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中检测试卷 2套(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1844215 上传时间:2021-11-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中检测试卷 2套(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中检测试卷 2套(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中检测试卷 2套(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中检测试卷 2套(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中检测试卷 2套(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6 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中检测试卷 1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表明“当时的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下列考古资料最能印 证此观点的是() A B C D 2西周实行“朝聘制度” 。 “诸侯之于天子,比年(每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 “朝”是诸侯亲自去王都朝拜天子, “聘”指诸侯派大夫代表自己去问候天子。当朝不 朝,天子将对违制诸侯进行处罚。据此可知,当时() A 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B 礼制与政治相结合 C 周王扩大了统治区域D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3秦朝统一后,大量原六国贵族心怀灭国之仇,时刻图谋复立

2、;六国百姓也并不习惯秦国 的严刑峻法,尤其对秦二世沉重的劳役兵役极为不满。材料表明() A 郡县制难以巩固统一局面B 分封制影响较为深远 C 法家思想激化了社会矛盾D 秦亡是多种因素所致 4 “由汉高祖刘邦奠基而发展起来的汉朝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文 化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无论对中国、 对世界都曾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着广 泛而深远的影响。汉朝文化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它 所形成的影响则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 。 对汉文化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B 西汉时已经发明了纸,

3、但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才逐渐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C 汉书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 D 书法在东汉末成为一种艺术,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书体均已完备 5 图 2 为 1972 年在嘉峪关市发掘的魏晋砖室墓壁画。 画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既有汉族牧民, 也有鲜卑农民。此外,还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据 此,可推断() 第 2 页 共 16 页 图 2 A 画像砖主要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B 民族交融促进了当时的生产发展 C 丝绸之路在魏晋时期得到极大发展D 孝文帝改革实现了鲜卑族的汉化 6 “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

4、,使之参预国家的 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 方政权之选择。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可以促进全社会文化之向 上。 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而提高其爱国心。 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 之统治” 。材料中“此制”的积极作用在于() A形成了公开、公平的合理性竞争机制B 消除了社会阶层差异,加速社会流 动 C阻止了特权阶层世袭做官的传统模式D 适应了“大一统”意识形态下的需 要 7封驳是指封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有人对唐会要的记载进行抽样统计,54 卷至 56 卷中关于皇帝诏令遭谏议官封驳的就有 16 次,其中 11 次

5、封驳有效。这些记载 反映出唐代() A 中央决策机制不断完善B 专制皇权受到一定限制 C 中枢权力体系发生变化D 集体议政决定国家政策 8唐朝的政事堂是宰相议事的场所,其最初“置政事堂,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 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 。由此可知,唐朝设置政 事堂的直接目的是() A 提高行政效率B 维护君主权威C 削弱丞相职权D 加强中央集权 9据新唐书记载, “ (唐初)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代宗时,始以亩定税,而敛 以夏秋。 ”这反映了两税法() A 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B 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 抑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D 促进了均田制的稳定发展

6、 10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 3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交往。来到唐 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就达 13 次。佛 教盛行,景教、祆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 。 材料反映出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 第 3 页 共 16 页 A文明高于其他地区,是文明的输出者B 交流范围宽泛,全面接受外来 文化 C交流领域广泛,开放包容异彩纷呈D 中外交通发达,中外交流的形 式多样 11行政中枢是一个王朝行政的核心。下列各项中描述宋朝行政中枢的是() A 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被削弱 B 确立三省六部制,职权分工

7、明确,彼此相互制约 C 设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管财政,分宰相权力 D 设立军机处,使其成为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12宋代,在地方上除设立州、府、县的长官之外,又“置七品通判以分州权” ,一州之内, “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这说明 () A 通判位卑权重,加强了中央集权B 中央政治体制发生根本变化 C 政府强干弱枝,维护了专制统治D 地方诸侯的残余势力被清除 13表 1 为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 “今介甫(王安石字)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 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北宋)司马光传家集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8、” (南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 “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 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晚清) 梁启超 王安石传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传家集是一手史料,作者立场最权威客观 B 鹤林玉露属于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 C 王安石传为近代学者所著,评价较为全面 D 从传家集到王安石传 ,评价具有时代色彩 14据统计,北宋录取正奏名进士 19259 名,闽东北约 50 人;南宋录取正奏名进士 23198 名,闽东北达 422 人。南宋时期闽东北进士人数占比达到北宋的七倍。据此可知南宋时 期() A 社会各阶层热衷于科举考试B 闽东北的经济文化发展快速 C 理学已成为官方的正统哲学D

