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25 页 2022 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材料一: 6 月 15 日,教育部召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启动会。会议指出,这次机构增设充 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工作的高度重视, 对新一代少年 儿童的关怀,对于深化校外教育培训改革具有重大意义。会议强调,要把校外教育培训监管 司打造成更具人民情怀、 更具法治思维、 更具工作策略的司局, 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双 减”工作落地见效。 (摘编自教育部网站 2021 年 6 月 15
2、日) 材料二:材料二: 暑假将至, 校外培训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据媒体报道,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 15 家有违规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分别予以顶格罚款。 站在教育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的格局下, 大力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不仅仅有利于清除校外培训功利化等乱象, 也有利 于净化教育环境,推进依法治教。 近些年, 校外培训机构通过虚假广告过虎宣传、 私设校外等级考试干预公办学校招生等. 加剧了社会焦虑。显然,教育培训是造成我国养育成本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降低生育养育成本恰恰是落实“三孩”政策、 提升国民生育意愿的积极举措。 刹住校外培训 的不良风气,短期内可以降低教育和养
3、育成本,成为刺激生育意愿的强心剂。 (摘编自赵阳治理校外培训符合教育发展趋势 , 中国教育报2021 年 7 月 9 曰) 材料三材料三: 5 月,中央深改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的意见 。 意见提出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学 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双减”政策正式落地,传递出此轮监管重点在于教育行业的“去产业化” 。可以预见, 第 2 页 共 25 页 校外培训业将面临新的局面。 意见明确指出,各地不再审批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 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也需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4、。 “非营利性” “公 益性” “做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是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定位。 (摘编自李丹 “双减”释放教育去产业化信号 , 经济日报2021 年 8 月 1 日) 材料四材料四: 近日,中办、囯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減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统筹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一方面,要求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扭转“唯分 数”“唯升学”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另一方面,要求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将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
5、训负担中解放出来,将本该属于学生自由探索、身心健康发展的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兴趣和 特长,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愉快、童年的幸福,成长为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编自“双减”助力教育良好生态,人民日报2021 年 8 月 3 曰) 第 3 页 共 25 页 4.下列对材料五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民办教培机构出现迅猛的发展态势,2019 年民教培 机构学校数量同比增长超过 30%。 B.经历了几年相对平稳的发展,从 2016 年开始,我国民办教育培机构学校数量、教职工 人数和在校生呈逐年增长态势。 C.
6、2016 年以来,有关民办教培机构多个统计数据显示,其培训学校、专任教师和在校的 数量增速都有一定的起伏。, D. 2019 年和 2018 年相比,我国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包括教职工、专任教师和在校数同比都 有增加,且增速相对有所加快。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一项是(3 分) A.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设立,推动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 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出台。 B. 教育部成立新行政机构为了推动“双减”工作落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出台侧重监教 培机构的经营活动,二者指向根本不同。 C.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多家校外、 培训机构的处罚, 旨在净化教育环境,
7、 推进依法治校, 从而降低养育成本,落实“三孩”政策。 D.教育部新监管司的设立和国家市场监售管理总局的监管处罚, 有助于校外培训在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格局下规范发展。 6.媒体对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的解读各有侧重。 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6 分) 第 4 页 共 25 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4.C(民办教培机构培训学校的增速几乎是直线上升的,没有“起伏”) 5.D(A 因果倒置, B“主要为了.”和“根本不同”错误,C“旨在.降低养育成本, 落实“三孩”政策”错误,这只是一种客观效果)。 6.经济日报侧重报道国家监管重点在于教育行业的“去
