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12 年修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 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 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 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 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落实 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
2、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和 国家中长期教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 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
3、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 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 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 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 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 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 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 要立足教育和发展, 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 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
4、别差异相结合。 全 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 别差异, 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 生的主体性相结合。要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 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3.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 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 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
5、: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 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 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 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4.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 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 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
6、展”的工作方针,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 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全面推进。要普及、巩固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加快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心理 辅导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心理健康 教育网络和协作机制, 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发展, 在学校普遍建立起规范的心 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突出重点。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 康教育; 要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 切实发挥心理辅导室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 重要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的
7、稳定的中小学心理 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分类指导。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在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上,继续 推进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努力提高质量和成效, 率先建立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 系;其他地区,要尽快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和稳定的心理 健康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协调发展。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倾斜,逐步缩小东西 部、 城乡和区域之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差距, 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发展为重点, 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按照“城乡结合,以城带乡”的原则,加强城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交
8、流与合作,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和城乡均衡化发展。同时,着 力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成效,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5.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 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 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6.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 做到循 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
9、规则;初步 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 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 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 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 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 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 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 生对不同社
10、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 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 在各种活动中悦纳 自己; 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端正学习动机, 调整学习心态, 正确对待成绩, 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 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 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 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 做好准备。 初中年
11、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 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 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 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 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 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
12、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 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 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 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充分了 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 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7.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 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 将适合学
13、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 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 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 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8.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 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 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
14、积 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9.建立心理辅导室。 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 指导帮 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 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 病的学生, 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 教育部将对心理辅导室建设的基本标 准和规范做出统一规定。 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 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遵循心理发展和教育 规律,向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帮助。开展心理辅导必须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在学生知 情自愿的
15、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 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要防止心理 健康教育医学化的倾向。 10.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 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 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 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11.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
16、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 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拓宽心理健康 教育的途径。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五、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 12.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心 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负责人,支持和指导中小学开展心 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地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 育时间, 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 入年度工作计划, 纳入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之中, 教育督导部门应定期开
17、展心理健康教育 专项督导检查。教育部将适时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 1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大力加 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各地各校要制订规划,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专职教师原 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 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 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健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制订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价标 准,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 遇。 14.大力开展心
18、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制订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分期分批 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心理健 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 分期分批对区域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轮训, 切实提 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要在中小学校长、班 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等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 系。 15.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 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要把教师心理 健康教育作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
19、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 的条件,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的能力。 1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的管理。各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材料的编写、审查和 选用要根据本指导纲要的统一要求进行。自 2013 年春季开学起,凡进入中小学的心理健康 教育材料必须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后方可使用。 17.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指导,增加经费投入,将 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科学研究规划, 积极组织相关课题申报和优秀成果评选。 要积极引导 高等学校、 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 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 据。要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各级教研机构应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要坚 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专家学者、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积 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 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 育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