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 本周的学习内容是 100 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和运用连加连 减、加减混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通过少先队员帮农民伯伯摘西 瓜的情景图引出连加,再通过求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西瓜引出连减,它 们的运算顺序相同,竖式的写法也基本相同;接下来教材通过公共汽车上、 下人的情景图引出加减混合运算,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相同,所以教 材要求学生通过类推来掌握。 二、说学情二、说学情 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经学过, 这次着重学习运算中的竖式计算以及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掌握
2、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 数的加、减法。 2.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5.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 100 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用竖式连 写的方法,能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2难点: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解决数学问题。 五、说教法五、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教材及学生的 特
3、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操作法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二年 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 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因此,教学中应该遵循直观性、知识性相结合的教 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 六、说学法六、说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 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方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 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 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 问题的过程,体验
4、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 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七、说教学过程七、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以教材中的情境图为切入点,引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 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有运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2.探究新知。 学习例 1。 (1).出示表格,提出问题: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要求三个小 组一共摘了多少个,用加法计算。 (2).小组讨论,按怎样
5、的顺序进行计算? (3).怎样算能更简便一些?(两个竖式中都有 62,可以把两个竖式 合并成一个竖式。) (4).练习,集体订正。 教学例 2。 (1).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农民伯伯把同学们摘的西瓜送到市场 上卖,农民伯伯运走了 40 个,小明运走了 26 个,还剩多少个? (2).小组讨论,连减式题的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3).学生尝试用简便方法计算。 教学例 3。 (1).出示情境图:车上原来有 67 人,现在有 25 人小车,还有 28 人 上车,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 (3).比一比:同学们看看这个算式,它和我们学过的
6、连加、连减有 什么不同? (4).归纳:这个算式是加减混合,组织学生讨论加减混合算式怎样 进行计算,并自己试着算一算。 3.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练习拓展,应用新知。 新的学习成果的强化,主要是通过练习实现的,但练习不等于机械地 作出某一种重复的反映,练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富有成效的,并且能让学 生感到有乐趣的。在练习的设计中,要考虑到二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注 重形式多样性、内容趣味性。练习分 3 个层次:(1)针对性练习。(2) 基本性练习。(3)拓展性综合练习。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的 练习热情,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计算方法。 5、课堂总结。 通过课堂总结,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系统化。 6、布置作业,巩固延伸。 通过适量的的作业,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 能力。 八、教学建议八、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发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列竖式的简便写法。 2. 结合具体问题,训练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3.突出重点,安排专项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和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连贯地思考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