山的特点? “蔚然而深秀” 亭的位置? “临于泉上” “来饮于此”中“此”指? 醉翁亭 自号醉翁的原因?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划分层次? 第一层:亭的自然环境。 (醉翁亭也。 ) 视觉角度:俯仰 空间角度:远近;大小;整体局部个体 第二层:亭的得名,醉翁二字的深意。 (寓之酒也。 ) 5、 小结: 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二、第二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 学生自读第二段,教师点拨。 要点: 4.炼字:开、归、暝、发、秀、高、洁、落、出、乐。 5.这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是上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分三层 解说: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抓住各自特点来写。 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 “晦”的特点,用“日出” “云归”写出“林开” “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 画面。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6.背诵此段。 4、 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朝暮景色的特点?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春夏秋冬景色?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乐亦无穷”的原因?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5、 小结: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三、第三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 4. 第三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 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可分为四小层。分别是“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 欢” 太守醉” 。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它俱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 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 5.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6.这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用三个并列的层次来突出最后一个层次。 在大小环境和众多人物中突出太守。 7、 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8 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间,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 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 水。 “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 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 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9 背诵此段。 10、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酒宴上陈列的东西? 描写“宴酣之乐”的句子?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 划分层次? 1、滁人游山之乐 (游也。 ) 2、众宾宴饮之乐 (欢也。 ) 3、太守宴醉之乐 (醉也。 ) 5、小结: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四、第四段: 1、 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 学生串译。 3、先朗读(勾划出山间夕照的起止句) ,后分析,再背诵。 4、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5、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 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6、 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理解本段衬托手法的运用: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 4、 小结: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第三课时 总结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总结全文,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本文的艺术特色。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总结全文,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本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 一、背诵课文。 二、 逐段背诵。每段限定背诵时间,以强记。 三、 指导背诵,重点在引导学生从内容理解入手,尽量不死背。如第一段,共 11 句话, 分作三层来理解背诵。前 4 句放在一起背,是由远而近写景(一句除外) ;第 5 句 至第 9 句放在一起背,这里写作亭者,命名者, “醉翁”之号的由来。最后两句放 在一起背,其他段的背诵,先分一分层,将内容相关联的句子放在一起背,便于记 忆。 二、由学生自己边背边理清文章脉络。 (1)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亭的 环境;后一层介绍亭名由来。 (2)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 1 层写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 色,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也。 ”第 2 层写人游琅琊山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 平列,然后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和太守醉四项内容。 (3)结尾部分也分两层,第 1 层写游人去,禽鸟乐;第 2 层写太守乐其乐与 民同乐。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 (4).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 三、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 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 1 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 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四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本文还有一 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环滁皆山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 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蕴涵。 四、 总结全文: 1、用不同的虚词过渡,层次分明。 2、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 3、语言精练优美,流畅传情。 五、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醉 翁 亭 记 欧 阳 修 醉景:山水、朝暮、四时 以醉写乐 太守醉 醉人:滁人游,众宾欢 乐中含悲 醉情:与民同乐 醉 形象精练,融情入景 文美 我们醉 句式灵活,对散结合 情美 韵律独特,回环往复 人教人教20112011课标版(部编)课标版(部编)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醉翁亭记醉翁亭记 建平县第二中学建平县第二中学 付玉佳付玉佳 1、积累文言词汇,熟练背诵全文。 2、学习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和“与民同乐” 的思想。 学学 习习 目目 标标 醉翁亭醉翁亭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 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 、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 称为“中国四大名亭”。醉翁亭 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 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 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 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 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 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 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 人所忘。解放后,醉翁亭列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 次整修。 资料链接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 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 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他4岁 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 作诗赋,21岁中进士,任监察御史, 其后因为同情范仲淹遭到贬谪。欧阳 修是北宋中期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 ,他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 风,大力提倡古文,主张文章要“明 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励后进 ,著名的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 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欧阳文忠 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 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 艺术风格。 庆历五年, 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 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 (在今安徽)任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 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 ,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 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 ,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 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背景资料背景资料 传:即传记,古代文体,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为主,如 柳宗元的童区寄传、宋濂的王冕读书、陶渊明的 五柳先生传。 记:古代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 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 志。如唐柳宗元小石潭记、宋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说:古代文体,多用来说明某种道理,通常叙述兼有议 论。如周敦颐的爱莲说、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 捕蛇者说、袁枚的黄生借书说等。 知识拓展:古代常见三大文体 醉翁亭记不仅是一首千古传 诵的游记,也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 义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 性。反复朗读课文,根据课内注释或 其他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朗读课文朗读课文 1、停顿。段落内部、句群之间的停顿要长些,段落之间 的停顿又要稍长些。另有逻辑停顿,在没有标点符号处,为 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也应作停顿。 2、语速。议论文和说明文以中速为宜,其他文体(如记 叙类、抒情类)则依据情节的进展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来安排 。如内容是激动、欢快、紧张,思想感情慷慨激昂、豪迈奔 放时,语速要相对快一些;如内容是痛苦、悲伤、低沉、抒 情的时候,语速要相对慢一些。 3、重音。朗读时,句子中的某些词语需要重读,比如句 中作谓语的动词要重读;表示性状和程度的状语常常也要重 读;表示性状强调的定语要重读;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要 重读;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常常需重读。 4、语气、语调。疑问语气读升调,感叹语气读降调。 文言文 朗读技巧 朗读指导朗读指导 环滁( ) 琅琊( ) 山之僧( ) 暝( ) 晦明( ) 伛偻( ) 山肴( ) 野蔌( ) 觥筹( )弈( ) chlng y sngmng hu y l yo s gng chu y 读一读,写一写读一读,写一写 第一段: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得名原因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 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 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 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 ,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第一段: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得名原因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 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 者谁?