8、产业化”和非营利性定位。 人民日报)侧重报道落实意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教育良好生态,统 筹服务国家战略。(每点 3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果解读中国教育报,不给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材料一: 长江经济带是指沿江附近的经济圈,覆盖上海、浙江、安徽等 11 个省市。 长江经济带 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中共中央、 国务院要求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区位优势, 以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 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
9、绿色发展为引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 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这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 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治好“长江病” ,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 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 “做到“治未病 ,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这一论断, 为治理母亲河提供了重要方法。所谓“中医整体观” ,强调“天人合一” ,也就是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处。西方学者认为中国人讲“天人合一” ,是东方思维对生态治理的回归,是我们这 个星球的希望所在。 按
10、照中医整体观把长江治理好, 一定要坚持传统和现代相结合。 传统思想需要随着时代 第 5 页 共 25 页 推移,对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合理结合与吸纳。要不断吸取新的科学成果、新的技术。运用中 医天人相应、道法自然等理论,并整合多学科交叉,共同发现规律,综合治理长江,我们一 定能维护好中华民族母亲河,造福子孙万代。 (摘编自王琦用中医整体观治理长江 ) 材料三:材料三: 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 要找出问题根源, 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 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确自我发展定位,探索 有利于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途径。 要把需求牵引和供给创造有机结
11、合起来, 推进上中 下游协同联动发展,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引导下游地区资金、技 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上游地区有序转移,留住产业链关键环节。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 高地。要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加快培育更多内陆开放高地,提升沿边开放水平, 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更高质量利用外资。加快产业基础 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要勇于创新,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产业 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挥协同联动的整体优势,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保 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 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 符
12、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决策部署, 坚定信心, 勇于担 当,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切实把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中央企业、社会组织要积极参 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 发展的良好氛围。 (摘编自习近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 4.下列对长江经济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经济带是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的覆盖上海、 浙江、 安徽等多个省市的沿江附近的经 济圈, “一轴、两翼、三极、多点”是其发展新格局
13、。 B.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高度,阐明了长江经济带发 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第 6 页 共 25 页 C.长江治理要借鉴中医整体观,运用中医理论,整合多学科交叉。同时坚持传统理念和现 代技术相结合,合理吸取新的科学成果、新技术。 D.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是一项综合性质的工程, 需要统筹协调做好多方面的工作, 从而形成 全社会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良好氛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要共抓大保护,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发展,利用好长江黄金 水道,推动各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 B
14、.“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 “做 到“治未病” ”是治好“长江病”的重要方法。 C.长江文化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 绵延千年, 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 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D.西方学者认为中国人讲的“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是东方思维对生态治理的回归,只 有运用“天人合一”思想,我们的星球才有希望。 6.如何才能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 4.B(张冠李戴。 “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阐明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错误,原文“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充分