9、科举考试存在严重地域歧视 15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 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A 孔孟思想B 黄老学说C 两汉经学D 宋明理学 第 4 页 共 16 页 16据魏书高祖纪载: “夏殷不嫌一姓之婚,周制始绝同姓之娶。 ”周人确立“同姓不 婚”原则的目的在于() A 强化礼乐制度B 巩固宗法制度C 促进民族交流D 控制地方诸侯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17君民关系是先秦诸子争鸣的焦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故圣人(君王)云:我无为,而民自

10、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 无欲,而民自朴。 春秋老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春秋孔子 材料二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战国韩非子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春秋之大义也。 西汉董仲舒 清初唐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老子与孔子主张中对“民”的不同态度。(4 分) (2)结合战国至秦汉中国历史发展的政治趋势,分别说明材料二中韩非子、董仲舒的 君民关系主张有何历史意义。(10 分) 第 5 页 共 16 页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

11、分,将以前属于宰 相的政府决策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 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 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 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 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 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 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摘编自赵冬云等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 发展

12、等 材料二“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 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 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 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 钱穆 国史大 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8 分) (2)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6 分) 19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 6 页 共 16 页 材料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

13、于夜市的禁令店铺、 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 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坊市制度的崩溃, 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 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 640 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 160 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 170 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 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 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 (6

1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京出现上述“经济生活景观”的主要原因。 (6 分) 20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朱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流变等整理 材料反映了对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发展演变历程的认识, 对此认识提出你的修改建议, 并 说明理由。 (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第 7 页 共 16 页 参考参考答案答案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B 2 B 3 D。 4 B 5 B 6 D 7 B 8 A 9 B 10 C 11 C 12 A 13 D 14 B 15 D 16 B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不同态度:老子:无为而治,而民

15、自治; (2 分) 孔子:以德治民(实行德治),民自悦服。 (2 分) (2)历史意义:韩非子建立君主权威,控制臣民的主张,体现了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 思想,适应了建立专制集权的社会趋势,使法家学说逐渐成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治国理论; (5 分) 董仲舒的“君权神授” ,尊崇儒术主张,适应了西汉神化皇权,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 家的时代需要,也使儒学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5 分) 18.答案: (1)特点:政府决策与执行分离;三省与六部分工明确;运转具有程序性,且突出皇 权。 (4 分) 作用:使中央行政运行规范有序;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分散了相权,加 强了皇权。 (4

16、 分) (2)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可以防止大臣专权;设政事堂由三 省长官共议国事,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但其实质是封建君主专制。 (6 分) 第 8 页 共 16 页 19、 (1)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繁荣;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 限制;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货币经济发展,出现纸币。 (6 分) (2)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政治中心的影响;东京处于汴河 附近,交通便利(6分) 20 等级分值 答题情况(具体描述) 一87 分 修改建议观点正确,理由论证充分(至少三个方面理由) ,表述清 晰。 二64 分 修改建议观点

17、较正确,理由论证较充分(至少两个方面理由) ,表 述较清晰。 三30 分 观点错误或无观点,理由论证不充分(一个方面理由或无理由) , 表述不清晰。 第 9 页 共 16 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中检测试卷 2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1.本试卷答题本试卷答题时间时间 7070 分钟分钟,满分,满分 100100 分分。 2.2.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 I I 卷卷(选择题选择题)和第和第 IIII 卷卷(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两部分。第第 I I 卷选出正确答案后卷选出正确答案后,填填 在答题纸上方的第在答题纸上方的第 I I 卷答题栏内卷答题栏内,不要答在第不要答在第 I

18、I 卷上卷上。 第第 IIII 卷试题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卷试题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交卷时只交答题纸。交卷时只交答题纸。 一、一、选择题(每小题选择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2525 题题 5050 分)分) 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2.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 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

19、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3.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下 列观点中,属于该思想家的思想流派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 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太平盛世,疆域广阔 5.“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

20、民只读一种书。”“不要 人民读书”是指() A.焚书坑儒B.大兴土木C.罢黜百家D.泰山封禅 6.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 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7.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代文帝和景帝时期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B.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C.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D.减少政府财政开支 第 10 页 共 16 页 8.下表是两晋南朝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与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占比

21、变化情况。 据此 可知,这一时期() 西晋东晋南朝 宗室外戚19%38%7%19%38% 世家大族49%64%78%49%64% A.官僚体系日益遭到破坏B.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 C.皇权势力逐渐走向衰微D.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 9.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 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 “元”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B.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C.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 10.开元年间, 唐玄宗改贞观十道为十五道, 每道设立一名固定的监察官员

