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版)数列求和方法教学设计(杜小弟).doc

上传人(卖家):四川三人行教育 文档编号:1799253 上传时间:2021-10-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版)数列求和方法教学设计(杜小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版)数列求和方法教学设计(杜小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数列求和方法数列求和方法 3 3错位相减错位相减 甘肃省华亭县第一中学杜小弟 一一.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 A 版必修 5 第二章 中,学生在学习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 n 项和公式的基础上, 学习了求和方法:公式法、分组求和法之后的第 3 种求和方法,主要体现数学 中的转化思想。即将不能直接求和的问题通过错位相减,转化为能用等比求和 的问题。 重点: 会用错位相减法求通项为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应项乘积的数列前 n 项和。 难点:错位相减后的项数、符号问题,以及对转化数学思想的理解。 二二. .教学目标分析教学

2、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会用错位相减求通项为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应项乘积的 数列前 n 项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两等式错位相减,将不能求和的问题转化成能用等比 数列求和的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问题导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化 归能力、运算能力。 三三.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和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数列求和方法: 公式法、分组求和法,在推导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时,错位相减法已经使用 过,本节课需要再次阅读课本,探究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学会错位相减 的流程,但是错位相减的目的、错位相减后的项数

3、及符号需要在学生尝试练习、 巩固练习之后通过老师的引导、点评才能理解掌握。同时转化的数学思想更需 要在老师的启发中得以理解。 四四. .教学策略分析教学策略分析 数列求和方法 3-错位相减,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尝试练习、巩固练习中得到 掌握,此方法在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推导过程中已经运用过,按照知识的发 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规律,本节课首先给出用公式法和分组求和法能够 解决的两道练习题,对前一节内容进行复习,然后对第一道练习题目进行变式, 设置障碍,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再读课本,探究方法,引出课题, 再次尝试,提炼方法,限时训练,互命试题,让学生在层层练习中掌握方法, 整个设计过程

4、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仅仅是帮助者、服务者,这样设计重 视了新旧知识实质性联系,让重点知识和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得到螺旋式巩固和 提高。 五五. .教学活动的过程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设计 (一)回顾旧知(一)回顾旧知引出问题引出问题 1.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数列求和方法: (1)公式法; (2)分组求和法. 2.出示练习: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数列求和: 学生:思考后个别回答. 教师:进行点评,积极肯定. 3.出示(1)的变式: (10 xx且) 老师:能用公式法、分组求和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积极思考,急于想解决却又没办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变式设置障碍,创设情境,学生急切想用已经学过 的

5、知识解决新问题,但是学生肯定会碰壁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方法初探(二)方法初探课本再读课本再读 1.阅读高中数学课本必修五 55 P,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到过程 (3 分钟) 2.要求学生找出推导过程中的两个很重要的做法. 学生:阅读 3 分钟,积极回答两个很重要的做法是什么. 老师:点评、引导。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数列求和方法 3-错位相减. 【设计意图:从旧知识出发,探究出新的内容,使新旧知识建立实质性联系。 培养了学生重视课本学习,认真阅读课本,探究课本中隐含的深层内容、解题 方法、数学思想的习惯.】 ) 2 1 ( 8 1 3 4 1 2 2 1 1).2( )

6、 10(1).1 ( 132 n n nS xxxxxxS 且 (三)尝试探究(三)尝试探究形成方法形成方法 1.让学生模仿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的方法,尝试(1)的变式(8 分钟) : (10 xx且) 学生:学生积极尝试(1 名学生上黑板尝试). 老师:巡回看学生尝试的情况. 2. 针对黑板上学生解题过程,启发提问学生: (1)由 1式如何得到2式? (2)如何错位相减?怎么规范书写? (3)错位相减后的项的符号对不对? (4)对错位相减后的结果如何求和?有多少项? 老师:启发、引导,提问个别学生. 学生:积极思考后,回答问题. 3.思考问题: (小组讨论 3 分钟) (1)数列通

7、项公式满足什么结构(特征)的时候可以用错位相减求和? (2)错位相减过程中应注意什么?易错点在哪儿? (3)错位相减过程体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是什么? 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启发、引导,提问个别学生. 学生:小组讨论后,积极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尝试、探究的过程中提炼方法,教 师仅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引导、服务的作用.让学生充分暴露解题过程中的 错误,通过教师的点评、引导,使学生学会错位相减的操作流程,规范书写, 明确易错点,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再次尝试(四)再次尝试初用方法初用方法 1.出示练习,限时规范训练(6 分钟) 已知数列 n a的

8、通项公式为 n n na3) 12(,求数列 n a前 n 项和 n S. 学生:积极训练.(1 名学生在黑板上展示) 老师:巡回看学生的训练情况 2. 针对黑板上学生解题过程,启发提问学生: (1)该数列通项公式的结构满足错位相减法的条件吗? (2)如何错位相减?书写格式上应注意什么? (3)错位相减后的结果的符号有没有问题?那些项可以用等比数列求和? 有多少项? 老师:针对黑板解题过程,提问个别学生. 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方法的再次应用,考察他们对判断通项的结构,错位相 减的流程、规范书写、易错点的掌握情况,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五)互命试题(五)互命

9、试题能力提升能力提升 1.要求:2 人一组,互相出题,测试对方.(6 分钟后,抽出 3 名学生的成果 在展台上展示,比较谁的过程书写规范,易错的地方有没有出错) 学生:互相出题,积极训练. 老师:巡回看学生训练情况. 2展示 3 名学生的成果: (1)出的题目中数列通项的结构满足错位相减的条件吗? (2)错位相减后的项数和符号正确吗? (3)错位相减的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老师:针对这 3 名学生的解题过程提问,让学生回答,并进行点评、表扬. 学生:看展台上的解题过程,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 【设计意图:互命试题,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出题、训练过程中,既考察了 对能用错位相减法求和的数列通项结构的

10、判断,又考察了错位相减的流程、易 错点的把握,通过展示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六)课堂小结,方法巩固(六)课堂小结,方法巩固 1.错位相减法解决数列求和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小组讨论 3 分钟) 老师:让学生讨论 3 分钟后,启发提问个别学生: (1)判断结构,如何判断? (2)乘公比,乘公比后产生的 2式如何规范书写? (3)错位相减,如何相减?相减后结果的符号如何判断?相减后结果中能 用等比数列求和的项的个数如何判断? (4)求和,化简整理,求出 n T,要细心计算,化到最简. 学生:积极回答. 2.错位相减法体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是什么? 老师:提问个别学生. 学生:积极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启发、提问个别学生,归纳错位相减法求和的一般步骤和 数学思想方法 ,使学生在错位相减的应用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理解进一步 得到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解题后反思、总结的良好习惯.】 (七)作业布置,课后延伸(七)作业布置,课后延伸 1.求和:)(321 12 RxnxxxS n n 2.同步练习第 2,3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数学 > 其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word版)数列求和方法教学设计(杜小弟).doc)为本站会员(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