15、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跨 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区位优势”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知阐明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具有重要意义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 ) 5.D(曲解文意。 “只有运用天人合一思想,我们的地球才有希望”错,根据材料二, “西 方学者认为中国人讲天人合一 ,是东方思维对生态治理的回归,是我们这个星球的希望 第 7 页 共 25 页 所在”可知选项“只有才”表述不当。 ) 6.在国家的统一引导下,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决策部 署,坚定信心、勇于担当;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社会组织的作用,
16、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形 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治理长江环境,生态保护优先,统筹做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等多方 面工作;长江上中下游、东中西板块协同联动发展,畅通 国内大循环。坚持对外开放, 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传承和弘扬长江文化,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 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材料三主要讲述未来的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涉及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等。 将相关信息整合 后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万众瞩目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座世界上规模最大、 技
17、术难度最高的单体机场航站楼不仅代表了北京未来的战略规划发展, 更是艺术设计、 科学 技术、勤劳智慧的结晶,完美诠释中国基建实力的新高度。大兴机场成功通航的背后,凝聚 了我国众多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承担整体基建和总体方案实施的东方航空、5G 解决方 案提供商华为、 网络运营商联通以及人脸技术提供方云从都大显身手。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 设计创新和技术突破是中国建筑飞速发展的缩影, 这场空中国门的巨大变革背后凝聚多方建 设者的 智慧协同、攻坚克难、甘于风险和勇于创新精神。 (摘编自诠释中国基建实力新高度 ) 材料二: “新基建”是与传统基建相对应,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特征,面向国家战略 需
18、求,为经济社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提供底层支撑的具有乘数效应的战 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2020 年 4 月 20 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的范围,主要包 第 8 页 共 25 页 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内容。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 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基础设施。 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它不仅仅是某一项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基 础设施的简单叠加,更是围绕行业需求,通过打造高效的云计算能力、构建先进的网络基础 部署广泛的感知终端, 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从而进一步挖掘
19、传统基础设施服务能 力。 “新基建”具有突出的跨行业、跨领域属性,涉及多个主管部门,需要加强跨部门统筹协 调,实现服务智慧化和管理网络化,拓展传统基础设施服务空间范围,提高传统基础设施的 运行效率、管理效率、服务能力,重构服务供给与公共管理关系。 (摘编自马相东、王跃生加快发展新基建新服务 ) 材料三: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就是一场典型的数字时代抗疫战争,也是“新基建”发挥效 能的实战演练。此次战疫,大量运用信息化手段支撑抗疫复工, ” “密切接触者测量仪”累计 提供服务已逾 16 亿人次; “一网畅行”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大数据系统累计服务 4000 多家 企业或部门;以“卫星遥感”保障火
20、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设任务;为各地空管装备提供 24 小时技术支持;通过算法,对监控视频进行高清还原,有效解决寻人不便问题中国电 科已形成包括社会治理、社会服务、自主安全、民航空管、智能交通等在内的新基建布局体 系,正不断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帮助企业打造自主创新教字智能工作环境,成体系推出 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当“新基建”的快车启动,中国电科已在拥抱变化,主动变革,肩 负起“国之重器”的时代责任,在接续奋斗中加快“新基建”进程。 (摘编自中国电科:拥抱变化、积极变革,加快推进“新基建” ) 4.下列对“新基建”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新基建”具有创新、协
21、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等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特点,是 战略性、网络型的基础设施。 B.“新基建”的范围在国家层面上有明确的界定,就是指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 和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内容。 C.“新基建”中的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它已不 第 9 页 共 25 页 属于某一项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的简单叠加。 D.“新基建”并不排斥传统基础设施,而是致力于拓展传统基础设施服务空间范围,提 高传统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北京大兴机场”的建设凝聚了众多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具有新