太守自谓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 ,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 ,这就是醉翁亭。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 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 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第一段: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得名原因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 太守同客人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 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 “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 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 ,寄托在酒上。 第一段: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得名原因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山 谷显得昏暗,或暗或明,变幻不一,就是山间早晚 的景色。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树木 枝繁叶茂,形成浓郁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 ,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 四季的景色。早晨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都 有所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 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 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 同,而乐亦无穷也。 第二段:山间间朝暮及四时时的不同景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 ,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 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答应, 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这 是滁州人在游览。 第三段:滁州人宾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 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 在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 酿酒,泉水香,酒清而醇,山中野味野 菜,各种各样地在面前摆着的,这是太 守举行酒宴。 第三段:滁州人宾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 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尽情地 欢乐。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 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第三段:滁州人宾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 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 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 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 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 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 修也。 第四段:日暮醉归归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 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树林里渐渐昏暗了 ,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起 来。但是鸟雀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 得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欢乐 ,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喝醉了能同 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 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就是庐陵 人欧阳修。 第四段:日暮醉归归 1.根据第一段,说出醉翁亭在滁洲的具体 位置。 2.第二段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 情? 3.第三段写了哪些内容? 4.第四段如何衬托太守之乐的? 5.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的主旨句 是哪一句?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1、根据第一段,说出醉翁亭在滁洲的具体位置。 滁州城的西南方有琅琊山;沿着山走六七里酿泉之上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2、第二段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情? 景写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描写) 情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抒情) 3、第三段写了哪些内容?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4、第四段如何衬托太守之乐的?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 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作者写醉翁亭记的思想感情是复杂 的。由于政治上遭受排斥,仕途失意,内心 不免有抑郁之情;寄情山水,于宴饮酒酣之 中与民同乐,纵然可以排遣心中一时的郁闷 ,但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情怀总难抛却, 所以才有“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 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感叹。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贯穿全文贯穿全文 山水之乐山水之乐 游人游人之之乐乐 禽鸟禽鸟之之乐乐 太守太守之之乐乐 宴酣宴酣之之乐乐 作者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是人情之乐,写宴饮,是表达 “宴酣之乐”,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显示“禽鸟之乐”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 我陶醉的“游而乐”,文章运用层层烘托的方法,显得含蓄委婉,文章结构严谨 ,处处注意前呼后应,无懈可击。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1、归纳本文中心思想。 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 美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与 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 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娱情 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 课堂总结课堂总结 2、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 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写滁州官民同乐 的图景,极力写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 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 酒醉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 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 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课堂总结课堂总结 (l)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本文写景时,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课堂总结课堂总结 中国古代文人很多在经历了贬谪之后 都留下了很多诗文,除了范仲淹的岳阳楼 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你还知道其 他的例子吗?透过这些诗文,你能感受到他 们在贬谪之后怎样的心路历程?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u屈原: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楚怀王时曾任左 徒,后来受到诬陷,被迫流亡汉北,楚襄王即位后,受到 进一步排挤打击,被放逐江南,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 ,只得以死明志。离骚。 u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 。 u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小石 潭记、捕蛇者说。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u刘禹锡:因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朗州,后又 贬连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u韩愈:因京畿大旱,上奏要求停征赋税被贬连州, 后调回京。又因谏皇帝迎佛骨进京被贬潮州。左迁至蓝 关示侄孙湘。 u白居易:因旧官僚集团攻击他僭越言事,并借其他 理由诬陷,被贬江州。琵琶行。 u杜甫:由于忠言直谏,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三吏”、 “三别”。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古之中国,仁人志士带着兼济天下的梦想走上仕途, 然而宦海沉浮,他们中的很多都经历了贬谪之痛。生命的 政治价值已荡然无存,他们沦落为浪迹江湖的迁客,但是 他们不甘心于无声无息地老死于野落荒村,不愿屈从于命 运的安排。 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能触摸到他们的苦痛、郁闷与 失落,但也能感受到他们摈弃尘累,寄情山水,在自然中 恢复内心的淡泊与宁静,但更多时候,他们依旧怀着强烈 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关爱国家与人民,勇敢追求自我人生价 值的实现 。他们的人生,因被贬而价值无限。 研读这些 作品,我们一定可以找到光芒,照亮自己的精神家园。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靠近 ) (到 ) 归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聚拢) (回去) 1、一词多义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秀丽 ) (茂盛) 开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连月不开 (散开) (放晴)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谓 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称谓 ) (是,为 ) 乐 山水之乐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乐趣,名词) (欢乐,形容词) (以为乐,意动 )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山行六七里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名之者谁 故自号曰醉翁也 山水之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名作状语,在山上) (名作动,命名) (名作动,取号) (形作名,乐趣) (形作意动,以为乐) (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 2、词类活用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翻译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 是太守喝醉了。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 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觥筹交错 峰回路转 水落石出 醉翁之意 不在酒 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亦作“山回路转”。指山势曲折,道 路随之迂回。今常喻事情经历曲折后 ,出现新的转机。 本指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 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也比喻别有用心。 3、出自本文的成语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三单元-阅读-11 醉翁亭记-ppt课件-(含教案)-市级公开课-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编号:7075a).zip)为本站会员(小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九年级上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