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合教学设计集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数学广角的例题 1。这一单 元主要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让学生初步体会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 数学思想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集合思想是数 学中最基本的思想。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 法了。本单元的例 1 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 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 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过程与方法: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 和能力,渗透
2、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 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画好的韦恩图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 1、我想考考同学们:请大家猜个脑筋急转弯。 2、这节课看谁想别人没想到的?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广角 。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同学们,每天“阳光体育”时间你们都做了哪些运动? 2、老师调查其中一个小组的体育爱好情况:第三小组喜欢踢毽子的有 哪些同学?(假设 7 人)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假设 8 人)有没
3、有两 样都喜欢的?(假设 3 人) 、老师在讲台的两边分别画了两个圈:左边黄色的圈表示喜欢踢毽 子的,右边红色的圈表示喜欢跳绳的。 、现在请第三小组踢毽子的同学到左边黄色的圈内集合;请喜欢跳 绳的同学到右边红色的圈内集合。我们看看他们怎么站? 、问题出在哪儿呢?谁有好的建议以指导他们站到他们该站的位 置? 、接下来请大家拿出纸和笔,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怎样能使 别人一看就知道喜欢踢毽子的有哪些同学,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两样 都喜欢的有哪些同学?同时还方便我们数人数? 、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想法?(适时肯定学生合理的想法。 ) 在 100 多年前,英国有一位名叫韦恩的逻辑学家,用一个图很方便
4、地 解决了我们今天遇到的这个问题。让老师来展示给大家看。 、这种图是韦恩最早发明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韦恩图。 利用韦恩图,既能表示重复的部分,又能方便统计总数。接下来,如果要 用算式表示喜欢踢毽子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又该是怎样的呢? 、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很多算法,你觉得哪种比较容易理解。把你比 较容易理解的那种算法,说给你的同桌听。 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请看图(练习二十四,第 1 题) ,它们是谁呀?在这些动物当中有 会飞的,有会游泳的。找找哪些是会飞的,哪些是会游泳的,你能把它们 的序号填到图中合适的位置上吗? 2、看图,文具店昨天进了 5 种货,今天又进了 5 种货,两天一
5、共进了 多少种货?(练习二十四,第 2 题) 四、拓展延伸,提高技能 1、昨天咋们班的作业 2位同学得了满分,其中人数学得了满分, 人语文得了满分。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2、老师要求学生摆正方形。小明想出了高招,四个顶点上都放了一颗 玉米,这样每条边上都放了 10 颗玉米,你知道小明摆成的正方形一共用了 多少颗玉米吗? 五、总结收获,提升认识 1、今天我们遇到的数学问题都有什么共同特征?是用什么方法解决 的?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数学广角 画韦恩图 列算式计算时减去重复的一次 教学分析及思考: 1、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出发,恰当的确定教学目标。学生在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让学生感受到
6、用集合图来解决问题的价值,又能让学生 掌握使用集合图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让学生 感受到用集合图来解决问题的价值,又能让学生掌握使用集合图解决重叠 问题的方法。尤其是最后的巩固、拓展题的呈现,结合了学生的实际,顺 其自然,把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入。 2、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注重图形、算式和文本的有效结合。本节课的设 计意在充分发挥集合图的作用,但同时加强学生对文字信息的理解。通过 站一站,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等方式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韦恩图的表 象,从而真正达到图形、文本和算式的有效结合,既沟通了学生已有的知 识经验间的联系,又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建立数学模 型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3、本节课是在找准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困惑点的基础上,寻找了一条符合 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途径。首先从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出发导入新课,唤 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 新知识服务。教师只有课前知学,然后才能知教。然而怎样去知学?又怎 样去知教?是需要课前花足时间去思考的事。