22、一轮科技革命和产 业变革的特征,属于“新基建”的范畴。 B.凝聚多方建设者智慧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代表了中国基建实力的新高度,更是艺 术、科学和勤劳的结晶,居世界领先地位。 C.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数字时代对“新基建”效能的一次实战演练,大量事例证明“新 基建”在抗疫和复工方面效果显著。 D.在此次疫情防控中, 中国电科形成的新基建布局体系, 体现了新基建跨行业跨领域的 特性,帮助许多企业实现了提高效率的目标。 6.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中国电科在打造“新基建”的进程中有哪些共同点?请概括说明。 (6 分) 4. D(3 分)(A“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不是“新基
23、 建”的特点;B 原文说“新基建”的范围“主要包括”这三个方面内容: C 原文说“不仅仅 是” ,并未否定“简单叠加”) 5. D(3 分)(“帮助许多企业实现了提高效率的目标”没有依据) 6. (6 分)都有着眼于对新科技的运用;都有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参与;都有创新 意识;都有时代担当精神。 (每点 2 分,答对三点即可。 ) 第 10 页 共 25 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力发展卫星导航产业, 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目前
24、,全球竞相建设卫星导航系统,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演进。在我国建设北斗卫星导航 系统的同时,美国进一步强化完善全球定位系统(GPS) ,俄罗斯、欧盟、日本和印度等自主 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也竞相发展。 同时, 全球卫星导航产业呈现出从单一 GPS 应用向多系统 兼容应用转变,从以导航应用为主向导航与移动通信、互联网等融合应用转变,从终端应用 为主向产品与服务并重转变三大发展趋势。 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国际格局以及产业融合发展的 趋势,必将促进卫星导航技术在更广泛领域深度应用,推动卫星导航及相关产业全面发展。 对此,我们应加强国际合作战略研究,积极参与卫星导航领域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联 合开展国际标准研究制
25、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境外应用推 广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建立研发中心和营销服务网络,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摘编自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 材料二 “永远不能把登山的保险绳交到别人手里。 ”这是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总站高级工程师谭 述森对建设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理解。 建设自主卫星导航系统, 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 位、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维护国防安全等,具有十分特殊的战略意义。 1994 年,研制发展中国独立自主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为这一年的国家重大战略决 策。作为开拓者,谭述森和十几名专家挤在一间不足 20 平方米的铁皮屋里,开始了这项
26、不 亚于 “两弹一星” 的国家战略工程。 北斗建设之初, 卫星导航大国已占据优质导航频率资源。 身为北斗导航频率设计和国际协调首席专家, 谭述森创造性提出的卫星导航信号兼容性评估 准则,证明了北斗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频率可以重叠,赢得了频率共用的“世界共识” ,坚 定了建设北斗系统的国家决心。 多年来, 他带领频率协调团队与几十个国家数百次协调会谈, 使北斗导航频率占有量实现了从无到有,并跃居世界前列。 第 11 页 共 25 页 北斗的天路越拓越宽。 谭述森带领团队携手军地科研人员建成了北斗一代, 使我国成为 世界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建成的北斗二代系统形成了亚太地区服务能力, 使
27、我国卫星导航系统不再受制于人 (摘编自余建斌谭述森:引领北斗拓天路 , 人民日报2016 年 6 月 8 日) 材料三 经历些许波折后,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 6 月 23 日上午顺利升空。作为北斗 全球系统的“收官之星” ,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星座部署提前 半年圆满完成。 自 20 世纪北斗工程启动以来,中国北斗人秉承“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 斗”的发展理念,在具备亚太地区区域服务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成了覆盖全球的卫星导 航网络,力争“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够享受北斗提供的满意服务” 。 由光耀亚太到覆盖全球,中国卫星导航事业就此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28、这是面对发达国家业已成熟的卫星导航技术,北斗人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2 年多, 18 箭,30 颗星,北斗高密度发射组网连战连捷,创造了世界卫星导航的“中国速度” 。 目前,北斗已向上百个国家提供服务,用户数量达到“亿级以上”水平。更稳定、更精 确、 更开放的中国北斗, 将为企盼共同发展、 企盼科技改善生活的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体验, 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的活力。 几千年前,中国的罗盘传播到世界,为人类的足迹开辟了更加广袤的空间,旅行者携带 着它,勇敢地驶向远方。 今天,中国的北斗让世界再次看到,以智慧和汗水浇灌,持共赢共享的胸怀,一个和平 美好的地球充满希望。 让中国分享惠及全球, 让中国智慧拥