22、采访处置使。 玄宗后期,在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这一变化() A.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B.促使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 C.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1.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年(754 年),全国人口有 5280 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 年), 全国人口只有 1690 多万。导致这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A.修建大运河B.隋末农民起义 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 12.朱子语类云:“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 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对 此理解有误的是()

23、 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13.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 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14.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 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第 11 页 共 16 页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

24、元朝 15.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转运使、兵部 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 16.苏辙在栾城集中写道:“(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 不乐战斗。”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D.岳家军的抵抗 17.元朝设置行省时,多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从地理位置上汉中以及安康属于 南方,其生活习俗与四川差距很小,不将它们划入四川而划入陕西。由此可推知元朝设置行 省的出发点是() A.便于传达行政命令

25、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防止地方割据D.扩大国家的疆域 18.“其部长日孛堇,行兵则称日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 者,百夫长也。”材料描述的制度存在于() A.辽B.金C.宋D.元 19.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 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20.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 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北宋时()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

26、.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21.两宋时期出版了大量的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阅读。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A.印刷术的不断普及B.宋明理学普及思想的需求 C.词作者创作量的提高D.国家大力发展图书出版业 22.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 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 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B.明朝宰相虽有其名却无其实 C.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D.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23.“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 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27、) 第 12 页 共 16 页 A.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B.明朝国力强盛 C.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D.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 24.1684 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其主要意义是() A.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巩固了祖国的边防 B.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C.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D.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的有效管理 25.明清小说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这是因为明清()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社会娱乐活动丰富 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八股取士的普及 A.B.C.D.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626 题题 2222 分;分;2727 题题 1212 分;分;2

28、828 题题 1616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 26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22 分分) ) 材料一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 苦于兵力单薄, 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 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蕃屏” 。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 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 史记秦始皇本纪 (1

29、) 、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此制度的含义是什么?(6 分) (2) 、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6 分) (3)、试比较这两个制度的异同。(10 分) 第 13 页 共 16 页 27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12 分分) ) 材料一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 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 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材料三: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

30、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 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 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6 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6 分) 28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16 分分) ) 材料一:材料一: 东汉以后,由于黄河流域战乱频仍,我国出现了人口由北向南流动、经济 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趋势。 朝代 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

31、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材料二:材料二: 太湖流域苏州湖州的稻米产量居全国首位,故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 语。两浙的丝织品已跃居全国首位。宋代制瓷出现许多名窑,后来居上的景德镇成为制瓷业 中心。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海船制造中心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大城市。宋代商业繁 第 14 页 共 16 页 荣, 内外贸易空前活跃泉州作为外贸港口在宋代崛起, 南宋以后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 点。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人口在宋朝时期发生的变化。(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南

32、方经济发展的特点。(4 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发展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 样的趋势?(8 分) 第 15 页 共 16 页 历史历史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二、二、选择题(每小题选择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2525 题题 5050 分)分)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D 14.答案:C 15.答案:D 16.答案:C 17.答案:C 18.答案:B 19.答案:D 20.答案:A 21.答

33、案:A 22.答案:C 23.答案:A 24.答案:D 25.答案:A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626 题题 2222 分;分;2727 题题 1212 分;分;2828 题题 1616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 2626、答案:答案: (1)(1)、制度:、制度:分封制。(2 分) 含义含义: 武王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王族、 功臣、 古代先王后代,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4 分) 第 16 页 共 16 页 (2)(2)、制度:、制度:郡县制。(2 分) 作用: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地控制;巩固了统一。(4 分) (3)(3)、比较:、

34、比较: 相同点相同点: : 、性质:、性质:都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目的:、目的:都为了巩固王权统治。(4 分) 不同点不同点: : 、划分标准:、划分标准:分 封 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 县 制按地域划分。 、权力、权力分 封 制诸侯王位世袭,有封地,郡 县 制官吏皇帝任免,无封地 。 、影影响响:分 封 制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易形成分裂割据,不利于统一,郡 县 制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6 分) 2727、答案:答案: (1)(1)、特点特点: :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6 分) (2)(2)、影响影响: :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 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6 分) 2828、答案:答案: (1)、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4 分) (2)、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农业产量高,手工业技术发达;商业繁荣,内外贸易空前活跃。 (4 分) (3)(3)、趋势趋势: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呈现由北向南转移的趋势。(2 分) 原因原因: :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因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 生产技术;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中检测试卷 2套(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