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正常情况下,对于人类合理和适度的索取,自然环 境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相反当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 环境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 问题。 2.对于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容纳、 分解和消除等作用,相反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 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产 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1.自然资源枯竭 表现主要原因典型案例 水资源危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华北平原的春旱 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耕地减少、草场
2、退化 能源资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 2.生态破环 表现主要原因典型案例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西北 地区的荒漠化 土地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等华北平原次生盐碱化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化合物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恶 化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过度捕猎 等 大熊猫、江豚、藏羚羊等数量日 益减少 3.环境污染 表现主要原因典型案例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不合理使用化
3、肥、 农药 泰晤士河的悲剧 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 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围城” 现象 噪声污染交通、工厂等城市噪声污染 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 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石油泄漏 第二节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包括三个方面: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原则内容要求 公平性 原则 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 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 的公平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
4、的生存; 各国 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 并确保不对其 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 人类需要和子孙后 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 原则 有限的地球面积和有限的地球承载 能力,要求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 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保持 适度的人口规模, 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 境的关系 共同性 原则 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 全球整体的协调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 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 和利益的基础上, 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 球性目标和政策 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消除贫困 原因
5、: a.贫困是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b.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障碍。 我国农村脱贫的途径:a.发展特色产业b.教育扶贫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d.转移 就业e.异地搬迁 2.发展绿色经济 内容: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者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 和社会公平。 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主要内容:a.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控制污 染物排放。b.低碳经济: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 3.提倡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消费的倡议: 建立简约适度、 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做一个可持续的消费者 a.衣:避免干洗,减少洗
6、涤频次; b.食:尽量选择本地的应季食物; c.住:关注房屋耗能,使用节能灯; d.行:日常出行选择骑车、步行、公共交通,尽可能拼车或合乘。 第三节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一、建设主体功能区 1.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地理背景 (1)适宜开发的土地少(今后可用开发的面积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一) (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区域开发受自然资源实际情况制约) (3)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 可持续发展内 涵 地位强调 生态持续发展基础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经济持续发展条件 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
7、 消费模式 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呈现多样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 他区域) 2.中国主体功能区分类 功能区域举例地理背景发展方向 优化开发区域 环渤海地区、长江三 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 洲地区 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镇 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 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接近 饱和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 群的协调发展 重点开发区域 冀中南地区、太原城 市群、江淮地区 经济基础较好,人口较为密 集,城镇体系初步形成 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 增长极 限 制 开 发 区 域 农产品 生产区 东北平原主产区、黄
8、 淮海平原主产区 耕地多,农业发展条件好农产品生产区 重点生 态功能 区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 功能区、三江源草原 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 生态环境脆弱保护和修复环境 禁止开发区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生态环境良好、具有代表性 的文化或地质、地貌 禁止开发 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发展优势 优势表现 交通便捷 长江黄金水道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 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会,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 资源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农业资源丰富 产业优势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
9、;农业产业基础好 人力资源优 势 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 市场广阔人口密集、城市众多 (2)发展战略 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 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 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1.国海洋国情 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 南北纵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显著,执带气旋影响大,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 冬季海面有结冰现象。 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海洋灾害种类多。 拥有世界海洋大部分生态系统类型。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2.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措施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发
10、展海洋经济、 科学开发海洋资源、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维护海洋权益。 四、维护海洋权益 1、海洋权益:指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 2、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 架海床和底土等。 内水、 领海、 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 称为公海。 3.海洋权益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的核心利益,主要包括以下相互影响、相互交织而又 不能相互替代的权益,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统一整体。 海洋政治权益包括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等 海洋经济权益句括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等 海洋安全权益将海洋作为国防屏障,通过外交、军事等手段,防止和抵御海上军事冲突 海洋科学利益将海洋作为科学实验基地,以认识海洋自然规律等 海洋文化利益包括海上观光旅游、举办跨海域的文化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