29、抱世界。 中国北斗必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 大征程上,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摘编自李国利张汨汨开放的北斗,与世界共赢 , 光明日报2020 年 06 月 24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我国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之际,美国已完善了全球定位系统(GPS) ,俄罗斯、欧盟、 第 12 页 共 25 页 日本和印度等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也相继发展。 B. 卫星导航技术在更为广泛的领域深度应用,卫星导航及相关产业全面发展,主要得益于 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国际格局以及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 C. 谭述森创造性提出的卫星导航信号兼容性评估准则,证明了北斗与其
30、他卫星导航系统频 率可以重叠,这赢得了频率共用的“世界共识” 。 D. 面对发达国家业已成熟的卫星导航技术,北斗人用百折不挠的精神向世界各国展现了中 国智慧,有力地凸显了世界卫星导航的“中国速度” 。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时代卫星导航产业呈现出向多系统兼容应用、导航与移动通信互联网等融合应用、产 品与服务并重转变的趋势。 B. 积极建设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对于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 国防安全等,战略意义非凡。 C. “永远不能把登山的保险绳交到别人手里。 ” 这告诉我们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研发不能开 展国际合作,要自主进行。 D
31、.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的顺利发射升空,标志着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星座部署 提前半年圆满完成。 6. 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星座部署得以提前半年圆满完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 第 13 页 共 25 页 【答案】4. A5. C 6. 科技工作者在卫星导航领域苦苦摸索,进行理论探索和不断研制实践。 坚持开放包容的科技合作理念, 积极参与国际卫星领域的多边事务, 大力推动北斗系统的 国际化应用。 坚持自主创新,研发中国独立自主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中共十八大以来,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32、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中国交通发展取得历 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入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进 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基础设施网络规模居世界前列,运输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科技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幅跃升,人民高品质出行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中 国加快向交通强国迈进。 第 14 页 共 25 页 (摘编自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 材料二: 在内蒙古的脱贫攻坚战中, 公路建设的加强和运输能力的提高可谓功不可没。 在兴安盟 扎赉特旗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公路穿过稻海,通向远方。借助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稻田 养鸭、养蟹、养鱼等“一稻多吃” “稻场农旅休
33、闲体验”已然成为撬动当地乡村振兴的有力 杠杆。 近年来,在平锦线、赤按线等 4 条“四好农村路”示范线路带动下,赤峰市喀喇沁旗中 药材、食用菌、山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 3 万亩,建成 85 个乡村级服务网点。2019 年,全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 2.8 万元和 1.1 万元。这也调动了发展交通的 积极性。如今在内蒙古,协调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基本成网”的跨越,条条大 道串点成线、连线成网,激活了一个个“有颜值又有产值”的美丽乡村,使人民共享发展成 果。 第 15 页 共 25 页 (摘编自冯雪玉大交通铸就发展大格局) 材料三: 发展绿色交通,不仅关系着交通运输高质
34、量发展,还关系着全国生态环境大局。以“宜 公则公、宜铁则铁、宜水则水”为目标,优化运输结构,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重头戏” 。 据统计,2018 年至 2019 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建成铁路专用线 25 条,全国铁路货物发 送量累计完成 84.14 亿吨,同口径下较 2017 年累计增长约 6.42 亿吨;水路货运量累计完成 144.99 亿吨,累计增长约 7.9 亿吨;沿海港口大宗货物公路运输量累计减少约 2.4 亿吨。 “公转铁” , “散改集” ,铁水联运与江海联运,加快了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节 能降本增效明显。 “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部积极推动绿色运输装备的制造推广,大力整顿
35、码头岸线, 依法拆除、整顿、提升不符合要求的码头,大型化的趋势进一步显现。在绿色公路建设与运 营中,建设者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影响。航道中铺设沉 D 形联锁 软体排结构,岸.上工程采取生态护坡砖等护岸结构,滩上工程则用生态固滩技术等,努力 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 (摘编自乔雪峰绿色交通制度建设驶入“快车道”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材料四: 从“一穷二白”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到“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国产盾构机交通运 输不断发展的背后, 同样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坚实保障。 创新成为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复兴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复兴号”2
