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阅读-13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配套课件编号:40029).doc

上传人(卖家):小黑 文档编号:1794526 上传时间:2021-10-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阅读-13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配套课件编号:4002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单元-阅读-13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配套课件编号:4002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三单元-阅读-13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配套课件编号:4002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三单元-阅读-13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配套课件编号:4002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三单元-阅读-13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配套课件编号:4002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313 课课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一、课标分析 新课标提出的 “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 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 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等要求。 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 单元 13 课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清代 胡仔评此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苏轼 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营造了天上人间的清冷意境

2、, 写出了心中的徘 徊矛盾,而最终以乐观旷达情绪作结,全词蕴涵深邃的哲理趣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通过重点字词的理解,感悟并背诵本首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及旷达胸襟 (四)教学难点: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词作丰富深刻的意蕴; 三、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初中九年级学生对于诗词的积累有一定的基础, 他们也很喜欢读 诗词,但由于年龄及生活积累的局限,又使他们对于词的意境、内涵 及如何鉴赏难于把握。 因此, 教会学生如何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脉搏, 如何读词

3、、鉴赏词,应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给学生形象具体的感官体验,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四、教学方法:四、教学方法: 1、资料推入法:课前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词作者的生平及相关 的背景资料,以备课堂上交流。 2、诵读激趣法。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和多种形式的诵读,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内容,体会情感,引起共鸣,受到 思想教育,陶冶美好情操。 3、情景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感染性,提 高学习兴趣,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造,沟通课堂内外,提高 语文素养。 4、讨论点拨法 五、教学准备五、教学准备: 王菲演唱

4、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MP3、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六、教学课时:1 课时 七、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 (一)走进词作(一)走进词作激情导趣激情导趣 播放音乐视频明月几时有 , (PPT1PPT1) 一首好听的歌曲, 带我们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词-苏轼的 水调歌头 (利用幻灯片出示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PPT2PPT2) ) (二)初步感知(二)初步感知朗读词文朗读词文 1、读准字音 阙(qu) 琼(qing)绮(q) 胜(shng) 长(chng)PPT3PPT3 2、读出节奏、韵律(韵脚、停顿、延长、语速放慢)(PPT4PPT4) )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

5、天天- 高出不-胜-寒寒- 今夕是-何-年年- 何似在-人-间间- 何事长向别-时-圆圆- 此事古-难-全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娟- (1)学生互读:你一句,我一句,读给你的同桌小伙伴听 (2)学生齐读屏幕上的句子 3、读好疏密 词的结构与是的结构有所不同,诗的句子整齐划一,而词的 句子长短不一,疏密有致,词中这几句尤为明显(PPT5PPT5)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齐读 (3)学生朗读全文(男生上片,女生下片)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在学生齐声朗读的情境中,调动学生情绪,烘托课

6、 堂气氛拓展知识积累,并为下面理解本诗的情感底蕴奠定了基础。 (三)(三)细读文本细读文本疏通文意疏通文意( (PPT6PPT6) ) 1、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自译自讲,了解词的大体意思。 2、合作交流,解除质疑部分。 3、师生共同归纳释疑 (四)(四)深读文本深读文本体悟情感体悟情感( (PPT7PPT7) ) 古人写诗词都是用来抒发情感的,下面让我们一同去看看,苏轼 这首词向我们传达了哪些心声? 1、格式:你喜欢词中哪个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内容/修 辞/感情等方面) 示例: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赏析:我在月下翩翩起舞,与自己的清影为伴,月宫哪里比得上 在人世间呢?这句话写出了

7、作者在月下起舞的姿态和心情, 用对比的 手法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美。 2、学生感悟批注、教师巡解 3、学生互相交流、教师指导 4、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拨 句一: “我欲欲乘风归去,又恐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寒” 赏析:我想驾着风回到天上去,又怕那美玉建成的宫殿,高高在 上,让人经受不住那份清寒。这句话反映了词人对天上生活的向往, 政治上的失意让他产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但他又顾虑“琼楼玉宇, 高处胜寒” ,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或:这句也是指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 激烈,难以容身。 (难点预设:补充文章背景材料(1)思乡: 苏轼原是四川眉山 人,此时被贬官至山东密州

8、,远离家乡,相隔千里之遥,自然少不了 对家乡家人的思念。 (2)思人: 苏轼与弟弟苏辙(子由)兄弟情深, 苏辙在山东为官,苏轼为了能离弟弟近些,所以上书皇帝要求从杭州 调任至密州,可即便相隔不远,但兄弟俩依然不能常相见,所以孤独 之余东坡不免伤感嗟叹。 (3)仕途坎坷: 苏轼由于朝廷党争,被排 挤出中央政府,几经坎坷,仕途并不得意,在这中秋月夜,怎不勾起 他的哀伤、思念。 ) 句二: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阳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赏析:人世间总有悲伤、欢乐、离别、相逢的变迁,月亮也有阴、 有晴、有圆、有缺的变化,这些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这句话写出 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道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

9、阳晴圆缺一样, 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词人受到月的启发, 惆怅心情得到慰藉,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怀。 句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只希望人人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赏这美好的月 光。词人希望自己和弟弟,同时希望分离的人们从共赏明月中互相慰 藉,互相祝福,希望大家岁岁平安,推己及人,表现了词人博大的思 想境界和乐观的情怀。 句四: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赏析: “转” 、 “低”描写月光慢慢转移,表明夜渐渐深了。 “无 眠”表示离情正浓。 “朱阁” “绮户”与上阙的“琼楼玉宇”对照,既 写月,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过渡到怀念弟 弟子由的

10、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 5、点拨词前小序 (1)齐读,抓关键词“大醉”“中秋” (2)指名读全词第一句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 读出醉意。 (3)小序作用:交代时间及写作的缘由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语文课堂应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这个环节主要训 练学生独立把握领悟诗歌风格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进行抒情性的语言表达训 练,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小结全词,板书重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对词有 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苏轼这

11、位大文学家也有更深的认识,更重要 的是我们在欣赏这首词美感的同时体会到了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 态度。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很多的 不如意的事情,那我们怎么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呢?我想把这句话送 给大家: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正 视失败,迎接挑战,我们的人生,定会成功。 板书设计: 上阕: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下阕:怀人(抒情) 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六)拓展延伸,巩固练习(PPT8PPT8) ) (七)朗读欣赏,背读提升(PPT9PPT9) )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吟读中入情入境入心。 (八)布置作

12、业,积累运用 1、积累:你还能举出哪些有关写月的诗句? 2、作业: (1)搜集写月(本课除外)的诗句,自选一句进行赏析。 (2)背诵这首词并默写。 八、课后反思:八、课后反思: 这堂课是新课改精神的一次大胆尝试。 在探索教学的过程中我感 悟到了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中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快速的融入到教师所创设 的氛围当中;本节课朗读与音乐的运用既活跃了课堂,又调动了学生 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是自读课文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 但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的“主导性” ,还必须把课堂向 课外延伸,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与时代接轨,握时代脉搏。学生是鲜活的生命,有着时代的 鲜明烙印,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才能走进学生,做学生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九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三单元-阅读-13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配套课件编号:40029).doc)为本站会员(小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