36、54 项重要标准中,有 213 项是中国标准,此外,11 个系统 96 项主要设备也采用了统一的中国标准和型号。 “复兴 号”的研发成功,实现了中国从高铁先进技术的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历史性转变。国产盾构机 与“复兴号”一样,具有世界领先技术水平,成为世界范围内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 “十四五” 规划纲要将科技创新摆在了首要位置, 交通运输行业将坚持科技创新赋能交 通运输发展,加快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推广应用。交通运输部门将配合相关部门,推 进 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发展,助力行业共同发展,并结合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等,推 动实施一批示范项目,推动智慧交通高效有序发展。 第 16 页 共
37、25 页 (摘编自訾谦交通运输:书写迈向交通强国的壮丽史诗)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交通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运输方式不断发展,做到了覆盖广度和通达深度的提升,有 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B.截至 2019 年年底,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以 2012 年为基准,相比于高速公路里程、内 河航道通航里程,高速铁路里程增长最快。 C.从货运角度看,我国运输能力得到大幅增强,铁路运输运货量不断提升,水运数量巨大, 快递业务量增长强劲。 D.依客运输方面,客运结构不断变化,以公路运输为基础,人们出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铁 路将成为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 5.下
38、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交通建设给赤峰市喀喇沁旗带来了特色农业、旅游业的发展,事实上,加强公路建设,提 高运输能力,推动了内蒙古的经济发展。 B.货物运输中, “公转铁” “散改集” “铁水联运与江海联运”等变化加快了现代综合交通运 输体系建设,同时这也意味着交通运输资源的再分配。 C.提高运输装备绿色水平,降低公路建设对原有生态的影响,增加航道和码头岸线建设的数 目,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交通运输建设各方面。 D.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赋能交通运输业,使智慧交通取得了高效有序的发 展,促进了交通强国建设。 6.走中国特色的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哪些经
39、验需要继续发扬?请概括说明。(6 分) 答: 第 17 页 共 25 页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 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 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 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 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
40、内容要点的基础 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解答】(1)D.依据材料一图表,“铁路将成为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错,未显现这种趋 势。 故选:D。 (2)A.依据材料二“近年来,在平锦线、赤按线等 4 条四好农村路示范线路带动下, 赤峰市喀喇沁旗中药材、食用菌、山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 3 万亩,建成 85 个乡村 级服务网点。2019 年,全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 2.8 万元和 1.1 万元。这 也调动了发展交通的积极性。如今在内蒙古,协调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基本成 网的跨越,条条大道串点成线、连线成网,激活了一个个有颜值又有产值的美丽乡村,
41、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没有提到旅游业,无中生有。 B.正确。 C.依据材料三“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部积极推动绿色运输装备的制造推广,大力整顿 码头岸线,依法拆除、整顿、提升不符合要求的码头,大型化的趋势进一步显现”,“增加 航道和码头岸线建设的数目”错,曲解文意。 D.依据材料四“交通运输部门将配合相关部门,推进 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发展,助 力行业共同发展,并结合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等,推动实施一批示范项目,推动智慧交通高效 有序发展”, “使智慧交通取得了高效有序的发展,促进了交通强国建设”错,未然变已然。 故选:B。 (3)依据材料三“以宜公则公、宜铁则铁、宜水则水为目标,优化运输结构
42、,是交 第 18 页 共 25 页 通运输节能减排的重头戏”“公转铁,散改集,铁水联运与江海联运,加快了 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节能降本增效明显”,协调、共享促进了交通可持续发展。交 通基础设施建设串联成网,协调发展,使交通发展行稳致远。依据材料三“十三五以 来,交通运输部积极推动绿色运输装备的制造推广,大力整顿码头岸线,依法拆除、整顿、 提升不符合要求的码头,大型化的趋势进一步显现。在绿色公路建设与运营中,建设者们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影响”,绿色交通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运输 体系优化、 节能降耗、 生态修复等, 体现了新发展理念, 对交通运输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43、 依据材料四 “从 一穷二白 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到 复兴号 动车组列车、 国产盾构机 交通运输不断发展的背后, 同样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坚实保障。 创新成为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动 力源泉”“十四五规划纲要将科技创新摆在了首要位置,交通运输行业将坚持科技创新 赋能交通运输发展, 加快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推广应用。 交通运输部门将配合相关部 门,推进 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发展,助力行业共同发展,并结合交通强国建设试点 等,推动实施一批示范项目,推动智慧交通高效有序发展”,科技创新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 动力源泉。经过不懈努力,科技创新,中国的一些交通科技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答案: (1)D (2)B
44、 (3)协调、共享促进了交通可持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串联成网,协调发展,使交 通发展行稳致远。绿色交通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运输体系优化、节能降耗、生态修 复等,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对交通运输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是交通可持续发 展的动力源泉。经过不懈努力,科技创新,中国的一些交通科技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点评】阅读社会科学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 由几部分组成; 其次, 要根据材料的出处, 从标题要素入手, 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 最后,聚焦图表中的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把握 第 19 页 共 25 页
45、 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 有些文段没有明显中心句, 必须对几个互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 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观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学家对海洋深处进行测温后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 海洋变暖正在促使深海生物 快速向两极迁徒。这意味着,尽管深海平原的环境条件远比地表洋流环境更加稳定,但深海 生物已经感受到了正在上升的热量影响。 众所周知, 世界上海洋的面积几乎覆盖了地球总面 积的四分之三,而从地表到海底,则是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尽管人们一再关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
46、水域健康状况, 但想要精确地计算出地球上海洋温 度变化率仍然非常困难。 因此有些海洋学家喜欢抱怨, 人类对火星和金星表面的探索和了解 甚至比海洋深处的地质构造以及沉积物的了解还要多。 这或许是真实的状况, 但通过科学家 们反复的研究已经证实,海洋深处的生态系统具有惊人的多样性以及潜在的风险。 研究人员通过对 20000 种深海生物的研究发现,在深度超过 1000 米的地方,海洋生物 在 20 世纪下半叶的移动速度就已经远远超过它们在海面附近的同胞了。目前来看,由于海 洋的巨大面积和深度, 已经在海洋表面观察到的温度上升现象将会波及更深的水域之中, 这 就意味着,无论我们现在做什么,深海海洋生物
47、都将面临直到 21 世纪末之前不断上升的环 境威胁,对人类来讲,需要紧急采取行动,缓解我们对深海生物造成的威胁,这不仅包括了 遏止海底采矿和深海捕捞,更多的是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摘编自全球变暖,生物在向两极方向迁徙 ) 材料二: 温室气休具有温室效应, 越来越多的温室气体使得地球不断地被“捂热”, 这就是全球 变暖。同时,因为水相对于空气能够更多地储存能量(水的比热容和密度比空气大) ,所以 第 20 页 共 25 页 全球变暖增加的能量 90%以上都存储在海洋中,使得海水变暖。因而,海洋的能量变化直接 反映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热含量成为判断全球是否变暖的最佳指标之一。 海洋变暖对人类和地球生
48、态系统存在广泛的负面影响。 由于热胀冷缩, 海洋变暖膨胀推 升了全球海平面。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如果叠加上潮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土地沉降等 因素, 将给包括我国在内的沿岸和小岛屿地区造成极大的经济和社会风险。 我国临近的西北 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最多并且最强的地区, 因此我国未来将面临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的挑 战。同时,由于上层海洋比深海变暖更快,海洋层结也在持续加强。海洋层结的加强会抑制 海洋垂向热量交换和溶解氧输送,进一步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并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已有研究表明,过去 60 年海洋溶解氧已经下降大约 3%。受海洋变暖和酸化的影响,近些年 珊瑚礁系统屡次出现大规模白化事件。
49、 未来怎么办呢?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是当务之急, 巴黎协定目标是努力把全球平 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 2以内,并为控制在 1.5内付出努力。2020 年 9 月 22 日,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 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CO2 排放 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然而, 由于海洋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缓慢和滞后特性, 过去的碳排放导致的海洋变暖等影 响将持续至少数十年之久。就算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21 世纪海洋变暖也不会得以遏 止。这一现象凸显了海洋在全球气侯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成里京海洋变暖持续将会怎样 ) 材料三
50、: 2020 年以来,海洋“咸变咸,淡变淡”的盐度变化态势加剧,海水垂向层化持续加强。 最新 IAP 数据表明,在 2020 年,全球海洋上层 2000 米吸收的热量与 2019 年相比增加了 21022 焦耳,这些热量可以使 13 亿个 1.5 升的电热水壶里的水同时烧开。受全球新冠肺 炎疫情影响,2020 年全球碳排放量出现小幅下降,但全球海洋温度依旧出现了持续的增温 并达到历史新高,这与海洋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缓慢和滞后特性息息相关。因此,过去的碳排 放导致的海洋变暖等影响将持续至少数十年之久。 (摘编自14 家单位联合发布全球海洋变暖报告 ) 第 21 页 共 25 页 4. 下列对材料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